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一节 夺军(十四)

2025-03-30 08:16:01

文革,工会和农会一直都是共产党在干,我们没什么经验,争得过他们吗?贺衷寒感到有些为难。

争不争得过另说,不去争怎么…..。

庄继华说到这里,一肚子坏水。

陈赓的话吐纳起来蹦进脑子里,突然之间他想明白了,蒋介石这是逼他与共产党对抗,什么情报科长孙学会负责,都是一个目的,让他走上前台,与共产党公开对抗。

蒋校长呀蒋校长,你这想法不可谓不毒呀。

明白归明白,可具体怎么办,这计划还没想明白。

君山,你们和青军会的协调会还开吗?庄继华问。

回广州后就没开过。

贺衷寒叹息一声说:不过据我所知,军校里我们的人与青军会的关系紧张,两方见面不是吵就是打。

难办呀。

唉,这些人怎么啦?吵架打架,这事泼妇、地痞干的事,有哪些精力,不如搞点社会调查。

庄继华郁闷的说。

言者无意,闻者有心,贺衷寒立刻表示了兴趣。

社会调查?好主意,让他们去作,可以由学会出面组织,到北江、西江、佛山等地去调查农村,工厂。

贺衷寒越说越兴奋:每个人都写调查报告,在《**青年》上发表。

《**青年》上发表?庄继华有些疑惑,《**青年》是孙文学会的机关刊物不假,可是他是一份针对军队地刊物。

而且是手工印刷,每期不过过百多份,就这军校总务还在叫太多,这要搞到社会上去…..。

贺衷寒也立刻感到不妥,皱眉想了会说:要不这样,我们找《民国日报》,让他们帮我们印。

我们出部分钱。

不好,庄继华摇头:最好是自己有一家印刷厂。

免得受制于人。

贺衷寒明白的点点头:说的对,宣传部对《民国日报》的控制比以前严格多了,现在的周佛海就是原来的共产党,据说还要来个共产党,还是我的老乡,在湖南很有名地,叫毛…ZE东。

庄继华一听就明白老毛要来了。

不过他不明白,老毛是搞农民运动的高手,怎么到宣传部来了,想想也没抓住头绪,只好接着贺衷寒地话说:倒不是担心宣传部,别人有别人的事,主要是我们自己有的话,有些时候出个增刊什么的。

方便。

贺衷寒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可是没钱,想买也买不起呀。

这样吧,先让人打听一下,看看需要多少钱,其他的以后再说。

君山。

你把我们讨论的东西整理一下,然后召集大家开会。

随后抬手做个扩胸,边动边说:这两天真把我累死了,这川军的事,情报科地工作部署,这些都还没ok,校长又把这档子事交下来,唉,什么时候才能睡到自然醒,那可是人生最大享受呀。

贺衷寒略一转念就明白了。

他笑道:最高享受。

你这要求也太低了。

这棵不是低了,而是搞了。

庄继华正色的说:你想想。

能睡到自然醒的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不愁明天的生活,第二不愁后天的生活,第三不愁大后天的生活,第四,不愁大大后天的生活.。

说着庄继华与贺衷寒哈哈大笑。

喻培棣回到珠江大酒店时,熊克武他们已经回来了,从他们的脸上喻培棣就知道今天又是没有结果地一天。

熊克武他们见他回来,也都上前安慰几句,随后几人就在客厅里闲聊,没几句话题就扯到防区上了。

锦公,他们究竟什么啥子意思嘛?既不拒绝又不答应,你要翻脸他还很热情,搞得老子不晓得郎个办。

余际唐郁闷的说。

我看干脆把弟兄们拉走得了,狗日的瓜娃子狗眼看人低。

张冲想起这些天的情形,便有些愤愤不平。

喻培棣看看俩人不由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原来都是斯文人,十来年军旅下来,就变得粗话满口了。

熊克武叹息一声说到:能到哪里去?有地方去,我们来这里作啥?看这些人的脸色?要说最不是滋味地是就算他了,当年他当四川督军,党内就连孙中山都要让他三分,汪精卫、胡汉民谁不得恭恭敬敬的,至于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这些晚辈,连话都说不上。

特别是那个蒋介石,当年200大洋就把他打法出川了,现在也人五人六的在他面前摆谱。

唉,世道变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熊克武这些天算是看明白了,可是为了给部队找条出路,他也不得不低头。

锦公,我今天到得到个消息。

喻培棣看看四周,见没有外人,便把从庄继华那里得来的消息告诉众人。

熊克武听完后想想便问:这消息是从哪来的?庄文革,就是那个到连山迎接我们的大本营代表。

喻培棣说。

他一个小少校能郎个晓得愣个多?格老子的是不是骗老子的哟。

张冲有些不信。

对头,你郎个遇到他的?余际唐也问。

于是喻培棣又把俩人巧遇的情形说给大家,并说出自己地判断:我认为他是有意找我地,不过我认为他的消息可能是真地目的是探探我们的底,也可能是顺便透露些消息给我们,让我们不要太急。

恐怕还有一个可能,熊克武一脸严肃,语气冰冷的说:那就是军队整编第一刀就砍在川军身上。

庄继华的话能骗过喻培棣,却没有瞒过熊克武这样地老油子。

喻培棣就恍然大悟,难怪庄继华今天陪了他这么久,目的就是想知道如果整编川军,他们高层将领的态度。

熊克武的话让客厅里所有人都沉默了,整编军队意味着什么,他们都知道。

他一个小小的少校,能知道这么多?张冲还是不信。

人家这是扮猪吃虎。

当初他来连山,我们都没把他放在眼里。

可人家在那个时候就把咱们上上下下摸了个一清二楚,咱们还都蒙在鼓里。

恐怕那个时候他们就有意识要整编川军,这个庄文革不简单呀。

熊克武叹息的说。

这就应了那句老话,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后浪推前浪。

我们老了。

喻培棣心头涌出一些无名的伤感。

你还不到四十岁就老了!熊克武淡淡一笑:既然知道了,我们就可以好好合计合计,看看该怎么整编。

文德楼。

工作一整天地陈延年还在办公室里看文件,这份文件刚送来不久,他浓密的眉头紧紧地皱着。

周主任在一边地沙发上坐着悠闲的喝着茶,他知道那份文件上写了些什么,因为这份文件本就是他带来的。

EN来,你对这份文件怎么看?陈延年看完后问道。

是非常有远见和魄力的计划,国民党如果真能按照这个计划进行改革,国民党必然强大起来。

周主任好整以暇的说。

嗯。

你说说看。

陈延年感到有些有趣了。

拖延五卅解决时间,由国民党接管谈判。

我以为他们是可以办到的;国民党对上海工商界有较强的影响力,虞洽卿与蒋介石和张静江地关系极为密切。

这个计划更高明的地方在于他所有目的都是对内的,以外制内,让运动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广泛的政治压力。

以这种压力逼军队将领让步,以达到和平整顿军队和财政的目的。

这个拖延,一箭数雕,真是难为他想得出来。

周主任平静的说出地自己的观点。

是呀,真是难为他了,这个计划是谁拟定的?陈延年的语气中饱含一丝惋惜。

庄继华。

庄继华?陈延年感到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可就是想不起在那里听到过。

就是那个改之,黄埔一期,写《国民**和国民政府》的那个。

周主任提醒他说。

是他!陈延年想起来了,随后又有些可惜的说:人才难得呀。

可惜国民党是不会执行这个计划地。

对。

五卅运动的发展已经让他们有些害怕了,否则上海工商界也不会提出什么十三条了。

不过我认为整军和整顿财政。

他们还是要做的,不过没有了五卅的助力,效果没这么好。

周主任说。

陈延年苦笑一下:世事难料呀,EN来,你不知道中夏同志、杨殷同志,他们去香港发动大罢工了,昨天来信说,发展顺利,这几天就要发动了,到时候广东面临的威胁恐怕更大,更直接。

周主任闻言不由愣了下,他没想到,上海的五卅事件正在逐步平息,香港又要起来了,这下计划中的外部威胁就更强了。

国民党没有这份魄力,特别是接管海关,虽然庄继华在计划中说明英国人的威胁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国民党还是不敢的。

陈延年点点头,算是承认周主任说得有道理,然后又问:你对他所说地改革党务怎么看?行不通,从这个计划中可以看出,庄文革对老牌国民党人很是失望,所以他寄希望于发展青年入党,然后用青年来逐步代替老人,可是那些老人干吗?失去权力和地位,那些人不拼死相争才怪。

退一步说,就算青年入党了,可是整个国民党传统上就没做过工人和农民运动,因此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工人农民打交道。

而且国民党毕竟是个资产阶级政党,他地主要成员不是地主就是城市里的中小资本家,搞工人运动或农民运动,岂不是要损害他们自身地利益,到时候恐怕他们自己党内就有人起来反对。

说实话我还真希望他们这样干,真这样干,则必然是由左派出面执行,那么左派的实力就会大增,这对我党也是有好处的。

所以这一条反而是最不用担心的。

周主任用结论性的口气说道。

嗯,这一点我们看法相同。

陈延年点头称是,沉默的思考片刻后,他用缓慢的语气问:这个庄继华的很多观点与我党相近,你看能不能把他发展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