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斯大林 > 第二部第八章 丧魂失魄(6)

第二部第八章 丧魂失魄(6)

2025-03-30 08:16:30

莫斯卡连科终于慢慢地谈起来了……元帅回想着贝利亚的供词说,在这次同保加利亚大使见面时,斯大林一直沉默不语。

谈话的始终是莫洛托夫。

他请大使同柏林联系一下。

据贝利亚说,莫洛托夫把自己关于停止战争行动和割让大片领土(波罗的海沿岸、摩尔达维亚、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很大一部分)的建议称为可能缔结的第二个布列斯特条约。

既然列宁当年有勇气迈出这一步,我们今天也打算这样做。

大使拒绝为这件可疑的事情充当中间人,他说:哪怕你们退到乌拉尔,你们反正也会取胜。

莫斯卡连科若有所思地说,很难绝对肯定事情确是如此。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斯大林在6月底至7月初的那些日子里处于绝望状态,他坐卧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对贝利亚来说,捏造这一切未必有什么好处,再说,前保加利亚大使在和我们谈话时也肯定了这个事实……有的是机密,也有的是捏造。

我援引了口头的和保存在档案中的书面证词。

这是历史上的机密还是捏造——对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

不过有一点是无可怀疑的:斯大林被令人恐惧的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战争的最初两周内显然没有表现出我国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在战争胜利以后长期而又不厌其烦地宣扬的那种宏伟气魄。

真正的领袖、统帅,一般说来都正是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在极端异常的环境中,在历史的危急关头表现出宏伟气魄的。

在普通条件下当一个英雄、天才、偶像要简单得多。

正如塔尔列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不过问题正在于库图佐夫在非同寻常的情况下总是在自己的岗位上。

苏沃洛夫在攻占伊兹梅尔的那个夜间看到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俄罗斯人民在1812年非同寻常的事件来临时,看到他在自己的岗位上。

紓紞矠人民在期待斯大林讲话。

大家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把希望和他联系在一起。

很可能正是这一点帮助斯大林摆脱了心理上的震荡。

直到7月3日,国防委员会主席才决定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

我要顺便指出一点:正是在这一天晚上,德国将军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我说,我们已经在14天内打赢了对俄国的战争,这并不是夸大其词。

这个德国人显然过于匆忙了:战争才刚刚开始。

许多人已经明白,战争将是十分艰难而长期的。

斯大林一再修改了自己的讲稿。

对他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要找到一些词句和论据来向人民解释已经发生的种种事情:失败、入侵、苏德条约的破产。

在讲稿的页边空白处有斯大林用铅笔写的标注:为什么?、敌人必将被粉碎、应该做些什么?。

这看起来像是国家的头号人物发表纲领性演说的提纲。

斯大林在讲话中陈述了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6月29日决议的基本观点。

斯大林在讲话中用了许多时间来解释,实际上是替自己辩解,为什么德军能够侵占立陶宛、拉脱维亚,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部分领土。

最后这一切都归结为一句话:问题在于德国是发动战争的国家,它的军队已经全面动员,德国用来对付苏联的170个师已经开进到苏联的边界上,而且处于充分准备的状态,只是在等待出动的信号,而苏联军队则需要动员和向国境线开进。

斯大林说的敌人的精锐师团已被击溃是明显的谎话,他还谎称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突然进攻……斯大林在谈到苏德条约时,只字不提丢人的友好和边界条约,以及首先是他本人所犯的许许多多致命的失误——这都是很自然的。

当斯大林说到应当按战时轨道来改造我们的全部工作时,他的口气已经坚定多了。

他首次把这场战争称为卫国战争,号召建立游击队,对一切扰乱后方分子、逃兵、惊惶失措分子和造谣分子进行无情的斗争,第一次公开表示希望在反对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的斗争中,把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的努力联合起来。

国防委员会主席在结束讲话时,宣布国防委员会已经开始自己的工作,它号召全国人民团结在列宁和斯大林党的周围……紓紟矠。

斯大林已经习惯于由他自己来说列宁和斯大林的党了,而人民对此也习以为常了。

由于人民对斯大林的巨大信任,他的讲话起了重要的动员作用,仿佛是简单明了地回答了人民为之苦恼的各种问题。

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当时能看得比较深刻,而且看出战争初期的悲剧是斯大林专权的结果。

不计其数的牺牲是一贯正确的人一再失误的结果。

最大的怪事就是:斯大林犯了许多错误和严重的罪行,但是由于他所创立的体制,这些错误和罪行在人们的观念中却离奇地变成了救世主的丰功伟绩。

战争初期的悲剧的主要罪犯之一,准确地说,罪魁祸首,却居然继续体现着人民的希望。

是信仰在起作用。

后代人只会感到惊奇,苏联人民的气魄是如此宏大,居然在经历了战争最初几周的惨剧之后还能挺得住,而且取得了胜利。

然而是用几百万人的生命做代价的。

斯大林的伟大向来是以受害者为基础的,是以许许多多的受害者为基础的,以数不尽的受害者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