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 第四卷 冬第五章 香殒神谷(5)

第四卷 冬第五章 香殒神谷(5)

2025-03-30 08:16:25

两天后,张闾芳见大爷的心情稍好,决定再谈文物拍卖一事。

因为这是她此次专程到夏威夷的主要原因。

张学森也决心帮助女儿劝说张学良,尽早将台湾的所有后事一一办妥。

张闾芳告诉张学良:自从他在台北北投复兴三路的旧宅出手以后,许多房内的家具都尊从张学良本人的意愿,由闾芳出面分别赠送给喜欢收藏张学良物品的朋友们了。

让他们留作纪念,并没有收一分钱。

这些朋友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做是一般的泛泛相赠,都当成一种无价的文物加以收藏。

由于张闾芳知道她大爷一生淡泊名利,所以,对那些得到家具和小什物的友人们纷纷上交的一笔数目可观的台币与美钞,张闾芳都一慨坚决地谢绝了。

但是,对于在台北复兴岗70号旧居里保存下来的一批收藏品(都是张学良1947年由大陆迁台前所带来的珍贵文物),张闾芳却没有轻易外送他人。

最近,索思比拍卖行正在准备拍卖一批贵重的文物,并且通过关系设法找到了负责管理张学良旧居的张闾芳女士。

索思比拍卖行十分希望能对张学良将军从前的收藏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拍卖,以期引起拍卖界的震动。

张闾芳对索思比拍卖行如此设想与筹划非常赞成。

因为在此之前,大爷张学良在临离开台湾去美国前,早已经将他由大陆上带来台湾的数万册图书,都无偿地损献给台湾的东海大学图书馆进行收藏。

当时,包括闾芳在内的所有亲友都对张学良的损赠感到震惊。

因为那批图书是非同一般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仅有孤本和世间罕见的善本书籍,甚至还有许多当年张学良在贵州幽居时期,费尽气力托人从监禁地外边买到的明史书籍。

有些则是他和夫人赵一荻在贵州阳明洞油灯下搜集整理的《明朝野史》和张学良潜心学习《明史》的心得笔记。

对于后人来说,那些随同少帅千里迁徙的图书,其价值早已远远超过了图书的本身。

特别是那些留有张学良眉批的书籍,将来完全可以当成近代文物高价出手。

可惜的是,张学良却一文不取地悉数捐赠给学校。

张闾芳认为:现在张家在台北旧居里尚剩余许多珍藏品。

都是她没有舍得轻易外送他人的珍贵之物。

所以,她主张将这批文物交给索思比拍卖行去处理。

因为这批收藏品张学良无意带往美国,而张闾芳不主张外送于人。

张闾芳的考虑是:张学良夫妇晚年将在夏威夷渡过。

不仅他们的衣食住行需要钱,而且两位老人也没有治病和养老的开支。

在这种情况下,将不能留在身边的文物古董出手换成养老资金,不是两全其美吗?公开……拍卖?但是,信奉基督且又格外虔诚的赵一荻听了张闾芳的话,不由一怔。

在她听来这种事情就俨然是一个令人惊愕的童话。

张闾芳说:就是需要拍卖。

因为那批东西十分珍贵,白白送人我的心不情愿。

拿到美国来也不合适,它们终究是国宝啊。

所以它最好应该留在祖国的宝岛上才好。

张学森也拿不定主意。

他只好请大哥来决断。

张学良这位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将军,在经过短暂的沉默以后,似乎对侄女的打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他表态说:如果确是文物,将它们留在自己的国家里是无可厚非的。

可是我总觉得在台北的宅子里早已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文物的东西了,什么东西值得到索思比拍卖会上去兴师动众呢?张闾芳却将一张清理的单子递给张学良。

她告诉老人说:我已为您老人家认真地清点过了,那些早在北平时期就带在身边的古画之中,大多是荣宝斋的珍藏品,那些东西都是您老人家用自己的钱买回来的。

像明代画家徐渭的《萄葡图》、陈洪绶的《莲花鸳鸯图》、清代郑板桥、石涛和任伯年等名家的真迹,现在都十分有文物价值。

既然您无心收藏,当然可以拿出来换些钱花用。

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再说,现在你们两位老人在夏威夷出钱租用高级公寓,如果手边没有钱用怎么行呢?张学森见他大哥和赵一荻对此都踌躇不定,也劝道:闾芳的话也不无道理,现在你们年纪大了,既然不打算在台湾继续生活,又不想继续收藏那些书画,通过正当的手续将它们易手他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即便台湾当局知道,也是纯属您个人的私事,他们无权干涉。

何不就按闾芳的意见去办?张学良良久无语。

最初他对将自己的收藏品用公开拍卖的方式去换取一笔生活费用的作法,确实难于接受。

后来听了张学森父女的劝告,心中渐渐由困惑转为理解。

他虽然同意进行拍卖,可是却仍然顾虑重重:闾芳说得不错,那些收藏大多都是我当年自己出钱从荣宝斋里买来的,可以说是地道的私人财产。

按理说将它们卖掉也无可非议,只是用拍卖的方式是否合适?由于张学良和赵一荻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对文物公开拍卖一事,一时无法接受,张闾芳见不能马上说服老人,只好暂且搁了下来。

以家庭会议的方式决定拍卖文物夏威夷的冬天温暖如春。

但是张闾芳却无心欣赏那大海边的景色。

她必须马上赶回台湾去。

就在她离开夏威夷的前一天,父亲张学森决定召集所有在美国的亲友开一次家庭会议,共同讨论一下台北旧居里的收藏品如何处理。

张闾芳马上赞成,因为家庭会可以劝张学良和赵一荻尽快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