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025-03-30 06:28:10

13钟楼下,一群和尚整齐地排着队伍,一壁念诵,一壁走向万善堂,听经去了。

万善堂的庭前植了几棵高大的古柏,绿荫重重环抱,更添肃穆。

众僧念了六炷香的南无阿弥托佛后,便都跏趺坐着,静听方丈讲经。

此堂供奉了西方三圣金像,插满鲜花。

——根据方丈的意思,却禁止了这些:香味太强的,会干扰心境;颜色泰华丽的,会破坏念经堂的空寂;粗枝大叶的,花形不雅;名称太俗,不好听。

连可插的花,亦戒律甚严。

德愿法师开始抽问:上一日着你们参透一‘无’字,道理可有得悟?眼神威仪一扫:衍成,如何?一个四十多岁的和尚谦卑摇头:请再给弟子七天的时间。

清泉,你呢?一个五十多岁的和尚亦谦卑摇首:弟子竭尽所能,探索这个道理,心仍有微尘,请给弟子七天的时间。

方丈唯有庄严说法:所谓‘无’,并非简单否定,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超脱于‘有’、‘无’之‘真空’,亦即‘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众僧苦思不明。

又不敢体温。

唯唯诺诺。

太艰涩了。

太高深和睿智了。

小可,方丈向爱徒颔首:你用浅显的话解释一下吧。

小可自懂事以来就听的这些,悟的这些。

他可能不求甚解,但占据这童稚心灵的是:正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实相即空,清净为无。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惹尘埃?‘——背诵下来的解释,笔方丈更玄。

但他点头称许。

新来的那几个和尚,天天受此听经之刑,大有困意。

方丈快要发觉了。

石彦生忙干咳提醒:咳!两个惊醒,一个仍昏昏欲睡。

石彦生暗用指一弹郭敦穴道,他一惊而起,手抬高,一如发问。

有什么要问的?郭敦情急之下,连忙找些话题。

他的武功底子还不算差,可脑筋有点死:我……我心中有个问题,一直……不敢问。

问吧。

怕人笑我幼稚。

问吧。

他鼓起勇气:不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么?我都放下了,何时成佛?举座望向这性急的矮个子。

真的很幼稚。

他脸红耳赤,十分尴尬。

方丈只好耐着性子,向众僧:离我们这里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一极乐世界,我等称念阿弥托佛名号,发愿往生净土为宗旨。

只要到了极乐世界,环境美好,平安清净,更可潜心修学佛法……郭敦懒懒地搔着头皮:已经到了极乐世界,还要修学?方丈怪他散漫,香板交给小可。

瞪他一眼,不怒而威。

——结果瞪着郭敦的,是同来的七人。

夜深了。

其他人都可歇息,尽皆散去。

除了虫子在叫,还有小可权威的训示:头要正,背要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坐定!好好参悟。

他奉了师命负责监管修学。

虔诚认真地,当着老师:不要乘打坐时睡着了!听命的这几个心猿意马,右脚压左腿,左脚压右腿,又苦又累。

正是:先来后到,成王败寇。

心中努力排除杂念,去思想无。

奈何静寂之中,有蚊子嗡嗡而过。

停在某人颊上。

石彦生一拍之下,手上满是血。

小可轻叹:阿弥托佛!哦,忽省得不可杀生。

他只好也念道:阿弥托佛!苦闷中,赵一虎悄声埋怨:妈的,天天打坐,久了不知会否生痔疮?小可听了,百思不得其解。

皱眉,再想。

终于忍不住了:嗳,‘痔疮’是什么?啊哈!赵一虎面有得色,狡猾一笑。

——原来小可也有不懂的!他深奥的大道理唬得我们一愣一愣。

当下闭幕不理:给你七天时间去参悟吧。

小可苦苦思索。

万籁俱寂。

不知是谁,肚子饿了,发出咕咕的声响。

不消一刻,此起彼落。

静夜中,更饿。

14这种咕咕的声响,过了两个月了,还是停不了。

八个没家没业,被通缉的逃犯,勉强适应了寺院生涯,最不习惯的,是饿。

已剃去的头发,开始长出短枝。

他们轮流为同僚再剃净。

脱离外面世界的斗争纷扰,这也不啻是个四大皆空的安全地。

早课完了。

空气清爽,云又高,在蓝色的天上缓缓走过,俯瞰树下一颗颗光秃秃的头颅。

石彦生由他的得力部属剃头,想不到他们做的很圆满。

剃好了,用一方热毛巾裹着,揩抹干净。

毛巾一拿掉,脑袋远看如冒出一阵淡烟。

郭敦、赵一虎、万乐成和其他人等,有在树下乘凉偷懒,有在空地对拆健身,抡起拳头打击树干。

一个远望:呀!多像蒸熟的馒头!连忙走近,满嘴馋液:我说像菜肉包子。

那时多看不上眼,嫌贱。

如今天天若可吃上三五个,已经很过瘾!唔——一口咬下去,肉汁‘吱’的溅出来,一嘴都是香——石彦生失笑:都给你说活了。

念到自己是头儿,不得不以身作则。

万乐成是各人中最馋的一个了:知道我最想吃什么?娓娓道来,在放生池中,捞一条鱼上来,烧了吃。

好了,别妄语别妄语!但那咕咕的肠子蠕动声响,又因垂涎欲滴而唱和起来。

都在做明间的家常鱼肉春秋大梦。

……没察觉一个书生过路。

这人已出现过,也认得他们。

他若无其事地走近,背着书箱经卷。

在树下,跳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

擦着汗。

他瞅着这几个松懈下来的健硕的和尚。

他们毫无防备,若有所思。

午饭的时间还有一阵。

冷不提防,他在书箱中取出一个盒子,然后,把盒子猛地打开。

——15只见是一只白煮的鸡!呀!是公主。

都看清楚了。

来着原来是一直不放过他的红萼公主。

他越躲,他越是雄心壮志地把他揪出来。

众人不约而同:参加十九公主。

免。

她目中无人,只对石彦生道,我们又有缘再见了。

石彦生抚着自己的脑袋,尴尬一笑。

红萼很得意。

打量一番。

不错。

头很圆——不过,人太‘方’了。

正在取笑。

几个人生怕她忘了,赶忙提醒:公主,这鸡——?瞧你们馋的慌,给大家开开食戒。

这鸡,黄油白肉,人间随意一煮,已成寺内顶级佳肴。

眼珠子发光了,像伸出一只又一只的怪手,把它掰了……石彦生的心一如所有人,受着诱惑。

除了鸡,还有送鸡来,体己的女子。

不——出家人戒杀生,不吃肉。

哦,那你可听过‘三净肉’吧?不待石彦生分辩,红萼侃侃而谈:最早最早的出家人,施主施舍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不见为我杀,不闻为我杀,成了吧?石将军,哦不,石和尚,规矩都是人定出来的。

谁的嗓门大,谁定规矩!来自皇宫,自然明白个中三味。

不过为了撮弄他吃肉,也是一番歪理。

石彦生是个守规矩的人,规矩守多了,只觉得一切理所当然。

冷不防眼前出现一个千方百计摆脱束缚的女子,真是回新鲜的体会。

他看着她,思绪并未集中。

同僚们已经蠢蠢欲动了。

红萼狡黠一笑,但为了他们好下台:这生不是你们杀的,而且,这也不是肉——这是‘药’,有病吃药来治好。

大家肚子不是有毛病吗?万乐成不待她说完,即作主张:让我们把‘药’分了吧?等不及石彦生之号令,已撕开分吃了。

在饥饿与诱惑面前,人是没有阶级的。

郭敦递予石彦生一块肉:来,咱哥们别装蒜了!她不好意思狼吞虎咽。

但她正色道:快吃,这是命令!又来了。

她可爱的命令。

肉少,人多,极为珍贵的一顿。

初开食戒。

咬一口,细细咀嚼,不忍心一下子吞下去。

再细细咀嚼,让它经过舌头、咽喉,不好了,咽下了。

非常用心地享受着,几乎连着指头也一并吃掉。

便又吮干净……白煮的肉何等乏味,但饥饿是最好的调味料。

良辰美景,人生乐事。

可惜很快,鸡已经被干掉,骨头中的浓汁也涓滴不存,全盘作废。

众人急忙挖个坑,埋好骨头。

午钟此时响了。

是午饭时间。

小可来。

大家见了,装作若无其事,借势把埋骨头的坑挡住。

小可端详众人:咦,你的嘴巴油得很。

石彦生挺身而出维护这偷吃不懂抹嘴的赵一虎:没,他天生一副油嘴。

红萼只觉得这憨直的汉子很有意思。

因为,他本人也是一副油嘴。

石彦生与他会心微笑。

不过一众尝了鲜,破了戒,再也忍不住。

一个个发难了:受不了,别装了!受不了受不了!下山下山!对,下山去!也许天下已经大赦了,我们待在此处不是白受罪吗?何不下山看个究竟?一时群情沸腾,心如困兽出笼。

小可不明所以:下山?到什么地方去?石彦生道:到——‘极乐世界’!小可欣喜:我也去!带我到‘极乐世界’!都说是至高境界呐!16长安,曲江池。

这是城中最热闹的地方了。

秦时这里修了宜春苑,汉时又有游乐苑,前朝隋代,经过施工,河水引入池中。

到了本朝,唐初立国,曲江池已得大力开凿疏浚,占地十二顷,碧波荡漾。

水边一带,成为骚人墨客才子佳人的玩乐场所。

这群脱缰之马,克制久了,兴奋如江潮涌至。

浩浩荡荡。

原来这一年容易,又近八月中秋。

水边的摊挡,不单有金鱼,还有囿于金笼子中的蝈蝈,发出清脆的声音。

侏儒在用花纹图案的栏杆和绳网所围的戏台中,表演着滑稽的摔跤以娱乐游人。

轻薄的少年玩着蹴鞠,那彩色缤纷的充气皮球高起低落。

这是一个花花世界。

小可目迷五色,嘴巴张开,不知人间竟有这样的乐土。

颜色太多了,一下子接受不来。

——出生至今十载,一夜之间见尽。

忽听见鸡的叫噪。

赌博开始了。

两头一身鲜妍的鸡,怒发冲冠似的,毛竖起,嘴狠啄,要把对手置于死地般斗杀。

群众在下注码,各为自己的一方叱喝、呐喊。

非常紧张。

强胜弱败,伤痕累累……小可吃惊了。

他双目含泪,呆立不动,一只小手牵住书生的素衣袖,另一只牵住石彦生的僧袍。

石彦生低头一看,只见他纯良如婴儿。

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红萼一看,耸耸肩,心意互通地给了他一锭银子。

石彦生掂量一下,重量很足。

他排开人群,把银子交给庄家。

庄家惊喜莫名。

石彦生把两只鸡提起,往草丛一放。

小可欢快地,合力把它们赶走。

他少怀大慰地感激一笑。

这是石彦生第一次主动放生。

抬头四顾,不见了同行的七人。

原来已在摊子上瘫坐,买了面脆油香的胡饼、串烧的灸肉、抓饭喝葡萄酒,正与穿斗篷的胡人,大吃大喝起来。

玩乐场所人声喧嚣。

石彦生因着投缘,特别地照顾小可。

只给他饼饵,不让吃肉,生怕害了他。

至饱餐一顿,一众拖拖拉拉地倘徉,一不留神,撞到三个人。

对方说着他们全听不明白的话,酒醒了一半。

红萼侧着头,细听。

——是日本人呢。

一个和尚,两个留学生。

他们以为遇到同道中人,合十,说着日语:幸会幸会,请问阁下那间寺院修行?石彦生不知应对。

小可即时挺身而出,竟操着流利的日语:贫僧是天宁寺的小可,他们是我的师弟,若诸位路过请到敝寺一行。

红萼待日本人走后,夸赞小可:小可,想不到你本事很大!只要是与佛有关的,他就有心得,彷如高人一等。

小可不以为然,甚至不晓得骄傲:道场常有日本遣唐的僧人来参拜,自小学得一点日语,也见惯了。

阿弥陀佛。

红萼见他老成持重,灵机一触,神秘地:我们领小可到一个地方去!不由分说,便昂首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