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8杯雪 > 第二章 长车

第二章 长车

2025-03-30 07:25:37

石头城不远的江边,还有着一处草寮。

只怕石头城边所有沉陷在这一夜风云激荡中的人们也料不到——那草寮中还有一盆灰火。

有灰火的地方当然有人。

草寮里静静的,没有点灯,可能是为了自隐吧——这儿本是附近村民为了春日里的郊游盛事在山边设下的卖茶水的棚子,春天时尽多热闹,可这时已入深冬,棚子自然就闲了起来。

那棚子很大,显得那盆灰火好小。

棚里有一块地方这时已收拾干净,一个废旧的陶盆被找了出来,里面拢了盆火,火边正坐了一个人。

火光黯黯,他望着不远处的石头城下,久久没动。

好一刻,盆中的火渐渐微了,那人才将带来的细炭缓缓续入。

新炭加入,就听盆中响起了一两声噼噼剥剥的轻响,把这草寮外的夜映得越发寂静。

那人的身体似乎不太好,天气干冷,他裹了一件轻裘,脸色微显青白。

他面上眉清目秀,可那秀气反给他的面容添了分阴冷之感,可能修练袖手谈局心法的人都有此气色。

袖手谈局君子步,玉堂金马纵横棋,那正是正宗的文府艺业。

那人静静地抬起头——十余年未见了,今日却将重会,他也不知自己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滋味。

他知道她是一个特别的女子,很不寻常。

但不寻常又如何?她的不寻常首先竟表现在无视江湖流言,一意弃自己而去之事上。

江湖多风雨,冷暧自可知。

她离开了自己,就果能找到她想寻觅的吗?而今,风鬟雾鬓,岁月摧磨,她也该有些憔悴了吧?那炭似乎也怕了冷,发出的红色慢慢弱了。

——那是半小篓上好的银丝细炭,只见它才入灰盆,不一时就已披上了一层银灰色的蓑衣。

那蓑衣还不时地抖抖抖而落,像要表白它内里的一点红心。

那男子静静地盯着它,手里拿了把缺了个把手的火钳,很无聊赖地在盆灰里划着,一笔一划,先折后撇,却像是个如字。

为什么要划一个如字呢?——如梦幻泡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还是——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那男子唇角的皱纹苦苦的。

※       ※       ※门口忽有脚步声,那男子抬起头,这不是个适合他静夜独思的时候,今夜原还有事,大事。

门口来的却是个二十七、八岁,一张英挺的四方脸了微微生了几粒疤痘的男子。

他是毕结。

他对棚中人似颇为尊敬,双手直直地垂在膝侧,开口叫了声:大哥……那男子看着他,点点头。

——这棚中男子却正是江南一地除袁老大之外声势最盛的文府正派的当家人:文翰林。

他年纪三十有六,肖虎。

一手袖手谈局的功夫独步江南,如果说同辈中还有谁可与袁老大一争锋芒的话,那算来也只有他了。

他望着毕结,他与毕结谊属至亲,毕结小他近十岁,是他表弟,不过这表兄弟两个一向并不亲热。

毕结对他虽面上尊敬,却一直暗暗扶植自己的势力,又深得文府长辈文昭公的欢宠。

偏偏近些年文翰林情场失意,加上当年为承袭当家人之位江湖苦斗留下的伤势,一直难有振作。

所以近年文府之中,毕结声势反似反较他为盛一般。

毕结也知如此易惹疑忌,所以面上对这位表哥益发恭谨。

虽说如此,但两人心里存了这些,自然也就有了丝芥蒂。

文翰林一侧首,淡淡道:四周都探查好了。

毕结点点头:探好了,一切还算合适。

文翰林点点头,毕结精明能干,他不需要再问什么,只听他说就是了。

只听毕结道:石头城下现在埋伏的正是胡不孤,他这次真算倾巢而出,秘宗门下来了三十余个好手,可说尽调一门精锐,连副门主宗令也调来了,正设伏在石头城下,阵势极为凶险难测。

如果我不是事先知道消息,怕我也看不出这石头城下是有埋伏的,看来赵老儿的话可信,办的事也不错。

我不敢走得太前。

据消息,赵无量带着他侄孙赵旭该于两个时辰前就到了,一直未曾离开,现在应仍在石头城的女墙之上。

他们这次为了骆寒,可说是下了大血本。

袁老大这次出手极为慎重,胡不孤好象是单独出面,但有一事他可能也不知道:袁老大可能为顾及属下胡不孤的面子,同时不想动其信心——所以连胡不孤都不知道,他在这江边预备的还有第二波埋伏。

文翰林噢了一声,面色一正,这才是他的关心所在。

他早预计到袁辰龙今夜会有大动作,而今天之事也是他筹谋已久的,坡下就是他布就的破辕之局。

只见他双眉一挑,喉音清涩,疑问了声:长车?这两字他无意间已运力发出,只听那两字嘶然一啸,象在干冷的空气里蓦然扬起了一面旗。

毕结点点头,——翰林哥的袖手谈局的功力看来更深了。

他沉着依旧,凝声道:不错,正是‘长车’。

文翰林忽抬首看天,他一向凝定的声音里也有了一点轻颤:终于逼出来了,终于给逼出来了。

看来我们今夜的事一定要办好,否则、以后只怕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除了骆寒,只怕再没人能把袁老大一向密不示人的最隐秘的一股实力‘长车’也给追出来。

如非是他,如果我们冒然动手,嘿嘿,只此一股实力只怕就会让江南文府吃不消的。

‘左车’尉迟渺,‘右车’常卫,他们两个高手费尽十年之力才调教出来、却一直引而不发不肯示人的这股锋锐实力一定非同小可。

你找得出他们埋伏之地吗?毕结叹了口气:我手下看到他们来了,但找不出他们的埋伏之地。

他一低头,微现惭愧。

文翰林凝目看向毕结的眼:那么小结,这件事交给你了。

毕结点头应道:是。

文翰林道:还有什么?毕结答道:但据我猜测,袁老大的后手当不只此。

他似对骆寒极为看重,已铁定心思要杀之以立威,只不知他埋伏下的第三拨攻击的是谁?会是他亲自出手还是另有其人?——大哥,如果他亲来,你可有准备?文翰林微微一笑:如果袁老大亲至,谁敢说自己已有万全准备。

今日之事是个必杀之局,不是敌死,就是我亡,但他还是缓缓点头,道:有。

落拓盟的庚不信还在盯着他,何况,我手里还有一张王牌。

毕结神色一愕,他在文府虽然几乎已是除文翰林外的第二号实力派人物,但毕竟是外姓,好多事他也不能与闻。

只听文翰林道:庾不信的事你做得很好。

自从当日你与他顺风古渡一会,其后我们一直合作顺利,他也够当量与袁老大大增掣肘。

我说的还有一张王牌,其实是指……他目光一凝:金日殚也来了。

——北朝金日殚,金张门排名第三的绝代高手,他的功夫,不是我自谦,只怕不会弱过我去。

有我们两个人在,就是袁大亲至,也犹有可为,何况还有以‘烟火纵’一术驰名江北的庾不信,所以这事你不必忧虑。

秦丞相这次与我们合作,自然会拿出他的诚意。

你还有什么顾虑?要有的话快说。

三更将到。

三更一届,只怕就再没时间再做调布了。

毕结轻轻一叹,知道北朝高手得能与会,一定出自秦相之力,照文翰林语意也是为此。

不过,养虎遗患,他不是不知,但目前局势,只能如此了,否则有袁大在朝一日,他们江南文府就永远出头之局。

只听他道:我只担心袁老大,……今日局势,虽然咱们精锐尽出,但他如亲至,怕也真无人能说一定挡得住他新修成的、连李若揭也私下暗赞的‘忧能伤人’心法与‘横槊’之击。

最好他今日会有事。

三年之前,毕结曾见过袁老大。

江南一地,同辈之中,他说得上尊敬的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表兄文翰林,另一个就是袁辰龙了。

他敬文翰林的地方还有一半是为了他的身世,不得不尔;但说起袁老大,让他佩服的可就全凭他这个人了。

那人那一份寂寞自敛、顾世无俦的豪情,每次怀想,都会让毕结的身子不由得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由此也更增取而代之之念。

他毕结一向自视是个做大事的人,做大事首先要清除障碍,袁老大目前就是他最大的障碍。

但他压制得很好,犹其在文翰林面前,绝对不至表露。

文翰林沉吟了下,轻声道:应该不会——辕门七马中大多数,最少‘四马’今夜会因四方之人蠢蠢欲动,要留在外面以定局势,袁老大定然不敢将之轻易召回;双车则为秦相之力,派在福建,一时也回援无及;缇骑被万俟大人以圣上之命征用办案,这股实力袁老大也借助不上——何况江湖之事江湖了,他打定主意这次用江湖方式解决,也不该再借重缇骑;袁寒亭遭骆寒所创,伤重在身,犹在临安;目前,袁氏一门手下能到场的也只有石头城下的胡不孤和暗伏的连胡不孤也不知已经出马的‘长车’。

统领长车的可能是余下‘三马’。

‘狐马’石燃,‘铁马’常青,‘羽马’米俨,这三人也是我们唯一察名身份之人。

袁老大倒确实可虑——他怕也未尝不想今夜亲自出手,毕竟骆寒弧剑之锐,已大出你我所曾逆料。

但我数日前就已遣人传书秦丞相,奉请他务必设法用官家手段于今日稳住袁大,代为拖延,只要过了今夜,那么就大势可成矣。

——说起来,当今天下,最顾忌袁氏欲除之而后快的,只怕还不是我们,而是秦相。

袁辰龙虽表面隐忍,但他韬谋决断,手里只怕已掌握了不少秦相不愿人知的事。

据消息回报,秦相前已请得上命,遣左金吾卫统领李捷携圣命今宵约见袁老大,代圣上相询一些朝政大局。

陪同的还有宫中李若揭的三个弟子,俱是大内高手中翘楚之辈。

连秦相府中的长史韦吉言都来了,秦相这次可谓极为尽力。

虽然他们加起来论功夫只怕也留不住袁大,但人世之事,岂是只凭功夫就行了的?今夜他们定会尽力拖住袁辰龙,袁老大为顾及朝廷局势,只怕也绝对不好轻易抽身。

——至于华胄,我派的人到现在好象还没听闻他的动静。

他这个人倒大是不凡,虽名位居右,但一身功夫只怕犹在胡不孤之上,他那一手‘青山一发是中原’剑法,江南一地,嘿嘿,若单以剑术论,怕连袁大也要忌他三分。

但前些日他还在被钱老龙盯着,钱老龙可不是个好惹的,我们又算少暂时少了个强敌……他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即条条有理,能顾及到的可以说他都顾及到了。

说到这儿,他微微一笑:综上而论,如不出岔子,今夜我们该算是所料万全了。

毕结没有吭声,他知文翰林为今夜之事筹谋已久,这也是他为显示能力阻遏毕结在文府声势扶摇直上的一着重棋,在公在私,必然谋算谨细。

所以毕结反倒不好过份关心。

但此事连一向轻易不曾出面的文昭公对此事动问插手,可见文府对之的重视。

他在静静地等着文翰林开口,因为觉得他话中分明还有未尽之意。

好半晌,文翰林才又道:但只怕,今夜,与辕门相关的,还是有一个人会不期而至。

毕结一愕:谁?要知辕门一向交游甚谨,在江南之地朋友并不多,这要来之人被文翰林这么郑重提及,那就可见非同一般了。

只听文翰林轻轻一叹道:这个人你也识得。

她是个女子,但千万个男子怕也不及她的精细。

他口里微微叹了口气,似终于决定说出那个人的名字:那就是——萧如。

毕结一愕默然。

他当然知道萧如和文翰林的关系,他们曾自幼时就订亲,其后,文府传闻,文翰林年方二十五岁,为争当家之位,曾与文府一位颇有实力的寡婶有过一段说来暖昧的关系。

自那事后,萧如单方面就对这亲事冷了下来,文翰林也不提,文府中人也就无人再提。

此后文翰林虽颇盛纳姬妾,但一直未曾择名门淑女以居正定,文府人私下传言,只怕其中情苦也正是为此。

所以一提及这个名字,毕结立时闭口不言——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他不佩服也有些瞧不起文翰林的就是一点:心中怎么还总藏着这一段儿女私情?大丈夫何患无妻?这可不是一个丈夫为人处事之道了,他只有等着文翰林自己说下去。

文翰林目中的神色似就深了一层,似乎想起了那个自幼曾与同嬉,与他媒聘已定、却翻然悔遁,此后一直未能再见的女子。

虽然多年未见,但——中心藏之,岂敢忘之,旁人见他坐掌文府,势高位尊,必以为他事事如意。

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每想起萧如那鹤行鸢处、特立独行之态仍会让他一时失语。

只见文翰林静了一刻,半晌才道:‘三马’力弱,人手不足,而且他们还不足以统领全局。

胡不孤及可能到场的龙虎山上九鬼一向不慕,如要调合,是必要有人的。

萧如心思敏捷,处事精细,她虽不在辕门之中,但今夜,袁大即然有事,怕倒是她要来总领麾下的了。

言罢,遥遥已听到了一丝脚步声。

那步履轻微,如缓步沙堤,似是他心中所常悬念的那人苦修精练的‘十沙堤’步法。

文翰林一声轻喟,然后猛一挥手,似要就此把儿女情长就此挥去,重新振作道:结弟,你去吧,今夜之事,‘长车’那面,就拜托了。

至于胡不孤,也交给你了。

——万事用力,事后小兄再把酒相敬。

毕结闻言领命而去。

※       ※       ※毕结才去,又有一个人影闪进身来,看来翩翩儒雅,一身长衫,正是曾于余杭城外现身一阻沈放与荆三娘的文亭阁。

文翰林微微一笑:亭阁,来了。

—— 他现在秦府中任职,所以文翰林对他颇为客气。

只见文亭阁打了个千,笑道:请翰林哥安。

文翰林道:别客套了。

你是从临安来的吧?来了以后,咱们还没曾一见呢。

文亭阁微笑道:小弟也渴见大哥好久了。

还专备了几坛寻常难见的花雕陈酿,可惜这次为了袁老大的事,倒都被李统领要去待他了。

他知道文翰林话中意思,也不多做客套,马上道:我刚从左金吾在秣陵的驻所赶来——到小弟走时,袁老大起码还在被李统领拖着呢,一时不能脱身。

韦长史也在,以他的辞令手腕,加上李捷的滑头,今夜估计袁老大想来也难。

我担心这面,又掂记翰哥,就赶过来看看。

他二位也托我带话给翰哥,说袁老大为人难测,他们也料不定是不是真能拖得他呆到天亮,叫翰哥早有准备,以求万全。

文翰林笑道:知道了。

他耳朵灵敏,远远已听到了一丝脚步声越走越近了。

文亭阁才双目一闪,他功夫虽较文翰林远弱,但极擅察言观色,一见之下就知有人要来,他四顾了下,似要在四周静夜里找到潜伏的人马之所在,但他眼力不算太高,所以看不出,摇头苦笑了下,低声道:怕有人要来了,那我先走了,翰哥你保重。

说完,他就已隐身不见。

文亭阁才去,不知怎么——文翰林适才只想快遣走他,这时倒觉得留下他更好一般。

他实在不知该如何与那人乍然面对。

脚步声已行至坡上,文翰林只觉呼吸一紧,抬首看月。

天上月华微微,隐有紫晕,草寮外的山坡上,却有个人影渐行渐近,地上的影子也渐拉渐短,渐渐就快行到草棚边上。

文翰林却低着头,似一时不敢抬头看那影子上的真人,反要先从影子中先揣摩下来人是否清窈如旧。

——而那影子,看着看着,似乎隐隐就透出结当年曾相与共的一些姿式来——那身影依旧窃窕如初。

石头城侧傍秣陵,文翰林想起当日,每来秣陵,他也曾与这人影石头城上同嬉。

她那时瘦腰广带,轻吟浅笑,一一都犹在心底。

可如今,世事如棋,他悔不该……他虽为人精醒,但有些旧恨,有些陈伤,依旧是怎么也忘不了的。

月晕而风,看来,一会儿就要起风了。

而往事在风起前都已消散入云中。

文翰林站起身,一抬头,轻声道:阿如……这草寮本在一处山坡之上,山坡有一面临水,嵯岈陡峭,坡下水流琮琮,响如佩环。

而坡上也正有佩环月夜归来,切切此身幽独。

来的人正是萧如。

她步履悄悄,身形很瘦。

这是文翰林与萧如期年垂晤的最初也最尴尬最苦涩的一面。

两人静静对着,萧如看着文翰林,多年不见,他已憔悴多了。

毕竟一些旧事还犹有余温,象那灰盆中微微瑟缩的火,挣扎着要从那焚烧后的劫灰中要探出一点红心来。

他二人默默相望,半晌才听文翰林喉中哼出一声苦笑:又见面了,十一年零三个月,整十一年零三个月了,时间真快啊。

萧如缓缓点头,她也听出文翰林语意苦涩,像这江南涩涩的冬。

——文翰林怎么会不苦涩,多年一别,才得一面,而她此来,却是……为了他……萧如的容颜似有一种穿越诸多迷情后的空绝。

她本身自有一种尊贵的清丽,这也是文翰林敬她的所在。

文翰林看着看着,心里却忍不住浮起爱怜,如果当年不是为了那些名位权势,如果……萧如立在月下风中,长袍拂地——今夜她似特意穿了件空落落的明显偏大,都有些象个男子式样的长袍,她一个女子的身形在长袍里显出一种别样的风韵流慨来。

那是一件布衫,布纹暗旧,款式疏简,那分明似改自于另一人的旧衣。

她明知可能重遇旧情,却特特穿了这么一件长袍而来,其意何在?怕不只为今夜要如一个男子般统领一场伏击那么简单吧。

萧如侧目四下观望四周局势。

四周似乎除了夜,什么都没有,所有的都已藏身于黑暗的。

人虽如昨,但两人之间,笼罩于身侧的看不见说不清的东西似乎已有很多。

看到萧如那么镇定的神态与她四望的警戒,文翰林一腔私情如汤沃雪,消融无踪。

他久已惯于暗争险斗,当下也定了心神,恢复过神色。

他微微一笑道:我忘了,还没请你坐呢。

然后他一侧手,让出客位,那简陋的板凳上却铺了方他特备的锦茵。

只听他笑道:萧女史请坐。

是萧女史了,他只能呼此,已不再是当年的‘阿如’。

萧如含笑而谢。

只听文翰林道:知你要来,我特意生了些松炭——记得你当年最喜欢玩炭火吗,咱们小时守岁,还差一点烧着了‘养闲堂’,惹得大人一顿吼。

咱们且拥炉一看,快三更了——三更开门去,乃见子夜变——让咱们看看,这一夜过后,江南之局,到底会不会有变。

天下月华一亮,四周似乎猛地一寂,文翰林期待着这一场子夜之变,他是与那人——有着夺妻之恨的。

忽然两人都有惊觉,然后齐齐侧首:石头城下,有一条人影正在数射之外向石头城腾跃而近。

那人姿式飘荡,顿如鸥停,跃如鹤翥,两人相顾一眼,心里齐暗自道: 来了!坡下不远的江心,却停了一艘小船。

那是个舴艋小舟,舟上有一支渔竿横伸而出,孤吊吊地垂着,丝线轻悬。

有好几次鱼已咬了钩,舟上的人却没有收竿,一任它悬着,让那鱼又脱钩而去。

船上人的身形似一直对着不远的石头城下,微微佝偻的背上顶着一颗白发萧驳的头,头上之发黑白参半。

他口里有一时低低唱着:渔翁夜停西岩宿,暗汲清江燃苦竹,月升烟消不见人,矣乃一声山水绿……江风很大,歌声又低,唱得只能自己一个人听了。

那渔翁这时也忽一抬头,口里喃喃道:来了。

是来了。

来的人黑衣瘦颈,细腰窄臀,石头城上的人也在心里暗呼一声来了。

江心船上的渔翁忽一挺背,他满头萧白,可头下的颈项似乎犹有残存一点不甘于衰年耆龄的傲气。

坡上的文翰林和萧如也一时沉静,他们都知那来人是骆寒。

他们等的也就是骆寒。

——萧如今夜果然是代袁老大来统领全局。

袁老大本欲亲至,但直到傍晚,才被突然出现的李捷挟圣命强拉而去。

他情知有变,只来得及找人知会萧如,言下之意自是嘱托萧如代来照看。

萧如也是行到江畔才被文翰林预派等在那里的人请她坡上一会,她情知有变,当时立时就遣返了本来陪同而来的水荇。

蓦逢文翰林出现,她心里也在千思百转,但这时骆寒一现,她已无余暇再想这些,盯着石头城下,等着看骆寒怎么入伏。

知道再过一霎,石头城下只怕就杀声忽起,剑光潋滟。

江南的冬,也会有一丝血色忽然飞溅。

但她也没想到那跃近的人影会在入伏前忽一个倒旋,如寒鸦避水,姿态轻幻,轻轻窈窈地就落在伏击圈一丈之外。

船上渔翁忽一拊掌,这一下无声却很用力——他与骆寒曾江边忘机共度,也曾大石坡上剑棍相战,他自己也说不清对骆寒到底是友是敌了。

只见他这一击掌似是激赏似是遗憾,打得自己都觉双掌生疼。

——只听骆寒清锐的声音遥遥道:骆寒依约而来,当面可是宗室双歧赵无量前辈?石头城上寂然无语,似是城上之人也没想到他会预先发现埋伏之所在。

文翰林松了口气,他本怕骆寒轻易入围,这时却坐了下来,洒然一笑:居然被人识破了,秘宗门的伏击看来也不过如此。

他今夜本就是要借骆寒之势一破辕门精锐。

萧如却淡淡道:秘宗门也不是仅只会暗杀的。

何况这岂非——正如你所愿。

文翰林一笑:袁辰龙想来也没把骆寒想得如此简单,否则他不会把麾下‘长车’也派了出来。

萧如一愕,看来文府今日果然是有备而来。

她想知会众人,但势已无及,心中虽急,但面色反安然了下来。

他二人话锋一触即收,相视彼此一笑。

文翰林拨了下火,把炭拨旺了些,微笑道:阿如,你身子弱,坐近些。

打小就爱咳嗽,最近嗽疚可好些了吗?他殷勤相问,不知情的人只怕还以为他二人此间相会当真只是知已叙旧。

萧如果觉夜寒,喉中轻轻一咳,也就坐近了些,微笑道:没有——养着养着,倒把这病养得贴心了。

不过这样也好,人生本难有件事一直巴心巴肝地贴上你,缠绵不去。

有这咳,贴上你了就再不步离身,倒让我觉得还有个什么相伴,不至于那么寂寞,也不会忘记自己是还在活着的了。

她本是个言语有味的女子,一向言语虽淡淡的,但闻者听来,只觉清滟。

这样的女子是要懂鉴赏的人来赏鉴的。

文翰林微微一笑,目中已露欣赏之意。

他喜欢萧如就在这一点——无论是何情状,她总有本事让气氛起码看来轻松起来。

只听她道:翰林,怎么,我靠前了,你倒支坐后了一步,你当年的旧伤还没好吧,还是穿这么厚。

这儿的冬天真是越来越冷了。

两人间隔了一盆灰红的炭火,炭与炭之间隔了些银白的灰,文翰林微笑道我原本就该对你有‘退避三舍’之谊呀。

那还是他们小时偶尔争斗时留下的戏言。

萧如闻声一笑。

文翰林却还在想着萧如适才的话,他看着面前灰火,——‘人生中难得有什么巴心巴肝地贴上你’——是呀,炭上的炭灰抖抖而落,人生岂非也如炭?——本渴望的贴皮贴肉的一烫,但又如何呢,落得的往往也只能是满身披灰,隔膜相伴。

文翰林轻声一笑:猜一猜,今晚这深宵一斗,究竟谁胜谁负?远处城墙是胡不孤的身影正自升起。

萧如望着那升起的胡不孤矮小的身形笑道:那你猜一猜,‘长车’此刻应该何在?石头城下风云突变,骆寒一击,秘宗门已卷地而上,文翰林眼望着萧如笑道:阿如,你头上有一根白头发。

怎么这么早就长了。

可惜,你好久没在我身边。

要是你在我身边,我是永远不会让你有白头发的。

他心中微一哽滞,是的,永远,永远不会,——如果你肯……让我帮你拨的话……萧如却一扬眉,双唇微启,暂略过石头城下局势,微笑道:我是不会拨的,白发为君留。

难得长出一根,算见证我这些年经历之所在,怎么舍得就拨掉?长也由它,白也由它。

如今我已不是当初那个那么爱漂亮的小女孩了,——白发是我新欢,而青丝已是旧爱。

她言中似是暗藏着什么隐襞,文翰林只觉心中抽搐一痛——这个女子还是当初的那个女子。

他知道她过得并不快乐,为什么她的镇定装欢还是对他那么具有杀伤之意。

当时文翰林一时失着,惹得两人情海生变,事过十年,每思及此,犹有余恨。

可当我终于有机会收拾掉你如今心下切之念之的袁老大,你却由白发谈起什么新欢旧爱。

文翰林想起当年那事之后,萧如只给了他一封信,信里笺上却是一片空白。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萧如是禁不起一点轻侮的。

但她跟了袁大就真的快乐了吗?他有时都怀疑当初那事还并不是两人真正缘悭的因由,萧如只怕就一直在等着那一刻,而这个想法才真的让文翰林真的心痛。

虽然彼此的缘份就此留白,但人,总还希望彼此间曾有过什么的。

他记得萧如小时就渴慕英雄,袁老大也充称英雄,但那样的英雄,是她这样一个女子适配相伴的吗?文翰林忽然一惊,不对!——多年相逢,萧如已非当日的萧如,她是代袁辰龙出面。

自己不能一见就为她旧情所困。

想到这儿,文翰林双眉一振:你猜胡不孤困不困得住骆寒?远处战局已渐入惨烈,秘宗门伏击已完全发动,文翰林看了萧如一眼:不如咱们打一个赌吧,你赌骆寒输还是赢?见萧如未答,文翰林又道:我买骆寒——因为,如果他就此身陷,我这次这么大张旗鼓而来,岂不是要偃旗息鼓,答然而退,那岂不是大没面子?阿如,你是要买胡不孤了?萧如淡淡一笑:我不赌,我连人已入局中,没什么东西可输了,无论输赢都已注定赔付下去了。

何况光赢又有何趣,人生如只记成败,那不是成了趋利小人了?人生一棋,只要不中途抽身,半途而废,那就算是好的了。

她似无意手掌轻轻一拊,坡外一株老树上就似有枝叶簌簌一动——树上有人!文翰林目光一凝,知道萧如已在与辕门中预布之人在做联系,她在知会手下‘长车’,预防突变。

文翰林面色不对,忽俯身在灰盆中用手指拈起了一小块火红的炭,弹指就向坡上射去,他久习内家指力,气走阴寒,并不惧那点火烫。

那块小炭在坡顶一亮,一亮间似照亮了坡顶一块大石上的三个身影,那三人身上衣服似与石头同色,如果不是那炭星微芒一溅,只怕眼利如萧如也看他们不到。

只听文翰林笑道:阿如,你猜那是谁?说着,他轻轻一笑,若有深意地道:——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他看着萧如,语音带笑,恍若轻挑:这却不是张水部的词,而是庾不信落柘盟中的三大祭酒。

阿如你熟悉江湖局势,该不会不知道他们吧,他们最近好像和袁老大颇为不睦。

然后他又用二指轻撮起些炭灰——那灰本为轻浮之物,在他一撮之下却聚之成形,直向江中射去,一入水中,居然落水有声,只听文翰林轻声道:这么晚的夜,还有渔翁在,可见渔樵之人也不是一味幽隐的。

赵无极赵老倒是不肯忘了家国的人。

他盯袁老大有多久了,十年?他轻轻拍拍掌,拍去指上之灰:好像还有一人。

金日殚,只是我也猜不到他隐身在哪儿。

然后他才道:阿如,你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远处石头城下忽有啸声初起,然后只见两个人影越拨越高,是骆寒与胡不孤正跃起一击。

棚内二人一时引颈而望。

骆寒与胡不孤一击之后,胡不孤倒退阵外,骆寒却落身伏内,一刻间,只听一阵阵兵刃交接之声密密响起。

文翰林与萧如也无心故示闲雅了,都站起身,紧张凝望。

隔得远,虽目光精利如他二人,却也测不准阵中形势。

萧如地一排牙齿咬得下唇微微发白,文翰林手也在身侧衣上微拭+他赌的就是骆寒可以躲过胡不孤这一波伏击,他还要仗他破除连宫中那号称‘天下武学之宗’的李若揭提起来也颇为深忌‘长车’之势。

文翰林身边这时已多了个小僮,却是陪侍文昭公的心腹童子阿染。

那阿染一改平素嬉笑之态,望着远处,张开嘴都合不上来。

——这是生死之机。

就是他为文昭公身边侍童,武学见闻极多,却也少见过这般恶战。

石头城下伏中忽然一条人影脱身而起,遥遥而逸,奔逸中还传来一声轻笑,城上就有一余人影却如飞追下,直向远遁的骆寒追去。

坡上地势高,所以可见,他们在江边渡水一战,为树影所蔽,所以倒不能见得完全。

半晌功夫,那宗令的人影才折返而退。

接着,萧如耳中就听到一声鸟鸣,那声音特异,分明是个信号——袁老大知今夜胡不孤伏击骆寒未必得手,他一向轻易不出手,出手务期全胜,所以他分派的还有第二波攻击的人手,为不伤胡不孤信心,连他也未告知。

萧如闻得那信号,知道只有一个含义——功败。

——秘宗门之伏,未能留下骆寒,看来宗令追击无功,此役已败!萧如忽长身而立,摇了摇头,的扬衣袖。

她袖上似布有阴磷,一扬之下,坡上就闪起了一片萤萤之绿。

那分明是个信号,只见坡下一株大树上马上就有一个人影腾起,却是白鹭洲战后不知所终的狐马石燃。

他人影腾至空中,一抖手,一个旗箭烟花就在空中爆裂开来,照得夜空一灿,然后他长呼道:长车!他气息极长,声音丰沛,在江水夜风中把声音传了开去,四周似乎树影如涛,一声声反振着长车、长车、长车……两个字,然后只听树影簌簌,翻卷而起,秦淮河两岸,竟不知有多少人马在暗夜中暴起。

石头城下胡不孤忽面色一震,碎袖飘拂,脸上升起一抹喜意:原来大哥还布的有人,是大哥来了!他手下人人闻声而喜。

文翰林却没有出声,右手却斩决地一挥,阿染立时隐身而去。

他的暗号没有萧如的气势,那却是一个潜藏的信号——他杀令已下,毕结将动,斩车大计,由此发动!第五部 秣陵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