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斯大林 > 第二部第八章 丧魂失魄(4)

第二部第八章 丧魂失魄(4)

2025-03-30 08:16:30

作为政府决议发出的这份决定由波斯克列贝舍夫签署后,用电报发给各军区和方面军。

是的,该室只存在了两星期,就悄悄地寿终正寝了,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

我想,应当算作斯大林和总参谋部战前失误的还有事先不曾仔细地研究成立战时领导国家的特别机构——国防委员会,以及武装力量的最高战略领导机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问题。

这两个机构是在战争已经开始之后才成立的。

此外,总参谋部也被削弱了,我想提醒一句,总参谋长就接连换了三个。

这些失误,还有其他的许多疏漏立刻就尖锐地显示出来了。

从各方面军司令部来的零星消息、航空侦察所得资料和大本营全权代表的报告使斯大林陷入极端的惘然若失的状态。

在听取瓦图京的例行报告时,他本人感受到几乎是令人麻木的惊慌不安。

瓦图京字斟句酌,低声报告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试图进行反击,但空中掩护薄弱,行动不协调,炮火保障很差,因此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

部队受到了巨大损失,继续退却。

而且往往是凌乱的后撤。

瓦图京补充说,处境特别艰难的是第3和第10集团军各部。

它们实际上已经被包围。

德军的坦克纵队已逼近明斯克。

您说什么?逼近明斯克?!您怕是搞错了吧?!您这是从哪儿来的消息?不是,我没有搞错,斯大林同志,瓦图京仍旧声音不高,用歉意的口吻回答说。

总参谋部派到部队去的代表的报告和航空侦察的材料是一致的。

今天可以说,一线部队没能在国境线上阻住敌人并保证后续部队的展开。

西方方面军的战线实际上已经被突破了……6月23日、24日、25日,更不消说26日,斯大林已经料到边境上的战斗失败了,可是五六天里怎么会让德军深入苏联国土150至200公里?!这简直不可理解!巴甫洛夫、库利克、沙波什尼科夫是干什么的?总参谋部为什么不去指挥部队?难道真是大祸临头了吗?军人们一声不响,听着斯大林恶狠狠的、令人难堪的唠叨,等到终于得到准许时,赶紧返回自己的总参谋部去了。

斯大林并不知道,战争的最初几天里,各条战线都是乱糟糟的,有时简直是一片混乱。

司令部不断发出新的命令和指示,而这些命令和指示又都落后于急速变化的形势。

不仅处境危殆的西方方面军是这样,而且其他各方面军的情况也是这样。

第8机械化军军长里亚贝舍夫后来回忆战争的最初几天时(在专送总参谋部的报告里)说:直到22日10时,我才接到26集团军司令员的命令,让我军在桑博尔市以西集结……我们行军80公里后,在23时到达指定的集结地区,而在22时30分又接到新的命令:23日12时前,我军应开到利沃夫以东25公里处。

这天下午,已划归第6集团军的我军又奉命开到亚沃罗夫地区……我们赶到了。

23时,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命令又给我们提出了新任务:开进到布罗德地区,26日早晨在别列斯捷奇科方向对敌人实施突击。

而在此以前,我军一昼夜半中行军300公里……6月25日,第8机械化军在布罗德地区集结。

早晨转入进攻,获得局部胜利,但整个说来没有完成任务。

燃料耗尽了。

空中只有德军飞机。

27日4时,我们接到新的命令:全军后撤,作为方面军的预备队。

我们开始后撤。

6时40分来了新命令:向布罗德—杜布诺方向对敌人实施突击。

但部队已经开始后撤。

10时,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军级政委H·H·瓦舒金来到军指挥所。

他以枪决相威胁,要求我执行命令。

但部队已被包围。

后来查明,方面军司令部原定的进攻已经取消了……直到7月2日,我们以两个师的兵力据守时,才得知进攻的命令早已取消了……我们各部队分别突围出来。

按照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撤退到普罗斯库罗夫地区。

我们向日托米尔的方面军司令部送去报告,但该市已被敌军占领……据里亚贝舍夫证实,由于战斗和不停的调动,撤到第聂伯河左岸的只有不超过10%的坦克和21%的装甲车辆。

后来该军即被解散……。

紒紡矠我简短地复述了不为不英勇的里亚贝舍夫将军伤心的故事。

但在战争的最初几天和几个星期中,最高领导和方面军领导被出乎意料的事态发展吓呆了,以自己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举动增添了混乱。

没完没了的调动、缺乏灵活的协同动作、失去对各兵团的指挥能力以及不了解真实情况,只能加剧部队原来已经十分危急的处境。

战前的年代里军队失去了首脑,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仅仅有苏联士兵的自我牺牲、坚毅不屈、为被敌人占去的土地甘洒热血的精神是不够的。

战前的失算、指导能力不强、害怕挑衅、许多新提拔的指挥员和司令员训练不够,使得军队和防务都很虚弱,难以驾驭,以致很快就丧失了自信心。

报纸介绍了边防军人的英勇气概、航空兵和坦克兵的功绩,报道了全国奋起抗击敌人的情景……这些都是真实的。

但是在前线——这是不能对人民隐瞒的——惨剧日益逼近。

斯大林感到全国都在看着他这位领袖,他和伏罗希洛夫一起曾经一再向苏联人民保证红军有能力粉碎任何敌人。

在这些日子里,他的钢铁意志剧烈地变形了,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能振作起来。

有时他似乎觉得已经是走投无路了。

当瓦图京在例行报告中,在地图上指出第8和第11集团军沿着不同的方向撤退时,斯大林清楚地看到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之间的一个130公里宽的大缺口!西方方面军的主力不是被包围,就是被击溃了。

而西南方面军眼下还能屹立不动。

他斯大林怎么会不听专家的意见,批驳了最可能的主要打击方向就是西方方面军的看法呢?他怎么会一时糊涂了呢?为什么人们没有说服他呢?希特勒在欧洲的所有战争中都是直扑首都,以便尽快迫使对手投降。

为什么军人们没有让他注意德国人战略的这个特点呢?现在只好对部队做大规模的调整。

然而时间紧迫!斯大林烦躁不安,对人严厉,不时召见一些人,有时则独自呆在别墅或办公室里,一连几个小时不见动静。

铁木辛哥人民委员同时被任命为大本营首脑,他感到这个职务十分尴尬。

周围的人们也明白,实际的领导作用和全部权力反正是掌握在斯大林手中的。

而他的举止却火气大得有些反常;大家都看出了他的压抑和极端忧郁。

斯大林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传染了总参谋部的领导。

结果在最初的三四天里没有如实地权衡正在形成的局面(直到6月25至26日才一本正经地谈到防御,谈到修筑防御地区,动用预备队。

大本营给部队发出的命令在许多情况下只能被认为是在绝望和不了解情况下作出的姿态,是一种不择手段、不计场合而只求取得些许成功的意愿。

我在这里引用大本营的几份文件,它们表明大本营干预的是战术问题,而不是战略问题。

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同志:拉库夫地区敌军坦克已无油料。

大本营曾命令立即对敌坦克加以包围并歼灭之。

为此动用第21步兵军及第2、第44步兵军之一部。

应立即抓住敌人并击破之。

为空中进行打击做好准备。

1941年6月28日紒紣矠为了解决战术任务而建议动用三个步兵军的兵力?!如果考虑到这些日子里方面军的处境,那就不难看出,这份命令也同其他许多类似的命令一样,是无法执行的。

再看大本营的另一份文件。

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人民委员曾命令由您负责不迟于今天傍晚将敌人逐出德文斯克,毁掉桥梁并牢固地占领防御阵地,不让敌军在德文斯克地区渡到西德维纳河北岸。

为加强进攻部队,可使用由112步兵师调来的加强步兵团。

如果KB式坦克已经到达,则至少使用一个排以加强攻击力量并扫射敌军火力点。

6月28日21时报告执行情况。

1941年6月28日紒紤矠我们看到,大本营连使用一个坦克排的兵力都做了规定……斯大林夜间回到近郊的别墅后,就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和衣躺在长沙发上。

可是他不能入睡。

他起身走过客厅、饭厅。

在列宁像的上方依旧亮着一盏电灯。

漆成仿橡树的深色墙壁恰好映衬着斯大林阴沉的情绪。

他漫无目的地在几个房间里走了走,瞟着电话机(别墅里有三架克里姆林宫的自动电话,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似乎是在等待着,同时又害怕听到可怕的新消息。

他打开值班助理的房门:里面坐着的是鲁缅采夫少将。

他急忙站起身来,探询地看着斯大林。

别墅主人用茫然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将军的身影,轻轻地关上门,又走回自己房里去了。

斯大林在挂着窗帘的窗缝边站了一会儿,注视着夜间花园的轮廓。

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想起了图哈切夫斯基很久以前写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未来的战争将是发动机的战争。

装甲坦克部队的集中可以形成强大的突击拳头,要抗御它们是很不容易的。

这个人很聪明,然而他想搞宫廷政变……如果让图哈切夫斯基处在巴甫洛夫的位置,也许很多事情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可是现在想这个有什么用?斯大林驱开了往昔的阴影,希望一觉解千愁,但是睡梦难成:现实太令人胆战心惊了。

斯大林仍旧不能平静下来。

米高扬关于1941年6月最后几天里斯大林举止的叙述在我看来是很有意思的。

他在回忆录里说,莫洛托夫、马林科夫、伏罗希洛夫、贝利亚、沃兹涅先斯基,还有他——米高扬,决定向斯大林建议成立国防委员会,把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它手里。

国防委员会应当由斯大林来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