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在战争爆发前夕,当侦察机关、军人、苏联的友人报告说,希特勒的战争机器已准备好要对我国进行疯狂的突然袭击时,斯大林却没有表现出这种决心。
而现在却要对勒热夫城进行猛烈轰击了。
当你读到大本营的无数文件都贯穿着一个思想——阻止敌人、击败敌人、把敌人从祖国赶出去时,你会敏锐地感觉到,灾难的规模本来不至于这样大。
而现在,斯大林为了显示自己的意志、无情、决心、统帅的坚定性,便毫不犹豫地准备由自己来烧毁、破坏、消灭由自己同胞亲手建造的一切。
不错,客观情况常常使得你非这样做不可,桥梁、火车站、工厂在退却时都需要加以毁掉。
但是,俄国农村的农舍未必能够成为占领者的避难所。
我想,大本营和国防委员会的文件需要编成专集出版。
其中反映了苏联人前所未见的献身精神、灾难给人带来的痛苦、永不熄灭的希望、成千上万人以至千百万人的悲惨遭遇以及人民对胜利的不可摧毁的信念。
不论当我们的军队退守伏尔加河还是进军柏林时,普通的苏联人都从老远老远的地方给斯大林寄来了信件表示支持,他们怀着爱国的愿望,要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前方,恳求把自己年幼的儿子送上前线。
斯大林在大本营的千万份文件上的签字并不能证明他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救世主是人民自己。
文件上用蓝色铅笔留下的字迹只是证明,它的主人在整个战争中义不容辞地应当把自己的意志和智慧献给同恶势力进行的极其壮烈的斗争,而就是这些恶势力,他曾在战争爆发前夕轻率地企图与之建立友好关系。
他的智慧和意志未必能够构成拿破仑说的正方形。
他从始至终更突出地表现出来的是无情、残忍、凶狠的意志。
他的教条主义的智慧存在着缺陷。
常常是,特别是在战争初期,领袖的元帅杖所指出的远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大概可以说,并非斯大林,而首先是他周围的军事领导人,最终使大本营成了集体的战略领导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