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八节 刺廖(九)

2025-03-30 08:16:01

暗杀是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1914年6月28日南斯拉夫青年普林西波在萨拉热窝街头的开了一枪,他决没想到这会是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第一枪;1934年斯莫尔尼宫的枪声,点燃了苏联大肃反的导火索。

…….。

对关键人物的暗杀,往往促成历史进入快速通道,向无人能够掌控的方向快速前进,直到达成新的平衡。

暗杀是阴谋者罪恶的嗜血,暗杀也是热血者狂热的献身;可无论是阴谋者还是热血者,最终都没有从暗杀中得到好处,这无疑是历史的嘲笑。

1925年8月20日在民国史中注定要成为一个重要的日子,就在中央党部门前,国民党中常委、中央委员、农民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遇刺,身中四弹,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身亡。

参加行刺的四个刺客被当场击伤捕获一人。

蒋介石听说廖仲恺遇刺后,大惊失色,他立刻命令何应钦率两个团抢占观音山,控制住广州城的制高点,随后又命令第一师党代表周E来,率领三个团进入广州城,然后又电令清新整编的庄继华和蒋先云,由庄继华率领一团人马进入广州,归他直接指挥。

布置妥当之后,蒋介石才走出卫戍司令部前往医院探视廖仲恺,当他赶到医院时。

汪精卫和许崇智已经在那里了,医院里警备森严,许崇智和蒋介石各带一批人马,把医院围得水泄不通。

仲恺兄怎么样了?蒋介石一见何香凝就急忙问道,何香凝痛苦的不能言声,有人将蒋介石带到廖仲恺地房间里,蒋介石见廖仲恺双眼微微张开。

央求已经凝住,身上满是血迹。

显然没有希望了,蒋介石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仲恺兄,此刻弃我而去,我将怎么办!说罢嚎啕大哭。

这一年多来,蒋介石与廖仲恺在黄埔合作建校建军,其中的艰难,只有蒋介石心中非常清楚。

当初建校之时,廖仲恺向他保证一定不让他有后顾之忧,他说到做到,多少次,他忍辱含羞从杨希闵刘震寰手中讨得些许经费,多少次变卖家中财务,将一笔笔经费交到蒋介石手中。

平定商团,建立校军。

建立党军,表面上看是他蒋介石在领导,可廖仲恺付出多少心血,在背后为他挡了多少明枪暗箭,蒋介石能走到今天,每一步都是廖仲恺用肩膀扛起来的。

如今壮志未酬。

英魂已去;蒋介石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听到蒋介石的哭声,汪精卫和许崇智连忙进来安慰,蒋介石收束眼泪,对汪精卫说:此事必须彻查。

汪精卫和许崇智同时点头,汪精卫说:这是当然之事,凶手擒获一人,只是身受重伤,正在抢救。

蒋介石点点头,汪精卫又说:听说暗杀名单上有八人,你我均在其上。

介石。

你要小心。

蒋介石冷冷的说:要杀我恐怕没那么容易。

随后又说:为避免意外,我已经调党军三个团进入广州市区。

另外未免凶手外逃,请汪主席下令在广州城戒严。

汪精卫稍稍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蒋介石居然先下令调兵然后才通知他,不过转念又想,廖仲恺是黄埔系地首领,他这一遇刺,黄埔系军队必然有所反应。

想到这里,汪精卫又表示理解。

军队调进来是可以的,不过要戒严却需要军事委员会地批准。

那就立刻召开军事委员,值此危急时刻,军事委员会必须有所行动。

蒋介石双眼通红,咄咄逼人。

介石,冷静点,许崇智好意安慰道:汪先生也在暗杀名单上,今天他要不是手肿,也是要到中央党部的,他也是侥幸逃过一劫。

不,汝为,是必须立刻召开军事委员会。

蒋介石的行动提醒了汪精卫,他必须有所行动,堂堂中常委在中央党部门前遇刺,没有人指使是不可能,有哪些人参与,有没有军队参与,他们还要做什么,广州必须由信得过的军队控制,蒋介石提出的戒烟也必须实行。

庄继华赶回清新,见到蒋先云的第一句话就是:全军立刻进入战备状态。

蒋先云眼中透着悲伤,脸上充斥杀气:部队已经进入战备状态,枪支弹药已经下发,除还没回来的刘勘连外,其他官兵全在营中。

好,我带新一团去广州,你留守。

庄继华看看旁边紧张地喻培棣,继续说:刘勘连回来后,就让他们负责看押收押的军官,这些军官要立刻转移,不,秘密转移,停顿了下,他狠狠心说:他们没有异动,那就完全照旧;一旦有异动,全部枪毙。

喻培棣闻言大惊,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与广州的通信被全部切断,蒋先云下令,除了他以外,谁也不能向广州打电话,谁也不准出营门,否则立刻扣押。

此刻他听到庄继华杀气腾腾的命令,不由让他胆战心惊:为什么?文革,广州出什么事了,你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

廖仲恺先生遇刺,生死不知,我要带部队去广州,现在是危急时刻,我不能顾忌太多,如果他们安静,我会遵守我的承诺,否则,只有断然处置。

我请求您体谅我的处境庄继华的话语中没有丝毫感情。

喻培棣没有听清庄继华后面说什么,廖仲恺被暗杀,已经让他无比震惊,他完全清楚,广州城里各方势力就要重新洗牌了。

——————————————————————————分割线————————————————————作者注:很多读者可能不愿接受廖仲恺之死,可是我认为廖仲恺是广州政局中地关键人物,他在政治上保护了蒋介石也压制了蒋介石,只要廖仲恺活着,蒋介石就不可能超越廖仲恺,担任政治军事的一把手;如此蒋介石与汪精卫,与苏俄顾问的冲突就不会那么激烈,廖仲恺是润滑剂,也是缓冲区,有他在中山舰、整理党务案等就很可不会发生。

这一小节内容较少,算是《刺廖》的结束,更多精彩均在下节《倒胡驱许》求月票...........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九节 倒胡驱许(一)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九节 倒胡驱许(一)廖仲恺遇刺震动整个广州,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召开紧急联席会议,当天即决定广州戒严,成立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为首的特别委员会,授予党政军警全权,以加强对局面的控制,又成立廖案检察委员会,由陈公博、周恩来、杨匏安、吴铁城等人担任委员,其中陈公博负主要责任,负责协助特别委员会追查凶手。

庄继华踏入情报科时,看到的贺衷寒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充满自信的青年军官,而是是一个脸色苍白憔悴、陷入自责与后悔的年青人。

自从廖仲恺遇刺的消息传来,贺衷寒即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太疏忽了,朱卓文在慰园的奇怪举动没有引起他的重视,胡毅生、林直勉等人的动作让他放松了警惕。

庄继华带兵回到广州后,蒋介石立刻命令他把部队交给胡宗南,让他去重新接管情报科。

庄继华这时已经平静下来,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既然历史没有改变,那么就让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吧。

得知庄继华接管情报科后,贺衷寒知道蒋介石这是对自己不满,虽然他可以找点理由来推托,比如情报科成立人手太少,事务太多等等,可是他不想这样作,他认为自己应该接受这样的结果,他对廖党代表的遇刺负有责任,因为庄继华提醒过他,甚至为他拟定了方略,是他胆怯了。

退缩了。

贺衷寒把最近收集到的所有有关右派活动地情报全部移交给了庄继华,庄继华连夜研究,第二天就把一批需要逮捕的名单交给了蒋介石。

名单上排在头名的就是主要疑凶朱卓文,然后是胡毅生、林直勉,然后是梁鸿楷、林树巍、杨锦龙、张国桢、梁士择等粤军将领。

这么多人?有什么证据吗?蒋介石拿着名单问庄继华,虽然他公开宣称要报仇,可是在具体执行上却很慎重。

情报科的情报表明。

这些人经常在慰园、文华堂俱乐部、胡汉民的家中聚会商议,他们参与了策划暗杀的阴谋。

尽管一夜没睡。

庄继华依然精神饱满。

这些人都是党政军的重要人物,我需要直接证据。

蒋介石冷静地说,胡毅生、林直勉都是胡汉民的亲信,梁鸿楷、林树巍等人是许崇智地部下,要是没有过硬的证据,引发他们的反扑,后果就很难说。

是。

明天我就把证据交给校长。

庄继华毫不犹豫的说:不过我需要一个条件。

你说。

现在案件主要是依靠公安局的力量在侦办,可吴铁城我信不过他,我想我们自己来侦办这个案件。

所以我需要案件侦办权。

不行。

蒋介石考虑之后拒绝了庄继华的要求,蒋介石心里很清楚,吴铁城是公子孙科的人,孙科也是想倒廖地,甚至他也有嫌疑,不过正是如此才必须让他的人去查。

校长!庄继华突然有些激动的叫道….。

文革。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也知道你想作什么。

蒋介石摆手制止庄继华的话,他猛然站起来:廖党代表遇害,我也很愤怒,也很想报仇。

可是我不能因此毁了国民党,毁了黄埔。

蒋介石痛苦的用手撑住办公桌。

他眼眶微红:党代表遇害,背后肯定有人指使,而且肯定在党内身居要职,甚至有可能是党内的领导同志,可正因为这样,我们不能直接插手调查,必须让别人去查。

我们去查就是查出证据也可以被人说成是假的,我们抓人就可以被看作夹私报复。

….。

查,只能让他们去查,我们监督。

这就是政治。

庄继华明白了。

蒋介石首先考虑的不是彻底查清案情。

而是如何获取最大利益。

他肯定是要借此机会除掉一些对手,可现在黄埔系实力并没有压倒优势。

因此必须占据政治高点,也就是所谓地法统,让非黄埔系的人去查,只要查出线索,那么蒋介石就能名正言顺的抓人。

要是有人敷衍了事呢?虽然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庄继华依然有些担心,汪精卫孙科会不会隐瞒什么,他感到这个世界好像是个混乱的,可以为所欲为的世界。

谁敢,蒋介石冷冷地说:就是要撇清自己,或者其他人,也得查出些证据。

其他人,蒋介石指的就是孙科和胡汉民,庄继华心想,他索性干脆挑明:校长认为孙科和胡汉民有没有可能参与这件事情?孙科肯定没有。

蒋介石直视着庄继华,冷冷的,坚决的,毫不怀疑的答道。

没提胡汉民,那么就是说胡汉民……。

明白了,那我该怎么作?庄继华当然明白了,孙科身份特殊,他是孙中山的儿子,他若卷入这件案件中,对孙中山的声望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你有那些想法?蒋介石反问道。

学生认为,既然不能直接明查,我们可以暗查;这是一,其次可以准备对许崇智收网了。

庄继华没有隐瞒直接自己的想法。

晤,你去办吧。

蒋介石这才满意地点点头,看了情报科地情报后,蒋介石清楚胡汉民已经是死老虎了,真正要对付的是许崇智,可究竟怎么处理许崇智他还没想好,从私交上说许崇智是他地大哥,对他不薄,这要对付了他,以后别人会怎么看他蒋介石。

广州城内空气十分紧张,共产党在《新青年》《向导》等刊物上连续发表文章,指出廖案是帝国主义者与右派份子勾结。

向**发动进攻,要求彻查廖案,彻底清除右派份子,保持**阵营的纯洁。

国民政府宣布为廖仲恺举行国葬,其灵柩停放在中央党部礼堂供广州市民赡养三天后,廖案检察委员会向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汇报。

凶手陈顺交代,他是在香港被朱卓文收买地。

朱卓文给了他们一万元,随后陈公博有从皮包里拿出支大号曲尺手枪放在桌上:这支枪是警察在案发现场捡到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枪的执照是南路司令部参谋长郭敏卿私人的,批发执照的是南路司令梅光培。

凶手所用子弹是朱卓文向兵工厂领配的,郭敏卿是朱卓文未来女婿。

吴局长,朱卓文抓到没有?蒋介石打断陈公博地话,追问道。

案发当天,有人看见朱卓文离家。

此后再没回来。

吴铁城答道,蒋介石脸色铁青。

公博接着说。

汪精卫的脸色也很不好看。

经过调查,陈公博向蒋介石不引人注意地扫了蒋介石一眼,朱卓文逃走之后,调查人员正在为难之时,周EN来突然拿来一批情报,将断了的线索又重新连接上,显然那批情报出自蒋介石之手。

最近了一个多月里朱卓文的活动。

发现他与胡毅生、林直勉等人频频在慰园、文华堂俱乐部等地开会,我们调查了慰园和文华堂的经理和招待,他们一致承认,这些人曾经参与过密谋,其中还包括粤军中的梁鸿楷、魏邦平、林树巍、杨锦龙、张国桢等人,这些人与廖案脱不了关系。

拿到证据之后。

蒋介石不再犹豫,他直接下令拘捕胡毅生、林直勉。

林直勉很快被捕,胡毅生却在逃。

林直勉被捕后坚决否认参与策划暗杀,但他承认参与倒廖:我不赞成廖先生的行为,所以我赞成倒廖,但我没有参与暗杀,我与廖案没有关系。

贺衷寒拿到供词后气得发抖:狗日的,避重就轻。

他地帐我们慢慢算,现在要对付的是胡汉民。

虽然蒋介石还没说,但庄继华已经知道下一个要对付的是谁了。

胡汉民的家已经在情报科的监控下。

果然。

第二天晚上。

蒋介石下令搜查胡汉民的家。

接到命令庄继华不由一愣,怎么是搜查呢?他向蒋介石询问是否真是搜查。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庄继华不再说什么了。

庄继华带人进入胡汉民的家里时,胡汉民已经不在家了。

胡汉民被士兵敲门地声音惊醒了,当他听出是士兵后,他飞快的从后门逃到汪精卫家中,进门就叫:蒋介石要杀我,蒋介石要杀我。

陈壁君见他脸色苍白,神情慌张,连睡衣都没换,心中有些鄙夷,可胡汉民当年毕竟于他们有恩,他现在的状况,他们夫妻不能袖手旁观。

四哥,这蒋介石怎么啦?展堂与廖案有关吗?汪精卫用眼神示意陈壁君不要谈这个问题,自己却倒了杯茶走到胡汉民身边:展堂,没这回事,只是查查胡毅生。

放心吧。

可胡汉民无论如何不相信,廖仲恺暗杀在前,蒋介石要是如法炮制呢?看着胡汉民的样子,陈壁君嘴角流露一丝轻蔑:放心吧,展堂,我陪着你,我看谁敢动你。

这样最好,壁君陪你去黄埔岛,没有特别委员会的命令,蒋介石不敢拿怎么样的。

汪精卫劝到,胡汉民一听去黄埔,更担心了。

汪精卫却拨通蒋介石地电话:介石,展堂在我这里,虽然说胡毅生卷入廖案,但不表示展堂应该为此负责,不过为了避嫌,我想由我夫人陪他去黄埔休息一段时间。

放在电话后,汪精卫对胡汉民说:留在广州,你反而很危险,不如干脆去黄埔,安全就交给蒋介石,如此蒋介石反不敢动你。

求月票,月票............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九节 倒胡驱许(二)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九节 倒胡驱许(二)第二天胡汉民就在陈壁君陪同下去了黄埔,蒋介石将其软禁在黄埔军校内。

胡汉民这一走顿时在广州引发一股出走潮,不久伍朝枢悄悄潜往香港,然后才向国民政府提出辞呈,邓泽如、张继、谢持、居正等人相继出走上海,邹鲁亦借国民外交代表团出国。

庄继华此刻才读懂为何蒋介石只是搜查胡汉民家而不是扣押胡汉民,政治家不是军人,交手过招不一定非要作到明处,除非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胡汉民自然是聪明人,看到大势已去,当即承认失败自动交出了所有权力。

随着胡汉民的软禁,右派人物纷纷出走,左派和共产党则是士气高涨。

可是无论是庄继华还是蒋介石都没有满足,他们的眼光同时盯住了许崇智。

对许崇智学生认为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首先逼其同意解除第一军军长梁鸿楷的职务,由李济深取代,逮捕廖案涉案人员,然后解散魏邦平、杨锦龙等人的部队,如果可以最好连李福林的部队也一块解散。

这一步成功之后再解除许崇智的军权。

庄继华在蒋介石的办公室里向蒋介石建议到。

许崇智可不比胡汉民,他手上有兵,是目前广东实力最强的军队的领袖,也是有能力打垮蒋介石的人。

用李济深取代梁鸿楷是因为李济深非许崇智的亲信,与许崇智貌合神离。

许崇智要是不就范呢?虽然进展顺利,可蒋介石还是有些担心。

粤军将领中人与廖案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这点逼他就范。

庄继华很有信心,他信誓旦旦的说:校长如果同意,我来安排。

蒋介石沉默良久,点头同意。

这些天卫戍司令部里一直笼罩在紧张空气中,各处军官们都处在一种莫名地激动中,唯有贺衷寒是例外,他在情报科里沉默着。

自责着。

庄继华在心中已经原谅了他,很多事情不是人为意志就能转变的。

君山。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你也不要再自责了。

庄继华回来后首先找到贺衷寒,他理解贺衷寒最近的心态,只是太忙,没有时间与他交流。

文革,我太大意了,我被他们骗了。

面对劝解自己的庄继华。

贺衷寒十分悔恨,当初要听了庄继华的是可能发现他们的阴谋地。

失败是成功他**,我们必须吸取教训。

庄继华拍拍他的肩膀:现在我有事情要你做。

同样吸取教训地还有其他人,文德楼里周主任对陈延年也在谈同样的话题。

廖案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教训,我党必须组建保卫队,专门负责党的领导同志的安全。

周主任严肃的说道。

对,这是血的教训,EN来。

你是军委书记,这个事情就交给你来办。

陈延年毫不犹豫地立刻表示赞成。

好,周主任接受了这项任务:还有一件事,粤军中的部分将领卷入廖案,不过许崇智却想保护他们,我们向通过舆论逼许崇智同意解除这些反动军官的职务。

改编他们的军队。

我们?陈延年疑惑的问。

这个主意是庄继华提出来的。

蒋介石有些投鼠忌器,担心引起许崇智的反噬。

庄继华认为可以通过新闻报刊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逼许崇智让步。

他希望《新青年》《向导》等刊物配合。

周主任解释道。

怎么又是这个庄继华,陈延年不由皱起眉头,周主任有些意外地问:怎么啦?EN来,你恐怕还不知道吧,你们这位黄埔俊杰在清新,逼着彭分田同志同意了地主入会。

你看看吧,这是分田同志的信。

周主任不由愕然,接过信匆匆看完后。

摇头笑道:这就是所谓的契约精神。

或者无罪推论,他呀受西方法学思想影响太深;不过这也没什么。

他不是也说了吗,可以从组织结构上限制农会主要负责人的权力。

可你想过没有,这也同样限制了我党领导下的农会。

陈延年立刻反驳道:我看还是要限制地主入会,分田同志那里是特殊情况,其他地方不宜推广。

恐怕很难,庄继华虽然没有参加孙学会,可他对孙学会影响很大,他要是利用孙学会在全省推广呢?周主任浓密的双眉紧皱,他感到有些不解,庄继华为何突然转变态度了呢?不知道蒋先云还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

那只有先让分田同志试行一下,看看效果。

陈延年无可奈何地叹息道,要想推动国民党通过不准地主入会的法规是不可能的。

只能先这样了,那这件事呢?你怎么看?能拿掉许崇智当然好,可陈延年并非那种冲动的年青人。

我看可行,粤军中有人涉案,这是事实。

许崇智本非意志坚定之人,让步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具体要我们怎么配合?陈延年决定试试。

随后几天里,新闻界继续深挖廖案背景,新一期的《民国日报》、《新青年》等掉转枪口,把矛头又指向粤军,指出廖仲恺身前因整顿财政引起粤军将领的不满,粤军将领亦参与廖案阴谋,当局已经查获线索,却因有人阻挠,无法将嫌疑犯抓捕归案。

…….…….晤,四哥,蒋介石干得漂亮,许汝为恐怕只能让步了。

陈壁君收起报纸笑着对汪精卫说,她在黄埔岛上培了胡汉民两天后才回到广州家中。

夫妻俩正悠闲的坐在沙发上喝咖啡看报。

公博已经汇报了。

粤军将领有人涉案,汝为就不该包庇他们。

汪精卫正色地说:介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得了,现在家里没外人。

陈壁君纤纤手指轻轻点点汪精卫地额头:当初支持胡展堂地将领应该清除掉,提拔自己人,总理的教训不能忘。

陈壁君提到总理地教训时,汪精卫若有所思神情的点点头,他们夫妻私下里经常交换意见。

得出地结论是总理**未能成功的最大教训就是手里没有一支忠诚地军队。

你看那个庄继华能不能行?陈壁君问。

才干倒是很有才干,其他的还需要观察。

汪精卫答道。

用不着一棵树上吊死吧。

那个王东城(即王懋功)怎么样?如果可以,趁这个机会把他提起来,先示之以恩。

好主意,我的夫人,你真是我得好内助呀。

汪精卫哈哈笑道。

可是汪精卫忘记了,文前武后都是在天下太平的年代,乱世中插手军队的文人结果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

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

许崇智不得不公开承认自己治军不严,并表示要彻底追查粤军将领涉案情由,蒋介石汪精卫趁机逼许崇智免除第一军军长梁鸿楷地职务,由李济深接替,随后逮捕了梁鸿楷、杨锦龙、张国桢、梁士择,魏邦平见事不妙出走香港。

李济深接替第一军军长职务之后,随即宣布对杨锦龙旅魏邦平的粤军第三师进行整编,军官全部遣散。

士兵一部分被收编到自己的部队中,另外一部分则投桃报李交给了扩编中的党军,蒋介石在此基础上又成立第六团。

张国桢南路八属剿抚总指挥一职则有陈铭枢接任。

第一阶段作战获得全胜。

到了给许崇智最后一击的时刻了,可庄继华与蒋介石却在最后一击的方式上产生分歧。

庄继华的想法是通过军事委员会罢免许崇智,蒋介石却认为时不我待,许崇智的嫡系部队由许济和莫雄率领驻守东莞。

广州城内地谭曙卿旅和卫立煌团都已被策反,因此许崇智实际上是孤家寡人困守广州。

既然如此,校长必须说服汪精卫,同意解除许崇智的兵权。

知道蒋介石下决心用武力解决许崇智之后,庄继华也不再坚持,只是建议蒋介石与汪精卫保持一致,这些天他也看明白了,汪精卫和蒋介石已经取得默契,两人都想赶走胡汉民和许崇智。

汪主席会同意的。

蒋介石毫不在意的,过了会他又有些奇怪的问:文革。

你怎么凡事都要经过军事委员会或者汪主席同意呢?军队的行为必须合法。

庄继华担心地说:我担心校长从此喜欢上用武力解决问题。

其实武力解决问题看上很直接很有效率,其实没用;武力只是暂时摧毁了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再度出现。

所以我希望校长能为所有军人作出表率。

蒋介石很是吃惊,他不清除庄继华为什么要说这些,而且他还感到庄继华似乎有所保留,没有把话说透;庄继华当然没把化说透,也不敢把话说透,这已经是他所能表达的最大程度,中山舰、4.12都是蒋介石抛开最高委员会擅自使用武力,前者让蒋介石登上国民党的最高领导地位,后者则早晨大**失败,国民党中央权威丧失殆尽,此后蒋介石直到败离大陆都迷信武力解决,然而他再也没有获得过成功。

九月上旬,蒋介石下令庄继华带领新一团包围许崇智公馆,同一天,何应钦率领党军包围了东莞许济师和莫雄师,许济猝不及防,全师被缴械;莫雄师驻守广九线,部队较为分散,莫雄在慌忙率领驻守樟木头的一个团和驻守淡水的一个团,逃进惠州,加入了陈炯明的部队。

许崇智接到公馆被包围的报告后,愣了好一会,他没想到蒋介石会对他下手,他原以为蒋介石只是心痛廖仲恺的死,非要彻查到底,他交出了梁鸿楷等人原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没想到蒋介石居然赶尽杀绝。

他随即想到,东莞的许济和莫雄恐怕凶多吉少,蒋介石绝不会放过他们地,城内地谭曙卿和卫立煌恐怕已经靠不住了。

看着院里忙乱布防的卫队,许崇智似乎回到炮火硝烟地战场,血液重新流淌起血性和豪气,他把家人全部赶回后院,然后下令打开公馆的大门,自己则换上了便装,端把椅子坐在客厅前毫不在意的抽着大烟,好一会,门外才传来喊声。

不要开枪,不要开枪。

他点点头,卫队长才拎着打开机头的手枪跑到门口大声叫道:过来吧。

庄继华与卫立煌团的营长方靖一起走进许崇智的公馆,他们的使命就是劝说许崇智承认现实,接受蒋介石的安排。

说吧,蒋介石有什么话?许崇智单刀直入的问。

许司令,外面已经被党军包围了,武力抵抗毫无意义。

方靖看看周围杀气腾腾的卫队官兵劝解道。

许崇智没有理他,他鄙夷的看看方靖:蒋介石给了卫立煌多少钱?你还算是我的部下吗?方靖面红耳赤的,不知该如何回答。

一文钱都没有。

庄继华稳稳的答道,似乎根本没看到指着自己的枪口:卫团长和方营长只是执行军事委员会的命令。

军事委员会?哼,我是军事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有什么决定我怎么不知道!许崇智冷笑道。

因为这事与许司令有关,所以许司令必须回避。

庄继华淡淡的说:许司令,军事委员会得到情报,粤军不稳,外面的部队是来保护您的安全的。

保护我的安全?我有卫队,不需要他们保护。

许崇智冷冷的道。

您的卫队要调出公馆,庄继华很平静:打开天窗说亮话,军事委员会正在讨论对您的处置,在这个非常时期,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卫队必须调走,当然您可以留下几个亲信卫士。

另外,校长有封信给您。

说完庄继华从兜里拿出蒋介石的信交给身边的卫士长,卫士长接过信,跑上台阶,交给许崇智。

许崇智看完信后,没有说话,默默地想了会说道:你回去吧,把我屋里的电话线接通,有什么事,我会自己和蒋介石说的。

是,庄继华和方靖向许崇智敬礼后转身离开许公馆。

当天晚上许崇智的亲信粤军总部军需处长关道,广东财政厅长李基鸿,粤军总部秘书长兼广东沙田清理处长江维华,海军司令招桂章等全部被捕,许崇智在广东的势力土崩瓦解。

五天后,许崇智在陈铭枢陪同下登上去上海的轮船,从此脱离中国军界和政界。

蒋介石又以谭曙卿旅为核心成立第三师,除原谭曙卿旅外,其余各部由许济师和莫雄师改编而来。

卫立煌团则编入党军战斗序列。

求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