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皇粮胡同十九号 >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2025-03-30 06:27:00

院长夫人今天表现得兴致勃勃。

她看得出,秋姗倒还沉得住气,可小町一听说喝碗粥还有附加条件,便开始抓耳挠腮了。

果真是秋姗先开了口:传说这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修行得道的日子。

普天下的佛家子弟为了纪念佛祖,便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们手持钵盂,沿街化缘。

将收集来的米、豆、栗、枣、果仁……杂七杂八的材料煮成腊八粥,再施舍给穷人。

传说吃了这粥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佛粥’。

有的寺院之间还互赠粥品,以示广结善缘。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还留下了‘今朝佛粥更相馈’的名句……自然是还有更加动人的一个传说,我还是留给町子接着说吧。

要不然,都给我一个人说完了,怕是她今儿个只有闻粥的份儿了。

小町的自尊心受了点儿打击,却又真是不懂得多少腊八粥的典故。

噘着嘴嘟囔起来:姐姐真臭美!谁希罕你可怜我待会儿‘闻粥’啊,等我想想,兴许能想起些比你还好的说词儿呢!秋姗见小町还不领情,也就不客气了:小时候我听我妈说,民间相传朱元璋小时候为地主家放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那年,正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还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又冷又饿。

突然间,他发现一只长得肥肥的大田鼠慌慌忙忙钻进一个鼠洞。

朱元璋就用树枝掏了掏,竟从洞中掏了一大把五谷杂粮,有小米、玉米、花生、红豆……自然,这是田鼠的冬储口粮。

他将这些杂粮捡柴火搭灶煮成粥,吃起来美味可口。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还念念不忘自己少时亲自煮食过的杂粮粥。

于是命御膳堂如法熬制,钦定此粥为‘腊八粥’。

御厨在粥中另加入芡实、莲子、桂花、果仁、小枣……使腊八粥格外香甜可口。

后来,腊八粥流传到民间,直到今天……夫人被秋姗的故事说得眉开眼笑了:有趣,有趣。

好,今天,我家的腊八粥,秋姗姑娘管饱。

情急之下,小町也赶紧开了口:我小时候呀,在城郊姑奶奶家住过。

外婆告诉我说,咱老北平有句俗话,叫‘送信儿的腊八粥’。

意思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喝的这腊八粥,是早早儿把过年的信儿送到家家户户。

从这以后,过年的心气儿也越来越浓,太平年景一直能延续到元宵节。

姑奶奶还教我唱过一首民谣——‘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里里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旧房,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去拜年。

’姑奶奶还让我把腊八粥涂在院儿里的枣树上,说是枣树‘吃’了腊八粥,来年也能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子。

还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

’可是,腊八过后,讨债的也就上门了……小町突然为自己的发言感到有点儿自卑,脸上露出了窘迫的表情,话声也戛然而止。

不想钱夫人却启齿笑了起来:不错、不错、正经不错!咱们小町子,果然是也有自己的好说词儿哩。

可惜呀,你们两个姑娘说来说去,这腊八粥总是跟个‘穷’字掰不开。

还是让你们妈妈说一个来听听……紫姨故意怯怯地说:要是我今儿个也讲不出个好故事,编不来个好说词儿呢?谁知她话音未落,两个幸灾乐祸的丫头就异口同声地叫起来:闻粥!把个朱雨馨逗得,差点笑岔了气儿。

紫姨到底是块老姜,一旦开口,那故事便立刻吸引了所有人:腊月初八食粥这民间习俗,最早来源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

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游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艰苦修行,探求人生真谛。

有一天,他走到了印度的摩揭陀国。

这里土地荒凉,人烟稀少。

又累又饿的释迦牟尼,终于体力不支晕倒在尼连河畔。

这时,一位善良的牧羊少女恰好经过,急忙将自己随身所带的干粮拿出来,用泉水煮成稀粥后,一口一口地喂给释迦牟尼。

少女煮的粥无非是几天来家里吃剩下的各种黏米、苞谷和豆类混合在一起的杂色粮食,里面还有牧羊女从附近山上采来的各种干果。

这对于多日米水未曾沾牙的释迦牟尼来说,真可谓是美味甘露!他霎时恢复了元气,接着就到尼连河里洗了个痛快澡,顿觉全身更加舒适。

然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农历十二月八日这一天——得道成佛。

从此,每到腊月初八,群僧集会,诵经演法,还用仿效牧羊女那杂粮米豆干果熬成的腊八粥敬佛,以示纪念……小町不管深浅地大发感慨:敢情咱们中国的腊八粥,原来还是外国的舶来品啊?!两句话又把院长夫人给逗得捧腹大笑:小町子啊,你这丫头怎么不给我做女儿?我看你妈疼的,就是你这副没心没肺的小样儿!不过,紫姨讲的可是腊八粥诸多掌故中,最经典的段子了。

看来,今儿个八成倒是我,要落得个‘闻粥’的份儿啦——紫姨说:可说来说去,我也是还没有把这腊八粥,跟个‘穷’字掰开啊!这会儿,才轮到满腹经纶的女主人正式出场了:你们知道,过去皇宫里每年喝的腊八粥,都是由雍和宫的和尚用大锅精心熬制好后,供奉进紫禁城的。

自从慈禧老佛爷掌朝,便破了这个传统。

她倒不是不稀罕这一口杂拌儿粥,而是命御膳房专门用小锅熬制。

用料就更加讲究了,可惜,也就少了原本那份与民同乐的节庆气氛。

说到这腊八粥的讲究,全国各地因为风物地产不同便各显特色。

北平的腊八粥你们大概没有少吃,今儿个,我要请各位亲口尝尝我娘家闽南地方的腊八粥……小町又那样一惊一乍起来:闽南?不就是福建吗?听说那地方一年到头穿着背心儿都出汗,根本就没有‘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季节,居然人们也兴喝腊八粥?秋姗扬手就轻轻给了小町脑门一下:冬天不冷,又不等于没有腊月呀,亏你还是个报纸的写手!老老实实听夫人说,不听以后可听不着了……这句话一出口,秋姗自己就后悔了。

朱雨馨也微微一愣,但马上婉尔一笑,接过了话题:秋姗姑娘果然是绝顶聪明的人物啊!还真是说不定,明年腊八,我还能不能在这园子里请你们喝粥呢——紫姨做出了不高兴的面色:看您说的,谁不知道钱院长官声极好,眼下的仕途如日中天。

就是那一场飞来横祸,街坊们都说是夫人与公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呢。

莫非这么大座公主府,也盛不下你们一家人的福气不成?看来朱雨馨也不愿意拂了众人的好兴致,正巧女仆进来报告说,粥的火候够了。

钱夫人便笑吟吟地吩咐,赶紧地端粥进来。

屋里稍微有点儿尴尬的气氛,被那用细瓷青花碗盛来的五彩腊八粥重新融洽了……薄薄的蒸气卷着谷米杂果淡淡的清香,顿时便让小町的舌根儿涌出了唾液……她顾不得烫嘴,端过自己的那碗,早忘了紫姨千叮万嘱的什么淑女风范,刺溜儿就是一大口:唔……好、好,好吃极了——小町一边哈气,一边毫不夸张地赞叹着,又把身边那三双盯着她的眼睛都瞧弯了。

紫姨啧啧地奚落道:真是个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当然还是女主人。

朱雨馨轻轻抿了一小口粥,点点头:嗯,今年这锅粥,熬得还不丢人。

小町子你别尽顾着吃,倒是说说,我这粥里都搁了些什么?我看你能数出几样来?糯米、紫米、红豆、花生、小枣、核桃仁儿、葵花子仁儿、杏仁儿、松子仁儿、芝麻、葡萄干,还有……小町数不下去了。

秋姗接着往下数:白云豆、莲子、栗子、薏仁米、桂圆、白果、百合、菱角米、蜜桂花、还有……好像是还有大麦粒。

朱雨馨赞许地点点头:行,舌头还不钝,我给你们掰着手指头数着呢!就是还缺了一样,便是我们闽南人的独爱了——芋艿。

虽然并不显山露水,却是多了几分清甜和粉濡的口感。

再说,这粥里的大麦粒儿,都是我自己没事儿的时候,把每年夏秋乡下送来的新麦,亲手一颗颗地剥掉麦皮儿,然后存放到腊月。

我母亲说,不少于十八样的干果,就是寓意佛门里的十八罗汉。

其实,腊八煮粥,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生活智慧包含在里面,那就是家家户户正好借这个机会,把一年剩下的杂粮豆果库底子打扫干净……我要向几位声明的是,今儿个,下人有下人们喝的大锅粥,管够,配料也不错。

我请你们几位贵客吃的,可是家里主子专享的小锅儿粥啊!只限在这小小的前朝公主府里,我偶尔也能当回‘老佛爷’不是?紫姨也来了谈兴:我母亲在我小的时候,总说我身体虚寒,煮腊八粥时,特意为我多放些红糖生姜。

从每家煮粥用的材料,不单能够看出过日子的光景,也可以看出这家主妇的贤惠和爱心呢!只见朱雨馨突然眼圈一红,好端端地竟落下泪来!弄得紫姨母女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朱雨馨马上不好意思地用手绢儿拭去泪痕,脸上露出了小姑娘温存的羞怯:我这是想起我母亲来了。

她是我父亲的糟糠原配,就生了我这么一个女儿。

我父亲一生感激母亲,在他状元及第之前的日子里为自己含辛茹苦的付出,并没有为繁衍香火而纳妾讨小。

我便是双亲全部的心血和希望。

惭愧啊,如今的我,却是‘在外未成巾帼栋梁,在内难为贤妻良母’……紫姨也跟着红了眼圈:不说什么巾帼栋梁,可这世上如果连您还算不上是贤妻良母,那,那满天下的女人,还不得有一大半应该交给钱院长,判上个十年八年啦!就两句话,又把女主人逗得破涕为笑了。

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一经暖了胃肠,这小町就开始闹着要到院子里去赏雪。

然后还把挎包里自己的秘密武器,那架莱卡照相机拿出来,嚷嚷着非要给院长夫人和紫姨,在雪景中拍几张高调子的艺术照片。

紫姨没有制止住女儿的任性,便说:夫人身子骨还弱,就是照相,也不能在外面呆得太久。

你先去看好了景儿,再叫我们陪着夫人出去吧——小町叫上秋姗一起出去,陪自己踩景点儿去。

两个姑娘跑到院子里,也不知怎么的,把蹲在南房里的钱公子钱胜晓,也给喊了出来。

自从痛失死党后一直闭门在家的钱胜晓,也禁不住两个漂亮女孩子的殷勤呼唤。

他穿着一件真皮猎装款的外套,足蹬一双十分相配的半高统马靴,除了眼圈发青,显得有些消瘦,潇洒依旧地出来跟女孩子们握手。

然后,他开始跟小町一起摆弄着那架新款的德国机子。

毕竟还是贪玩儿的年轻人,他们好像忘记了两位还在房中等待召唤的母亲,钱胜晓便也开始跟着小町,你掐一张、我掐一张地在院子里玩儿开了……好一会儿工夫,小町才想起来正事,她叫正在东南墙角下围着一棵老枣树发呆的秋姗,赶快去把屋里的两位妈妈叫出来照相……秋姗回答说:我正寻思着也给这棵老树身上涂点腊八粥,兴许明年枯木逢春、果实累累呢!紫姨的轮椅被两个女仆合力推出来,朱雨馨也被秋姗亲自搀扶着走到雪地里。

平日沉静寡言的秋姗,今天的小嘴儿却特别甜。

小町听到她说话,还以为自己的耳朵长歪了:本来女人都怕老,可一看到钱夫人和姨妈,却像两朵开在雪地里的牡丹花。

如果是自己二十年后也能够有这样的雍容华贵,那就真盼着快快儿地过年了……秋姗的感叹,把两位女长辈说得眉开眼笑。

说是恭维,秋姗那一番形容是不无道理的——朱雨馨和紫姨,毕竟都是这皇粮胡同中最讲究保养和修饰的贵妇人。

不仅仅是她们那不相上下的穿戴打扮,就连举手投足,都透着楚楚风韵。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们都拥有着一双稳踩着大地的天足!紫姨是因为自幼曾随父母在海外生活;朱雨馨的娘家,沿袭的是闽南沿海民风比较开化的传统,并不要求女孩子缠足裹脚。

秋姗心里暗暗叹息,如果没有那场越演越烈的谋杀惨剧,这位多才多艺、温文儒雅的贵妇人朱雨馨,便是紫姨家一位多么可敬可爱的邻居呵!真的,真的是太遗憾了——人世间的事情,竟是这样充满了……令人无可奈何、椎心刺肺的遗憾!紫姨不住口地赞叹说,这园子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哪个角落的景致都有独到之处。

她特意让小町给钱家母子多照了几张合影。

说着走着,几个人就转悠过了东南墙根儿那棵老枣树下……突然,一声枪响,把所有人都震惊呆了!大家不约而同循声望去,只见刚才还一个人走在后面,低头摆弄照相机的小町,已经倒在众人身后那棵老枣树旁的雪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