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风在最初的几年里,母亲望子成龙心切,责之甚严,十年之中,母亲笞楚数百次之多。
他性格刚强好胜,十几岁便呼朋唤友,打抱不平。
聪明是绝顶聪明,可野性终究难改。
小春风进了学堂,除了用功读书外,总是喜欢搞恶作剧,装白头妖怪吓人,经常把人家的小孩惊吓得哭号不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掌握一批孩子,玩耍打仗的把戏,自己充作战争领袖,大家都得听他指挥。
小春风搞这些无聊的把戏的确是相当出色的,没有别的孩子能够赶上他,加上学业又好,更富有感召力。
看到这种情形,母亲感到非常伤心。
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责备道:春风呀,妈为了你,真是把心都操碎了呀!自从你爹去世,咱们的家道一日不如一日,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不管家庭有多难,我也要刻苦度日,供给你上学。
将来如果弄个功名,改换门庭,也不负我一片苦心呀!为娘的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一切的一切,还不都是为了你嘛!可你总是不听话……她越说越伤心,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滚落,把衣襟都打湿了一大片。
小春风看着他妈妈那憔悴的面容,哭诉得那样伤心;再想想家境的艰难,全靠妈妈苦苦撑持,她也实在可怜,内心不免为之感动。
于是,他颇有诚意地说:妈妈,我的好妈妈,你不用难过,从此以后,我一定听你的话,好好用功读书就是了。
十一岁那年,毛甲山自觉才疏学浅,不能再继续教他了,于是,就极力怂恿其母送他到仙霞小学继续读书。
岂料仙霞小学除了多一门算术外,国语课程并不比私塾更深。
初小的功课对戴春风来说就如同儿戏一般,毫不吃力。
然而他读初小的这三年中,却让其母操碎了心。
戴春风生性好强逞能,身体又好,精力格外旺盛。
他常常放学之后不回家,带着小伙伴们去爬仙霞岭,或者领着一群同学打群架,每天回家不是衣服被撕破,就是人被打得鼻青脸肿;或者是他打了别的孩子,被人告到了家里。
为此,他没少挨母亲鞭打。
有时,明知不是戴春风过,但其母望子成龙心切,也责之甚严。
有一次,他放学回家,路过自家竹山,便和同学们一人折了一根竹枝当马骑。
他们一边骑,一边吵吵闹闹地吆喝,看谁跑得快。
跑到竹林深处,忽闻前面有砍伐竹子的声音。
他对伙伴们嘘了一声,即悄悄地循声而去。
走近一看,砍竹人竟是他的一位年轻的堂叔。
他以前就常听人说,有人私砍他家竹子,可母亲怕惹事,总是忍气吞声不予追究,想不到这次竟让他碰上了。
他毫不畏惧地冲到堂叔面前,指着堂叔的鼻子大骂:好啊,你这个贼,竟然偷我家竹子!他的小同伴也很仗义,跟着他一齐大喊:抓贼呀!抓偷竹子的贼呀!堂叔恼羞成怒,嘴里大骂道:你这个小野种,你说谁是贼!而且手持家伙要过来揍他。
你就是贼,你就是贼!戴春风不但毫不退缩,反而扬起手中的竹鞭向对方脸上抽去,正好抽在堂叔的脖子上。
堂叔痛得嗷嗷直叫,拼命似地猛扑过来,他这才撒开腿在林子里跟堂叔兜开了圈子。
堂叔追不上他,只好破口大骂,一直骂到他家门口,还堵在门口跺脚叫骂,骂他是有人养无人教的野种。
戴母是极自爱之人,何曾受过如此的侮辱!何况,她已从春风的小伙伴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心里又急又气。
但为了息事宁人,也只好忍气吞声地向堂弟赔礼道歉。
戴春风回家后,自然又少不了被其母狠狠地抽打了一顿。
不过,这次挨打后,其母又搂着他痛哭了一场,并含泪教导道:儿啊,常言说‘和为贵,忍为高’,我们孤儿寡母惹得起谁啊!这些年,我哪次不得打掉牙和着血吞进肚里?你又何必为几根竹子与人争长论短?你这么大了,还整天给我惹是生非,不求上进,将来叫我依靠谁啊……说到这里,母子二人不由得抱在一起,再次放声痛哭起来。
自父亲去世后,戴春风很少看见母亲流泪。
这次母亲的恸哭深深地震撼了他,他开始体会到母亲的艰难,下决心要出人头地,要为母亲争口气。
戴春风十一岁入初级小学,在校四年,成绩依然优良。
但依然不免受母亲之责骂,有时且忍痛责打。
据他自己说:我六岁便丧父,自那时直到十四岁离开家庭,整天受了十年严格的母教,数百次痛苦的笞楚。
十年之中,受笞楚至数百次之多,可以想见戴笠小时候肯定很任性。
据说他小时候就刚强好胜,每与群儿嬉戏,常要别人听他摆布,而自以为是英雄。
性又好动,常呼朋唤友,遨游于仙霞一带悬崖险穴之中,人所不敢做的事,他率先为之,以胆大自炫。
又喜与人争论是非,他如认为不合理,即遇乡里老者,辞语之间,亦不稍屈。
稍长之后,他更憎别人以强凌弱,好打抱不平,往往事不干己,强自出头。
这本不算是异常现象,世界许多人物,因其天赋特厚,活力特强,当其童年,大都如此。
但由于戴氏家门衰薄,他稍放纵,就会为母亲平添许多烦忧,所以戴母从严管束,不敢稍加溺爱。
1910年,十四岁的戴春风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山县独一无二的文溪高小。
文溪高小早年称为文溪书院,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是读书学习的好场所。
它坐落在江山县城的文溪河畔。
文溪河宽不过五六丈,两岸垂柳依依,河水温和清澈。
河心有一八角亭,飞檐碧瓦,小巧精致,上书仰止,人称仰止亭,有一红栏小桥将文溪高小与仰止亭相连。
文溪的学生常常三五成群地到亭上静读,或观赏对岸的景色。
戴春风报考文溪高小之时,学校出的作文试题为《试各言尔志》。
他不假思索,即挥毫成篇,其主题和结论是希圣、希贤、希豪杰。
圣人、贤哲、豪杰,正是他的理想,也是他母亲对他所寄予的厚望。
文溪的老师和校长见其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雄心壮志,便非常赏识他,一入校他即被任命为班长。
遗憾的是戴春风入学后的表现却让校长和老师大失所望,他们失望的原因并非其学习成绩不好,而是他太爱惹是生非。
戴春风自幼就爱逞强好胜,交朋结友。
在保安村时因戴母管束甚严,他还不敢锋芒太露。
如今到了离家一百里外的县城住校读书,母亲鞭长莫及,他则如虎归山,如鱼得水了,如同脱缰的野马,本性暴露无遗。
当时在校的住读生很多,而且年龄相差悬殊,大的有二十多岁,小的只有十二岁。
朝夕相处难免发生冲突,而且每次都免不了以大欺小,以强欺弱。
每逢此时,也就是戴春风大出风头之际。
他身强力壮,又能言善辩,常常以保护神的姿态出现,为弱者打抱不平。
许多大龄学生讲理讲不过他,打架也打不过他,于是他渐渐成了许多同学崇拜的老大。
以此,戴春风十分得意。
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地位,他每月从家拿到不多的零花钱后,总是邀一大帮同学下饭馆,而且总是他抢着掏钱请客。
时间长了,他与县城里所有的饭馆老板都混熟了,以致他囊中如洗时,也常常可以赊账请客。
对此,学校的老师和一些循规蹈矩的同学均对其嗤之以鼻,讥称其为江山浪子。
但令他们费解的是,在崇拜戴春风的同学中,居然有许多是品学兼优、性格文静的优秀生。
其实,只要了解了那个特定的时代,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反对帝制、反对封建的革命思潮自然也传到了江山县文溪高小。
许多学生跃跃欲试,但又无此胆量。
而戴春风则不同,他敢想敢干,而且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思想颇为开放。
当时崇拜他的优秀生中,就有后来成为他忠实部下的周念行、姜绍谟、毛人凤等同学。
特别是周念行,他对戴春风说干就干的雷厉风行作风,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变世出奇才,乱世出英雄。
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许多拥护革命的青年纷纷剪掉拖在脑后的长辫,以示拥护。
周念行自然亦跃跃欲试。
但其老父担心时局变化,坚决反对他剪辫子,他也不敢据理力争。
新学期开学之际,父亲送他回学校,刚到校门口,就遇到了剪去辫子的戴春风。
帝制都推翻了,你怎么还留着这条封建尾巴?戴春风毫不留情地质问。
我爹不让剪!周念行小声地答道,生怕父亲听见。
哦!老伯您来啦,我来帮您拿包袱。
戴春风狡狯地一笑,转身迎上周父,并热情地帮他拎包。
在去宿舍的路上,他边走边对周父说:老伯,如今我们浙江也革命了,大家都在为慰劳国民革命军积极捐款,您老人家说,该捐不该捐呀?该捐,该捐!周父随意答道。
这么说您老同意念行捐款劳军喽?他趁机紧逼。
哦!我,我同意,同意。
周父把钱看得重,捐款这种事情,在他看来是拿钱在水上打漂漂,太不合算,但在戴春风的步步紧逼之下,他也只好点头。
正在这时,负责募捐的同学们迎面走来,戴春风忙喊他们说:哎,你们过来,周念行同学要捐款!周念行一进校门见许多同学都剪掉了辫子,心里就很生父亲的气,如今听见父亲同意捐款劳军,就赌气地把身上所带的十五元生活费全部投进了捐款箱。
其父站在一旁,心疼得直瞪眼。
他正要责怪儿子,只听见咔嚓一声,戴春风不知何时拿来把剪子,冷不防把周念行的辫子剪掉了。
没等周氏父子说什么,他早已举着辫子对在场的众多同学说:这下念行同学就是全班第一、全校第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