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到了暴雨的寒气逼人,听到了如刀枪搏击的雨打帐篷的声音。
他看见了他的臣下,伯、伍子胥急坏了的样子,也看见了跪在他的身边,最痛苦,最痛心,最绝望的,涕泪交加的太子夫差,在捶胸顿足地哭嚎:父王你不能扔下夫差而去呀父王!……阖闾那迷迷登登的心里,忽然开了一条窄缝儿,忽然明白了。
他回忆着刚才的噩梦。
他想到他刚才是游荡在鬼魂之间了,梦里见到的那些人,久违了的王僚,夫概,眉皿二妃,五位将军……都已经是死人了。
他想他之所以没有跟那些死人而去,全是因为等着夫差回到身边来,等着再见夫差一面。
他也明白了,夫差之所以迟迟不回马保驾,定然是盼着他速死。
他懂得他的这个儿子的又狠又辣又狂傲的心肠,他懂得,知子莫若父。
这个逆子!毫无疑问,夫差嚎啕的样子,是感天动地的,是呕心沥血的,是悲怆欲绝的,是淋漓尽致地倾吐了对父王之爱的,甚至是情愿毅然地替父王去死的样子。
他顶着暴雨,赶到帐篷里,噗嗵跪倒之后,就一直悲痛。
闹得伯反而来劝夫差了:太子殿下,大王已经醒了,殿下可要为国珍摄啊!你可不能没了主张!可是,吴王阖闾不知道,夫差他能继承吴国的基业么?他能会合诸侯一匡天下么?他能够与老臣孙武、伍子胥同舟共济么?能么?吴王阖闾闭上了眼睛。
一闭眼睛,他就觉得身体轻飘飘地在向一个隧洞里游走,前面,有一豆灯火,桔红的,在导引他,诱惑他,不叫他停止穿越这隧洞。
他心里还有很多事情放不下,他赶紧吃力地睁开眼睛。
孙武!孙武刚刚从域外回到姑苏,听说大王阖闾已兵发李,心里惊呼不好,赶忙上马向李狂奔,可还是来晚了。
吴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见到浑身上下都是泥水的孙武,就想抬起身来,嘴干张着想说什么。
孙武忙过去,扶阖闾躺下:大王!孙武来迟了!阖闾苦着脸,摇摇头。
他已经不可能再抒发感慨了,自己后悔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倘若当初听从了孙武的大谋略,还会饮血李,饮恨沙场么?倘若军中有孙武在,还会溃不成军,一败涂地么?人之将死,不仅是会善心大作,同时也要重新审视一番与他命运攸关的人和事的。
吴王阖闾早就知道,他的强悍野性的儿子夫差,因为孙武涉嫌夫概谋反,险些开了杀戒,夫差是不会不心存芥蒂的。
有他在,尚可把握夫差,夫差为王,后事便难以预料了。
不,他不想死。
他不能死,至少是现在。
他失血的嘴唇翕动着,要说话。
夫差把耳朵贴近阖闾,问道:父王有什么话要说?你,我……要……你永世宽赦……赦免……孙将……军啊!夫差:儿臣记下了。
孙武:大王不必为孙武操心,大王多多保重!阖闾又伸出那只实难举起的手,抖抖索索地去抓夫差身上佩带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属镂之剑。
夫差:父王你要干什么?阖闾伸出另一只手,似在招呼伍子胥。
嘴里却是有气无声了。
夫差:父王,是要把属镂之剑,赐给伍相国么?阖闾点了点头。
夫差把佩剑取下,双手递给伍子胥。
伍子胥泪如雨下:大王放心,子胥一定把一腔热血泼给吴国霸业!大王放心啊!阖闾一手拉着夫差的手,一手攥住伍子胥的手,看样子是想把两人的手拉在一处,可惜他已经没有这个力量了。
他闭上眼睛,大张了口地喘气,忽然,大叫了一声:夫差,勾践杀你父王之仇,你会忘吗?夫差跪倒在地:儿臣须臾不忘!再看吴王阖闾,已经气绝身亡。
老天发了疯,雨还是哗哗地下个不停。
守在帐篷外面,淋在雨中的吴军将士,一直在注意地谛听着帐中的消息。
当听到夫差失声地喊叫父王!帐中一片混乱的时候,雨中的将士也一片唏嘘,面面相觑,六神无主了。
伍子胥又痛苦又激愤,攥着属镂之剑,走出帐篷,面对雨中的军卒道:大王他……伍子胥泣不成声。
吴军将士呼地一下子全部跪倒在泥水之中。
伍子胥:勾践小儿弑我君王,杀我徒卒,吴越不共戴天!今日伍子胥以先王所赐属镂之剑为证,辅佐新王,重新集结三军,誓为先王报仇!打到会稽去!三军列队!军卒们从泥水里站起来,群情激愤。
孙武忙来拦阻:慢!伍相国,且请从长计议!我军已经败溃,这是不可回避的。
三军重新集结,颇费时日。
仓促出战,司马中士不熟悉伍长,伍长不熟悉徒卒,如何协同作战?即便攻入越国境内,劳师袭远,后勤粮草也要重新筹划。
再说,国君新丧,民心急需安抚,将军切切不可因为愠怒而贸然出战哪!依我之计,第一,严格封锁先王逝世的消息,不许走漏风声,我等护送先王回姑苏城去,再行国殇;其二,虚让李十里,分兵固守边城。
如此这般,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虚实实,勾践才不敢妄动。
夫差拭泪道:传我的命令,一切就依孙将军之计行事,立即班师回朝。
……次日清晨,天终于放晴了。
在雨中枕戈待旦的吴军,重整了旌旗。
伍子胥率领士卒,把阵亡的将士尸体抬到一处,伍子胥亲自为死掉的将士擦干脸上的血迹,一一亲手葬埋,泪洒李,之后,大队人马从李战场退出。
这是数万哀兵的大撤退!战马掩了铃,不发出声音,马嘴里也衔着枚,不让嘶鸣。
破损的、染着血迹的旌旗,低垂着,不再猎猎飞扬。
一路上不再用战鼓指挥行止,需要传达命令的时候,便是徒卒们口对着耳朵,耳对着口,用嘶哑的声音互相传递。
伍子胥、伯和徒卒们一起,肩扛着临时制成的床,抬着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阖闾。
阖闾的身上盖着一面吴国的军旗,看上去,那张整过容的脸,蜡黄的,却依旧栩栩如生,大睁着两只干涩的眼睛,望着苍天。
全军默默地在泥水里行走。
勾践得到吴军撤退的消息,从来未想到吴王阖闾会因丢了一个大趾已暴死沙场,反而深信吴王阖闾仍在军中,勾践便没有穷追,之后,得到吴国边城又增添了兵力的情报,更不敢贸然反攻,再加上他的父王允常尸骨未寒,还要举行国丧,葬殓先王,也就退兵了。
等到他回到都城之后,得知阖闾死在李的消息,实在是后悔莫及。
不过,勾践毕竟年轻气盛,转念一想,到底老谋深算的阖闾死在他的手上,吴国再也没什么好惧怕的了,又不免洋洋得意,忘乎所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