一路讨论着,钻进一段非常低矮、必须猫着腰才能勉强通过的通道,走到尽头是一块开阔的平台,地面平坦如河滩,然而怪异的是上面居然铺着黄澄澄的江沙。
人造沙滩!前妻惊喜地说,有铁桥的教训在先,她只看不动。
我蹲下来抓了一把,沙子流水般从指缝里渗下去,手心一片冰凉。
确实是黄沙,已在洞中沉睡了六百年的黄沙。
古墓设计者做任何事都有很深的用心,因此这片人造沙滩绝非景观工程,其中必定包含某种玄机,说不定,又是个致命陷阱。
我用质询的目光看看珊瑚,她也满脸茫然,双手插在沙地里搅来搅去,好像在苦苦寻思。
正全无头绪时前妻过来嘀咕说不是有铲子吗,挖挖看下面是什么。
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我竟然没想到。
取出尖头铲挖了三下就触到底,再向两边横挖,深浅都差不多,大约20厘米左右,看来黄沙被筛洗过,几乎没有杂质。
珊瑚站到一旁,两手背在背后双目凝视,罕有地不发表看法。
我索性继续往前面推,挖出一米多远仅深了五六厘米,其他情况基本相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前妻笑道:为安全起见,你辛苦一下,用铲子为大家开条道吧。
我瞪了她一眼:开什么玩笑?这片沙滩纵向二十多米,里面沙层更深,凭这把小铲子三天三夜也到达不了。
学学愚公移山的精神嘛。
前妻尽没事找事。
我不想跟她磨嘴皮子,转问珊瑚:怎么办?要人工开挖也能,三个人轮流上阵,我多干些,说不定……珊瑚一手扶臂,一手搁在下巴上,皱眉道:挖掘工作量并非如此简单,你们看,沙层表面干燥些,底部则非常湿润,我怀疑最深部分可能大量蓄水,因此挖到中间必须增加宽度,这样才能防止沙层坍塌,假设刚开始宽度是五十厘米,中间一段至少要一米,工作量提高一倍还不止,即使如此并不能保证安全,因为含水沙层有特殊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