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的心里也明白,夫差在他刚刚出山就给他撂了一道难题,对于夫差的邀请,他答应了不是,不答应也不是;胜了不是,败了也不是。
这黄毛未褪,乳臭未干的孺子是如此骄横,分明是给他一个下马威,要在他的心上试剑。
这一刹那,他处在两难的地位,忽然间把眼光扯远了,看到了宫闱深似海,深不可测,仕途是十分地艰难。
他的兵法十三篇已经写毕,仅仅阐释了治国治军之策,可是如若他日在大王左右,这生存之策,还需要一番好功夫。
夫差越见孙武推辞,越要把孙武挤到墙角:孙先生看不起我王子夫差?孙武不敢。
夫差:那么,就是孙先生要扫父王的兴致?王子何出此言?噢,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便是孙先生胆怯了!噗哧,二妃笑了。
孙武本来就白的脸,变得青白,他几乎被激怒了,可是压抑着,声调依旧平缓:孙武与王子素昧平生,仅仅在此田舍之下才得以一睹王子英姿,十分地佩服。
这话是暗示夫差,他孙武绝不会乱讲那些乱伦之事的。
夫差:请先生说下去。
孙武:王子可曾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话:士可杀,不可辱?嗯,怎么样?阖闾说:算了算了。
伍子胥说:孙先生,王子和你开个玩笑,不必当真。
孙武激动得站了起来,谁也拦不住的。
他说:大王,承蒙王子盛情邀我试剑。
可是,孙武今日初次拜谒大王,如若与王子对舞,剑器无珠,伤了孙武,伤一菜农而已;伤了王子,孙武吃罪不起。
如若大王一定要观我的剑术,孙武不惧献丑,当然可以为大王单独舞一番剑器。
我想,大王而今恐怕不愁得一擅舞剑器的匹夫吧?夫差听这话,眼睛全立了起来。
气氛紧张。
孙武冷笑:一勇之匹夫,吴国可有万人,专诸是也,要离是也,逃亡楚地的庆忌亦是也。
一言之激,拔剑杀之,视头颅如陶簋,视生命如白马,视死如归,此匹夫之勇也。
重武少文,勇武而且懂得执行将军的谋略,吴国可有百人,两军阵前,一呼百诺,百夫之长是也,他们率众厮杀,懂得遵命设伏,进攻,奔袭,撤退,稍知一二,已比匹夫之勇强一百倍;文韬武略,文可服众,武能威敌,出而为将,入而为相者,吴国不过十人,凤毛麟角啊!伍大夫,伯大夫是也。
如此文武之才,十万匹夫亦不可换其一人。
不知孙武之言,是否有理?阖闾称善。
夫差也听得消了怒气。
伍子胥说:大王所求的正是大智大慧之勇,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孙先生,快把你的治国治军的韬略说与大王!眉妃蹙着美丽的眉宇说:大王,臣妾的头疼得很呐。
阖闾安抚:爱妃稍安,且请听孙先生说话。
孙武看了一眼夫差,变得和悦些:大王,臣以为,为王而有勇,一国之幸;为将之有谋,一军之幸。
孙武若只擅长剑术,不过敌得一人,孙武著述之兵法,万夫莫敌。
大王贤德贤明,孙武愿将《孙子兵法》十三篇献给大王。
阖闾:拿来我看。
帛女早捧着十三篇兵法,那一卷卷沉甸甸的竹简侍于门外,孙武接了,双手捧献给吴王。
吴王接了过来,尚未展开,眉妃说:大王,孙先生不与王子比剑了么?皿妃也十分聪慧,她一是早对夫差与眉妃的事心存芥蒂,一是觉得孙武之言浩浩荡荡,震撼心扉,便主动为孙武解围:大王要是有兴致,臣妾可以吹箫供大王下酒。
阖闾把手放在竹简之上,说:好好,就请爱妃一个吹箫,一个弹琴,琴箫问答。
眉妃:大王,臣妾今日实在是头疼得支持不住了。
阖闾展开了竹简。
夫差叫了一声父王,示意眉妃说:既然……别耽误了,天色已晚,父王还是回宫吧。
阖闾:也罢。
孙先生,寡人带回去秉烛拜读。
说着,大王已立起身来。
大王启驾回宫的喊声从屋里传到屋外,盘旋在迷迷苍苍的暮霭之中。
孙武眼看着大王和王妃们、随从们,从来时的田埂上又排成了一列。
孙武呆呆地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