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疆生死契 > 第六章 开棺(7)

第六章 开棺(7)

2025-03-30 06:26:21

故事到此结束。

大家听完之后,沉默不语。

我想同志们都在考虑是该表现出对这个故事里不合常理地方的恐惧之情呢,还是该对李大嘴啼笑皆非的叙述哈哈大笑呢?真是让人为难的选择。

片刻之后,魏大头道:我也讲个故事吧,发生在我们S大考古系的。

大家不用担心,完全是个喜剧故事,也是真实的。

魏大头讲的故事名叫《考古系魅影》。

1937年,因抗战原因,S大曾迁至重庆开学,其下属医学院另迁至成都。

历时整整九年后,抗战胜利,S大又重回S市。

在这九年时间里,很多S的教员、工友在四川娶妻生子。

当S大终于回到历经磨难的S市后,热闹的校园里多了很多持四川口音的家属。

所以直到今天,当你在S大门前著名的汉口路买酸奶,报纸,茶叶蛋,吃盒饭时,遇到操有四川口音人时不必惊讶,他们的先人都曾与我们的S大荣辱与共,历经战火而知识与信仰不灭。

S大门口有一对老夫妇常年卖报,这个报摊就在S大两区之间的黄金地带。

这是校长特批的一个报摊,尽管有损校园整洁形象,却是S大对那段历史一种特有的温情和回报。

不用说,两位老人虽然不是S大的员工,但却和S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有一个轻微智障的儿子小田。

同样经过校长特批,小田的工作得以解决,成为S大里的一名有编制的保洁员。

小田虽然轻微智障,但始终有一颗上进的心。

当时S大的考古系四处挖坟,颇攒了些家底。

在传说中,S大考古系的库房里堆满了金器,价值连城的玉器、夜明珠,更有不计其数的珍贵字画真迹。

这比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宝库更加动人心弦,小田的上进心被撩拨得不能自已,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决定潜入考古系的库房行窃。

传说中有一点是正确的,那就是考古系的文物确实是堆放的。

因为考古系一向穷得叮当乱响,系主任又是个把家虎,勤俭持家惯了的人,所以库房里只有一个保险柜,还锁不上(锁坏了)。

保险柜里放的是一些怕潮湿的字画,其实大都也不值钱,但在兄弟院校来参观时陈列在会议室里,能起到撑门面的作用。

至于其他的文物,命运则更悲惨,只能堆放在保险柜上方的空隙里、桌上甚至地面上。

这一日魏大头在系阅览室刻苦攻读,忽然听到大门紧锁的库房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因为库房外面的窗户有铁栅栏围护,又有一个气派的盼盼防盗门立在门口,魏大头第一个反应是闹鬼。

他立刻用系里电话打给系主任,结结巴巴说了个大概。

系主任正在家中认真研学。

一听库房里有动静,该无产阶级斗士立刻判断这不是闹鬼,而是有人入室行窃。

系主任叮嘱魏大头严密监视库房大门动向,同时报警,报校保卫处。

考古系的库房有人入室行窃,在公安机关看来属重大案件,出警速度奇快。

与此同时,住在离校西门约200米处的系主任立刻放下案头工作,火速赶到文科楼。

当系主任、保卫处、公安人员三方汇合至文科楼下时,大家目瞪口呆地看到了一幕令人难忘的情景。

一个背着大麻袋的人卡在三楼库房的窗户那里,进不去,出不来。

并不是因为这人太胖,而是这人背的麻袋太大,他又不肯放手。

这人就是小田。

小田经过他大脑最高时速的运算,终于策划出这样一个行动。

他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携麻袋沿文科楼排水管攀至三楼,掰开了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铁栅栏,钻入屋内大肆搜刮宝物。

由于缺乏基本的考古常识,在小田的麻袋里除了几件冥铜器,公安机关还发现了孔子、司马迁、班固等人的石膏头像。

这些按真人比例大小塑造的头像,原本是在兄弟院校拜访时,摆放在会议室东侧小柜上的装饰品。

事实再一次证明,如果你准备偷盗文物,还是要读《考古学十八讲》,至少看看《考古学入门》。

经过学校的斡旋,小田交还赃物后,终于被免予刑事处罚。

这件事情让系主任对魏大头刮目相看,甚至准备将亲闺女介绍给他。

但魏大头以学业为重,拒绝了系主任的一番美意。

魏大头的故事到此结束。

我个人建议大家忽略他讲述故事的最后两句话。

这个故事把大家逗得笑得死去活来,连于燕燕都忍不住捧着肚子咯咯笑出声来。

魏大头得意地看了一眼李文常,后者正瞪着眼睛怒视着他,对其抢风头之举依然愤恨不已。

这时谭教授淡淡地说了一句:那我也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是不是真实的并不重要,that’s a story。

她讲述的第一句话开始,我们就全体安静了。

我至今记得这个故事的开头是这样说的:1979年,我刚刚大学毕业,24岁,正是青春年少、一心为国家作贡献的年纪。

那一年,我有幸随考古界著名的W老师,参加了一次我永生难忘的考古发掘工作。

确切地说,我们考古发掘工作要寻找的地方在塔东地区,距离这里并不远。

你们都知道的,传说中有一千口棺材的小河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