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牧师,我感到我愧对上帝,因为已经有许多时间不曾到教堂来听您讲《圣经》了。
赵一荻的身体依然羸弱,脸色也显得格外苍白。
只是她那双漂亮眼睛在明丽的阳光下仍然那么有神,她由张学良搀扶着,随周联华踏着光影走进了阴森森的大教堂。
里面出现了她熟悉的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架巨像!她郑重地伫立在那尊耶稣十字架下,脸色透出了从未有过的庄严。
夫人,这不能怪你,上帝也决不会怪罪于你,因为你确是个生了重病的人!周联华示意张学良,请他扶着赵一荻坐在神坛下的椅子上。
然后,他依照规矩为这位许久不来的教徒作礼拜。
周联华说:夫人,虽然你不到教堂来,可是我已经见到你在医院里写下的许多作业。
从那些作业中,我可以看出你对神学的理解,真是一天比一天加深了。
但是,上帝仍然需要你不断改进自己的认识。
夫人,莫非你真感应到‘上帝无时无刻不存在’这个道理了吗?是的,我感应到了。
上帝确是无时不在我的身边。
她坐在明丽的光影下,宛若一尊白玉雕成的圣女神像。
那绚丽的阳光从窗外投映进来,刚好映照在赵一荻的脸庞上。
她的眉眼还像从前那样秀美和清丽。
有一种圣洁之美。
周联华说:夫人,你可以举例说明上帝的存在吗?赵一荻坐在阳光里认真地沉思着,半晌她才说:当然可以举例说明。
周牧师,如果有人不相信上帝的存在,那么,我就会请他到这个世界的各处去看一看。
任何人只要看到这个世上细微的一切,他就会信服我的话。
因为从一颗种子洒在地上,腐烂后重生的生命现象,你就可以感受到上帝确实存在了!因为没有上帝,种子腐烂以后就再也不可能变成新的生命了!很好,夫人,这说明您即便是在病中,也从没有荒疏过对神学的研究。
周联华对赵一荻对应如流的回答甚为满意。
他继续发问说:当你被肺癌折磨得精疲力竭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想着神学?这次你的右腿又发生了骨折,手腕子也跌断了,一般的妇女,她们大多都会因此而失去了对人间的兴趣,可是,你却在医院里伏案写神学讲义和函授生的课程,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赵一荻说:不为什么,我只为耶稣基督。
因为越是当我遭遇人间大难的时候,越会感到上帝和神在我的身旁。
他们给我和汉卿以力量。
这次我的手腿都发生了骨折,对我的折磨当然是最痛苦的。
可是,我没有感受到什么痛苦,就因为有神的感召在鼓励我活着。
好,夫人,我看过你在医院里写下的所有感想,那其实是也一本很生动的基督耶稣感恩录啊!周联华真诚地微笑着,他为坐在神坛下的赵一荻如此绝妙的答复感到惊讶,也为她对神学的赤诚所感动。
周联华说:我想,如果夫人的精神和体力都有所恢复,是否可以再将这两年写下的全部讲义,再编成一本新书?给那些对基督耶稣尚未完全理解的人们去阅读。
让他们也感受到主和上帝的感人力量。
您是说,我写的那些感悟,还可以印成一本小册子吗?赵一荻望望周联华,又望望坐在身边的张学良,眼睛忽然明亮起来。
对,夫人,那是一本更加感人的小册子,因为它是你在病中记下的感想,当然比没有病的人写的感悟更具说服力!如果周牧师能为我润饰一下,那该有多好!周联华点点头说:我已经将夫人感悟中的一些语句进行了修改。
当然,夫人写下的文字已经很优美了,如果能认真加以修正,就是一本好书。
所以,我建议这本书就叫做《好消息》吧,如何?赵一荻高兴地望着周联华:《好消息》?周联华说:对,就叫它《好消息》吧。
为什么要将这小册子取名为《好消息》?就是因为夫人是在困厄之中,发现了基督的真缔。
所有的新发现,对于基督徒们来说,无疑都是好消息。
它预见了许多尚未发生的事情,也对神学有一些新的见解,既然夫人有此真知灼见,为什么不是好消息呢?赵一荻高兴得想落泪了。
她万没想到自己在床榻上断断续续记下的点滴心得,居然在周联华这样学识高深的牧师眼里,竟成了一本可供基督徒们学习的经验之书。
张学良在旁听了,也为她在艰难处境下挣扎写出的文稿而高兴。
张说:周牧师,相比之下,我却无法与夫人相比了。
美南浸信会发来了那么多讲义,我现在只读了一部分。
有些函授课本居然看不懂了,一是因为我英文底子不行,二是记忆力减退。
有些功课还得求您来替我翻释成英文,又录了音,才能再读下去。
可是,虽然如此,我仍然不甘落伍,我也想改一个教名,不知是否可以?周联华望着郑重其事的张学良,一时没有理解他的语意。
只说:改教名?为什么不可以呢?那么,我就叫曾显华吧!他显然已经想了许久,当他说出来时,就连坐在自己身边的赵一荻也茫然不已。
周联华笑了笑:张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叫曾显华呢?难道其中有什么典故?张学良说:没有什么典故,因为我走上基督教这条路,除了夫人的支持之外,更主要是得益于三位朋友。
他们就是曾药农先生,他是我和夫人到台北后最困难、对前途充满迷惘时给我鼓励最多的人;另一位是董显光先生,他从来高雄的时候起,就开始辅助我和夫人皈依基督耶稣了,所以我感念他;另一位,当然就是你周联华牧师了,是您让我知道许多神学的知识。
所以,我决定用我三位友人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来作为我的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