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散去之后,只剩下关羽独自一人坐在大帐中。
他的心情很烦乱,想到方才大家都和自己唱反调,觉得很不开心。
门开了,廖化匆匆地走了进来,向关羽报告说:费司马到!关羽说:噢,费诗来了,快快有请!费诗闻声而入,关羽起立相迎。
入座之后,关羽说:公举,一路之上多受风霜之苦!费诗回答说:好说好说,受汉中王差遣,来此宣达王命,应该竭尽职责,何言‘辛苦’二字。
关羽一听费诗称主公为汉中王,忙问道:主公已经登上了汉中王之位?是的,不久前,主公接受了马超、许靖、诸葛亮、张飞等120名臣僚的推戴,在沔阳①设立坛场,陈兵列众,祭告天地,正式跻位为汉中王了。
前者,关某和荆州的文武官员也联名上表,派人从荆州送出,也是推戴主公为汉中王之意,主公看过了那封表章了吧?主公跻位为汉中王,自然也少不了你这汉寿亭侯的推戴之功。
我方才说有120名臣僚推戴,也包括君侯以及荆州重要的文武官员在内。
关羽高兴地说:主公做了汉中王,算是正式建立了国家,鼎足三分之势已成,实在是可喜可贺!公举到此,就是为了向我们通报这件事吗?是的。
主公分别派人向各地的守将和官员通报这件事。
除此之外,我此次前来,还要传达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主公已经任命君侯为前将军,现有文状在此。
费诗说着拿出一纸文状,交给关羽。
关羽看过之后说:感谢主公的恩宠。
不知此次还有什么人与我同列?还有,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加上君侯为前将军,此乃最显赫的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也。
关羽听了之后,品头论足地说:张益德为右将军,是众望所归,理所当然;马孟起嘛,被任命为左将军,只能说是勉强吧!费诗说:马孟起原先资历很深,在凉州和羌中名声显赫,很得氐、羌各族人之心,在主公包围成都时前来归附,对刘璋起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促使他很快地献城投降了,以后督守临沮,也建立了功勋。
此次被任命为左将军,也是众望所归,怎能说是勉强?关羽还是坚持已见说:与关某相比,只能算是勉强耳!诸葛军师曾给我写信,把关某和马孟起做了一个对比,你知道这件事吗?略有耳闻,详情不知也。
关羽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从中取出一页揉搓得很旧的帛书,把它递给了费诗,费诗小声念着:马孟起才兼文武,雄烈过人……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关羽得意地说:这封信我给许多宾客看过,大家都说军师有知人之明。
费诗把信还给关羽,笑着说:好嘛!就是说:马超虽然很了不起,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天下第二而已,君侯才是天下第一呢?所以我说,任他为左将军,还算勉强嘛!至于这黄汉升,我就不敢恭维了,他原来在长沙太守韩玄手下任裨将军之职,主公进攻长沙时,投降过来了。
主公一直待他甚厚,但此人胸无点墨,不过是个老兵而已。
关某是什么人?如今竟与这老兵同列,岂非是莫大的耻辱!关羽愈说愈气愤,竟把文状投之于地说:公举,你一路辛苦,就先在馆驿里好好休息一下,然后就回去向主公复命吧!就说关某自知德疏才浅,这前将军之职,实在不敢接受。
这时费诗显得有些尴尬,仿佛在自言自语地说:唉,临来之时,孔明军师就担心会出现这种局面,果然被他说中了。
军师是怎么说的?军师忧心忡忡地对主公说:‘黄汉升的名望,素来是不能和关云长、张益德和马孟起等人相提并论的。
主公破格提拔他跻于四大将军之列,是因为他在定军山立了大功。
但张益德和马孟起在近处,亲自看到黄汉升建功立业,还可以说服他们。
而关云长远在荆州,恐怕不好说服啊!’那么,主公又是怎么说的?主公说,不妨事,我要派费公举去传达这件事,只要把话说透彻了,云长是会通情达理的。
可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啊,这件事太可气了!费诗见关羽执迷不悟,难以理喻,忽然想起他熟读了《春秋左传》,便以此为切入点,开导他说:听说君侯熟读《春秋左传》,那我们就谈谈《左传》上的故事吧。
叔带纠合了戎人的军队进攻京师,周襄王求救于齐,齐桓公命管仲去和解。
他的和解成功了,戎人退出了京师。
周襄王设宴,以上卿之礼招待管仲,管仲坚决不受,说天子身边自有上卿,陪臣怎敢受上卿之礼?终于接受了下卿之礼而还。
君子对管仲的谦让达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还有,晋悼公在绵上检阅军队,命范宣子率领中军,掌握全军的指挥权,范宣子却让给了荀偃。
又命韩起率领上军,韩起又让给了赵武。
君子评论说:‘让,礼之主也。
范宣子让,其下皆让。
’君子又接下来说:国家兴盛,则上下谦让而不争;国家衰乱,则上下相争,这叫做昏德。
难道君侯读《左传》读到这些地方,没有受到启发吗?关羽不以为然地说:谦让诚然是美德,关某岂能不知?但我也要引用《左传》上的一个故事。
说的是:晋文公流亡在外时,介之推的功劳最大,曾经割下自己的肉给挨饿的文公充饥。
及至文公回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功臣,却把介之推忘了。
介之推一气之下,与母亲隐居绵山而死,后来便有了火烧绵山的传说。
晋文公很后悔,但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该让便让,不该让便不必让。
我关羽追随主公三十多年,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却不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而与老兵同列,难道也让我像介子推一样愚蠢,有功不争,隐居绵山而死吗?那我们再说说前朝和当今之事吧!要知道,凡是建立王业之人,在使用人才方面,都是不拘一格的。
前朝的萧何与曹参,都是高祖年轻时的旧友,与高祖亲密无间,帮助高祖打天下,建立了赫赫功勋;而陈平、韩信等人则是后来的亡命之徒;而论其班列,却排在了萧、曹之上。
纵然如此,也没听说萧、曹有什么怨言。
这个典故,君侯知道吧?当然知道。
可是黄汉升怎能和陈平、韩信相比?他二人虽然是后来的,却为高祖建立了赫赫功勋。
他黄汉升有什么显赫的功劳?不就是斩了夏侯渊吗?不过是侥幸成功耳!君侯,不能那样说,抛下别的功劳不讲,光是斩夏侯渊一事,就相当了不起啊!今年正月,主公与曹操争夺汉中时,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扎营,与我军抗衡。
这夏侯渊,身高八尺有余,膀大腰圆,膂力过人,武艺出众。
而黄汉升却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声言一定要斩了夏侯渊,在汉中之战中建立奇功。
那天,黄汉升在山上,看见夏侯渊率军在山下出现,旌旗招展,矛戈如林,黄汉升披挂上马,意气风发,气宇轩昂,激励士卒们都要拿出百倍的勇气冲锋陷阵,为国家建立功勋,只许前进,不许后退;而他自己也身先士卒,威风凛凛地冲下山去。
一刹时金鼓震天,喊声动谷,黄汉升与夏侯渊刚一交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他斩首,取下了夏侯渊的人头。
曹魏的将吏和士卒见主帅丧命,都失去了斗志,扔掉了旗鼓,兵器,像鸟兽一般四下逃窜,真是兵败如山倒啊!我军乘胜追击,从此以后,曹兵听到黄忠的名子无不闻风丧胆,士气低落。
时隔不久,我军就取得了汉中。
关羽不服气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能和我在白马斩颜良相比吗?费诗沉吟了一下说:怎么说呢?二者可以相比,又不能相比。
自其英勇而言,二者是不相上下的;而自其目的和作用而言,是不能相比的,黄汉升斩夏侯渊是为主公建功立业,而君侯斩颜良又是为谁立功呢?关羽一听这话,自觉羞愧难当,脸立刻红了起来。
费诗想了想说:噢,还有一件事,我还忘了告诉君侯,这次主公跻位为汉中王,文武官员多被提升,只有两位重要人物没有提升,君侯知道这两位是谁吗?不知道,是谁呢?诸葛孔明与赵子龙。
孔明仍为军师将军,子龙仍为翊军将军,并无尺寸之晋升,班列皆在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之后。
这是为什么?主公的本意,不得而知,我也不能问。
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二人对此都能淡然处之,没听说有什么怨言。
孔明和子龙的高风亮节,是我等难以企及的啊!听了这话,关羽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费诗接着说:君侯,讲今比古,说得我口干舌燥,该说的也都说了。
诚然,如今主公因为黄汉升的一时之功,而对他特别推崇,使他与君侯以及张益德、马孟起并列为四大将军,但若论主公本意之轻重,难道黄汉升真能和君侯等同吗?汉中王与君侯好像是一个身体,休戚相关,祸福共之,别人怎能比得了?愚意以为:君侯不应计较官号之高下,以食禄之多少为意也。
说着,费诗更加严肃起来,拾起地上的委任文状说:我费诗不过是一介使者,衔命来此。
如果君侯坚决不拜受官号,我可以马上回去复命。
但我要为君侯可惜,恐怕君侯将来会后悔的。
转身要走,并说再见!关羽马上夺过文状说:你拿过来吧!适才乃戏言耳!主公的任命,焉有不欣然拜受之理!我就要进攻襄、樊了,公举在这里好好休息一下,回去时把我出师的表章带回去。
费诗说:原来君侯即将进攻襄樊,可我在临来之时,主公和军师都让我转告君侯:此时只能养精蓄锐,不可北进啊!关羽满怀信心地说:我自有胜算在胸,请主公和军师不必担心好了。
向后面喊道:来,吩咐摆宴,为费司马接风洗尘!6费诗离去不久,关羽便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治中从事潘住江陵总管荆州政务,自己率廖化、赵累、关平等带领水、步、骑兵两万多人北进。
在汉水中,关羽乘坐着悬挂关字大旗的大船、水军将士们分乘几百艘大小不一的船舰,披涛斩浪,鱼贯而进。
步兵和骑兵则由别将督帅,沿汉水旁边的古道前进。
不久,关羽的主力把曹魏的征南将军曹仁包围在樊城,别将把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
还有一支军队前进到偃城,离许都不远了。
在樊城城下,关羽命各部将士相地扎营,然后带领数十名骑士骑马环城巡视了一番,发现这个用土夯筑的古城甚为坚固,手持弓箭的守军环列在城墙上和女墙的口上,阵容整肃,颇有章法。
关羽想,久闻曹仁治军有方,果然名不虚传。
他又看了看周围的地势,发现樊城一带地势低洼,回来后便命传令的军吏遍告各营———一定要选择高地扎营。
过了两天,关羽听说曹魏的左将军于禁带领七军开到了樊城以北,离樊城约有十里之遥,在一个地势低洼之处扎了营。
第二天又听说曹魏的立义将军庞德也带领一支人马开到了樊城以北,扎营处离于禁的营地不远,二者呈互为犄角之势。
已经进入了八月,这几天天气很异常,天空里总是阴云密布,没有一点阳光。
帐篷里黑乎乎的,本来是正午时分,给人的感觉却好像是到了黄昏。
晚上,关羽召集众将在大帐中议论军情,几案上的烛光很昏暗,不时地从帐篷的缝隙里刮进一股风,使烛光摇曳不定,人们的面孔也好像在昏暗中摇晃着。
在分析敌我力量对比时,关羽问诸将:估计樊城外围有多少曹兵?廖化是分管汇总斥候情报的,对这一问题最有发言权了。
他想了想说:于禁的七军约有五、六万人,庞德的军队不下一万人,总共约有六、七万人的样子。
兵力明显地多于我军。
有的将领说:既然我们这里的兵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就应该再从江陵和公安多抽调人马前来。
关羽说:我何尝不想多抽调人马到这里来?但我还有后顾之忧啊!你们想到没有?东吴的吕蒙带兵驻守在陆口,和我的地面接界,此人很好战,又诡计多端,过去我们吃过他不少亏,所以我这次出兵,就不能忽视后方的防守,就不能不在后方多留兵力啊!他们又谈到曹魏的大将于禁。
关羽曾经归降在曹营,知道一些曹操的宿将的情况,就向大家介绍说:此人字公则,泰山郡人。
跟随曹操多年,屡立战功,甚得曹操信任,班次与张辽、李典、乐进、张等不相上下,都是曹操手下的名将。
有的将领问:听说他指挥着七军,这七军是怎么回事?关羽说:这七军原是由于禁和张辽、张、李典等七位将领分别带领,驻在襄、樊外围,后来其他将领分别调走,这七军便都归于禁统领了。
他一个人能统领这么多军队,足见曹孟德对他的重视。
当话题转到另一大将庞德时,关羽对此人却不甚了了,倒是廖化总结了各方面传来的信息,对大家说:此人字令明,州人,原为马超部将,随马超到汉中投归了张鲁。
后来马超离开张鲁,投归我方,他却留在了汉中。
张鲁投降了曹操,他便成为曹操手下的将领了。
曹操因为他非常骁勇,对他很重视,官拜立义将军。
可是因为他的堂兄在蜀追随我主公,所以诸将对他颇有疑心。
关羽插问道:他的堂兄可是庞柔吗?是的,就是他。
但尽管诸将对他不太信任,他却常常声称对曹操是忠心耿耿的。
昨天听斥候报告,庞德于近日扬言:‘我蒙受国恩,应当为国效死,要亲身去攻击关云长,不是我杀了关云长,便是关云长杀了我。
’他还命人制造了棺材,出征时不离左右,以示必死的决心。
关羽笑着说:好啊,和我较上劲了!那就走着瞧吧,看看谁能杀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