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 第三卷 秋第六章 走出阴霾(3)

第三卷 秋第六章 走出阴霾(3)

2025-03-30 08:16:25

夫人,现在您做完这一切以后,真正能得到心灵上的圆满吗?戴费玛莉跟随着仪态万方的宋美龄,出现在那张设12把椅子、铺有雪白餐布的长方型餐桌前面。

桌上已经点燃了12只红色蜡烛,恰好在每张桌子前面各点燃一只。

淡淡的光焰映照着这间散发着淡淡喜气的厅堂。

虽然墙壁上没有中国人常见的大红喜字,也没有那些悬挂五彩缤纷的纸灯,可是仍然可以看见爱尔窦一家,对这对暮年新人即将举行的婚礼给予格外重视。

戴费玛莉从蜡烛的光影里见到了宋美龄脸上复杂的神情,她忽然问道:您是否觉得,只有这样才完成了上帝赋予夫人的使命?不,你错了。

宋美龄在摆放着刀叉碟盘的餐桌前收住脚步,她回转身来,凝视着戴费玛莉幽深的蓝眼睛。

忽然她出语惊人地说:我不是在完成上帝赋予我的什么使命,我是在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

戴费玛莉,你懂吗?我所以支持张岳军的主张,同意张汉卿和赵四小姐在受洗的同时又举行婚礼,是因为几十年里,我一直感到良心在受到谴责啊!戴费玛莉恍然:我理解夫人了,如果没猜错的话,还是为蒋先生在军事法庭特赦后,又关押了张学良几十年?也不仅如此。

宋美龄淡然一笑:当然,更多的事情,你还不清楚。

我现在这样对待张汉卿--一个曾经让我的丈夫蒙羞的政敌,完全出于人性和良心。

你也许还不知道,当年张汉卿曾经几次救过蒋先生。

特别是西安事变,如果不是他发动的那场兵谏,蒋先生也许就没有后来的七七抗战。

如若那样的话,蒋先生就会永远成为民族的罪人啊!而蒋先生却到今天仍然不太理解我所说的话,所以直到现在,他仍然不希望张汉卿出来。

所以,我就始终感到对不起张汉卿了!那么,现在呢?夫人的心总该平静了?戴费玛莉从她的话里大彻大悟。

不,不会平静,也许永远都不会平静。

宋美龄对戴费玛莉吐出发自内心的感叹:一会儿,当要我面对一个64岁的老人和一位51岁女人的婚礼,那时候,我的良心就会更加不安。

因为我会感到凄凉。

就是说,如果没有蒋先生,我们都决不会见到今天这种凄凉的婚礼。

从这个自责来说,我还要继续为张汉卿和赵四小姐的自由进行不懈的努力。

不过,我的能力有限了,我虽然不能让他们全面恢复自由,至少也会让他们尽可能从凄凉的阴影里走出来,让他们俩走到太阳的光影里来。

这样我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基督信徒!夫人,您真是至善至美的人!戴费玛莉听到这里,伤心地落泪了。

就在这时,小楼外忽然传来一阵轿车煞车的声响,接着又有热闹的人声。

宋美龄由戴费玛莉扶着,迎到大厅的门前。

……第二天,这场既隆重又凄凉的婚礼,被一位《联合报》的记者获悉,他写成了一篇新闻稿。

在准备刊发的时候,台湾几家有影响的大报同时闻讯,将《联合报》那篇2000字的新闻稿抢过来纷纷发排。

可是,就在各报都准备隆重刊登这则旷古少见的特大新闻的时候,不料被国民党新闻局获知。

于是一个电令,要求各报都取消同时刊载张、赵结婚的新闻稿。

由于台湾新闻局感到事关重大,自国民党逃台以来,几十年里台湾的报上几乎从没有出现过张学良的名字,更不要说公开刊载他的近况了。

所以,新闻局决定将这新闻稿的小样上报给总统府审批。

最后几经磨难,由总统府秘书长张群亲笔在稿件上批示:将此消息压缩至1000字,只允许《联合报》一家刊登。

7月21日--也就是距张学良、赵一荻在杭州南路美国友人吉米·爱尔窦家里举行婚礼的半个月,台湾《联合报》用第三版的头题,刊出了如下一条新闻:《卅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这是张学良和赵一荻秘密羁台18年后,他们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台湾的媒体上!1965年赵一荻作了一次肺癌手术1965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正在洗漱的张学良忽然听赵一荻在卫生间里呕吐。

他感到有些异常,于是急忙跑了出去,看了赵一荻一眼,不觉吃了一惊。

自从三年前她在荣民总医院住院治疗以来,几年间赵一荻的病情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可是,今晨她为什么忽然呕吐起来,会不会发生了什么意外的病变?张学良想到这里,急忙冲进卫生间,看时,果然发现雪白的洁具里汪着鲜红的血!原来赵一荻又喀血了!戴费玛莉接到张学良电话以后,马上从城里赶到了复兴岗。

她为赵一荻匆匆作了诊治,只对张学良说:没什么,张先生,四小姐的肺病又发作了!一定是这段时间,她功课太紧所致。

只要马上恢复全休治疗,她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但是,赵一荻的病情并没有善良的英国医生戴费玛莉想象的那样理想。

再次发生喀血以后,好多天赵一荻都没有出现其它的病症,只是又发生了奇怪的低烧。

戴费玛莉对她的低烧一直查不出原因来。

为了解开低烧之谜,她不得不去了荣民总医院,她将赵一荻的病情再向卢光舜医师作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