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庸 - 天龙卷 > 第六十九章 空门三绝

第六十九章 空门三绝

2025-03-30 08:07:19

枯瘦老增喘息不止,道:你还带来多少帮手?叫他们都进来。

老销反正只有一条命,宁愿一死,也决不会把摄魂心法告诉你们。

江涛诚挚地道:前辈误会了,在下此来纯出无意,并非为什么摄魂心法而来。

枯瘦老僧摇头冷笑道:你不用骗我;三天前朱化子跟我噜嗦了许久,被我痛斥严拒。

你们以为威逼不成,又想软哄?哼!任你千方百计,老油有一定之规。

生死事小,要想骗学老衲的独门心法,那是做梦!正说着,石门外周青青又大声叫道:少主人,听见我的话了么?你到底有没有危险?江涛沉声道:我很好,不须帮助。

你安静等着就是,未得吩咐,不用进来。

然后又转向冰床上枯瘦老僧道:老前辈放心,在下无所需求,也不会骗取老前辈的独门心法。

只因不明老前辈何以匿身山腹,与世隔绝,看来又身负极重内伤。

假如老前辈信得过在下,不知能否容我稍尽绵薄,助老前辈解脱困苦?枯瘦老僧默然良久,闪目问道:你是谁?跟来化子是何江涛道:在下姓江名涛,现掌天龙门户;与朱老前辈系师门渊源……老僧似乎吃了一惊,急急又问:你年纪轻轻,竟执掌天龙门户,那白吟风呢?江涛肃容答道:白老前辈已经去世一年多了。

枯瘦老僧神色微震,幽幽一叹,凄笑道:死了好!红尘无量苦,早死早超生!江涛黯然道:能得解脱,固是大福;但莽莽红尘,芸芸众生,真能了无牵挂,摆脱尘缘纷扰,超生极乐世界的,毕竟不是容易。

老僧点头唱叹道:你虽然年轻,此言倒也颇近禅机。

譬如老衲,被人暗下毒手,点破了天残大穴;要超脱,早该涅槃了;却仍然困卧山腹,熬受了四十年无边痛苦。

江涛讶道:老前辈是被谁暗算的呢?枯瘦老僧废然道:过去的事,还提它则甚!这也怪老衲一念贪嗔,罪有应得。

江涛呐呐道:晚辈疏失,尚未拜问老前辈法号上下?枯瘦老僧苦笑道:多年前的旧名号,说出来你也不一定知道。

江涛正色道:山腹幽洞相遇,总是前缘,老前辈又何必隐瞒名号?枯瘦老僧幽幽问道:你听说过‘空门三绝’这名号么?江涛搜索枯肠,一无所得,只好摇头道:没有。

枯瘦老增叹道:这也难怪,空门三绝成名之时,你还没有出生人世。

自从四十年前一场剧变,三绝便已消失江湖,不为人知了……江涛忙道:老前辈想必是当年‘空门三绝’之一了?枯瘦老僧淡然一笑,却未置答,只缓缓继续说道:所谓‘空门三绝’,是指三位出家人。

他们都不是中原人氏。

包括一僧一道一尼。

‘僧’是西藏普多蓝教教主,又号一瓢大师;‘道’是海南五指山的浮云子,又称离火真人;‘尼’是北天山心源庵庵主,又号虎牙师太。

三绝本来天各一方,相距万里,彼此甚少交往;但有一年,却无巧不巧竟在行道途中不期而遇。

当时三人互相切磋武学,各擅独门绝技,都感倾慕不已;便结伴同行,畅游天下名山大川,傲啸云天,友情欢洽。

谁知行到西湖,竟无意中在雷峰塔下发现两桶旷古神剑。

那两柄剑,一名方邪,一名离火;相传乃是轩辕战量尤时,由水火二兽所化。

不仅锋搞锐利,更能避水火、卜祸福,堪称绝世珍宝,可惜,这两柄武林中人梦寐难求的千古神兵,却为空门三绝带来了一场灾祸……说到这里,一叹而止,竟没有再往下述说。

江涛忍不住问道:为什么会带来灾祸呢?老增感慨地道:往事如烟,徒留余恨。

老油已有十日未进饮食,你能为我取一瓢浆吗?江涛扭头四顾,石室中并无食物贮存,只在距离冰床约莫三尺处,山壁上有一石棺,槽内积着些淡赭色的泥浆;壁间则挂着一只破缺木瓢。

他望望那污脏的浆水,剑眉频皱,道:晚辈携有干粮,现存前洞石室,我叫他们送来……枯瘦老僧摇头道:不必。

老油四十年来,困卧冰床;渴饮泥泉,饥食泥浆,已经习已为常。

你别看那泥浆污脏,却是山腹百树根汁所孕;老销饮用一瓢,足可数日不饥。

江涛无奈,只好取下木飘,替他盛了一瓢泥浆递过去。

那老僧接瓢一吸而尽,唱然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唉!禅心早定,心魔不生,又何致今日!江涛听得心中微微一动,恍然若有所悟;却不便道破,含笑问道:老前辈被困四十年,仅以污泉泥浆维生,为什么不能离开这间石室呢?枯瘦老僧苦笑道:老纳伤在要害,真气涣散;若无这水火同源的山腹石穴,早就活不到今天了。

江涛诧道:怎么叫做水火同源?卷增道:这座山峰内蕴冰泉,地藏火穴;老袖身下冰床,正在水火两穴口上。

四十年来,老油籍天水地火之力,使内伤未再恶化;也仅着本门心法,压制地火,才使火穴未发。

否则,地火一旦爆出,虽未必山崩地裂,但这些石穴必已被火浆堵塞,附近也不会生长寸草。

人兽遇劫,唯有一死。

江涛似解非解地点了点头,试探着道:老前辈以重伤之体,犹不忘悯惜万物,慈悲为怀,令人敬佩。

假如老前辈果真是当年空门三绝之一,定能使那场灾祸消饵于无形。

老增摇头道:佛门虽大,亦难越度穷凶极恶。

何况,当年老衲未必具此禅心。

江涛又问:空门三绝都是出家人,莫非不知祸殃将至,竟未趋吉避凶?老僧愤愤道:出家人中贪婪奸诈之辈,多如恒河沙数;凶憎恶道,比比皆是。

何况人有三人,剑仅两柄,焉能不起争夺?江涛趁机追问:照老前辈这么说,当年三绝遭祸竟是因争夺两桶神剑而起了?老僧哼了一声,道:怎么不是!得剑之初,三人莫不欣喜欲狂。

当时倒没有想到怎样分配,为顾颜面,谁也不好意思话来。

得剑第二天夜晚,心源庵主虎牙师太突然单独邀约一瓢大师在凤凰山麓相见,劈面第一句话就问:咱们共有三人,大师认为应该怎样分配那两柄神剑才算公平?一瓢大师被问得征仰不知如何作答。

这本是他心底一大难题——剑只两柄,人却有三个,除非其中一人自愿放弃;否则,纵是大罗神仙,也无法将两柄剑公平分给三个人。

他沉吟良久,只好反问道:师太认为应该如何分配才妥当呢?虎牙师太神情木然地摇摇头,道:贫尼思忖再三,苦无分配之法,要么,除非咱们三人中死去一个……一瓢大师惊道:师太此言,岂不罪过!出家人慈悲为怀,焉能出此血腥之语!虎牙师太道:那么大师是否愿意放弃神剑呢?一瓢大师默然半晌,叹道:老销不打诓语,旷古神兵,绝世难求,老油实在不愿放弃。

虎牙师太冷笑道:既如此,除了各凭本领,一较胜负,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一瓢大师正色道:莫非师太竟欲效法古时‘二桃杀三士’的悲惨故事?虎牙师太哼道:主意并非贫尼出的。

一瓢大师骇问道:是谁?虎牙师太冷冷道:浮云子。

一瓢大师讶问道:他怎么说?虎牙师太道:日间他已和贫尼表示,自称双剑之中,有一柄‘离火剑’,恰与他的道号‘离火真人’相符;可见上苍安排,此剑应归他作为镇现之宝。

余下那柄‘方邪剑’,由大师和贫尼自行分配,与他无关……这番话,直听得一瓢大师怒从心起,勃然道:剑由咱们三人共得,究应如何分配,理应三人共议决定。

他有什么资格擅将离火剑据为己有?这样处置,老衲万万不能同意。

虎牙师太道:大师之见,与贫尼不谋而合。

咱们三绝齐名,原拟结为方外之交;那杂毛如此专横,的确欺人太甚了。

贫尼十分愤懑,故约大师密商对策。

一瓢大师怒道:这还有什么可商议的,走!咱们这就去寻他理论!刚欲举步,却被虎牙师太拦住,凝容说道:浮云子既起私心,你我又同为佛门弟子;倘若他恼羞成怒,反咬一口,说咱们同教携手,排挤他异教;那时一切罪过,岂不都落在咱们头上了?一瓢大师正在盛怒之下,冲口道:这是他自己不仁,焉能怪咱们不义!虎牙师太伸出左掌,道:有了大师这句话,贫尼就安心了。

大师如真心共进退,敢请击掌为誓,贫尼尚有下言相陈。

一瓢大师毫末怀疑,与虎牙师太互去一掌为誓,问道:师太还有什么叮嘱?虎牙师太肃容说道:彼不仁,我不义。

既然神剑仅只两桶,咱们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索性联手将他除去,永绝后患!一瓢大师听了,不觉机伶伶打个寒供,合十道:阿弥陀怫!杀孽一沾,世世纠缠,从此将永无证道成佛之期矣。

虎牙师太却冷哼道:势逼到此,你不杀他,他也会杀你;等到他下手的时候,悔恨就太迟了。

一瓢大师尚在犹豫,虎牙师太又沉声催促道:大师当断不断,必受计算。

反正是翻脸,与其永结死仇,不如斩草除根。

一瓢大师被她催逼不过,终于一横心,杀机顿起;和虎牙师太联袂返回寄居的净慈寺,准备合力除去浮云于,夺取方邪、离火二封。

谁知他们在凤凰山麓一番密议,已被浮云子暗中窃听,及待赶回寺中,浮云子业已携剑逃走了。

一瓢大师和虎牙师太自然不肯罢手,于是,连夜追赶。

直追到金马岭附近,才将浮云子追上,当时就展开一场惨烈血战……江涛听到这里,不禁心摇神曳,岔口问道:结果怎么了?枯瘦老增长叹一声,道:三绝武功难分轩轻但一边是双绝联手,一边却人单势孤,结果自然是人少的吃亏了。

江涛心神微震,道:这么说,两柄神剑已经被一瓢大师和虎牙师大夺回来啦?枯瘦老僧凄笑道:真能夺回双剑,牺牲的不过浮云子一人,也就不会发生以后的变故。

三绝失一,何至凋零!枯瘦老僧缓缓说道:论武功,浮云子一人自是敌不过双绝联手;但他仗着神剑锋利,力战双绝几近千把。

自己虽然身受重创,一瓢大师和虎牙师太也遍体鳞伤,血洒荒山,草木皆赤!终于仍被他脱身逃出重围。

一瓢大师和虎牙师太略作调息裹伤,分头在乱山中直寻了整整三天三夜,仍然不见浮云子的踪迹。

心知已被他携剑远扬,不觉又恨又怒。

摆在眼前的问题,不仅是神剑谁属?更担心的是从此结下仇恨。

总有一天,浮云子剑术有成,必然会加以报复。

两人商议甚久,都为之耿耿难安。

虎牙师太便建议道:事已如此,再难罢手。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你我分别授遍天下。

无论如何,都要将他除去,以免后患无穷。

’一瓢大师点头道:大仇既成,除此别无他途。

令人为难的是,你我二人联手,尚且未能留下他;倘若再分头搜索,即使能找到他,只怕也胜他不得。

’虎牙师太道:他不过是伏着神剑锋芒。

若单凭武功,未必是你我之敌。

假如咱们能互相交换独门心法,一人合两家之长,何愁胜不了他?’一瓢大师仔细思忖,也觉得这是一条可行的上策,便欣然表示同意。

不过,心法既称独门,谁都珍逾性命,究竟应该由那一个先传对方,亦是难题。

虎牙师大爽然道:你我今后同仇敌伉,理当倍去猜疑,谁先传授都是一样。

如果大师还有顾虑,就由贫尼先传吧!’一瓢大师倒被她说得不好意思,便道:男女有别,依礼应由老衲先传才对。

’虎牙师太笑道:同为佛门弟子,贫尼也不想占这便宜。

为求公平,咱们猜石为准;谁猜中了,就由谁先传。

大师以为如何?’一瓢大师自无异议。

于是,便由虎牙师太拾取了几粒碎石,分别握在掌中;以奇偶之数,作为猜测准绳。

第一次猜数,一瓢大师首先猜中偶数;但虎牙师大坚持以三次为准,才算公平。

第二次改由一瓢大师握石,却被虎牙师太猜中。

第三次,仍归虎牙师太握石,谁也想不到老尼姑却在石上做了手脚……江涛大感讶异,脱口道:她为什么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