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秦始皇 > 第十三章 痴迷永生第198节 仙岛(3)

第十三章 痴迷永生第198节 仙岛(3)

2025-03-30 08:13:51

不过半个月的光景,一百艘高大的楼船和三千童男、三千童女都修建、征集完毕。

船上不仅满载粮食和淡水,还有大量的金银珠玉、茶叶丝绸等中原名贵之物。

因为始皇的意思,中原上国到仙岛去,实在不能显得太寒酸了。

徐福亲自选定吉日出航,始皇率随行大臣和近侍人员亲自至码头送行。

近卫军、虎贲军布满海岸,一片锦锈衣袍,鲜明灰甲、旌旗节旄,形成另一处波涛的旗海。

不知内情的人们看了,都以为是始皇送大将出征呢。

始皇亲手携着身穿太祝官服的徐福的手,满怀期待地说:徐卿此去仙岛,务必速去速回,早日了却朕的心愿。

徐福一副感恩不尽的样子说:臣受陛下隆恩,一定万死不辞,尽快求来长生不老仙水。

让陛下永远与青山同在。

先生估计多长时间才能返回。

臣也说不准,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吧!好吧,朕静候佳音了。

徐福的求仙船队离去了。

始皇仍在琅邪游览山水,看海潮观日出,想像着徐福描述的海岛仙境,竟乐不思蜀。

当然他一半是舍不得离去,一半是为等待徐福的消息。

但是,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徐福的消息没有等到,却等到南越兵败的消息。

从前线传来的战报说,奉旨出征南越的大将军屠睢将五十万大军分成五路,翻山越岭,向各个越人聚集之地挺进。

但是,因为山路崎岖,河道纵横,秦军地形不熟,进展缓慢。

而且关系部队生命的粮草转运困难,接济不上。

越人乘机利用丛林的掩护,忽聚忽散,袭击秦军,致使秦军损失惨重。

一次深夜,越人突然集中兵力,向屠睢的指挥部发动突然袭击,竟杀死屠睢。

失去统帅的西线十万秦军全线崩溃,狼狈遁逃。

秦始皇出兵南越的战争彻底失败了。

始皇大为震惊。

当年六国是何等的强大,都被一一灭掉。

小小的南越之地竟打败了他的五十万大军。

大秦国的国威何在?屠睢真是丢尽了始皇帝的脸面。

可是,屠睢已死,也算为国尽忠了。

再责怪他是毫无意义了。

始皇的思想终于从虚幻的仙境中走出来,开始为他的帝国正常运转起来。

诸位爱卿,南越蛮夷凭借山林峻险,竟使我五十万大军一败涂地,屠睢将军也为国尽忠了。

诸位有何良策。

他在琅邪行宫召集随行大臣商议。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说话。

大家都知道,老丞相王绾在告老还乡前,曾劝谏始皇说,对南越不可鲁莽用兵。

可是,始皇不但不听,反而有意逼王绾辞去丞相之职。

如今,事实证明,老丞相说的是金玉良言。

始皇刚愎自用,南越兵败,并非偶然。

可是,始皇已不是当年那个虚心纳谏的嬴政了,他会承认自己的过失吗?始皇见没人答话,心里恼怒,不满地扫视了众臣一眼。

李斯是右丞相,乃百官之首,只好出班说道:臣以为,我军失败,一则因为粮草转运困难;二则因为急功冒进。

不知陛下可曾留意,随同战报送来的还有将军尉佗的一份奏疏。

奏请陛下暂缓以兵进剿,可派兵戍守其四境。

南越蛮荒落后,不及中原发达。

长此下去便会向驻军习学中原耕种技术,接受中原教化,我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夺得南越之地。

当然,军队转运粮草困难的问题要解决。

水工史禄开凿的连接湘水与漓水的运河峻工后,军粮转运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臣以为尉佗之计可行。

始皇点点头。

尉佗的奏疏夹在战报中,他因为愤怒而没有去看。

这时的他明白了王绾谏言还是有道理的。

尉佗的主张无疑是唯一的办法,因为这时再征集至少五十万的大军显然困难重重。

何况,既使征齐军队,也难免不会重蹈履辙。

始皇略一思忖,说:就依尉佗之意,大军停止进攻,由尉佗接替屠睢的大将军职权,统领全军,戍守边境。

再从中原之地迁五十万罪徒谪居五岭以南地区戍边和开垦,让他们同越人杂居而处,使越人接受中原教化。

史禄也有奏折,开凿的工程年底可望竣工。

到时候,我军粮草转输便到,便是夺取南越的时候了。

照此拟旨吧!吃一堑,长一智。

始皇的主张是正确的。

几年之后,这种渗透政策就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秦王朝在南越各地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版图伸展到今天的越南会安附近。

史禄开凿的渠道就是后世著名的灵渠。

它连接湘水和漓水。

因为湘水的支流,漓水是珠江的支流。

灵渠的开凿实际上联接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沟通南北两大水系的交通运输,给后世带来了世大的效益。

开凿灵渠是秦始皇有功后世的一大功绩。

这些当然都是后话。

回头再说李斯,见始皇终于留心朝政,乘机进言道:陛下在琅邪台已耽搁三月之久。

徐福寻仙指不定何时才能返回。

陛下乃天下之主,不能为了等待一个徐福而误了国家大事。

臣以为,陛下可留下使者在琅邪台等候徐福的消息,而车驾可继续巡行。

随行众臣也早有进谏之意。

因为徐福的骗局大家一眼就看穿了。

唯有痴迷于长生不老之说的始皇深信不疑。

群臣乘机附和说道:臣等以为,丞相所言极是。

徐福既便寻到仙踪,也说不定何时返回。

陛下不可因此误了国政。

始皇沉思着。

虽然,他痴迷于那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青春之泉’,但国事不可因此耽搁。

否则,天下会说他失政。

再说,琅邪的风景再美,也有厌的时候。

他该到别处游玩了。

李斯说得对,留下专使在此等候徐福的消息。

他半晌才说道:众卿言之有理,朕明日起程,经楚地回归咸阳。

毕竟,琅邪台是始皇最为留恋的地方。

临行前,他又命李斯在琅邪台手书碑文,向世人也是向东海的仙人歌颂他始皇帝的功绩。

李斯题文曰: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圣智仁义,显白道理。

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事已大毕,乃临于海。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日明所照,舟舆所载。

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应时动事,是维皇帝。

匡饬异俗,陵水经地。

忧恤黔首,朝夕不懈。

除疑定法,咸知所辟。

方伯分职,诸治经易。

举错必当,莫不如画。

皇帝之明,临察四方。

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奸邪不容,皆务贞良。

细大尽力,莫敢怠荒。

远迩辟隐,专务肃庄。

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节事以时,诸产繁殖。

黔首安宁,不用兵革。

六亲相保,终无寇贼。

欢欣奉教,尽知法式。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

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任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柳,从,与议于海上。

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

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其身未殁,诸侯背叛,法令不行。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

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