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帝国墓葬 > 第85节:第十六章七巧寒玉棺

第85节:第十六章七巧寒玉棺

2025-03-30 06:24:16

左右为难之下,郑和只得找姚广孝商量对策,姚广孝闻言久久不语,郑和忐忑不安。

良久,姚广孝长叹道:遇到建文帝是你的不幸,如今你将此事告诉我,我也跟着不幸,也罢,事情既已如此,这块烫手的山芋啊我们俩一起捧!郑和一听当即明白他的意思,羞愧道:对不起,这些天我脑子昏昏沉沉太欠考虑,不该把太师您拖下水。

姚广孝摇摇头道:不能怪你,谁碰上都会方寸大乱,因为一旦把握不好,事态严重性比你想象的更甚。

郑和大惊,问道:太师何出此言?姚广孝眯起双眼盯着跳动的蜡烛看了半天,幽幽道:先帝有两个儿子,主公攻入南京城那天只抓到年仅两岁的次子朱文圭,七岁的长子朱文奎却不知所终,试想,朱文奎随父生活在孤岛,身边守着巨额宝藏,偶尔回忆起孩童时奢华的场景,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回,他会生出什么想法?再试想,如果建文帝按捺不住悄然回来,要掀起多少风波?要有多少颗人头落地?郑和听得冷汗涔涔,忙追问道:太师有何良策?四个字,从长计议。

可是,可是……姚广孝一笑,道:当今圣上绝无可能让他们回来,但太子呢?太孙呢?仇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漠乃至消失,然而对先帝父子来说,期盼未尝不是平抑痛苦的良方。

太师的意思是……两头骗?姚广孝摆摆手,道:你没听懂我的意思,从年龄上讲先帝比圣上小,故而存在有生之年重返故土的可能。

喔——但这种等待要多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人的耐心终究有限,因此一方面要让先帝感觉到事情始终在进展之中,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切切实实做一些事,比如让当今圣上停止追查,比如在太子面前多提倡宽恕之道,再比如设法保全那批属于大明的宝藏……郑和为难地说:太师所言极是,然则在下只是朝廷内官,太师您日理万机,足不出京城,要做成这些事谈何容易?姚广孝稳稳道:我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翰林院侍读学士席常贵!在姚广孝的提携下,席常贵很快从翰林院脱颖而出,进入东宫辅佐姚广孝教谕太子学三公之道德。

1409年10月,姚广孝主动请缨随郑和出使西洋,随从中就有席常贵。

船队靠岸后,三个人遣退左右悄悄上了孤岛,这回他们见到了建文帝父子俩。

姚广孝自称受朱棣委托前来谈判,对此建文帝深信不疑,因为朱棣能坐到皇帝宝座,其中至少有六分是姚广孝的功劳。

双方相谈甚欢,具体说到三个问题:一是今后席常贵为信使,负责会谈与协调;二是以寒玉棺为信物,朱家子孙都知道它的来历,朱棣一看便知此事属实;三是建文帝提出四处作为隐居的地点,请朝廷进行考量。

寒玉棺自然没敢带给朱棣,姚广孝将它藏在老家苏州吴县。

至此事情应该告一段落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417年6月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到孤岛上例行探望时只见到朱文奎一家三口——他与附近岛屿上的番邦女子结为夫妇并育有一子,问及建文帝的去向朱文奎支支吾吾,逼问紧了,才吐出一句:父亲不想再等,日前已自行回国。

郑和听了如遭雷殛,眼前一阵昏黑。

姚广孝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