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帝国墓葬 > 第83节:第十六章七巧寒玉棺

第83节:第十六章七巧寒玉棺

2025-03-30 06:24:16

走进石门我们同时一愣,里面并非预料中的石室,而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算算宽度正好容得下八仙桌、案台和寒玉棺等通过。

两侧山壁有明显刀斫斧凿的痕迹,显然是人工强行开凿出的通道。

这么长的距离,开凿量修筑十间偏殿都绰绰有余,古墓设计者为何违反墓室建筑常规搞出画蛇添足的名堂?珊瑚也不能解释个中缘由,只说从前面机关设置看设计者深谋远虑,布局从容,是胸怀沟壑的大手笔,因此这条甬道定有他的道理,绝无可能是虎头蛇尾的败笔。

走了大约三十多米终于看到一个天然石窟——居然不是石室,面积足有四五十个平方,高达十多米。

与之不对称的是偌大的空间只孤零零放了张书案,案面上有几卷牛皮,其他别无长物。

前妻掩不住失望道:什么都没有,这……这大概不是偏殿吧。

席常贵选择安葬在这里的原因不是藏宝,而是守护一宗秘密留给持有石钥的人。

珊瑚简洁地说,随即站到书案前,戴上手套,似乎要平抑激动的心情,深呼吸几下,然后缓缓展开牛皮。

我和前妻也凑上去,无奈上面全是冷僻的古篆,看了几行不知所云,只得悻悻在石窟里四下转悠。

前妻说贡浩一直没追上来,肯定有情况,等看完牛皮得回去看看,哪怕遇到虺鳖或绿皮洞蚺也再所不惜,大家一起出来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我说我也有此意,正好接出你父亲。

她说如果小耗子和穆林都死了的话,干脆劝父亲解散队伍,回去重新过安稳日子。

我说那是你的想法,对我而言万里长征才走出第一步。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闲聊着,不知不觉沿石窟逛了四圈,至第五圈时走到东南角山壁下我突然目光一凝,发现两道凸起的山脊间有一只光洁细密的玉石龙头!它会不会就是通向山外的捷径?打开它,打开它!前妻急切地说。

我的心怦怦乱跳,伸手握住它就往里推……住手!珊瑚断喝一声,高亢清利的声音久久在石窟里回荡,炸得耳朵嗡嗡直响。

怎……怎么了?我们茫然回头。

珊瑚轻吁一口气,晃晃手中的牛皮道:你们差点闯祸……过来听听上面记载的内容吧……席常贵,字子矶,江苏盐城人,十九岁乡试第一名,二十六岁中举,后入翰林院,历任编修、修撰、侍读学士等职,三十七岁那年奉命参与撰写《太祖实录》,负责监修此项工程的是姚广孝。

一日姚广孝偶然看到席常贵写的一篇文采飞扬的散文,击节称好,认为此人不同于一般腐儒酸生,脑子没有被四书五经僵死,是位思路开阔、善于变通的达士,当即邀他饮酒畅谈了一夜,并引以为忘年之交。

从此,席常贵走上一条与之前四平八稳的仕途完全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