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 第二卷 夏第四章 贵州六载(3)

第二卷 夏第四章 贵州六载(3)

2025-03-30 08:16:25

刘乙光听了杨静波的诊断,难免暗吃一惊。

因为他知道张学良的病情万一发生恶化,那么他肯定难逃失职的罪责。

想到种种可怕的后果,刘乙光连连哀求杨静波尽快对张学良施行手术。

手术让赵一荻烦躁不安。

她静静守候在手术室门前,没想到,那次手术整整进行了十多个小时。

须知一个阑尾炎手术在那战乱的年月里,已是个特大的手术了。

加之张学良的病情在修文县整整让刘乙光拖延了两天。

所以,当杨静波将张学良腹腔打开后,惊讶地发现他腹腔里几乎积满了脓液。

这是当时极为少见的阑尾炎!虽然在杨静波的精心医治下,暂时缓解了病情的发展,可是杨静波在术后对赵一荻说:由于在修文耽搁的时间过长,阑尾附近的软组织已经出现了可怕的粘连。

当时正处战时,所以在交通落后的贵阳,很难找到可让张学良病情彻底转危的药品。

于是,在第一次手术过后不久,张学良只好拖着尚未痊愈的病体出了院。

这时候,赵一荻就通过刘乙光向军统局提出一个郑重请求:为了张学良治病的需要,最好不回修文的阳明洞,请求住在贵阳。

对于赵一荻这一合理要求,军统局拖了多日才作了答复:可不回修文,但是不能住贵阳市内。

苦海中的相濡以沫7月下旬,刘乙光为张学良选中了另一个暂住地点,远离公路的临时监禁地--黔灵山麒麟洞!出现在赵一荻和张学良面前的麒麟洞,是一座建大黔灵山腰的古寺庙。

庙后是个幽深数十丈的山洞,洞前有九间庙产,均为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硬山大脊式的瓦屋,非常气派。

此寺原来是个尼姑庵,由于军统特务看中这里可以作为张学良夫妇的临时幽禁地,所以早在张学良、赵一荻由贵阳省立医院出院前,就将寺里的三个尼姑从麒麟洞里,赶到外边那层院落中去了,将一口幽洞让出来作为张学良、赵一荻两人下榻的地方。

汉卿,你看,这里还有尼姑!走下车来的赵一荻有些意外,自她到贵州境地,凡是张学良幽禁的地方,一般都绝少见到女人。

所见到的多是些军统特务,即便有女人,也是特务队长刘乙光的妻子女儿们。

现在当赵一荻见了几位生得标致的女尼,不由一怔。

她没有想到在这深山里居然还能见到自己的同性。

是啊,尼姑,她们的命运也和我们同样,都注定今生要远离尘嚣,与晨钟暮鼓相伴了。

赵一荻陪着张学良穿过前面那层小院子,来到了麒麟洞里。

他们发现这里虽然叫洞,却比从前在修文住过的阳明洞好得多。

不但四壁都有窗子,而且洞中也很干燥。

早已有特务将他们在阳明洞里的箱笼提前运到这里来了,赵一荻急忙帮助张学良开启书箱,将一些张学良喜欢的《明史》之类图书,还有他们在阳明洞期间记下的学习笔记、野史集注及尚未编竣的《王阳明诗抄》等书,一一摆放在桌子上。

临时的书架上也放好了张学良每天必读的书。

我已经许久不读书了!张学良翻看赵一荻用蝇头小楷抄成的《王阳明诗抄》,心情顿时变得舒畅起来。

他说:绮霞,王阳明一生亦文亦武,是个古来少见的奇才,既喜欢武艺和军事兵法,又精通千古哲理。

而且让人更加吃惊的是,他一生曾到过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几乎都有诗作传世。

可惜,后来却没有任何人将他的诗作集成辑子,流传后世。

你现在所作的工作,就是在把这位一生历尽坎坷的明代才子诗作,都一一注释和整理出来了。

你看,这首《示宪儿》多么难找,如果不是前次你到阳明洞外的农家去,哪会有如此大的收获呢?那首意外从农家发现的王阳明诗令赵一荻格外欣喜。

那是一位清代老学究留下来的中堂条幅,上面的字迹是晚清一位乡居于此的举人所书。

题诗是: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不说谎,不贪利;不任情,不斗气;不责人,但能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几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餐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堕;吾教汝,全在是。

汝谤听,勿轻弃。

赵一荻从农家抄下了墙上的诗句,回来拿给张学良看。

他当时即高兴得连连抚掌说:妙妙,绮霞,这就是王阳明散失在民间的诗啊!多亏你替我抄了下来,不然的话,这首《示宪儿》诗,也许永远难以收录到我们的诗集中啊!现在,经赵一荻整理并加注释的王阳明诗词,已有二百多首。

录抄成厚厚的一大册。

张学良说:绮霞,将来有一天我们真能出去,一定要把这部诗集出版,让王阳明的诗词流传下去。

赵一荻自来贵州山区,就发现张学良几乎一有机会就给宋美龄和蒋介石写信,请求让他戴罪立功,早一天出去。

她知道他这些希望都只是无法实现的幻想而已,但是,她每次都支持他写这样的书函。

特别当他从报纸上读到八路军击溃日寇板垣师团的新闻后,心情更加兴奋。

赵一荻随他从阳明山迁移到黔灵山的时候,报上已经刊出东北军向贵阳挺进的消息。

张学良看了报上的消息,心里一股积火在胸臆间迸蹿,他将手在膝头上一拍,发恨地说道:绮霞,你看,咱们的军队已到贵州地区来了,唉唉,可惜我身困于此,却不能带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