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谋将—周瑜 > 第四部分第十四章 遗恨失吞蜀(1)

第四部分第十四章 遗恨失吞蜀(1)

2025-03-30 08:13:12

刘备与孙安成亲之后的第二个晚上,诸葛亮遣一位书僮前来请周瑜过去聚一聚。

此时,天空是一片星光灿烂。

星光下,周瑜站在凉亭里,觉得很寂寞。

工作太忙、压力太大时,周瑜都渴望能清闲下来,然而,等到真的清闲下来时,往往又不知所措了,经常站在某地打转,好半天也无法决定要干什么。

都督,诸葛亮的书僮求见,您见不见?周瑜一听,差点跳起来:见,见,当然见了,怎么会不见呢?快请!那亲兵不解了:都督连诸葛亮本人都不愿意见,为何急于见他的书僮呢?诸葛亮的书僮很小,十三、四岁的样子,白白胖胖的,十分可爱,见了周瑜,马马虎虎地行了一个礼,用极清脆的声音:我叫松儿,是诸葛亮的书僮,我家先生真是神机妙算,他说你一定会见我。

周瑜一躬身,亲昵地捏了一下他的脸蛋,无比和蔼地说:你家先生派你来干什么?你跟我走,就能见到他了。

好,你在前面带路。

都督,你一个人……亲兵当然不放心周瑜的安全,何况请他的人是诸葛亮,是友似敌,是敌似友。

周瑜脸一沉:千万不要派人跟着我,否则,我砍你的头。

他跟着松儿,从后门悄悄出去,很快就消失在夜色里。

京城内临江一处较偏僻的岸边,建有一座观浪亭。

诸葛亮正在忙碌着,他亲自动手,在花园的亭中,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了十几本书、一壶清香四溢的茶,还有瓜子、糕点和水果等小吃,亭的四角都挂了红灯,光线很柔和。

周瑜一出现,诸葛亮就拉住他的手。

如此良宵美景,能与公谨共度,真乃人生乐事。

彼此,彼此。

周瑜坐在亭中,环顾四周,看来,贤弟是想和我彻夜长谈了。

诸葛亮与他入座后,开门见山道。

我明天便要和主公返回荆州。

请代我问候刘皇叔一声。

周瑜点点头。

说句老实话:你这一招可真绝啊,让我家主公虽继任荆州刺史,实际掌控的郡县只有一半。

而且还替他娶了位江东出名的帷幄英雄,以便就近加以监视。

不瞒你说,孙夫人陪嫁过来的侍婢多达百余人,她们又个个配刀带剑,持枪握棍的,俨然一团娘子军,害得我家主公每回面见这位新婚妻子,心里都发毛,战战兢兢怕出什么差错,惹对方不高兴。

好说,好说。

周瑜没想到诸葛亮讲得这么坦白。

诸葛亮望着万分开怀的周瑜,冷不防冒出一句。

对了,我家主公想从樊口移驻油口(今湖公安),在这里先和你打声招呼。

周瑜闻言,脸上笑容顿时僵住,怔问:南郡的油口?由于周瑜计划趁刘备刚上任,诸事繁琐之际,一点一点调派后方兵士集结江陵,准备伐蜀事宜。

他很清楚诸葛亮一定会在刘备获得荆州后,西进益州与汉中,以便扩大根据地,巩固自己的势力,与江东、中原分庭抗礼,成三区鼎立之势。

由于诸葛亮前次并未反对他所提两家分有荆州的建议,让他不容易推测诸葛亮下一步的计划,因此他争取时间抢先一步攻取益州与汉中,诸葛亮就算有再好的补救办法,也无用武之地。

然而倘若刘备要移驻油口,那么他这个暗地进行的伐蜀计划很可能会被发现,因为油口距江陵不远,天气好时,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还依稀可见呢。

诸葛亮见周瑜脸色微变,解释道。

虽然我家主公实际掌控的地方只有荆南四郡,但他毕竟是荆州刺史,照理说,应当进驻州府所在的江陵城,不过那里已由公瑾于战胜曹仁时继续留守,以防曹军偷袭。

我们不愿与你为了进驻一事发生误会,但若另觅荆南某地为州治所在,又恐荆州百姓误会孙将军是在欺侮我家主公,想来想去,只好选择距江陵最近的油口,作为暂时的进驻之地了。

关于这一点,还请公瑾能见谅,我们实在是迫不得已。

周瑜闻言,暗暗冷笑: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我让刘备只能当半个荆州刺史,还请孙夫人就近监视,没想到孔明竟可以找出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刘备移驻油口。

莫非他已察觉我有意西图巴蜀,想藉此观察我军动作?倘若这样,我就必须重新思考策略了。

他知道此时反驳,将引起对方疑虑,无疑宣告准备攻占益州与汉中,于是爽朗地笑着说。

孔明这是什么话,刘皇叔如此大度,礼让我这个小小的南郡太守,去霸占江陵城,真是惭愧,惭愧。

你们尽管放心移驻油口,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千万别客气啊。

诸葛亮谢过后,突然转移话题。

光顾着谈公事,倒忘了问你,箭伤是否已好?云长的金创药药用如何?托云长金创药的帮助,我箭伤早已无大碍,只是身体一直不好。

周瑜闻言叹了口气,流露出少有的痛苦表情:不瞒你说,我十六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虽侥幸未死,但留下不少后遗症,只要季节交替或繁忙劳累时,就会发病,一旦发病,便恶心呕吐、腹泻失眠,头晕心悸,全身浮肿。

我曾从子敬那里听说一些关于你旧疾的事情,只没想到比我想像的还要严重。

诸葛亮脸色有些凝重,唤来侍立观浪亭的书僮,要他在一个青色大布包提到周瑜面前。

周瑜面露疑惑的神情。

诸葛亮走上前打开布包,里面是几十贴调配好的生药,还有一个形状有点奇特的枕头。

他解释道。

上回在江陵见面时,我察觉到你脸色有病容,气血不是很畅顺,这次来京城仔细问过子敬,便私下请教几个大夫,再加上我的一点经验,替你配了这几贴调身体补气血的药,每天晚膳时加雄鸡肉一起煮熬,然后单喝它的汤,只要持续一两个月,效果应该会很不错。

另外这是填塞几种药草的药枕,晚上睡觉时只要枕着,就会散发出药气,有助于安稳入眠。

周瑜的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暖流,紧握住诸葛亮的手:孔明———虽然我们各事其主,立场不同,但私底下仍然是难得的知已,你关心我安危,我又何尝不是呢?毕竟朋友吗!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和举动。

诸葛亮说着,替周瑜将青布包重新包裹好,叹一口:公瑾,明日一别,不知何时才有机会再相聚,仓促间我只能尽这点心力。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多替江东与孙将军着想,千万好好保重身体,未来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也很艰辛,倘若因此病倒,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能有你这样的知已,我已死而无憾了。

周瑜点点头,十分感慨。

诸葛亮心下一愣,觉得他这句话很不吉利,连忙帮他倒满一杯酒。

如此良辰美景,我们还是谈些诗文之事吧,否则岂不太浪费大好时光了。

第二日,刘备带着孙夫人与诸葛亮一行,浩浩荡荡乘坐几艘楼船,准备溯江回樊口,再移驻油口。

孙权特地带着两位弟弟与张昭、秦松、鲁肃等人登上楼船,与妹妹孙安话别。

刘备乘此机会与孙权单独相处,小心翼翼说。

孙将军,我们本即相互结盟,如今又成为你妹夫,亲上加亲,因此有件事,说来您可能不爱听,但以我的立场,却不得不提醒。

孙权见刘备一副慎重其事的样子,连忙问:什么事情?周瑜文武双全,雄才大略,我担心他掌握着江东军政大权与情报网,您又凡事都向他请教。

再这样下去,恐怕有一天他会取代您的地位。

刘备压低声音说。

孙权闻言先怔了怔,继而哈哈大笑。

刘皇叔,你太不了解公瑾为人,也太不了解他与我孙家的关系了,倘若他有意取代我,早在我大哥去世,我初继位,江东局势不稳固之时就有机会,用不着等到现在。

刘备听他这么说,只得叹了口,没再说什么。

而诸葛亮听闻此事后,不禁摇摇头,暗忖:看来主公真的十分忌惮公瑾,竟想用这样的方法离间他和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