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限杀路 > 第二章 月下相见

第二章 月下相见

2025-03-30 06:27:18

银色的月华下,那白衣人身形飘逸轻盈,脚下几个借力,已经到了小舟前。

小舟虽然是在岸边,但河滩泥泞,来往还需要舢板。

可那人在离船还有数丈时双臂微微一阵,如飞鹤振翼,只是动作更加的洒脱自然。

白衣身影几个闪动,人就到了小舟之上。

小舟轻飘,猛然间多上来个人,免不得摇晃震荡。

可那人脚下无声,坐在船上的几个人却丝毫不觉船上多了个人。

这手轻身功夫端的是身轻如燕,最难得的是由那人施展出来,不露一丝烟火之气,可见其轻功已到了炉火纯青之境。

李宁也是江湖上第一等的高手,又久经江湖,眼力何等的锐利,当即喝彩道:好,好一手飞鹤穿云,这手功夫……李宁正想说什么,可看到那人面孔时,却突然一顿,一时间只觉得百感交集,如梦如幻,肚子里涌出的千言万语却都在嗓子那堵住,到最后,唯有轻扶住对方手臂,老泪纵横呜咽,情难自己。

白衣人也先是被李宁的失态搞得愕然,待看清李宁面貌时,不禁激动得浑身颤抖,唯有无语的把着李宁手臂,任眼泪夺眶而出。

李宁和白衣人也都是一时豪杰,可分别十余年后,都以为对方是身死魂散,这时异地相逢,心中真是又喜又悲。

以两人的修养,也难以用言语表达历经沧桑磨难的悲喜感慨,只能是失声痛哭,相对无语。

明月,清风,微波,轻舟,两个失声痛哭的老人,构成了一幅让人心酸难忍的画面。

李英琼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见老父亲如此悲伤,难免情绪受到感染,一双明亮的眼眸通红起来,眼眶中泪光闪耀,却怎么也不肯掉下来。

李英琼个性最是要强,这时虽然情绪激动,却不肯就此失态痛哭。

李英琼目光一转,看到两个老人身边的高远稳坐如山,脸上的表情平静无波,一双幽深的双眸正凝望着滔涵江水,全不为身旁两个老人痛哭喘嘘相见的情景所动。

那种淡漠超然,如神祗俯视众生,让李英琼突然从骨子里感到一阵冰冷,只觉得这个人似乎没有任何正常的情感,别人在他眼中,也只是如同草木一般的存在。

高远感觉到李英琼的注视,对李英琼露出了个温和的笑容。

两个老人的故事纵然再感人,也无法触动高远的心灵。

只是身处此地,却要稍微掩饰下自己漠然无情的本性。

虽然只在李宁两人身边待了只几天,高远却知道李宁和李英琼里都有行侠仗义的风骨,对于正义、道德什么的,都颇为的执着。

就是那个杀性很重的李英琼,在这点上,立场也是非常的坚定。

高远现在可不想和两个人闹出什么不快来。

这个世界,对于高远而言,实在是太过广大了。

没有两人这条线索,高远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完成任务。

高远也曾想过用心灵之光暗自引导两人,但两人的神魂中都有股奇异的力量,保护着两人的神智不受任何精神控制。

若是用强力压服两个人只怕更难,两人看似善良随和,可却都坚信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那一套,用强力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而且,一旦强行压迫两人,势必改变正常的命运轨迹。

出于种种考虑,高远还是决定老实的跟在两人身边。

高远淡淡的微笑,却有种奇异的魅力。

那温和,直透人心。

尤其是高远的五官虽然英伟,却略显冷厉,这一笑,那些刚硬的棱角顿时柔和了下来。

李英琼看了,不知怎的,心就猛的一跳,秀美绝伦的小脸就是一红,不由的低下头不敢再多看高远。

至于刚才心里的那一点点感触,脸热耳红中,早不知道丢到了哪去。

两个老人在一旁痛哭了一会,但都是久经风浪的雄杰,也慢慢的缓过情绪来。

李宁把李英琼喊了过去,指着白衣人道:这是你周叔叔,快与你周叔叔见礼。

李英琼自幼家教颇严,而父亲又如此郑重其事的介绍,急忙纳头相拜,大礼相见。

白衣人和李宁交情深厚,倒也受得李英琼这样的大礼,不过也是还了半礼,把李英琼虚扶了起来。

刚才心情激荡,却没注意李英琼的模样,此时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姑娘一身根骨超凡,相貌明艳秀丽,尤其是满脸的英气勃勃,让人印象尤深,禁不住赞道:贤侄女一身的仙骨,在大哥的调教下,前途不可限量。

被白衣人一夸,李英琼秀眉轻扬,脸上露出喜意,不过她也知道这个长辈是客套话居多,当不得真的。

倒是这位周叔叔一身白衣,仪表堂堂,人在中年,举止间却豪爽大方,染霜的双鬓,更添了几分沉稳老辣。

虽然只是初见,李英琼也对这个周叔叔印象颇好。

李宁在一旁摇头道:我这等武艺不过中平,天下能人异士何等之多,她性子好强又喜欢抱打不平,有了武功只怕反而招灾惹祸。

我没教她武功,只希望她能嫁个好夫家,平安终老,我也就满足了。

白衣人道:话虽如此,但我看英琼相貌身骨,绝非池中之物。

何况乱世之中,只有手中之剑才是保障,大哥你太过多虑了。

李宁摇头,不想就此事多说。

否则的话,这个闺女被引活了心思,只怕更要缠闹自己。

白衣人也明白他的心思,知道他饱经战乱,在刀剑下游走江湖数十载,早对这种江湖生涯生厌,一时间心思只怕转不过来,也不再多劝。

白衣人目光一转,才看到一直端坐在小桌旁的高远,心中顿时一惊。

以他耳目之灵敏,虽然刚才情绪激荡,可上船这么久,才注意到身旁多了个人,是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再细看高远,见他气度沉凝,五官英伟,端坐一旁,看似无礼,却自有一股遗世独立的清逸洒然。

让人觉得只有这等不拘俗礼,才合此人之绝世风姿。

而自己之所以最后才注意到此人,却是他身心似乎溶入了明月、清风、微波之中,这等天人合一的养气功夫,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白衣人游历江湖,也不知道见过多少高人,就是自家女儿,也仙姿超凡。

可今天在李宁船上,却先有李英琼的英气绝伦,又有此人的无双风姿,以他之修养,也禁不住啧啧称赞。

不过看此人的样子,却不是大哥的子侄辈,否则也不会这般姿态。

看到白衣人目光注视着高远,李宁知道高远见识绝伦,乃是国士一流的人物,不会拘泥俗礼,生怕白衣人见怪他的无礼,在一旁介绍道:这是一位落水的小兄弟,暂时客居在我船上。

姓高,字远山。

转而又向高远介绍白衣人道:我义弟。

李宁不知道义弟是否为了避祸改了名字,不知该怎么介绍才好,说到此处,迟疑了下。

白衣人接道:我叫周淳,高兄弟,幸会了。

周淳说着拱手为礼,显得对高远十分尊重。

高远也不便再安坐不动,起身回了一礼,在下高远山,见过周前辈。

李宁和周淳都是老江湖,虽然自身颇有学识,言行举止间江湖味道却浓厚得很。

高远想了想,还是叫了声前辈。

高远这一站起来,身材修长强健,更见气度轩昂,周淳颇为欢喜的点头道:英姿焕发,端是不凡,让人见而心喜。

高远又客气了几句,李宁就招呼两人落座,虽然是劣酒粗饭,可这番对月而饮,气氛却大不相同。

李宁和周淳久别重逢,自是满腔的欢喜。

两个人说起以往种种,当然是不胜感慨喘嘘。

周淳怕冷落了高远和李英琼,也不时说些当今乱世的消息。

和李宁近乎与世隔绝不同,周淳不时在天下各地游走。

周淳和李宁本是大明朝的大内高手,大明朝毁灭后,两个人也就星散四方,从此失去了联系。

周淳作为大内高手,眼光自然和普通的江湖豪杰完全不同。

说起乱世来,也自有一番堪称高明的见解。

说到明朝的灭亡,也是顿足叹息不已。

高远倒是能理解两个人的心情,从吃皇家饭的金饭碗到流落江湖,期间的差距,那可是天差地别。

别看那些江湖传说,以为什么江湖就是名驹宝剑、美人醇酒的潇洒日子。

在江湖中,就要为衣食住行所奔忙,每日过的都是刀头添血的生涯,纵然有一时快意,也不过险恶江湖生涯的一些点缀。

朝代更迭,也是天意民心。

最简单的说,历经数百年的统治,朝廷必然滋生种种弊端。

所谓积弊难返,皇帝的贤愚,也不过是表象。

纵然天资英纵的皇帝在位,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任谁,也挽救不了腐朽到骨子里的大明朝。

对于突然出现的周淳,高远也给予了充分重视。

为此,他不得不翻腾他那些可怜的历史知识,其中大半还都是一些高人总结出来的。

不过,对于没有经历过知识爆炸的网络的古人而言,高远所说,当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有些见解虽然一时没办法证实,却似乎直指本质。

李宁和周淳都非是凡人,只觉这番言论称得上是高屋建瓴,让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一时间,李宁和周淳在心中都认定高远是无双国士,心中对他多了几分亲近的同时,也多了几分信任尊敬。

在什么年代,知识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