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十七节 间谍学校

2025-03-30 08:16:01

你是一个人来广州的,还是与同伴一起来的?庄继华没有回答朴文勇的问题,心里却对他的敏捷判断很满意。

我们有五个人。

朴文勇答道。

你回去后,找个理由告诉他们,你要走,离开广州,记住单独走,不要他们同行,明天就在这个咖啡厅外面有部雪铁龙,车牌号码是粤xxx,车上包括司机有三个人,你不要说话直接上车,然后车会带你去学校,我会在学校等你,记住,车会等你到下午…,过了…车就走了,你就算自动放弃。

好,…之前我准到。

白云山西麓有一座原滇军军营,自从滇桂军覆灭之后,这座军营很长时间没人管,可近日附近的居民却发现这里又重新热闹起来,不但有工匠重新整修营舍,营地外面还新修了一些岗哨,几天后营地忙碌的工匠离开了,一批士兵开进营地,周围全部布上岗哨,禁止任何人靠近,一时之间营地在周围居民眼中成了神秘之地,直到很久之后,才有传闻说党军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军需仓库。

庄继华检查修缮一新的营地之后,还是比较满意,并不是说营地的设施就很好,就没有缺陷了,而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郑介民已经做到了他能作的最大程度。

如何培训情报员对庄继华来说也是个新课题,刚开始他想按照新兵的方式培训。

可后来又感到不行,这种方式培养地情报员身上难免带上军人的痕迹,落在在有心人眼里就是个极大的破绽,因此庄继华决定另辟其径。

前世中一个情报员或者说间谍必须具备的几个技能是:射击、化妆、密写、收发报、照相、心理、交际、还有就是古老的性技巧。

可现在庄继华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进行全面的培训,这次他总共招收了十八名学生,其中有两名朝鲜人。

这两名朝鲜人是庄继华在拿到报名表后临时想到的,他地目的正如朴文勇猜测地那样是针对日本。

朝鲜被日本兼并后。

日本人为了消弭朝鲜人的反对力量对朝鲜的上层人物很是拉拢,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进入日本的军队、政府部门。

而对中国人却一直防备,不管是汉奸还是华侨,他们都没有进入核心部门的资格。

那么利用朝鲜人就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面试时看到朴文勇他们资料后,庄继华就萌发了放几颗闲子去日本的想法,如果能发展起来,那么在十二年后地那场战争中就能得到巨大的帮助,如果不能。

损失也不大。

对于这两个朝鲜人,庄继华专门拟定了一个培训计划,他们的培训首先是射击,这可以帮助他们在必要时保命和自杀;另一个是建立信仰,这两个都是狂热的朝鲜复国主义者,必须把朝鲜复国与中国的**事业的紧密联系扎根在他们的脑海中,成为他们的一种信念——帮助中国打败日本,朝鲜才能获得独立。

而这后一门课则需要庄继华亲自来讲。

其他学员第一个月先学习射击、化妆、照相;第二个月学习收发报和心理学。

这最后一门心理学又需要庄继华来讲,因为除他以外没别人了。

朴文勇对这个学校充满迷惑,那天他登上轿车后,车里地三个军人没有与他说话,轿车就开动了,走了一段距离后。

坐在他旁边的军官拿出一个头套让他戴上,他连声追问为什么?要去哪里?但军官却很冷淡的告诉他不要问为什么要么戴上要么下车,他有些好奇又有些迷惑,最后他还是戴上头套,跟着小车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直到进房间后他才被允许揭下头套,然后他看见了面带微笑的庄继华,笑容里没有丝毫戏虐的成分,而是充满真诚。

我知道你有很多疑惑,我先在可以给你答案。

庄继华没等朴文勇开口询问就解释道:这是一所情报学校。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间谍学校。

戴上这个头套,你就上了第一课——保密。

间谍战斗地地方往往是敌人的内部,保密就是他生存下去的第一原则。

说完之后,庄继华又递给他一张表:你把这张表填了,就是我们的同志了,记住,表上的内容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有丝毫虚假或编造。

庄继华说这话的时候非常严肃,朴文勇接过来一看,这张表非常详细,从小学开始的学习经历,学习期间的证明人,参加过那些组织,父母的政治态度和爱好,家庭其他人员的政治态度和爱好,家庭收入,有无女友,是否还是处男等等非常细。

朴文勇花了四十分钟填好这张表,庄继华就在旁边等了他四十分钟,等他填完之后,庄继华有交给他一本纪律手册。

你先看,看完之后,有什么问题我会回答你。

朴文勇看完之后差点跳起来,这纪律也太变态了。

比如,禁止学员之间私下谈话;出房间就必须戴上头套,训练期间也不准摘下头套,禁止去其他学员地房间,头套只准在房间里没人时才允许摘下。

禁止打听教学安排,禁止走出营门,吃饭只能在自己房间里吃。

学员没有名字,只有号码。

………..。

有什么问题,你现在可以问了。

庄继华平静地对朴文勇说。

第一个问题,我得任务是什么?尽管昨天问过,但庄继华没有回答,朴文勇却也没有忘记。

正如你猜测的那样,你地目标是日本,至于作什么和怎么作,等你毕业时,我会告诉你。

庄继华简单的说。

尽管简单,朴文勇却也放心了,只要是对付日本人,怎么作都可以。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保密?知道自己的使命后,朴文勇也轻松了。

对,保密。

间谍必须保密,曝光了的间谍,他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我们这是学校,受训的不止你一个,在将来的工作中,难免会有人被捕和背叛;你希望他们当中的某个人供出你的相貌或者名字吗?我不希望。

庄继华淡淡的说。

为什么要我家人的情况?朴文勇又问道。

这是甄别的需要,我也不能保证有没有人是别的组织或者间谍机关派来的,如果你在这上面说了假话,那就证明你这个人不可靠,等待你的可能就是死亡。

庄继华说得毫不在意,似乎就是两人在闲聊,但朴文勇知道这绝不是闲聊,而是纪律。

你的身份将是绝密,由情报部长官亲自掌握,你一定要记住多一个人知道你的身份,或者见过你的相貌,你的危险就多一分,你活下来的几率就少一点。

庄继华再度提醒他,保密不仅要纪律条令来保证,情报员本身也要随时注意。

朴文勇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完全明白了,庄继华随后交给他几本书,告诉他,没事就在房间里看书,每周交一篇学习心得。

十八名学员陆续到位,情报学校正式开课。

十六名中国人,两名朝鲜人成了国民政府的第一批情报员。

蒋介石拿到军事委员会上的作战计划还是那份与罗加觉夫商量的作战计划,军事委员会也顺利通过了这份作战计划,并同时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

在庄继华招收学员时,蒋介石宣布了东征军作战序列:中路军由何应钦为总指挥,由第一军的第一师、第三师、第二师的第一旅、吴铁城第一独立师、党军第一支队叶剑英部(该支队在整军之后组建,约2000人,主要人员来自原粤军莫雄旅和许济旅)组成,所部出博罗,进攻惠州,总兵力约2.5万人;右路军由李济深担任总指挥,辖四军陈济棠师,张发奎旅、未整编的粤军1、2、3支队(支队长分别是张和、余鹰扬、冯秩裴,三部原驻防潮汕,收陈部的压力逐步退到淡水以西。

)总兵力约1.2万人,所部出淡水,平山,直趋海陆丰。

左路总指挥程潜,辖攻鄂军4团,赣军1团,豫军1团,小部分湘军,共约6000人,所部向龙门、河源展开进攻。

朱培德统领所有留守军队,谭延恺负责指挥北江防线,防御湖南赵恒惕和江西方本仁可能的干预,第四军陈铭枢所部向南展开防御,防止邓本殷所部可能展开的进攻。

共产党广东区委旋即发出号召,要求东江地区的所有工会、农会配合国民政府的军事行动,要求农会发起抗捐斗争,工会发动工人罢工,断绝陈炯明余孽的运输。

省港罢工委员会宣布成立支前工作队,罢工工人踊跃参加。

让庄继华有些意外的是孙正主义学会也出面推动惠潮梅改造同志会和石龙附近的几个镇农会,在广州和石龙分别举行大会,号召当地人民支持东征军,铲除军阀陈炯明。

十月底第二次东征在广东人民热切支持下展开,庄继华却被留在了广州,蒋介石交给他的任务很明确,看好广州。

*****************分割线*************友情推荐:中华大帝国 书号89341,屠日灭美,征服世界.继续求月票........................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十八节 血战惠州(一)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十八节 血战惠州(一)看好广州?这是一句很模糊的话,看什么?庄继华当然不会傻到认为蒋介石是让他看住广州别让人给搬走了,只能是看好广州的人,那么要看好什么人呢?不可能是汪精卫吧,汪精卫虽然是东征军党代表,可他也是国民政府主席,因此留守广州,可他用得着看吗?同样的道理适用谭延恺、朱培德、鲍罗廷。

既然不是这些大头,那么就是小头,留在广州的黄埔系有那些人呢?王柏龄,军校教育长;王懋功,第二师师长;张治中,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四期入伍生团长;这些人除王柏龄外其他都是中途投入黄埔系的,看来蒋介石对他们还是不放心的。

庄继华却突然想到,会不会也有人来看自己呢?这个念头一旦冒起就像毒蛇一样在他脑海中盘踞,他慢慢回忆从七连到最近的整军,他感到蒋介石一直在他看着他,比如在七连时,俞济时就对他们连的训练细节很了解,整训期间还拿来开过玩笑,当时他没注意,现在想来那时就有人在看他了;整训时,调兵去刘塘镇,他没有给蒋介石汇报,可蒋介石依然知道,这可以解释为蒋先云或俞济时汇报的,却也可以解释为看他的人汇报的。

一想到背后有人看着自己,庄继华头皮就有点发麻。

国民政府大张旗鼓准备东征,当然瞒不过东江的陈炯明部将,陈军将领也不甘示弱,杨坤如向全国发出倒蒋通电称:蒋介石混迹粤军。

肆其簧惑,离间陈许两公,粤军不合,始自此始,全局纷扰,祸留至今,廖案发生……直欲将粤籍将领。

**元勋,一网打尽…….。

而陈炯明也没有坐视自己的部属被消灭,他联系了据守南粤地老部下邓本殷,约其同攻广州,互为呼应,继而又联络段祺瑞,要求其援助东江,随后又亲自到香港与香港总督司徒拔商议。

希望港英提供一批枪支弹药和军费。

司徒拔满口答应,自从省港罢工封锁香港后,香港就只能从东江地区进口所需的日常生活品,港英当局自然不肯让东江重新落入国民政府手中。

陈炯明虽然在外拼命联络,可东江陈军内部始终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来指挥。

东江陈军三大巨头:陈炯明、叶举、林虎目前都不在东江,陈炯明不愿直接插手指挥,叶举重病。

林虎在武汉、长沙、上海之间奔走,只是孙传芳正与奉军激战,无暇顾忌广东;吴佩孚重新出山,正举着讨贼大旗对着北方磨刀,无心南方;赵恒惕典型的守门之犬,有个湖南就心满意足了。

对广东不感兴趣。

当然他们也没有完全不管林虎,赵恒惕帮助他招收了一批新兵,吴佩孚支援了一批新出厂的汉阳造,胜利中的孙传芳提供了十万大洋。

不但三巨头不在,甚至连洪兆麟、熊略都不在东江。

东江诸将只能自行商量,结果刘志陆提出的作战方案被大家接受,依照洪兆麟的方案,以惠州吸引东征军主力,其余诸部集结于惠州周围,待东征军攻城不下。

师老兵疲时。

内外夹攻,一举击破东征军。

具体部署是杨坤如、莫雄两部3000余人守惠州;李易标、陈修爵部约3000人集结老隆;黄任寰、练演雄部3000余人集结紫金;李云复部2000余人集结平山;谢文柄部2000余人集结梅拢;这个计划地关键在惠州。

杨坤如守惠州,不管胜败都必须与东征军死拼,而外围各军却可视情况而动,就算打败了,也能退往江西或者福建。

惠州易守难攻,五百年中无破城之记录,东征军总司令部和陈炯明同时把目光投注在惠州古城。

陈军的兵力部署早就被当地农会和工会摸得一清二楚,标注在东征军总司令部地作战地图上了,陈军的作战构思也大白于天下。

蒋介石看着这份态势图,心中不由又想起庄继华的作战计划,按照那份计划,恐怕陈军难逃被歼的命运。

正想到这里,参谋长陈倬打断了他的思绪:校长,看来他们是想让我们进攻惠州,借坚城消耗我军,然后内外夹击,以求一战击破我东征军。

蒋介石淡淡的点点头,这个时候才看清敌人的作战意图能作出地调整已经很小了。

东征军的前锋已经接近惠州,陈军在惠州外围没有进行坚决抵抗,而是稍微接触一下就退走了,因此东征军很快就要推进到惠州城下。

在战略上,陈军已经达到目的,现在就看惠州攻防战了。

蒋介石盯着红蓝铅笔标注的地图,脑子里却回想着庄继华的话以主力击破左路军,迂回东征军侧后。

,考虑再三终于说道:命令何应钦以有力之一部包围惠州,东江宣慰使骆凤翔为向导,主力置于博罗。

命令李济深所部出淡水、永湖、马鞍,阻击东面的敌人,命令程潜所部暂时驻守博罗附近,策应各军。

校长这是要变更计划。

陈倬稍微愣了下,没敢多问,而是很快把命令发出去了。

何应钦接到命令就下令以第一军第三师谭曙卿部、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师炮兵营、工兵营组成攻城军;第一师第二旅,第二师第一旅,警备师,党军第一支队为总预备队。

接下来两天中,李济深率领所部占领惠阳官桥、永湖一线,程潜率领所部亦进至博罗附近。

李程两部的行动完成了掩护中路何应钦攻击惠州的任务。

11月4 日,东征军包围惠州,当天下午蒋介石率领东征军总指挥部抵达惠州城外。

杨坤如坚决执行诱敌攻城地作战目的,连城外制高点飞鹅岭亦轻易放弃,全军龟缩惠州城内。

但在惠州城下,蒋介石终于掩饰不住内心的担忧,提出变更作战部署,先剿灭惠州外围敌军,然后再攻惠州的计划,罗加觉夫一如既往的坚决反对。

罗顾问,敌人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他就是要吸引我军攻城,借惠州消耗我军,我们不能上敌人地当。

蒋介石耐着性子给罗加觉夫解释道。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进攻惠州,蒋将军,敌人的全部希望是惠州,如果我们能攻克惠州对于敌人士气和信心的打击将是决定性的,将使他们失去战斗的勇气。

罗加觉夫也没有那种教训小学生的口气,而是强调惠州在陈军将领中的地位,以及打击敌人信心的重要性。

在苏军的军事理论中讲究刀尖对刀尖,以强对强,你把希望寄托在惠州,那我就直接打破惠州,打掉你的希望,让你彻底绝望。

蒋介石还是在犹豫,他担心强攻惠州会造成过大地伤亡,陈倬显然明白他地顾虑,便对罗加觉夫说:强攻惠州有可能会造成很大伤亡……。

胜利不可能不付出代价,陈,罗加觉夫打断周主任的话,他挥动手手臂神情坚决地说:战争不可能没有伤亡,可是只要歼灭敌人,付出一些代价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必然的。

何应钦也感到现在再变更作战部署不合适,便委婉的劝到:要彻底围困惠州还需要增加一个团的兵力,如此我们就只剩下两个旅和警备师出击惠州周边的敌人,兵力不占绝对优势,万一打成胶着,整个战局的发展也就难说了。

好吧,蒋介石轻轻叹口气:敬之,必须速战速决,尽快拿下惠州。

然后又对骆凤翔说:骆宣慰使在惠州很久,你看这仗该怎么打?惠州城防是很坚固,可是也有弱点,北门自从民国二十二年滇桂军攻击后就没有完全修好,若能集中炮火攻击北门,胜利更有把握。

骆凤翔想想后说。

好,就按照骆宣慰使说的办。

蒋介石下决心了:炮兵集中飞鹅岭,北门为主攻方向。

命令空军派飞机助战。

蒋校长,兵法上说围三阙一,是不是给他们留条生路。

周EN来笑着说,他辞去了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专任党代表一职,政治部主任由共产党员李公侠担任。

嗯,你说得对,蒋介石又对着地图看看:空出东门吧,给杨坤如留条生路吧。

然后抬头对指挥部的众军官大声说:这必是一场恶战,各部都要组织攻城先锋队,指挥官要亲临一线指挥,我再次重申**军人连坐法,战斗打响后,有畏缩不前者,就地枪决。

众将轰然答应。

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十八节 血战惠州(二)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十八节 血战惠州(二)11月5日,第三师卫立煌旅七团集中于南门外,徐庭瑶旅十团集中于西门,第一师钱大均旅集中全旅于北门,以二团刘尧宸为前锋,胡宗南三团部跟进,一团为预备队;野战炮兵集中攻击北门,山炮集中攻击南门。

上午九点,蒋介石在飞鹅岭下令开炮,炮兵营长陈诚随即亲手发射第一发炮弹,十几门野战炮组成的炮群开始猛烈轰击北门,从飞鹅岭上看北门上空硝烟弥漫,城门楼在第二轮炮击中就被击垮,蒋介石不由大声叫好:好,陈诚干得不错。

这些炮都是沙基过后从苏俄运来的,装备部队还不久,炮兵营大部分士兵都是新入伍的战士,能打出这个结果已经让蒋介石很满意了。

城墙之上碎石纷飞,不时有陈军士兵被强烈的冲击波掀上半空,绵亘的城墙顶端出现几个零碎的豁口;不一会惠州城内也有零星的炮弹还击,东征军炮击开始向城内延伸,向杨坤如的司令部、疑似炮兵阵地轰击。

很明显敌人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过早暴露了弱小的火力,在东征军强大炮火打击下,城里飞出来的炮弹渐渐消失。

惠州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猛烈的炮击,杨坤如听着城内阵阵爆炸声,脸色苍白,他感到自己低估东征军的力量,一颗炮弹在距离临时指挥部很近的地方爆炸,震得指挥的门窗咯咯发响,似乎整个房间都要倒塌。

不断有灰尘从屋顶掉落下来,使房间内看上去灰蒙蒙地。

你说他们的主攻方向是哪里?杨坤如突然问莫雄。

北门。

莫雄毫不迟疑的说,在蒋介石扣押许崇智,包围粤军的行动中他侥幸逃脱,随后就率领小部分部队逃进惠州,他恨透了蒋介石这个反骨仔,甚至比杨坤如还恨。

杨坤如点点头。

他的判断也是这样:哼,就这样就想打开惠州。

那反骨仔是痴心妄想。

说完之后,杨坤如就朝外走,莫雄急忙喊住他:总指挥,你去那?你在这里盯着,我去北门督战。

总指挥,别忙,炮击之后才会扑城。

等那会再去。

莫雄一把拉住杨坤如。

两人以前虽然分属不同阵营,但现实的境遇把他们牢牢捆在一起,两人都知道必须放弃一切成见才有可能渡过难关。

消灭敌人的炮兵之后,东征军炮火又集中到北门,轰轰,一声声爆炸在北门附近响起,然后就腾起一阵烟雾,笼罩在北门上空。

陈诚地声音已经有些沙哑了。

周围的炮兵们满身大汗光着膀子卖力地搬运炮弹,很快堆得如小山般的炮弹就消耗了一大半,于是又从后方运来更多的炮弹。

炮管打红了,陈诚不得不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却命令他停止射击,待炮管温度降下来后再重新开始炮击。

炮击暂停时。

国民政府空军飞抵惠州,国民政府空军共有十四架飞机,其中可用的飞机也只有七八架,轰炸机只有三架,国民政府的空军局局长是苏俄顾问担任,前蒋介石秘书张静愚担任空军局政治部主任,飞行员都是苏俄顾问。

飞机在天空盘旋、俯冲、投弹,陈军士兵很少见过飞机,顿时慌乱起来,他们逃离阵地。

或向城内或躲进民房。

军官们大声怒骂制止,但爆炸的声浪掩盖了他们的声音。

正巧一颗炸弹掉进北门附近地一所民房,民房在顷刻之间倒塌,随后又有几颗炸弹落在奔逃的人群中,这更增加了守军的混乱。

就在这时杨坤如及时赶到,他拔出手枪就朝天空开了几枪,大声命令道:不要乱跑,原地卧倒。

他的卫士也跟他一起大声叫喊,可士兵们根本没注意。

杨坤如愤怒的抓住一个慌不择路的士兵,怒吼道:滚回去。

那个士兵面色如土,手指着天空结结巴巴的说:长….长官,神…..鸟…..下蛋………。

杨坤如怒不可遏,当胸一枪,将他击毙,随后杨坤如又连杀两个跑在前面的士兵,他地卫士们则一起向逃兵们的头顶上方连放排抢,被血和枪声惊醒的士兵傻傻的站在路上,呆呆的望着杀气腾腾的杨坤如,杨坤如挥舞着手枪,杀气腾腾地叫道:滚回去,后退者杀无赦。

机枪准备。

机枪手立刻端起机枪,瞄准还在发呆的士兵。

人群中的一个军官趁机叫道:回去,弟兄们回去,就是几架破飞机,弟兄们不用怕,跟我回去。

说完转身就往回走。

杨坤如也趁机悬赏:杀敌一人赏大洋两块,军官赏大洋十块,弟兄们,立功领赏的机会到了。

血和大洋再度鼓起士兵的作战勇气,他们又慌忙转身往回跑。

杨坤如象赶鸭子一样把士兵们赶回阵地后,又冲进负责北门指挥部,在北门他放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负责指挥的是团长章效铭。

情况怎么样?杨坤如见到章团长劈头就问。

城墙受到部分破坏,伤亡并不大。

章效铭答道:这么猛烈的炮火卑职还是第一次见到。

怎么,怕了?杨坤如冷冷的问。

怕到不怕,我担心士兵受不了。

章效铭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然后又疑惑地问:刚才他们为什么没有趁机进攻呢?管那么多干什么。

组织督战队,有擅自退却者,杀无赦。

杨坤如冷冷地道,随后又转换口气说:效铭,这一仗我们输不起,输了,今后就再也没有我们立足之地了。

我明白,总指挥。

我这就组织督战队。

章效铭转身就要出去,杨坤如又叫住他:记住,机枪阵地给我隐蔽好,别让人家端了。

放心吧,那是炮击死角。

午后,炮击又开始了,蒋介石决心用炮轰开一条缺口。

猛烈的炮击终于轰垮一段城墙,蒋介石大喜之下立刻下令进攻。

第一旅是一军主力。

三个满员团成品字排开,负责第一波攻击地二团也早早准备好了,旅长钱大均和团长刘尧宸,党代表蒋先云都在前沿观察所,一边观察对面的惠州,一边等待进攻的命令。

刘尧宸看到惠州城墙垮塌,不由大喜:好。

打开了,打开了。

钱大均却没有丝毫表情,只是盯着对面看。

刘尧宸急得直搓手,嘴里不停的嘟囔着:校长怎么还不下令,怎么还不下令,要等到什么时候。

刘团长,别着急,时候到了。

命令自然就来了。

钱大均没有回头,依旧通过望远镜观察对面。

钱大均的话声还没落,蒋介石的命令就到了,刘尧宸大叫一声好,就往外走,钱大均厉声叫住他。

你要去哪?我带冲锋队上。

旅长,你和巫山留在这里。

放肆,钱大均生气了,他严厉的对刘尧宸说:你是团长,不是冲锋队队长,你地指挥位置在这。

旅长!刘尧宸恳求的叫道。

下命令吧。

钱大均没有理会刘尧宸地请求。

十二名冲锋号手在战壕边一字排开,震耳的冲锋号中,二团200名攻城先锋队队员身背大刀,手提步枪,在总队长杜从戎率领下向惠州城猛扑;随后跟进的是一营;左翼冲击的二营。

右侧是三营;各营以波浪方式冲击。

形成几道灰线,从远处向惠州滚滚而去。

杜从戎冲在最前面。

他的身边是高举着冲锋队战旗的掌旗兵,他们迅速冲入距城墙五百米的距离内,这时城上枪声大作,灰色人浪稍稍一滞,然后又顽强地向前冲击了2-300米,设在城楼隐蔽处的侧射极强阵地开火了,刹那间,冲锋队倒下一遍。

杜从戎迅速趴在地上,跟在他身侧的掌旗兵被打死了,他爬过去抓起旗帜,趁敌机枪稍缓的当口,猛地跃起,高举起旗帜向前冲击。

拿下惠州城,活捉杨坤如,冲啊!冲锋队副队长兼党代表谭鹿鸣挥动手臂大吼,两位队长身先士卒,灰线又向前涌。

拿下惠州城,活捉杨坤如。

震撼惠州。

城上的机枪依旧在疯狂的扫射,一排排士兵倒下,后面的士兵踏着同伴的尸体,又疯狂上涌。

杜从戎一个趔翘,倒在冲锋路上,谭鹿鸣急忙冲到他身边,大声叫他地名字,杜从戎睁开血红的眼睛,嘴里一边冒血一边含混不清的叫道:冲,冲上去。

老子死不了。

谭鹿鸣点点头,抓起身边的旗帜,站起来大吼:拿下惠州城,活捉杨坤如。

旗帜又继续向前,谭鹿鸣很快冲到城墙下,他靠着城墙大口喘气,随后更多的士兵冲到城墙下,他们躲在城墙下,城内不时扔出几枚手榴弹,一颗手榴弹就掉在谭鹿鸣的脚边,他眼疾脚快,一角将它踢进护城河里。

云梯!快!云梯!他焦急地大叫,身边的士兵也有样学样,把落下的手榴弹踢进护城河中。

几个队员抬着一架云梯冲过护城河,冲到墙角下,谭鹿鸣带人跑过去,迅速架起云梯,随即第一个跳上云梯,往上爬。

等他到了顶端才发现云梯还是短了半米左右,他咬牙把枪插进腰间,伸手抓住城墙边缘,涌身跳入,没等他落地,两把明晃晃的刺刀,他往一闪躲开第一把刀,随后又用旗杆架开第二把刀。

正待抽出腰间的手枪,一个敌军军官冲着他就是两枪,两朵血花在他胸前冒出,随后一把雪亮的刺刀凶猛的扎进他的身体,谭鹿鸣用最后的力量转身,用自己的身体压住旗杆下端,让它斜斜地飘扬在惠州北门城墙上。

那个军官嘴里骂道:衰仔!上前拔起旗帜用力扔下惠州城头。

冲锋队副队长兼党代表黄埔一期毕业生共产党员谭鹿鸣在惠州阵亡,冲锋队队长国民党员黄埔一期杜从戎重伤。

求月票.....求月票......。

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十八节 血战惠州(三)第四章 大革命风云 第十八节 血战惠州(三)军旗坠落,城下东征军的士气似乎也随之滑落,尽管军官们竭尽全力鼓动,可是活捉杨坤如的声音还是渐渐低下去,剩下的只是爆炸声、枪声,和士兵们沉重的喘气声。

军旗从城头飘落而下,观察所里同时想起几声叹息,刘尧宸一巴掌拍在墙上,转身冲门外叫道:拿刀来。

警卫队,跟我上。

这次钱大均没有阻止他,现在城下的部队士气受挫,急需振作士气,刘尧宸亲临一线必能振奋军心。

你过来。

钱大均把刘尧宸叫道身边,指着城墙上的一段豁口对他说:你看那,从那冲进去。

刘尧宸点点,正要往外走,蒋先云叫住他:钱旅长,还是让我去吧,刘团长要指挥全团。

钱大均还没开口,刘尧宸却抢先开口:蒋巫山,你想干什么,党代表只负责思想工作,军事工作我负责,你要想去,等你当了团长以后再说。

说完没等钱大均开口,就如一道旋风般冲出观察所,屋内只留下他的声音:警卫连,集合。

团长,团长。

蒋先云正要追出去,钱大均把他叫住:巫山,别追了,这刘大刀你要能拉回来,我这旅长让给你作。

蒋先云不由愕然止步。

刘尧宸带着警卫队在距离城下300米的地方受到敌人机枪地阻击,钱大均大怒:梁干乔在干什么。

为什么不组织掩护。

梁干乔是二团机枪连连长。

我去看看。

蒋先云也很着急,急忙冲到机枪连阵地,却看见二团的六挺机枪正对着城墙**猛烈的火焰,连长梁干乔脱掉上衣,只穿一件褂子,正抱着一挺重机枪打得欢。

蒋先云扑到他身边,指着敌人机枪阵地大叫:梁连长。

那边。

梁干乔转眼见是蒋先云,然后咪眼看看蒋先云手指的方向。

掉转枪口就向那射击。

六挺机枪对准一个点狠揍,城墙上碎石乱溅,敌人的火力顿时减弱。

刘尧宸趁机冲到城墙脚下,墙角下的士兵见团长亲临,顿时士气大振,钱大均又命令好手加紧吹号,嘹亮的军号声中。

东征军地几十架云梯又搭上城头。

给我顶住。

杨坤如没想到东征军这样顽强,已经连续猛攻两个多小时了,城墙上下尸横遍野。

听城外的吼声,东征军新一轮攻势又发起了。

杀敌者赏,后退者杀。

杨坤如脸色铁青,他也亲临一线,见士兵又有动摇,赶紧抢先宣布军纪。

又命令副官搬来两箱大洋,用大簸箕装着,就摆在战线后方,卫士们齐声叫道:总指挥有令,杀敌一人赏大洋十块,杀敌军官一人。

赏大洋五十。

弟兄们,杀敌领赏呀!随后又把大洋故意弄得叮当乱响,陈军士兵被大洋地响声挠得心痒痒,一个胡子拉碴的老兵贪婪的看看大洋,用力朝地吐口唾沫:豁出去了,弟兄们上。

一群士兵双眼血红的冲上城头。

同样城下的刘尧宸也在大叫:弟兄们上。

说完就要爬上云梯,身边的卫士一把拉住他:团长,我先上。

卫士蹬上云梯,随后又有两名卫士抢在刘尧宸前面爬上云梯,首先蹬上云梯的卫士。

半个身子刚露出城垣。

就被刺中,身子斜斜地摔下。

后面的卫士没有再轻易露头,而是先扔出棵两颗手榴弹,在手榴弹爆炸的硝烟中跳上城墙。

待刘尧宸爬上城墙时,城上已经有七八个东征军士兵了,正躲在沙包后面与敌人对射,刘尧宸朝四周看看,见陆续又有四五个士兵爬上城墙,对面敌人似乎正在集结进行反击。

城下的敌人正在往屋顶上爬,知道这里不能久留,便当机立断:冲,杀下城去,活捉杨坤如。

话音未落,从城楼附近也冲出一股陈军,刘尧宸大吼一声,提刀就冲向敌人,双方迎面撞在一起。

刘尧宸手起刀落迅速辟翻冲在前面的两个敌人,敌人顿时慌张起来,转身就跑,刘尧宸一马当先追着敌人靠近了城门楼机枪阵地。

正在城门楼机枪阵地指挥的章效铭见事不妙,慌忙调来两挺机枪,对着冲来的刘尧宸和逃跑的士兵开火,刘尧宸猝不及防身中数弹,当即阵亡,激愤地卫士迎着弹雨、悍不畏死的冲锋,结果均倒在冲锋的路上,陈军趁机发起反冲锋,又将东征军压下城墙。

听到刘尧宸阵亡的消息,蒋介石如遭当头一棒,他心痛得差点哭出来;周主任在旁默默无语,刘尧宸是中共党员,二团名义上是国民党军,实际上是从上到下90%的军官都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是属于中共自己的武装。

校长,天色已晚,士气已泄,暂时停止进攻吧。

陈倬向蒋介石建议道,蒋介石沉默地点点头,他心中此时对罗加觉夫充满怨恨,要不是他坚持进攻惠州,刘尧宸何至于阵亡。

夜色渐渐降临,太阳似乎也被这场惨烈的厮杀吓坏了,它匆忙躲进夜幕中,惠州城上下一遍宁静,只剩下袅袅硝烟陪伴遍布城内外的尸体。

晚上总指挥部内召开的作战会议上气氛压抑,蒋介石、罗加觉夫、周主任、何应钦、陈倬、谭曙卿等都聚集在临时会议室中。

蒋介石脸色铁青压制着心中的愤怒:诸位谈谈吧,是不是放弃进攻惠州,先消灭紫金方面的黄任寰、练演雄,然后从北方迂回潮汕。

不,蒋,惠州才是要点,只有拿下惠州才能彻底摧毁敌人。

罗加觉夫首先反对。

他还是坚持他那一套,刀尖对刀尖理论。

今天的进攻,二团团长刘尧宸阵亡,冲锋队副队长谭鹿鸣阵亡,冲锋队总队长杜从戎重伤、二团三个营长伤两个,连长伤亡七个,排长以下不计共官兵300多人;代价太大。

何应钦慢慢向蒋介石和罗加觉夫汇报伤亡数字。

他每说一个名字,蒋介石地脸就抽搐一下。

周主任的心就疼痛一下。

不,不,我们不要被暂时的伤亡所吓倒,这是胜利必须付出地代价。

罗加觉夫坚持他地作战方案,他实在不明白这些中国将军为什么才付出这么一点代价,就要修改作战方案,这在苏联红军中是决不允许的。

这样地指挥员会被看作失败主义倾向严重地人,会被调离指挥岗位的。

现在转向对士气地打击会很严重的,我们刚出征正式士气如虹的时候,如果稍遇挫折就放弃,对士气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周主任看出蒋介石不想再打惠州,可是罗加觉夫却绝不会让步,如果两人冲突起来,后果将非常严重。

但他又知道自己对军事并不精通。

应该说还在学习阶段,无法说出攻和不攻的利弊,因此他从思想工作的角度出发解释不攻地害处。

果然,周主任的话引起蒋介石和何应钦的深思,这样就走无疑是自承失败,这对本是极高的士气将是极大的打击。

对将来的作战就更不利。

罗加觉夫虽然是苏俄军事理论培养出来的将领,但却也明白士气的含义,他当下高兴地说:周,你说得对,如果以失败的方式离开惠州,士兵的情绪将会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必须攻克惠州。

让士兵坚信我们是战无不胜的,没有什么城墙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蒋介石尽管不想再攻惠州,可他明白周主任的话是对地,不能以失败的方式离开惠州:好吧。

我们明天继续进攻。

何应钦点点头。

想想后又说:从今天的进攻效果来看,炮火的支持力度不够。

强度也不够,是不是抽调海军前来参战。

好,发报给广州,让中山舰连夜赶到惠州,明天你打算怎么打?蒋介石问道。

二团今天损失比较大,明天我调第三团加入攻城序列,我亲临第一线指挥。

何应钦心中略一思索便答道。

好,炮火还要加强,今天敌人的机枪给我们造成很大损失,告诉陈诚要想办法把敌人的机枪正敲掉!蒋介石语气中带着愤怒。

第二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纯净得如同一幅图画,海面上的风依旧带着丝丝腥味,然而惠州内外的空气中却凝聚一种令人窒息的宁静。

何应钦与钱大均、胡宗南、蒋先云等人都在观察所,冷静的观察着对面地惠州。

胡宗南今早率部进入冲击阵地,此刻他面沉似水,心情却很激动,前两天钱大均让二团担任主攻,他心里就不服气,可他是团长中地小字辈,根本不敢抱怨,只能待在后面生闷气。

昨天二团血战受挫,团长阵亡,晚上就接到命令,今天由他们团主攻,二团协助。

这下他立刻来精神了,连夜召集营连长开会,商量进攻方案。

最终确定由连长陈明仁为冲锋队队长,率部突前,七营随后跟进,八营在左侧,九营在右侧。

上报旅部后,钱大均却把方案调整为,右侧归二团,九营为预备队。

距北门五百米处的民房内,陈诚也在紧张地等待命令,昨天蒋介石的话传到他的耳朵里后,他甚感委屈,可是几个小时的炮击,没能打掉敌人的机枪阵地,严格的说甚至没有对城墙造成很大的破坏,这个事实又让他感到羞愧。

他一咬牙找到何应钦提出了个极端冒险的方案,把运到敌人的眼皮底下,实施抵近射击。

具体方案就是利用城外的民房,把大炮运到民房中隐蔽起来,进攻时突然开炮,摧毁敌人的火力点。

何应钦对这个方案大为赞赏,当天晚上,五门大炮就悄悄运进北门外的民房中。

十点随着飞鹅岭上一声炮响,第二次攻击惠州开始。

海面上中山舰和宝壁舰亦向南门轰击。

今天的进攻与昨天如出一辙。

长达四个小时地炮击,让城内守军和市民感到窒息,而军舰的炮火威力更大,一发炮弹即有山崩地裂之感,在震撼守军意志的同时,也误导了守军将领的判断。

杨坤如和莫雄一致认为东征军的突击方向转到南门,随后决定莫雄率领最后的预备队增援南门。

下午两点。

冲锋号震天,步兵开始向城墙发起冲击。

陈明仁率领冲锋队冲锋在前,他看上去有些文弱,实则性如烈火,刚烈如刀;要不胡宗南也不会让他率领冲锋队了。

陈明仁跃上战壕上,完全没有任何隐蔽,指着惠州城对集合起来的冲锋队员大声吼道:弟兄们!要么死,要么进城!冲啊!随后陈明仁头也不回地向城墙冲去。

掌旗兵紧跟在后,猎猎军旗后,是一道灰色的人潮,凶猛地向惠州猛扑。

城外的冲锋号一响,章效铭即登上城楼机枪阵地,故伎重施,在东征军冲到300米左右时实施阻击,但东征军气势如虹。

似乎对侧翼的凶猛的火力似乎视而不见,倒下一个,后面即涌上一批,没有倒下的则继续向城下猛扑。

东征军的气势让章效铭感到今天恐怕难以善了,如果说昨天的攻城部队还有捍不畏死,今天地敌人却是不计生死、视死如归。

他看看高厚的城墙,这又给他一点信心,他大声命令:所有人都上城,上城,所有人都上城。

短促的尖啸划空而至,团长小心。

卫士猛地扑在他的身上,轰,一发炮弹在在他不远的地方爆炸,强烈的冲击波从他身上滑过,随后从空中噼噼啪啪落下些碎石和泥土。

怎么这么准?章效铭推开覆在身上的卫士后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

好。

陈诚看到爆炸地火光后大叫道。

他从炮后站起身,叫道:标尺xx。

方位xx,三发速射。

放!五门大炮同时喷出火焰,城墙上登时人仰马翻,乱石崩裂,敌人机枪火力立刻哑火。

失去掩护的城墙如同一个裸体女人,完全暴露在东征军的冲击下。

消灭机枪阵地后,陈诚又掉转炮火,那里敌人的阻击激烈,炮弹就飞向那里。

陈诚的大炮有力的掩护了步兵地冲击,很快几十架云梯架在北门城墙上了,陈明仁一手握着指挥刀,一手举着驳壳枪,第一个登上惠州城头,城上的陈军士兵立刻向他扑过来,他刀砍枪打,瞬息间就消灭冲在前面的几个敌人,也就是这短短的两分钟,又有几个冲锋队员爬上城头,他们组成战斗小组,牢牢的守住这段突破口。

胡宗南在担任团长后,把在七连的团队作战搬到了三团,训练生活都刻意培养团队意识,甚至连庄继华的打架不问理由也照搬不误,因此三团的作战方式与七连如出一辙,士兵凶悍顽强,只是训练时间短,团队配合还比较生疏。

你说什么,他们冲进来了?杨坤如不相信的看着前来报信的章效铭副官,大吼到:章效铭呢?他为什么不来?团…团长被炮弹打死了。

副官结结巴巴地说,杨坤如性格暴躁,来报这种凶信地人的下场一般都不好。

王副团长呢?听到章效铭阵亡,杨坤如稍稍冷静了点:为什么不把他们打下去。

王副团长中了三枪,弟兄们好不容易才抢下来,总指挥,快派援兵吧,不然北门就守不住了。

副官焦急地请求道。

狗日的,蒋介石我跟你没完!听到两个爱将一死一伤,杨坤如暴跳如雷:卫士排集合,跟我去北门。

他还没走出指挥部,一个士兵匆忙跑进来:北门被打开,学生军正向城内进攻。

指挥部内的军官们顿时面无人色,他们完全没想到,号称固若金汤的惠州,三百年来从没破城的惠州,仅仅只有两天就宣告失守。

杨坤如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种结果:卫士排集合,跟我去把他们打出去。

参谋长连忙抱住他急促的说:总指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趁东门还在我们手里,向那边撤吧,到海丰去,洪司令那里还有人马,我们还能东山再起。

这话换平时恐怕谁都不信,可现在也只能自欺了。

失去城防天险,单纯的兵力对比,陈军就差距悬殊,如果再加上作战意志,差距就更大了。

杨坤如长叹一声,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参谋长见杨坤如没有开口,于是赶紧命令卫士排架起杨坤如就朝东门跑,临近东门时上他们又碰上莫雄。

原来莫雄收到留在指挥部的亲信的通知,他一听说北门是防守,就知道大势已去,立刻丢下部队向东门逃跑。

求月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