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斯大林 > 第三部第十章 冷风吹来(5)

第三部第十章 冷风吹来(5)

2025-03-30 08:16:30

战争的摆锤激烈地摆动了好几次。

分界线上高度紧张的局势在不断地升级。

从1950年6月25日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军队就开始了军事行动,进行了有力的打击,他们攻占了汉城,一直打到洛东江。

看来胜利在望,这对美国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惨重的打击。

他们刚刚失去了他们在中国的阵地,再也不能允许把他们从另一个国家赶出去了。

9月,美国军队事先得到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支持(苏联代表没有参加投票,也没有能够利用否决权),组织大批陆战队在仁川登陆,从釜山军事基地转入反攻。

攻势非常凶猛,美国和南朝鲜的军队并没有在38°线上止步,他们攻占了平壤,到10月底,就占领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大部分领土。

现在形势已经反转过来了,当时看来,美国人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可是,在许多地方美国军队还打到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壤的地方。

根据现有的材料来看,斯大林是被迫接受毛泽东关于中国人民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直接援助的建议的,尽管这会加强战争升级的危险。

美国人打着联合国的蓝旗作掩护,而中国人则出动了志愿军。

应该说,朝鲜的冲突加强了斯大林对毛泽东的信任,从而也加强了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

当中国有将近30个师向前推进以后,形势又发生了急骤的变化。

中国和北朝鲜的军队不仅解放了38°线以北的领土,而且向南推进了100公里。

到1951年盛夏之时,美国军队的士气和美国的军事威信显著下降。

斯大林感到一个极其重要和极其危险的时刻到来了。

美国人是不会忍受失败的,他们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这个最后的手段,大概这是在1945年以后出现的最明显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

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坚决要求轰炸中国东北,杜鲁门表示不排除使用核武器。

吹来的已经不是冷风,而是极地的风暴。

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毛泽东,他们都不能让美国人打败。

这就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谈判,在这两年的谈判过程中,朝鲜半岛上的激烈战斗从未停止过。

美国空军握有制空权,中国人民志愿军控制着陆地。

在这样的形势下,斯大林也明白双方除了走向妥协别无出路。

在这里他也没有估计错误。

但是,只是在他死后几个月,即1953年7月才达成了最后的协议。

分析了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许多方面厚厚地蒙上了一层伪装)之后,我得出一个似乎与交战双方的具体民族利益没有直接联系的重要结论。

我认为,朝鲜战争第一次表明,在当前依然划分为集团的世界里,在东西两方的利益发生了危急冲突的情况下,出现逼和局势是不可避免的。

东西两方出现第一次逼和形势就是在朝鲜,第二次则发生在加勒比海危机时刻。

但是,在第二次出现无路可走的局势下,理智很快地就表现出来了。

至于斯大林是否来得及思考朝鲜的教训,是很难说的。

而清楚的只是,在美国大概在比较晚的时候才意识到了这一点。

使用凝固汽油弹,威胁要进行原子弹轰炸,在远离国土数千公里之外驻军,长期不承认中国,在越南进行冒险,这些都表明,只用诉诸武力的办法已经过时了。

苏联是在很晚的时候,即在阿富汗进行冒险之后,才痛苦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朝鲜战争以后,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国并不是无限强大。

在朝鲜冲突中,斯大林比较谨慎。

他是在冲过南斯拉夫的冷水浴之后才恢复了他平时的谨慎态度。

也许,他在同铁托交锋的失败中汲取了一些教训,那时他头脑一热,就干出一大堆错误,对这些错误付出的代价不是今天也不那样容易确定吗?个人崇拜,在领袖70寿辰时达到了顶点,它是由于1945年的伟大胜利,在个人荣誉和暴力颂扬的一片赞美声中以别出心裁的方法达到的。

在把制度凝固起来的同时,在辽阔的祖国上空以及在国外,都刮起了阵阵的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