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 第四卷 冬第三章 公开平反(3)

第四卷 冬第三章 公开平反(3)

2025-03-30 08:16:25

请不要拍我,我只是个普通的学者。

在闪光灯的频频闪亮中,张捷迁将手一挥,有意劝阻那些抢镜头的台湾记者。

张捷迁完全清楚他这个从来不喜欢与外界接触的航天气象学博士,之所以忽然成为新闻媒介关注的焦点人物,完全是因为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成立以来,他与同仁们为张学良将军争取恢复全面自由所作的一切,引起了各界的注目。

张捷迁说:我很希望见到你们,就是我想和你们畅谈有关张将军早获真正自由的话题!记者见到张捷迁、张素坤夫妇与主持这次记者会的东北大学校友会工作人员落座后,一位女记者率先向张捷迁发问:张先生,我们来到华盛顿后就闻知您所主办的‘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研讨会’已经结束,明天将要举行‘西安事变52周年纪念会’,又将通过一糸列呼吁台湾尽快给张将军自由的文件,您是否可以谈谈有关此事的详情?张捷迁略一沉吟说:我要说的是已经举办的‘张将军全面自由研讨会’,决非我张捷迁一人操办的。

在美华人几乎没有任何人不关注张将军的自由。

这次集会主要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央部主任王冀教授、纽约市立大学近代史教授唐德刚先生、以及在美各地的张学良将军旧部和研究者朱永德、吴天威、田雨时、祖炳民等多人主办的。

也就是说现在关心张将军自由的,决非仅仅是我们东北大学的校友,而是所有在美国的华裔学者。

可谓人心所向,潮流不可阻挡啊!记者:可是,台湾几乎人人皆知有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在美国为张学良自由奔走呼号的张捷迁教授,特别是张先生几次致信给台湾新当权者,我们很想知道有关这件事情的详细内幕,不知张先生可否直言?张捷迁侃侃而谈:1988年3月下旬,台湾某要人邀请张学良先生参加聚会,通过中央社发表了照片。

以表明张氏早已恢复了自由,身体也很健康。

但是,我们东北大学校友会今年两次以电报和信函的方式,邀请张学良先生访美,两个月后才获得一封简单的回电:‘遵医嘱,为健康计不能远游。

’只有这寥寥几个字。

东北大学校友会又分别致电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言明校友会将派四位代表赴台,希望面见张学良。

并将谈话录成磁带,但是谁也没有答复。

其后,台北发表了张学良的所谓公开亲笔信:一、我的行动完全自由,不受任何束缚;二、但是,为不搅扰个人的生活,我不希望会见任何有关人员,也不希望来访;三、对于海外的邀请电,依照前述意旨,全部辞谢。

根据我张捷迁个人的见解,这些谈话和报道,都是在某种‘政治意图’下所为。

与真实的声音相距甚远。

鉴于这些事实,我们确信名誉校长张学良至今尚未获得自由。

为此,中国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5月10日再次向李××、俞国华先生和宋美龄女士寄送了题为《为何惧怕给张学良以真正的自由?》的公开质问信,但是至今仍如泥牛入海!因此,在今年12月的西安事变52周年纪念大会上,我们通过同样的决议,对台湾当局提出了同样的主张和质疑。

我们恳请台湾当局公正合理地对待这些要求,行吗?…………坚冰正在悄悄地解冻1990年5月17日。

台湾的《中国时报》率先暴出一条使海峡两岸、甚至于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新闻:《张群等发起为张学良九秩祝寿》!这则新闻称: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九秩大寿的扩大祝寿活动,将于今年6月1日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

这是民国25年双十二西安事变后54年来,张学良个人首次公开做寿。

据了解,这次张学良的90岁扩大祝寿活动,糸由‘总统府资政’张群发起,秦孝仪、张继正、何世礼、唐德刚等人策划,‘张汉卿先生九秩寿庆筹备会’邀请函有80位党政要员署名。

该报称:目前祝寿筹备会已发出200张以上的请帖,……此次为张学良扩大祝寿,除了获得数十年不参加公开活动的张学良本人同意外,相信已取得党政高层人物相当的默契与共识。

今年6月1日举办的张学良九秩大庆,其夫人赵一荻女士,张学良元配夫人于凤至所生两子一女,都将出席寿宴。

……几乎与此同时,设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城的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在华盛顿的东北同乡会,分别收到了从台北寄来的张汉卿九秩寿庆请柬。

此柬大红烫金,印刷精美。

当张捷迁和夫人张素坤从陆克难的手里接过请柬时,他的双眼里泪汪汪的。

那非同寻常的祝寿请柬之所以引来张捷迁的冲动,是因为在祝寿发起人的名单里,不仅有张群及许多国民党军政要人,而且在美国一直为张学良自由奔走呼号的张捷迁本人,以及唐德刚、王冀等华裔学者,也均名列其中。

这就越加使张捷迁对6月1日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为张学良举行九十寿庆充满了兴奋和激动。

那份请柬上写道:中华民国79年6月1日为张汉卿先生九秩大庆谨詹于是日正午12时假圆山大饭店12楼昆仑厅洁治壶觞共申嘏之忱尚祈高轩莅临以介眉寿下方印有包括张捷迁在内的78名祝寿筹备委员名单。

唉,夫人,我们东大校友会的斗争总算没有白费啊!当初我们数次写信到台北去,就是为了今天的胜利呀!张捷迁捧着请柬的双手不住地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