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2025-03-30 08:06:41

日落西山,暮色已起。

董卓英赶了一夜的路,跷色凄迷中,他到了江陵城外一条僻街中投了店,交店伙买了一袭新黑衫,换去了身上的旧衫。

然后,他才离店入城用饭。

他进入一家叫悦来居的酒馆,这酒馆的座上客十之八九是各色江湖人物,他的目的当然是希望从江湖人物中探寻线索。

叫了酒菜,一个人默默吃喝,耳朵却在注意倾听那些酒客的谈话,座中众口一词,都在谈论石纹神剑的事。

他们绘声绘影,与事实相去了十万八千里。

传言中把自己形容成了煞星,杀人流血,当者披靡,夺得了石纹神剑,死伤近百人,最后隐入墓道而遁。

但,座中却没有一人认出所谈论的对象在座。

董卓英听得啼笑皆非。

但言者自言,莫可奈何!正在自斟自饮之际,突见一个生得仪表非凡,年在二十左右的褴褛少年,进入酒座,满面忧急之色。

一阵张望之后,突地走向邻座一个尖嘴削腮的黄衣老人身前,噗地一声,跪倒地上道:褚老前辈,我娘快不成了……黄衣老者扫了那少年一眼,喝了一口酒,手捻鼠须,慢条斯理地道:你娘不成了;与老夫何干?褴褛少年以头触地,哀声道:我娘的病只有您能治得了,求求您,务请老前辈发发慈心!黄衣老人掀了掀鼻子,皱眉道:老夫不是早就对你说明白了吗?还来纠缠老夫干什么?褴褛少年以头叩地有声,凄切地道:老前辈,小可靠打柴为生……黄衣老人哼了声道:我管你靠什么为生!褴褛少年哭声道:您……知道这……十两诊金实在拿不出来,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典当……不必向老夫诉苦,江陵城谁不知道老夫的规例,小病十两,大病二十两,要你十两是怜恤你贫穷,减半收费,否则以你娘的病来说,非二十两莫办?少年流下了泪水,哀恳道:请您老发发慈心,小可慢慢积攒了再奉上……老者不耐烦地挥手道:去去去,一个发慈心,两个发慈心,老夫有百万家财贴上也不够,何况只是穷郎中,要老夫喝西北风不成!你老人家……去去,别扰老夫酒兴!酒座中起了嗡嗡的议论声――唉!穷人的确不能生病……谁吃了五谷不生病?神针医圣褚名远的医道没话说,真是活死人而肉白骨,只要他一摇头,任何名医都不必提了……可惜太势利了些!尽管有人说话,但却没一人肯解义囊。

少年用破袖头擦了擦泪水,站起来发愣,他知道没指望了,再求也是枉然,但又不甘心就此一去。

黄衣老人喝了口酒,好整以暇的用筷子挟菜送入口里,冷冷地道:娃儿,凑了钱再来,别在老夫面前呆着。

就在这时,一个下人打扮的中年人,匆匆奔至,径到黄衣老人桌前,一弯腰道:褚大夫,小的好找!找老夫干什么?西街张员外的太夫人感了风寒,劳驾……哦!原来是张太夫人,老夫立刻就到!请快些移驾,敝上急得很!误不了事,你先走!那下人匆匆转身走了,黄衣老人酒也不喝了,召过小二道:留着,老夫回头再来!少年面上的肌肉连连抽动,口里喃喃自语的说道:我娘快不成了,快死了……泪水又顺腮而下。

黄衣老人离座而起,正待……忽然一个冷冰冰的声音道:慢走!黄衣老人一招头,只见一个面如冠玉,身着黑色儒衫的少年,站在座前,面目阴冷,泛着恨意。

不由一怔神,道:怎么回事?仁心仁术,济世活人,自是要你看病。

看病?不错!看谁的病?这位朋友的令堂。

邻近的目光,全朝这边射来。

那褴褛少年倒被这意外的情况惊怔住了。

黄衣老人仔细端详了黑衫少年几眼,冷冷的一笑,道:小哥,你这算是什么意思,管闲事?就算管闲事吧!现在我要你去看病!诊金二十两……区区代付。

不成。

你反悔?老夫已答应了西街张员外。

不管什么员外,应该分先来后到!黄衣老人的稀稀鼠须翘了起来,怒声说道:你是外地人吧?少管闲事,君子不挡人财路,要知道张员外那里可是例外,看好了三十两五十两没一定……你要钱不要命?噫!小哥,你说话别横来……偏偏就是,怎么样?难道你敢杀人?很难说,像你这等势利小人,杀了并不为过。

黄衣老人一翻眼,一拍桌,大声怒喝道:没有王法了,你算是老几,敢来江陵城发狠?区区是老几你管不着,现在去看病!不去!你敢……突地,酒客中一名大汉高声惊呼道:啊呀……他就是夺得‘石纹神剑’的‘长恨生’董卓英……这么一来,场面大乱。

酒客纷纷起立,喧嚷成一片。

黄衣老人脸色大变,栗声道:你真的是长恨生?董卓英见事已如此,只好冷冷的说道:算你说对了,现在请跟这位朋友走,不必再说第二句话!那少年激动万状地朝董卓英一揖,道:兄台古道热肠,小可不知如何感激,小可名叫范瑶!衣着虽然褴褛,谈吐倒是不俗。

董卓英依然是那冷冰冰的神态,一抬手道:不必说感激的话,现在你带他先走,区区随后就到!黄衣老人在董卓英带煞的目光催迫下,只好乖乖地跟着那叫范瑶的褴褛少年走,董卓英待二人出了酒馆,才匆匆付帐跟出。

出了酒馆大门,左右一张,只见灯影中,黄衣老人与少年已经到了大街转角处,忙疾步追去。

转过街角,是一条灯光黯淡的横街。

只见那少年范瑶一个人站在路灯杆下,黄衣老人却已不知去向,不禁心中一动,弹身上前,惊愕不已。

怎么回事?范瑶两眼发直,不言不动。

董卓英一看事有蹊跷,一检视,不由恨得牙痒痒地,范瑶竟已被点了穴道,当下忙出指替他解开被制穴道。

口中急急问道:那姓褚的呢?范瑶咬牙苦笑道:他溜了!你知道他的下落么?我去找他。

多谢仁兄一番美意,恐怕找不到。

为什么?他并非普通郎中,是一个江湖好手,不悬壶,不挂牌,居无定所,经常出现的地方便是茶楼酒馆。

这么说,是个江湖郎中?是的,但他的医道却相当高明。

董卓英啼笑皆非,皱眉道:这可怎么办?范瑶凄凉地一笑道:只好认命了!范兄家中还有什么人?小弟家中只有老母,靠小弟打柴奉食,唉……看范兄模样,曾习过武?是的,跟家母练了点庄稼把式,只能说健身而已,谈不上什么武功!说完,又是一声长叹。

这么说来,令堂也是武林中人?是的。

令尊呢?范瑶目中竟射出了恨芒,欲言又止。

最后,他始沉声说道:说来让仁兄见笑,家父十多年前弃家出走,没了下落,小弟母子迫于生计,从南方流浪到此地来……董卓英不由侧然,他的遭遇与自己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自己的身世无法告人,心念数转之后,道:令堂患的是什么病?范瑶喘了一口大气,道:武林病。

董卓英困惑地问道:什么武林病?范瑶道:运功走岔,伤了经脉,卧床不起,此病非一般医家所能为力,所以……才找上‘神针医圣褚名远’,可恨对方重利轻义……董卓英静静一想,道:这么着,区区陪范兄到府上去看看,也许……也许能为力也说不定。

范瑶破颜为笑,惊喜的道:好极了!只是蜗居……简陋,不堪待客,委屈仁兄大驾,实在……这一说便不够意思了!如此小弟带路。

绕了不少僻巷,来到城根脚一处瓦砾荒场,范瑶手指着一间倚着残垣而搭的木板小屋,讪讪的道:这就是了!丝丝昏黄的灯光,从板壁缝中射出,景况实在凄凉。

两人走近屋前,里面传出一个微弱的妇人声音问道:是瑶儿回来了么?是的,娘!那位褚老前辈请到了么?娘,褚老前辈被好几个病家缠着,没空,孩儿请了一位朋友来,他……是内家高手,也精医道。

董卓英暗赞范瑶的纯孝,他不敢直话没钱请褚名远,怕会伤了母亲的心,这真是应了古语:寒门出孝子了。

啊!是你的朋友,怎没听你说过。

是孩儿新结识的。

别尽站在门外,快请客人进来呀!范瑶轻轻推开了木扉,躬身肃客。

董卓英一颔首,跨入屋中。

只见四壁萧条,中间一张白木桌,点了一盏油灯,四个木凳,有两个是缺了腿的,中间用竹片子隔开,一明一暗。

范瑶的母亲不用说是躺在暗间里。

仁兄请坐,篷荜陋室,实不堪待客!董卓英朝暗间道:伯母,小侄董卓英给您请安!暗间里传出话声道:哦!少侠姓董,恕老身不便,请随便坐吧!一顿,又道:瑶儿,你……唉!连茶水都……董卓英朗声道:不必费事,小侄此来是看看伯母的病势,是否能为力尚未可知,现在……就……说着,目注范瑶,道:区区现在就为伯母一探病情,方便么?范瑶满脸俱是歉疚之色,感激地朝董卓英道:可以,就劳烦仁兄为家母一诊吧!说完,执起桌上油灯,道:请进!董卓英一脚踏入房中,鼻头一酸,几乎掉下泪来,但他强忍住了。

这情景,与母亲临终卧病的情况完全一样,一张破木板床,一条破絮,裹着一个双目深陷的白发妇人,瘦骨嶙峋。

可怜未老头先白!这是母亲常挂口边的一句话。

母亲白头,是哀伤愁苦过甚,眼前这妇人看来也是如此,以范瑶的年龄来说,她不该白头的。

范瑶期期地道:仁兄,如何诊察?那妇人失神的眼,只顾盯着董卓英。

董卓英想了想,目注妇人,问道:伯母,听范兄说,伯母是因为运功不慎,走岔了经脉?是的。

但不知何经何脉不通?带脉八穴中,有两穴不通。

哦!董卓英心头不由一震。

这可真巧到了家,记得母亲说,自己八岁那年的一跪,被一个蒙面人击伤带脉,命在须臾,庄主一指擎天’司徒业不肯施救,母亲抱着自己准备去投河自尽,母子俩一块死算子。

后来,巧逢黄山孤独老人路过,用元阳指救了自己,又收自己为徒,这种伤,除了元阳指和司徒业的一指禅之外,再好的岐黄圣手也无能为力。

范瑶颤声道:仁兄……能为力么?董卓英一点头道:可以!啊!谢天谢地!恕我放肆,请揭开棉被。

范瑶一手执灯,一手揭开棉被,董卓英右手三指半曲,中指戟伸,运起神功,中指立呈血红之色,比平常涨大了一倍有余。

妇人枯瘦的面上,绽开了笑容,挣扎着道:瑶儿,为娘的有救了,这是‘元阳指’功……少侠,你是黄山‘孤独老人’的弟子?董卓英不由不佩服对方的江湖阅历,竟能一口便道了出来,当下一颔首道:是的,伯母见闻广博……范瑶接口道:小弟曾去过三次黄山,均未能找到令师‘孤独老人’前辈。

董卓英微一颔首,道:他老人家业已仙逝,居处十分的隐秘,不易为外人找到。

说完,用中指在妇人腰际连点三指,然后向范瑶道:范兄习过推穴过宫么?精通,但……恐怕内力不足……不要紧,令堂现在已可运用本身内元了,请速替令堂推穴过宫。

说完,董卓英走出明间。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范瑶持灯而出,放在桌上,只见他满头大汗,却掩不住那自内心发出的喜悦,朝董卓英纳头便拜。

董卓英急忙挪开身躯,双手急急扶起范瑶,道:范兄,这……这如何使得,岂不折煞小弟。

范瑶笑逐颜开地道:奉母命叩谢活命大恩!这如何敢当……该当的,董兄圣手,起家母沉疴于一旦,大恩不敢言报,有生之日,皆感恩之时!范瑶满脸感激欢愉的说。

范兄,适逢其会,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就在此刻,只见范瑶的母亲颤巍巍走了出来,虽然瘦骨嶙峋,但那无肉的面皮已现红润,双眸也有了神。

董卓英忙起身道:伯母,你该休息的!妇人说道:不,我几年不下床了,今晚天遣少侠来此,使我沉疴得救,我要与少侠谈谈!范瑶忙把母亲扶坐在靠壁的木凳上。

瑶儿,你去沽酒,带些熟食回来!董卓英急急摇手道:伯母,不用,夜深了,小侄已在街上用过,此刻一点也不饿!范夫人正色说道:少侠如果一杯水酒也不肯接受,我母子如何过意得去,虽因家贫,无力款客,心意总要尽的!董卓英无奈,只好道:恭敬不如从命了!范瑶道了声:失陪!兴冲冲地去了。

范夫人似有什么话要说,口唇不停开合。

董卓英见状,忍不住开口道:伯母有什么见教么?范夫人先笑了笑,才徐缓的说道:瑶儿如何与少侠结识的?他一向不与任何人交往的……董卓英不敢说出实情,只好含糊地道:是小侄见范瑶兄求医,词色诚恳,知他是个孝子,双方交谈起来,得知伯母病情,所以不揣冒昧,毛遂自荐!啊!这真的是缘法了,我已自忖不起!家徒四壁,只有瑶儿身世凄苦,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唉!五行有救!小侄斗胆,伯母昔年在武林中必有相当声名?嗳!少侠问及,我不能不说,我当年的名号叫‘绛衣仙子关宝珠’,少侠没听说过吧?小侄甫出江湖,见识浅薄……这也难怪,这名号已二十年不用了!说完,深深吁了一口气,眸中闪动着异样的光彩,似在回忆绚烂的过去,歇了半晌,幽地又道:少侠愿听我的故事么?董卓英有礼地道:如果伯母肯赐告的话,令侄洗耳恭听。

范夫人幽幽叹了一口气,道:那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我二十岁,在江湖中薄有微名……董卓英心头一震,从绛衣仙子这名号看来,她当年必是武林一美人,四十多岁的年纪白了头,与母亲的情形,完全是一样。

可怜未老头先白,又是一个写照。

范夫人略略一顿,接下去道:有一天,在荆襄道上,邂逅了一个极负盛名的同道,他叫‘中原一秀范世瑶’……哦!这名号小侄先师也曾提起过。

唉!说起来徒乱人意,这故事埋在心底已二十年了,我一时无知,竟爱上了他,他当时已三十余岁,两人一见倾心,终于结成了夫妇,婚后一年,我生下了瑶儿……哦!董卓英吁了一口大气。

也就在那一年,瑶儿刚弥月,他说在家里闷得慌,要出江湖走走,从此便一去不归……说到这里,声音已变了调。

眸中闪动着泪光,但也有恨意。

平静了一下情绪之后,接下去道:我带着瑶儿,坐吃山空,心里又惦着他的生死下落,度日如年。

第三年,我再也忍不住了,变卖了一些值钱的东西,母子俩人江湖流浪,探寻他的下落,竟如石沉大海……董卓英微喟了一声,无限同情地点点头。

范夫人擦了擦眼睛,又道:由于忧伤过度,我的头发白了,人也变了,谁也认不出当年的‘绛衣仙子’。

我们母子两个,这样东飘西荡,我不忍瑶儿小小的年纪,受这风霜之苦,于是,在此暂时定居……这么说,伯母到此城不少年了?是的,十多年了。

‘以后呢?我吃尽了苦,已死了这条心,不再找他了,他若遇了不测,以他的名头,江湖中必有传闻,但什么端倪也没有,只一个可能,他另结新欢,蓄意遗弃我母子……这……似乎不太可能!可能的,当年曾有不少江湖女子向他示爱,江湖另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做‘风流剑客’……啊!这……总不致于销声匿迹吧?很难说,一个人如果着了迷,什么都会做!再以后呢?我练功走了岔,伤了经脉,卧床不起,瑶儿小小年纪,沿街叫卖果点,后来长大了些,便担柴为生。

董卓英义形于色,当即毅然说道:小侄行走江湖,当尽力代伯母探寻范伯父的下落!范夫人凄苦地一笑道:敬领少侠盛情!时近三更。

下弦月露了脸,吐出淡淡的清晖,照得屋外的荒场―片光明。

范夫人一皱眉道:瑶儿怎不见回转,他去很久了?蓦地此刻,屋外传来一个冷冷的话声道:长恨生,出来答话!董卓英心头一震,知道范瑶定是出了岔子,当下起身说道:伯母,您安心歇着,千万别出去!范夫人栗声道:发生了什么事?董卓英沉声道:不知道,但小侄有把握应付,伯母不必担心!说着,用手折灭了桌上的灯火。

他拔出石纹神剑,如魅影般穿门而出。

这荒场看样子是一座大宅院的废址,四下里都是断墙残垣,草深没径,月光下,可见人影浮动。

董卓英为了怕波及沉疴初愈的绛衣仙子,所以尽量要离屋远些,一连几闪,离屋已十丈之遥。

身形未定:四条人影已经围了上来。

董卓英目光一转,只见现身的尽四名彪形大汉,三人执剑,一人使的是外门兵器,带刃的峨嵋刺。

各位有何见教?四人中那使带刃峨嵋刺的冷冷一笑道:长恨生,没什么,希望你乖乖交出‘石纹神剑’,免动干戈!董卓英不屑地哼了一声道:凭四位也想夺剑?长恨生,别太目中无人,不信就试试看!区区不想在此地杀人……好狂的口气,那你是准备动手的了?董卓英一运劲,石纹神剑泛出了圈圈光晕,正好与天上的银月争辉,口里寒声道:‘石纹神剑’在此,四位有本领便可取去!四人面现惊容,各个向后退了一步,手中兵刃摆出了进击之势,目光却游移不定。

董卓英一看心下便已明白,冷冰冰地道:来的当不止四位,何不通通请出来?连说两遍,没人答腔,也没人现身。

董卓英目光再次一扫四人,寒声道:区区最恨巧取豪夺之辈,在区区尚未定意出手之前,四位退走还来得及,否则便后悔无及了!四人眼中全射出了贪婪之色,互相一望之后,各个暴喝一声,出手攻击,势道之强令人咋舌。

白芒暴闪,波波!的震耳声与闷哼惨号齐作。

只这么一刹那,一个照面,四人兵刃全脱手而飞。

两人重伤坐地,两人横尸当场。

上古仙兵,果然不同凡响,哈哈哈哈……宏笑声中,只见一个老者,自断墙之后现身出来。

董卓英举目一望,心头顿时涌上了一股杀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那毫无医德的势利小人,江湖郎中神针医圣褚名远,想不到他竟然要染指石纹神剑。

死伤的四人,是他的手下无疑。

当下冷森森地一笑道:褚名远,你意欲何为?神针医圣褚名远嘿嘿一笑道:长恨生,明人不说暗话,老夫一向偏好收藏些古物……意思就是说看上了区区这件古董……照啊!对了,正是这句话!想不到你姓褚的偏好钱财之外,还偏好古物……人,各有所嗜,对么?哈哈哈哈……好一个各有所嗜,竟嗜上了别人之物,你不懂物各有主这道理?嘿嘿!漏了一句,唯有德者居之。

褚名远,如果你也配谈这德字,天下无人了。

长恨生,老夫不是来与你翻唇弄舌的,咱们保持君子之风,不要动手,你把剑交出来,怎样?董卓英怒极反笑道:你不是在说梦话吧?你不给?你还不配!神针医圣褚名远若无其事地用手摸了摸鼠须,然后阴阴一笑,道:长恨生,老夫一向算无遗策,你看这是什么?董卓英目光扫处,不由气炸肺腑。

只见褚名远身旁,出现了一名壮汉,挟持着一个少年人,正是前去沽酒买菜的范瑶,登时暴喝道:褚名远,你不想死的话,赶快把人放下。

神针医圣褚名远得意洋洋的说道:人,当然是要放了,只要你交出‘石纹神剑’,我马上放人!你找死!长恨生,别气势汹汹的,你看见抵在这穷小子心窝上的匕首么?比你出手便当多了吧?褚名远,你……别急,先听老夫把话说完,老夫已用特别手法制住了他的穴道,除了老夫,无人能解,最多活到天亮。

老匹夫,我要把你生撕活裂!你办不到的,你自命侠义心肠,在酒店中迫老夫施医,你不会为了区区的一柄剑,见死不救吧!董卓英气得七窍冒烟,但却无可奈何,事实正如对方所要胁的,自己出手再快,也救不了范瑶。

范瑶母子相依为命,遭遇奇惨,总不能为自己一柄剑而平白送命,那不但有悖武道,也是件遗憾终生的事。

但这口气,却无论如何也吞不下……神针医圣大声道:长恨生,限你一盏茶的时间答复,否则拉倒,你为这穷小子料理后事吧!就在此刻,董卓英听到身后有喘息之声。

他忙回头一看,只见绛衣仙子已来到身后,枯瘦的脸,变得极为难看,深陷的眸中,闪动着泪光。

伯母,很抱歉,连累了令郎……没有的话,是这些狐狗罔顾道义。

伯母,你请回去,小侄会处理,决不让令郎……不,你会错我的意思了。

伯母是说……你的剑决不能交出。

伯母,你不知道小侄的为人,剑算得了什么……你错了,不交剑,死一个瑶儿,交出剑,对方恃利器而为恶,不知要死多少无辜,你看孰轻孰重?这几句深明大义的话,使董卓英感动得几乎下泪,当下沉声道:伯母,话是不错,但这样做有违人道,也悖武道,非我辈人所能为。

你……要交出剑?董卓英冷冷的看了褚名远一眼,才道:不得已时,只好如此,伯母,先救范瑶兄,这柄剑小侄誓必要取回的!神针医圣褚名远嘿嘿一阵狞笑,道:长恨生,老夫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等你,你想好了没有?绛衣仙子暗哑的声音骂道:褚名远,你枉称医圣,竟这等败德无行,你若碰了我儿毫发,我把你碎尸万段i神针医圣阴声道:老乞婆,你不是重病将死么?怎也能出来绕舌,告诉你,碰不碰在老夫,你儿子的死活,操在长恨生手上!绛衣仙子气得直打哆嗦。

董卓英心念数转,下了决心,厉声道:姓褚的,算你狠,我长恨生认栽了,你放人,剑给你!绛衣仙子凄厉地道:董少侠,不可!神针医圣得意至极地哈哈大笑道:长恨生,你把剑抛与老夫,老夫这边便放人!你点了他的穴道怎么说?老夫会给他解开!你先解开穴道,放人,人举步我抛剑,如我食言,你尽有机会把人质抓回或是杀害,是么?嗯!这倒也公道,就这么办,你可别背约?笑话,长恨生岂是出尔反尔之辈!神针医圣走过去在范瑶的身上捏弄了几下,大声说道:穴道解开了,你怎么说?穴道一解,范瑶开了口:董兄,小弟惭愧死了!董卓英咬了咬牙,道:现在你们离开他三步!神针医圣与那持刀挟持范瑶的汉子,果然后退了三步。

神针医圣大声道:长恨生,听着,老夫手中握有神针,这针能活人也能死人,你别存什么歪念头,三丈之内,蝇蚋也难逃过老夫的神针!董卓英倒转剑尖,作出投掷之势,口中亦同时大声喝道:范兄,现在你开始举步走过来!范瑶挪动脚步……场面诡谲而紧张,使人透不过气来。

就在此刻,只见一条黑影斜掠而至,无声无息,快逾电光石火,扑向了神针医圣褚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