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东异志 > 第二十二章 - 九五

第二十二章 - 九五

2025-03-30 06:24:47

我下身向前猛跃,逃过鼠王的虎扑,上身在空中回转了半周,挺铁枪奔鼠王胸口就是一刺。

鼠王本以为胜券在握,在后面紧追不舍,根本没想到我还留着这一手儿,一个没留神,被我一枪刺中身体。

只可惜我身在半空,不能很好地把握方向,外加大枪分量不轻,使得出枪的方向比我预想的要低不少。

鼠王的要害并没有被我刺到,但也被硕大的枪头扎出一个大窟窿,青黄的脏器和乌黑的稠血一股脑地顺枪头的血槽喷涌而出。

鼠王疼痛难忍,怪叫连连。

慌乱之中,它向后一用劲儿,挣脱了大枪的束缚,一没身又跑回石屋之中。

看来是想再去吸吮尸油来强壮身体,我怎能放它回去,一个健步腾空而起,大枪直刺下面鼠王的脊背,鼠王自知不好,双腿加劲儿往前一蹿,大枪从它身上走空,但幸运的是它屁股与尾巴的连接处却被我落下时一枪扎到。

我在下落的瞬间猛然加力,恨不得把枪尖都扎进地里,那鼠王自然是被我钉在门内不能动弹。

我和鼠王开始较劲儿,落地后我左腿跪立,右脚抓地,双手捧住枪杆誓不撒手;而鼠王是拼了命也要挣脱逃进门去。

平心而论,我的力量是比不过膨胀后的鼠王的,幸运的是,枪头正好被我扎在石缝里,借着石缝的劲儿,任凭鼠王有再大的蛮力,想不留下点儿什么器官就轻易逃走,也是极为困难的。

小宝儿此刻也站了起来,拎起手斧就要上前结果鼠王。

我怕他笨手笨脚再闹出什么乱子,忙喝止他站住,叫他返回身,去处置洒落在里屋的尸油灯 —— 这东西实在是太可怕了,绝对不能让耗子们再碰这个东西。

情急之下,我也没考虑太多,把尸油灯的名字直接喊了出去。

小宝儿闻听便是一惊,死活也不去屋里收拾了。

话一出口,我立即觉得后悔,但也覆水难收,我见劝说无效,自己也腾不出手收拾掉洒落在地的尸油,也只好让小宝儿上前结果鼠王。

小宝儿擎着手斧,怒目直视鼠王,步步紧逼。

鼠王自知凶多吉少,便不顾一切疼痛用力挣脱,我在石缝旁边继续双手压住大枪不让它运动。

眼看小宝儿就一瘸一拐地来到鼠王近前,鼠王狗急跳墙一个急蹿,活生生把自己的屁股挣破,一条大尾巴留在我的枪下还在左右摇晃……亡命的鼠王自然不会等待小宝儿把斧头砍向自己,疼痛之下,它打算和小宝儿来一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

小宝儿也不知从哪攒来了虎劲儿,并不闪躲,竖起手斧照鼠王脑袋就是一斧,可叹鼠王的脑壳就这样被小宝儿开了瓢:不到片刻,暗绿的,暗红的,橘黄色的各种血块儿和血水就洒了满地。

我刚要赞小宝儿英勇,哪知鼠王借着脑袋坠地反弹时激起的最后一活口气儿,伸嘴在小宝儿的小腿肚子上就啃了一口,接着鼠王就彻底咽气。

咽气儿之后,鼠王的尸体就像被焚化的腐肉一般迅速蒸腾,不消片刻就在我们面前消失殆尽。

我俩又一次被惊的说不出话来。

等回过神来,小宝儿腿上被咬的部位已经变的黑紫,但小宝儿并未觉得疼痛。

我心中一惊,暗想不好,这鼠毒恐怕非同一般,小宝儿的命恐怕要保不住了。

在我放山之前,我曾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走访经验丰富的老药农,对毒蛇毒虫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般的蛇毒,在咬完人之后,伤口处不爱结痂,伤处奇痒甚至疼痛异常,其实这样的毒素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伸嘴把表面的毒液吸出,再静心调养,基本就无大碍。

而上品的蛇毒却与之相反,在被咬之后,伤口只是发霉变色,附近并无疼痛难忍之感,这是因为蛇毒在人被咬的一瞬间,就随着鲜血流向全身。

虽然平摊起来身体里每处的毒素均不太浓,但日后再想把蛇毒从身体里剔除掉可谓势比登天,这种毒发作的时间可能被拖的很长,但一旦发作便再也没有医治的疗法 —— 因为此刻蛇毒已经遍留全身,除非全身换血,否则难以逃脱厄运。

以上的两种蛇毒,也只是常见的种类,并不是最厉害的,最可怕那种蛇毒叫做种蛇,顾名思义,就是蛇在向你体内喷射毒液的同时,把尚未发育的蛇卵也携入你的体内,至此之后,你可能习性大改,对牲畜的血液,内脏,下水等物极其喜爱,这是因为幼蛇在你体内吸你的血,迫使你去寻找更能产血的食物,之后幼蛇在你的血液滋养下慢慢长大。

当一条或几条幼蛇身体膨胀到你不能承受之时,就是你的死期。

你会被幼蛇胀破身体,继而作为幼蛇自打降生以来的第一顿饱餐。

我没敢把这些话告诉小宝儿,只是草草地安慰了他几句。

小宝儿见伤口不痛,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余气未消,拾起身边的斧头猛砸耗子呆过的石地。

嘭,嘭,嘭……,我本来要去第二间屋里寻一把铁锨收拾洒落的尸油,这瓮声瓮气的响声却把我吸引住。

地下绝对有空心的地方,我断言。

我把清理尸油的事情暂放在一边,静下心来把之前进洞时破解的字谜、大厅内油灯的数目、以及门上所刻的汉字,还有书库里面的藏书,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事情统统的联系在一起,终于得到了确切的结论:这山洞必是努尔哈赤在大举兴兵之前的藏身密所,而且这山洞中,也必会有一个藏的非常隐蔽,但确实能通向外界的出口。

如果我没猜错,出口就在大厅中央的石桌底下。

我之所以敢如此确定自己的结论,纵然不是凭空臆造,而是综合了很多证据:首先,进来时我们碰到的嵌字诗字谜,就明确体现了山洞修建人的愿望,竖着读是清主安康,斜着读是清灭明王,从这两句话中,基本就可以确定山洞修建的年代,应该是明朝末期,清兵进关之前。

其次,正厅油灯的数目也很有讲究,算上石桌的,一共是九堆四十五盏。

四十五可以拆为九迭五,即九五的谐音。

九五之尊正是帝王给予自己的封号。

再次是门上刻的汉字,之前我一直无法参透其中的意味,只按直译理解。

这其实大错特错。

自打我把油灯的数目拆成九五之后,门上的汉字就不再神秘。

我恍惚想起,历史上对于九五的解释仿佛有四种观点,其中之一是把九比作九州;把五比作三皇五帝,那么九五之尊就自然代表尊贵的皇权。

另外一种理解则是古人把双数当成阴数,而把单数当做阳数。

九是阳数当中的最大者,而五处于阳数的最中间。

兼济了最大最中之意,又代表了至尊至正的位置,用来形容皇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地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第三种理解取自《周易》。

《周易》是《易经》的一部分,提到《易经》,连我这个最不爱读死书的浪荡公子也不得不承认 —— 它可谓是悠悠华夏几千年历史中最不可思议的奇物。

《易经》列儒家诸经之首,可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周易》属于经部,是本筮占书,是对易卦象征意义的解说和人事吉简吉凶的判定;而传部是对易的理解和对《周易》文辞发挥。

易卦算法中最基本的要素是阴和阳,而阴阳包括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

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

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的规律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

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

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

普通人很难理会易卦中的真正含义。

在民间,它更多的作用,是沦为摇签算卦的相士以及风水先生手中的教材,再加上许多骗子打着《易经》的旗号招摇撞骗,使得劳苦大众对它愈加误解。

我之前也对四书五经存在着诸多偏见,发誓死都不看。

直到我随祖父举家逃往关外,坐守药房时,百无聊赖中,没有打发时间的事情,只能取出祖父书房中的典籍,慢品细嚼,久而久之,方窥其中深藏的玄妙。

《周易》虽是占卜之书,但内部蕴含的哲理却至深至弘:上至天文、天象、节气,下至土地、山川、河流,以及人事的轮转吉凶无所不包。

在儒学大士的眼中,《易经》可谓神仙所赐凡间的珍物,不可多得的异品。

精通易学就能够掌握天下规律,领会上苍的神谕。

所以被尊为皇家的典籍,四书五经之首。

九五这个词,出自《周易第一卦乾为天》。

九五理解为此卦的九五爻,爻文如下: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解卦意为龙跃天上之姿态。

如喻人事,则意为此人权力到达了极盛,当上了皇帝。

如果他是个贤明的人,则天下万民都会因此而获得其福泽。

故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所以后人经常用九五来比喻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我的理解中,《周易》的九五爻,即第三种解释,应该是最正宗的。

但洞中八个门上的字却异乎寻常地取了第四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