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格林家杀人事件 > 第23章 事实俱在(1)

第23章 事实俱在(1)

2025-03-30 06:32:01

十二月四日,星期六,下午一点检察官办公室星期六只上半天班,马克汉邀请了万斯和我在银行家俱乐部共进午餐。

不过当我们到达刑事法庭大楼时,发现最近积压下来的工作已经完全让他招架不住,我们只好找了一家外送餐厅,叫一些熟食到马克汉的私人会议室里享用。

那天中午离家以前,万斯口袋里放了好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根据我的推测--他掏出来时证明我是对的--那就是昨天晚上他熬夜写出来的东西。

午餐结束时,万斯别无所求地往椅背上一靠,点起一根烟。

马克汉老友,他说,我今天之所以接受你的邀约,只是为了和你谈谈艺术作品。

我相信你有接受艺术洗礼的心情。

马克汉一点也不掩饰地瞪着他看。

他妈的,万斯,我都忙成这个样子了,哪有时间理你那些不切实际的空论?如果你有闲情鉴赏艺术,尽管带老范到大都会博物馆去。

别再烦我了。

万斯叹口气,很不以为然地摇摇头。

你看你,完全说出了美国人的心声!\'如果这种无聊的事真能给你带来乐趣的话,去吧,去玩你那些唯美的玩具;我可只想专心做点儿正事。

\'真让人难过。

不管你怎么说,眼前这种时刻我不但不会抛下你,更肯定不会堕落到去浏览那座欧洲人拒绝接受的\'阴森的陵墓\'--通常我们都叫它大都会博物馆。

你竟然没建议我们一个个去拜访国内的雕塑家,这我倒有点儿意外。

我早该建议你们去水族馆--我知道。

只要可以摆脱我的东西你都肯推荐。

万斯用受伤的语气说,不过,你也知道我还是会坐在这儿,即席发表一场美学创作的启迪演说。

请别讲得太大声。

马克汉起身说,因为我就在隔壁房间工作。

但是我的演说与格林家杀人事件有关,你真的不该错过。

马克汉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又是一个菲洛·万斯冗长嗦的开场白,不是吗?他又坐下。

好啦,如果你有什么有用的提议,我会听。

万斯抽了一会儿烟。

马克汉,你也知道,他以懒散冷漠的语气说,在一幅好画和好照片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的差异。

我相信还有很多画家不大明白这个事实。

当彩色摄影更进步以后--天哪!会有多大一笔墨守成规的学究失业!然而,不管彩色照片有多好,和画作之间仍大有分歧;这种技术性的差别,就是我本行的重担。

比如说,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和一张年高德劭、蓄八字胡的老人家拿着一块石碑的摄影作品之间有何差异?鲁本斯的《史坦堡的景致》和一名旅行者的莱茵城堡快照,两者之间的分歧点在哪里?为什么塞尚的静物胜过一盘苹果的相片?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玛利亚画像已耐久不朽数百年,而快门喀咛声下的母亲与婴孩的相片,在艺术上却渐渐被遗忘?马克汉正准备开口,万斯却举起手要他别做声。

我并不是吃撑了在这里犯傻。

请耐心听我再说一会儿--一幅好画和一张好照片之间的差异是这样的!一种是经过安排、组合、有组织结构的;另一种是随意的、无计划的景象,或者是现实的部分显现一如它实际存在的样子。

简单说,一种是有其特定形式的,另一种则是杂乱混沌的。

你也知道,真正的画家画一幅画时,他安排所有色块和线条的手法,会与他事先的布局想法很一致--那就是说,他会在图画中任意扭曲任何事以配合他的构想;他也会刻意安排一些冲突或贬抑那构想的物体或细节;我们可以说,借着这些安排他达到了一种类型的同质性。

图画里的每个物件都有一定的目的,也都要放在一定的位置,才能契合根本的结构模式。

意义上不能离题,画面上没有不相干的细节、不相连的物件、不合情理的安排。

所有的形式和线条都相互依存;每个物件--正确地说是每一笔--都要在原型上的正确位置,而且能够完成所赋予的目的。

总而言之,一幅好画是惟一的。

非常有教育意义,马克汉说,还故作姿态地看看表。

那么,格林家杀人事件呢?呃,从另一方面来说,万斯不理他,自顾自往下说,甚至在美感的安排上,一张照片也毫无设计可言。

当然了,摄影师可以摆正人物的姿势,装扮他要拍的对象--甚至可以截去那些不想记录下来的枝枝叶叶;不过对他来说,他永远也无法像画家一样,让照片题材的组成契合事先构成的想法。

照片里总是有许多不具意义的细节、伪造的光影变化调和、调子虚假的质感、互不协调的线条、格格不入的色块。

你也知道,相机是非常直截了当的--它记录任何在它面前的事物,不问艺术价值,结果不可避免地就是缺少组织和惟一性;一张照片的构图,再了不起也是自然原始而且平淡无奇的。

而且照片上充满了不相干的因素--也就是没意义也无目的的物件。

照片里头没有一致性的观念,它是无计划的,不同成分组成的,无目的且难以归类--正如自然界的状态。

你不需要一再强调这个观点,马克汉不耐烦地说,我没什么悟性--这些你说了又说的谁都知道的事,又能够带你去哪里?万斯给他一个迷人的微笑。

带我到东五十三街译注:意思就是格林大宅。

不过在我们到达目的地之前,请允许我补充另一个简短的说明--通常一幅设计复杂微妙的图画不会马上向观众揭示它的构图布局。

事实上,更简朴的设计和更平淡的图画才能立刻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一般而言,观众必须仔细地研究绘画--在根本的构思变得清晰之前,就要探索它的和谐性,比较它的形式结构,斟酌它的细节,融合它所有突出的部分。

很多组织结构良好,布局比例完美的图画--就像雷诺瓦的人物,马蒂斯的心境,塞尚的水彩,毕加索的静物画,和李奥纳多·达文西的解剖图--按布局构图来说一开始看起来可能是无意义的,它们的形式似乎都缺少独一性和内聚力,它们的色块和以线条来表现的意义,感觉上甚至有种被任意记录的印象。

只有在观众已能领略它们的整体概念,探究到它们相互呼应的特殊活动之后,它们才会呈现内涵并展现创作者所要激发的概念……/* 91 */第23章 事实俱在(2)是啊,是啊,马克汉打断他的话。

绘画和照相不一样;相片中的物件不用构思,为了落实构思的方向一个人必须常常研究绘画--我相信,那就是你在过去十五分钟里背离主题、东拉西扯要讲的过瘾的题目。

我只是想要模仿法律文件上泛滥化的复式赘词,万斯解释,希望把我的想法传达到你这个律师的心坎里。

你的报复非常成功,马克汉厉声说,还有吗?万斯再一次严肃起来。

在格林家杀人事件中,就好像一张照片里各不相干的物件那样,我们已看过各式各样的事件。

事件一个个浮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一个个检验,但是,我们并没有好好地分析这个事件与其他事件的相关性。

我们把这整个杀人事件看做许多连续或累积的孤立事件,我们错失了每件事的含意,因为我们没有弄清楚最基本的构图,没有把每个事件视为整个事件的一部分。

--你还跟得上吗?我亲爱的老友!很好。

现在,我们都明白整个杀人事件的背后有个巧妙的布局。

每一个事件都在凶手的运筹帷幄之中。

凶手的每个行动都经过规划--就如同我们看到的那样,微妙而且谨慎地规划过,都来自最基本的构图。

每个单独发生的杀人事件,都在基本构图的布局之中,因此,自从第一桩双枪命案不符合我们预设的犯罪原型以来,我们就再也没想到里头有什么重要的讯息。

把所有的角度和事件集拢起来以后,就会形成一个整体--一致的,互相影响的整体。

简单说,格林家杀人事件是一幅画,不是一张照片。

而当我们用这样的眼光研究、调查格林家杀人事件--当我们决定了所有外在因素的相互关系,也从可见的形式追溯到这些事件的主线--那么,马克汉,我们才能了解这张图画的布局,我们才看得出来,这个变态画家是怎么构建他所记录的素材的。

一旦我们发现这幅惊人图画的基本构图,我们就看得出来谁是它的创造者。

我抓到你的重点了,马克汉缓缓地说,不过,我们该怎么进行你的论点呢?我们知道所有已发生的事实,可是,这些事实并不能给我们任何统一整体的清晰概念。

也许现在还不能,万斯同意。

不过,那是因为我们还没开始有系统地去做。

我们调查得太多、想得太少,我们已经被现代画家所说的\'客观事实\'--也就是图画上的可辨认部分--搞得晕头转向。

我们根本没有探索过抽象的成分。

我们忽略了\'意义重大的存在形式\'。

(作者注:语出克里夫·贝尔《艺术》一书中《美学的前提》这一章。

)那么,你会建议我们怎么着手探索这幅血腥图画的结构或布局?附带扯一句,我们可以为这幅图取个\'族阀主义全盘皆输\'的名字。

我知道,他是想用一两句插科打诨的话,来解消万斯的论述对他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虽然他也了解,如果没有确实有效解决问题的想法,万斯就不会这样长篇大论,但是他已从这个案子里学到不轻易怀抱任何期望,以免换来更多的失望。

万斯拿出了随身带着的那札纸张,来回应马克汉的询问。

昨天晚上,他解释说,我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排列写下了格林家杀人事件的所有重要细节--也就是说,我记下了过去几个星期以来我们思忖过的、这幅恐怖图画的每个重要的表面因素。

尽管我可能漏掉了很多细节,不过基本的元素应该都在这里。

我相信,我所列出的这些项目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矗他把那些纸张递给马克汉。

事实就存在于这个一览表里。

假如我们能集拢这些细节--利用它们真实的含意,证明它们之间的必然关联--就会知道这一连串的屠杀是谁干的;因为只要我们看出了构图,每一条项目就都会呈现出极其重要的含意,那么,我们也就能清楚地理解它们所透露的信息。

马克汉接下这些摘要,把座椅挪近灯光,一言不发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我保存了这批文件的原版。

比起我拥有的所有记录,事实上,这些文件不只最重要也影响最广泛深远。

一点也没错,它就是解决格林家杀人事件的工具,要不是万斯准备好、后来还分析了这份摘要,这一桩著名的格林家杀人事件,无疑早就被警方归类为悬案了。

以下,就是一字不差的原件重现:一般事实1.格林大宅里弥漫着一种彼此仇恨的基调。

2.格林夫人是一个抱怨不休的瘫痪病人,给整个家人带来痛苦的生活。

3.五个孩子--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和一个领养来的女儿--没有共同的嗜好,生活在始终如一的敌对、仇恨和讥嘲状态之中。

4.尽管女厨曼韩太太多年前就认得托拜亚斯,托拜亚斯还在遗嘱中给她遗赠,她仍然拒绝透露任何过去的生活点滴。

5.托拜亚斯·格林的遗嘱规定家人必须住在格林大宅二十五年以上,违者剥夺继承权;只有一个例外:如果艾达结婚了,她可以住在其他地方,因为她与格林家没有血缘关系。

而根据遗嘱,格林夫人可以全权管理和处置金钱。

6.格林夫人的遗嘱会让这五个孩子成为均等的受益人。

万一他们之中有任何人死亡,继承权则由生存者分享,而要是所有家人都死亡就归于姻亲--如果有的话。

/*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