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朗动乱的形势正在不断扩展,一般民众和宗教界对巴列维国王以石油货币为基础的现代化、工业化治国政策持反对态度,他们心中积蓄了对政府的反感和不满情绪。
依靠石油货币迅速推进的现代化抛弃了一般民众,受益者只不过是极少的一小撮官僚、军人等上层阶级而已。
迅速发展的现代化伴随着激烈的通货膨胀,这笔账却转嫁到了全体国民头上。
处在这种土壤中的国民、宗教界,以及推行社会主义的民族阵线、共产党等等,团结一致,掀起了打倒王权的浪潮。
导火索是1月初的官方报纸的一篇文章,它指责了伊斯兰教最高导师霍梅尼。
信徒们抗议政府的这种行为,举行了示威游行,警方开枪,打死打伤多人。
官方的这种举动触怒了民众,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了暴动。
8月,号称石油城的阿巴丹电影院被烧毁,导致了死亡477人的惨案。
进入9月,全国出现了55万人至100万人的总罢工,主要城市颁布了戒严令,全国处于非常状态。
10月末,号称中东地区最大规模的阿巴丹炼油厂几乎瘫痪,输油系统也被迫停产。
11月份危机更加严重。
4日,首都德黑兰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过激行动也不断升级。
5日,一部分游行队伍发生了暴乱,砸毁、焚烧了银行、饭店、商店、电影院等。
德黑兰的中心街道一片火海,各处燃起的黑烟弥漫着整个城市,伊朗完全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伊朗的原油出口也全面停止了。
可以预见,即使罢工结束后恢复生产,也很难达到罢工前的生产水平。
退一步来说,即使生产水平恢复如初,但因罢工引起的生产停滞,也不能像罢工前有那么多原油出口,因为他们首先要满足国内需求。
产油大国的政治危机和生产停滞,当然要影响原油价格,根据油种不同,价格已经上涨了4%~10%。
这种暴涨的大气候,正好给最近在阿布扎比召开的OPEC(石油输出国机构)总会关于石油定价大幅度上扬的结论提供了绝好的借口。
其他产油国见此情景,也企图控制石油出口,工业国对此十分担忧。
如今石油公司为购得原油竞争激烈,想不到前两年还因经济长期低迷处于买方市场的石油行业,正逐渐转变为卖方市场了。
最受这场伊朗危机影响的是SIC公司,因为他们炼油厂的原油供给全部委托给了伊朗石油公司。
与SIC公司订有原油购入合同的英国大宗国际石油资本——英格兰石油EP公司,此时运用了不可抗拒的原油自动涨价之条款,发出了削减供给并涨价20%的通告。
因为原油不足,现在必须高价购买。
这对保证原油购入款的安中商事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如今的燃眉之急是,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必须扩大对SIC的信用投资。
以前的事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当初安中商事操办这么巨大的海外项目时,确实丝毫没有考虑到伊朗的形势。
与其说是没有觉察,倒不如说是熟视无睹。
这同墨仓高道毫无二致。
当初高道之所以废弃与SIC的合作计划,并不是考虑了伊朗形势会对项目产生影响,而是基于高道的感情判断。
正是这场经营阵容中的内部派别之争,客观上拯救了墨仓财团。
对安中商事公司来说,最为惨重的是如今桑托斯炼油厂的生产流水线又发生了故障,生产效率极为低下。
SIC说这是生产厂家安装工程的结果,而厂家则反驳说那是不懂操作规程的工程师误操作破坏了机器。
这官司一直打到法院,可丝毫没有解决当前的恢复生产问题。
2在搜索线上虽然捕捉到了弦间康夫这个人物,但侦查工作到此就停滞不前了。
只要不能证明弦间与被害者的关系,就无法抓到显示他犯罪的任何证据。
好像是对这搁浅的侦查工作的嘲弄似的,不断地传来弦间春风得意的消息。
其根本原因据说是弦间把墨仓财团从危险项目中拯救出来,目前深受墨仓高道的青睐。
现在你可以得意忘形,我总有一天要收拾你的!听到弦间得势的消息,本间气得咬牙切齿。
他的眼前好像又浮现出了收藏在新东京饭店杂品仓库中那织了一半的婴儿衣服被熊熊大火吞噬的情景。
为使自己出人头地,他竟草菅人命,将恋人与胎儿一起杀死沉入塘底。
本间至今仍清晰记得被绑上石头沉入池底的三泽佐枝子那副惨相:全身蜷缩屈弯,头部几乎被压挤在双膝间了。
那是在冰冷的水中为了保护腹中的孩子才这样做的呀!一颗慈母之心,直到她死后仍保留和体现在她惨不忍睹的姿态中。
即使尸身腐朽殆尽,那种竭力守护自己孩子的母爱,仍将成为化石而永远留在塘底。
悲惨绝伦的遗物就在眼前,若不能抓到罪犯,刑警的遗憾也将会成为化石而终生留在心底。
但是,仅靠决心和这种怨恨是不能破案的。
本间整日在弦间设置的防护濠周围打转,以寻找突破口。
终日怏快不乐。
案情讨论会开了好几次,但每次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每天早晨听了组长的布置后就分头去调查,但大家心中仍都沮丧,暗忖:今天肯定又是白忙。
这种沮丧心理对侦查网来说是一个危险的破洞,一旦让罪犯钻过这个沮丧的破洞,过去的努力以及以过去的努力为基础而将要进行的努力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组长也很担心大家泄气,便鼓励大家说:现在是紧要关头,希望大家千万别松劲。
收网时网最重。
大鱼就在网中,再加把劲吧!这个时候,一位刚从外勤调来专案组帮忙的年轻巡查①多川突然说: ①巡查:日本最低的一种警职。
我调到这个组里以后,脸和手脚都出现皮肤过敏,奇痒难忍。
他一边嘟囔着,一边抓挠裸露在外的皮肤。
大家一看,他的手背和脖子周围都出现了瘆人的红肿。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本间问道。
从办这个案子开始。
多川一面说,一面继续搔痒。
痒得这么厉害吗?是啊。
我不搔不要紧,一搔浑身都发痒。
我们小组内部有什么让你过敏的东西吗?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是不是在其他地方接触到什么引起过敏的东西了?我想很可能。
我历来就对一些植物过敏,一定是在执勤的时候碰到什么过敏源植物了。
多川自调到这个专案组以后,执勤的路线当然与以前不同了。
你对哪种植物过敏?漆树,其次还有无花果树和野漆树。
你常因漆树皮肤过敏?即使闻到点气味,也都浑身不自在。
那确实是过于敏感了。
对不起。
这又不是错误,有什么对不起的。
可是,漆树都长在哪些地方呢?日本到处都有,既有人工栽植的,也有野生在山林中的。
池塘畔,水堤,山沟等潮湿而肥沃的土地上比较多。
据说它特别适宜生长在经常被水浸没、掺有小石子的黑土壤中。
你了解得这么透!因为漆树是我的天敌嘛!你刚才提到池畔?本间的提问显得漫不经心,但却掩饰不住他那紧张的心情。
是啊,我刚才这么说过,怎么啦?多川的表情好像在说:我刚才的话对您有什么冒犯吗?龙栖塘畔有漆树吗?本间嘟囔道,视线却直勾勾地对着空中。
他听说漆树极易引起皮肤过敏。
专案组的侦查员对龙栖塘周围做过仔细搜查,连每一根草都拨开看过,所以说,如果池畔长有漆树,发生过敏症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只有一人得了皮肤病,而其他四十几名警察居然都毫无反应,从理论上讲,这种偶然性是很小的。
这么看来,龙栖塘畔是没有漆树的。
多川的过敏源不在他执勤的地方,而可能在专案组的办公室中。
多川稍微靠近一点都会过敏,所以仅能使他一人发病的过敏源也还是有的。
如果过敏源就在这办公室中,那到底是什么呢?是本来就在这里的,还是从别处带来的呢?专案组办公室中没有植物。
这里已与鲜花和观叶植物等一切风韵情调绝缘,只是在森严的气氛中布下逮捕犯人的天罗地网。
这里也没有漆器。
若谈起什么办公用品,那则太简陋了,只有几只旧茶碗。
那么,多川的过敏源在哪里呢?还是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吧!假若是在办公室里,就会出现照射本间脑细胞的新构思的源泉。
如今,那光线所勾画出的造形轮廓尚未定型。
与其说以前的视线都没跳出死圈子,倒不如说,在那光线照射不到的黑暗之中受到了照射而产生出了新的形象。
这当中肯定看漏了什么。
龙栖塘畔没有漆树,也找不出使多川过敏的办公室用品,而多川确确实实在这儿过敏了……难道是从外面搬到办公室里来的什么东西诱发他过敏吗?专案组办公室设在相模警察署的二楼,原来是署员训示室。
成立专案组时,新搬进了一些新桌椅和几床供临时值班用的被子,增装了电话机,给每人备了一个豁牙缺口的茶杯。
此外还有什么呢?对了,还有在发案现场保存下来的资料,其中有死者身上穿的衣物,裹尸体的帆布以及扎尸布用的麻绳。
其中会不会有能引起多川过敏的刺激性物质呢?多川君,你过来一下!本间说,怎么样,你觉得这些物品之中有没有能引起你过敏的漆味?这里面?多川流露出惊奇的目光。
请帮我确认一下吧!其他同事也都感到好奇,看着多川将这些东西重新检查一遍。
我明白了,果然是这个。
这些物品中有漆味,虽然只有一点点。
就是这种气味引起我过敏的。
这样看来,死尸是从有漆树的地方搬来的。
本间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终于找到了这百思不解的难题的答案。
到底是怎么回事?组长问道。
多川君是新调来我们组的,到这之后他才出现皮肤过敏。
我设想过敏源可能就在这间屋里,而且刚才已判明死者身上的衣物沾上了一点漆液。
虽然死尸在水中泡了好长时间,但衣服上的漆味仍留了一点下来。
这可能是因为被防水性能很好的帆布包裹着的缘故吧。
但我同时也想,或许是因为死者被害之前身上的漆味相当浓重的缘故。
然而,龙栖塘畔并无漆树,所以说,尸体有可能是从有漆树的地方搬运过来的。
那一带的山野中长有很多漆树。
死者是死后不久被沉入池底的,解剖验尸业已确认了这一点。
因此,我估计杀人现场离池塘不会太远。
对。
池塘附近有漆树吗?对凶手来说,究竟是将尸体搬到池边方便呢,还是将活人引诱到池塘边方便?移尸方便,但途中的危险却较大。
若在死者活着的时候用花言巧语将她骗来,则不会有这种危险性,因此我现在考虑会不会是先将被害人带到池塘附近,就地杀死后再沉到池中的。
是在池塘附近有漆树的地方下手的?对。
我们最初的搜查只是以池塘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为对象进行的,所以有可能漏掉了杀人现场。
搜索范围还应扩大。
专案组长下了结论。
3在本间的建议下,警方再次对龙栖塘周围进行了搜索。
考虑到罪犯是先到池塘附近,在那里作案后再往池塘去的,所以便以池塘为中心,先在周围3公里的范围进行搜索,如果没有任何发现,再一点点扩大搜索圈。
搜索的焦点是那种适合漆树生长的湿润、肥沃的土地,特别是带有小石子的黑土地。
在松树、橡树、柞树、枹树等大树下,长着茂密的矮竹和菝葜丛。
拨开这些密丛,便可看到匍匍于地面的苔藓和羊齿类植物,还有各种缠脚裹足的蔓藤植物。
刑警们依照指示,将草根都扒开检查,看看初期搜查时遗漏的作案现场是否有罪犯遗留下的物品。
哪怕是一点点碎片、一丝丝犯人疏漏形成的盲点也是好的,因为那也许就会成为通向罪犯的线索。
他们摸爬滚打,身上的衣服被荆棘扯得稀巴烂,浑身沾满了蜘蛛网,却仍未发现漆树。
在池塘附近,找不到能开进车子、长有漆树的地方。
恐怕还是杀死后再移尸过来的吧!刑警们中有的人很快就丧失了信心。
多川君,还没有什么感觉吗?被当作漆树感应器的多川巡查不时被人催问,可他一点也没觉出反应。
时间在流逝,疲惫感在加重,夕阳西下,树林中渐渐暗淡下来。
突然,多川大叫一声:这儿有漆树!在多川所指的方向,有一棵七八米高、树皮呈灰色的阔叶树,叶长5至10公分,每枚叶片又派生7至11片小叶,叶状呈椭圆形,前端短而尖。
这是漆树吗?是的,一碰就会过敏,所以必须小心。
对漆树特别敏感的多川已是一副浑身发痒的表情了。
并不一定这儿才有漆树吧!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异议。
这儿勉强可以开进车子,周围又没有人家,离池塘也不远。
我们既然搜到如此地步,到了这儿也只找到这一棵漆树,所以暂且就在这儿集中搜查一下吧。
专案组长下了最恰当的指示。
全部侦查员都集中到漆树下,以这里为中心进行重点搜索。
正在搜寻时,太阳下山了,林中顿时变得一片黑暗。
正当难以继续搜查时,丹羽刑警捡起一样奇怪的物品。
因为看起来像是埋进了土里,所以以前搜索时从眼皮底下疏漏了。
找到什么了吗?本间注视着丹羽手里拿的东西。
一张小小的纸片包在一张沾满泥土的塑料薄膜中间。
像是邮票,不是日本的。
盖过邮戳了。
邮戳不清楚,头几个字母是LOS ANG……后面就模糊不清了。
日期是前年的,还有U.S.A.几个字母,大概是洛杉矶吧!洛杉矶?那可是弦间去过的地方!大家顿时紧张起来。
丹羽打开塑料薄膜包中的纸片,发现是从信封上剪下来的一块,上面贴着两张邮票,邮票上是气球浮在空中的图案,但左边的一张由于将天地方向印倒了,结果使那气球像倒栽葱一样吊在空中。
这图案真怪!大概是印刷错误。
它怎么会流落在这里呢?邮戳上的日期是前年的11月,想必是在那以后掉在这里的。
是弦间扔掉的吧!难说。
但是,将邮票扔在这么荒僻的地方的人,想必不是很多的。
如果能确认这封信是寄给弦间的,就能掐住那小子的脖子了。
但仅仅根据两张邮票来寻找美国的寄信人,这可是大海捞针哟!一堵墙壁后又出现了新的墙壁。
本以为凿通了的屏障突破口,其方向是否正确呢?目前谁也无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