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大师之一普卢塔克在自己的《列传》一书中对罗马国家的奠基人罗慕路斯作了这样的描写:他希望自己的权力牢固,并且日益骄傲起来,就把人民政体变成了令人痛恨的君主政体,这个政体从建立之时起就单单因皇帝的服装而引起不满。
他开始穿红色衬衫和紫红色外衣,而且坐在有靠背的宝座上处理公务。
他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年轻人,他们因能够迅速完成下达给他们的指示而被称作赛勒利斯。
另一些人走在他的前面,用棍棒驱赶人群。
他们束着皮带,以便能够立即捆住要他们抓起来的任何一个人。
①普卢塔克未必知道,他描述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一个人被客观形势推上权力的顶峰,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力量时,他就把人民变成群氓,自己也变得不再像他自己。
历史证明,人在权力的魅力前面是软弱的。
除极少数例外,长久地、无限期地穿着紫红色外衣这种情况,会使领袖们不仅对人民的态度,而且首先对自己本人的态度发生变化。
我没有将普卢塔克的话同斯大林逐字对照:他表面上没有改变政权形式,没有穿红色衬衫,也没有坐在象征着王位的宝座上,没有,当然没有。
但是,到了30年代中期,他对领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
看来,他记得普列汉诺夫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话。
当时,斯大林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他将普列汉诺夫作为第五位思想家排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考茨基的名字后面。
他在普列汉诺夫文集中写满了各种标记。
大概,总书记在1930年12月去会见红色教授学院哲学和自然科学教研室党支部委员会成员之前又翻阅过普列汉诺夫著作吧?很可能。
不过有一点确实是众所周知的,斯大林曾指示要挖出积藏在哲学界的全部污泥浊水,他除了其他指示外还指出:要揭露普列汉诺夫,要揭露他的哲学观点。
他一直藐视列宁……②我想,斯大林是知道普列汉诺夫下面这句话的:伟大的人物就是创始人,因为他比别人看得远,并且希望比别人强。
现在要揭露的这个人所作的这个结论是斯大林所喜欢的。
然而,普列汉诺夫接下来说,领袖不可能阻止或改变事物的自然进程③,这段话斯大林未必喜欢。
因为他现在已经把自己视为在很多方面(如果不是所有方面)都能起作用的全国惟一的领袖。
如果在20年代领袖这个词也曾相当广泛地用在其他人身上(如红军领袖托洛茨基、革命领袖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红色工会领袖托姆斯基、国际领袖、共产主义青年团领袖等等),那么,这时就只能用来称呼他斯大林了。
我想起,列宁也用过领袖这个词,但主要不是表示领导人的个人品质,而是表示政治品质。
正如分析列宁著作所证明的那样,对于列宁来说,领袖——首先是阶级、社会集团的先进代表人物。
列宁不允许与权力人格化有关的任何崇拜和神话现象存在。
早在1900年写作的《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一文中,伟大的思想家就强调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黑体是我用的。
——本书作者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④在此一年前,列宁在研究俄国社会民主党中的倒退运动时就指出了渴望追求知识和社会主义的工人知识分子的特殊作用。
他认为,正是从这个阶层中产生了工人先进分子。
在列宁看来,领袖是能够忘我地为满足劳动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劳动者先进代表。
列宁写道:历次生气勃勃的工人运动中,都产生了像蒲鲁东和瓦扬、魏特林和倍倍尔这样的工人领袖。
我们俄国工人运动看来也不会在这方面落后于欧洲。
⑤可见,列宁讲的很多领袖是无产阶级先进领导人的同义词。
斯大林及其他周围的人的行为逻辑就是要在党内和国家内建立一种能够确立统治人物地位的政治和社会关系体系。
(统治人物这个用语,我是从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对19世纪法国哲学家伊·泰纳的著作进行批判分析的文章中借用来的。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