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异界·架空] 《高太尉新传》作者:府天 > 第三卷 第十九章 又见金盒

第三卷 第十九章 又见金盒

2025-03-30 08:16:10

在无人的地方悄悄展开纸条,高俅这才看见上面写着寥寥几句话,其中的重点只有一句,那就是向太后有意召回韩忠彦。

而韩忠彦之孙韩肖胄元配妻子正好故世,向家有意以伊容为族女嫁予韩肖胄。

对于高俅来说,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

比起声名不显的自己而言,累世为官的韩家自然算得上是大宋一等一的名门大户,而韩肖胄这个名字对他而言也并不陌生,所谓父子三代守乡郡的典故便出自于韩氏一门。

怎么办,究竟怎么办?本以为还远的事情一下子变得迫在眉睫,即便他高俅往日再有善于机变之名,事请扯到自己头上依旧有些乱了阵脚。

伊容那亦笑亦嗔的面容不断地在面前闪现,那一次次为了他而甘冒奇险的情形历历在目,自己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嫁入韩家?伯章,你怎么魂不守舍的?打从一出宫开始,赵佶便发觉高俅神色不对,本想暂时不理,谁料见高俅连走路都有些踉踉跄跄的,立刻猜出其中有名堂。

你有什么事情别藏着掖着,我往日有什么事情都对你说,现在该你了!他一把关上了书房大门,连声催问道,这两天我看伊容也老是心不在焉,你们两个究竟怎么了?高俅这才恍过神来,见赵佶货真价实的一脸关切,他顿时犯起了踌躇。

要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和伊容结下缘份,多半也是因为赵佶在当中穿针引线,甚至可以说,倘若自己能将伊容迎入家门,赵佶是肯定乐见其成的。

来不及细想,他便把曲风的纸条递了过去。

什么,太后要把伊容许配给韩肖胄?赵佶只看了一眼便几乎跳了起来。

这怎么行.她明明和伯章你是天生一对……话还没说完,他便看到了高俅铁青的神色。

连忙岔转话头道,你放心。

此事还是捕风捉影没有苗头的传闻,太后素来信任你,应该不会……他越说越觉得底气不足,最后干脆在房间中来来回回踱起了步子,把自己的事情全都丢到了九霄云外。

一心一意地考虑起这桩事情来。

韩氏家族一向深得信任,按说太后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可为什么偏偏在这种时候!赵佶终于耐不住性子。

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气急败坏地道,真可气,要是我……当务之急是不能让韩忠彦回来,天哪,他为什么偏偏是北京留守,大名府离汴京才不过十几日路程!伯章,你放心。

当日这件事是我弄出来的,怎么也会给你一个交待!你如果真地当了皇帝还差不多……高俅心里暗暗想道,不禁长长叹了一口气←本以为自己的所座为都能够更快地推动历史,如今看来,赵煦将会英年早逝不假,但和真实的历史根本没有多大区别,唯一地区别大概就是曾布早已成了气候,能够和章惇完全分庭抗礼这一条而已。

韩忠彦的立场偏向于旧党。

因此很为向太后中意,倘若按照历史,在赵佶登基时奏请向太后垂帘,那么无论如何都挡不住这桩婚事。

十郎,依你看,今天地事圣上怀疑到你了吗?高俅终于下决心扭转了话题,区区一个端王府翊善自然没法扭转伊容的命运,但是,一旦将赵佶拱上了皇帝宝座,要设法把那桩婚事往后拖抑或是取消也不是没可能的事,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拿到权柄,至少能够在朝中立足的权柄。

赵佶这才开始仔细思索赵煦地态度,许久之后方才肯定地答道:应该没有。

在萧芷因提起此事的一刹那,皇兄肯定动过疑心,但是经由我的掩饰和事后在福宁殿地那一出戏,他至少不会把矛头对准我。

赵似的头脑实在是太简单了,在那个时候突然跳出来,不仅激起了其他兄弟的反感,而且还给皇兄留了一个急不可耐的印象。

你说得不错,倘若赵似不是这么头脑简单,兴许圣上也会更加看顾他一些。

高俅冷笑一声,缓缓点了点头。

只要筹划得当,自己能够翻身的那一刻应该不远了。

数日之后,宫中传出来的消息依旧是老一套,高俅和赵佶两人也一如既往地在书房中商量,匆匆用完晚膳后又开始琢磨一份名单。

看看时候已晚,高俅也懒得再坐车回去,直接打发自己的随从回家报讯。

然而,就在三更的梆子敲响,他在曾布地名字上画了重重的一个墨圈时,外头响起了一个家人的声音。

启禀端王!什么事?被人打断的赵佶极其不耐烦,厉声喝道,若无大事无须禀报,你们斟酌着办就是了!回禀端王,刚才有人用砖块把一封信函扔进了府中!说话的声音立刻带了几分惶恐,您上次说只要有此类信件一定要及时禀报,小人……话音刚落,高俅便急匆匆地打开房门冲了出去,见那奏事的是一个王府的老家人,他方才松了一口气紧跟其后的赵佶立刻接过了那封信,三言两语打发了那下家人,回到书房立刻拆了弥封,只看了一眼便脸色大变。

圣瑞宫蓝从熙又给章府送去了一个金盒!赵佶咬牙切齿地丢下了信笺,眼神中寒光毕露,章惇还真是不见黄河心不死,皇太妃真是太心急了!不对,现在是什么时候,就是送东西不是也应该小心一点么?高俅匆匆一阅那张便条,看到地却是另一条讯息。

不同上一次的难辨字迹,这一次的笔迹中虽然也有遮掩,但却流露出一股隽永的滋味,显然是时间来不及所以才匆匆写就。

事情有变,恐怕就在顷刻之间!从现在开始,十郎你一步也不能离开王府,决不能留人口实!你是说……赵佶吃这一吓,登时跌坐在了椅子上,皇兄……我现在先回家,天亮之后我就去曾府观观风色,你还是在这里等消息吧!高俅来不及多说什么,推开书房大门便匆匆奔了出去。

临出大门前,他还没有忘了找来王府总管,仔仔细细地吩咐了其中关键。

这种时候,他决不希望在内部出了乱子。

果不其然,清晨时分,从两个曾府家人口中,高俅得知了曾布刚刚受召入宫的消息,这无疑更坐实了他的猜测←不敢怠慢,当即便悄悄回了家,只在家中等待各处汇总的情报。

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他便得报,章惇在昨日晚间就被召入宫中,而蔡卞则是在章惇入宫之前才离开了章府,而后又到兄长蔡京的府邸逗留了好一阵子,一大早方才接到了入宫的旨意。

从时间的分别来看,召唤章惇入宫的肯定是圣瑞宫朱太妃无疑。

圣瑞宫中,章惇紧紧攥着袖子中那个小巧玲珑的金盒,那里边装着的是赵煦重病至今的所有病历,病因连他这个宰相也难以启齿。

从刚刚开始,朱太妃就一直在嘱咐什么,可他根本就没有注意±了,年仅二十三岁的赵煦居然死了!自己虽然没有成就梦寐以求的独相局面,但至少也在赵煦的默许下权倾朝野,如今,自己的意见确实拥有左右朝局的影响力。

良久,他终于恢复了神志,一力承诺道:当年若非皇太妃一力举荐,微臣也难有重返朝廷的机会。

如今乃非常时刻,微臣一定会竭力设法!话说到这个份上,朱太妃自然是异常满意,她正想再说些什么,蓝从熙突然冲了进来,神情紧张地报道:启禀皇太妃,曾相公和蔡相公都已经奉命进宫,章相公这边也耽搁不得,倘若到得晚了,恐怕……我自然省得!朱太妃摆了摆手,款款地站了起来,章卿家,今次便都倚靠你了!皇太妃但请放心!章惇重重点了点头,随即在蓝从熙指引下出了圣瑞宫。

尽管赵煦并未留下任何遗诏,但在他看来,自己仍旧有七八分把握能够达到目的。

要知道,申王赵佖有目疾,立长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以亲疏计,那立同母弟则是名正言顺之举,一句惯例便可挡去所有质疑。

由于元宵未过,因此宫中各处的彩灯仍然未曾撤去,而赵煦驾崩的消息也尚未传到寻常内侍宫婢的耳中。

福宁殿寝殿前,除了几个待罪的御医之外便只有寥寥几个内侍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

没有人知道,大宋的未来将是何种格局。

曾布和蔡卞都已经得知了皇帝大行的消息,但是,他们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悲痛。

赵煦既然无嗣,那么如今的当务之急便是定立新君,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事情比得上此事来得紧急。

然而,两人平素有些芥蒂,更不会就此事交换什么意见,只是各自默然地站在那里℃后,中书侍郎许将也匆匆而至,他向来不做出头鸟,因此更是缄默不发一言。

不多时,章惇终于赶到了大殿,甫一站定,外头就响起了一个内侍的通报声:皇太后驾到!三人参差不齐地躬身施礼,紧接着,福宁殿的大门徐徐地关上了。

而东边的地平线上,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