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走上了苏共二十大的讲台。
大会的代表们听了他的报告,无不为之震惊。
主席团的场面模糊不清了,似乎有两个人在台上独唱:一个是赫鲁晓夫,另一个是十分熟悉(但现在变得陌生了!)的幽灵。
1956年2月25日,当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他那有名的秘密报告时,二十大的代表们只能产生以上这种印象。
约1500名代表紧张地看着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死一般的寂静有时被愤怒和惊叫声所打破。
赫鲁晓夫愈来愈清楚地看到,在赫鲁晓夫的左右随时都有个幽灵在显现。
第一书记用他特有的语调不知不觉地、同时又非常迅速地塑造着各族人民领袖的崭新的形象。
很快,会场中心似乎只剩下一个舞台,台上有两个人在表演:一个是党的新领袖,约三年前死去的那个独裁者的一位前忠实战友;另一个是谁都十分熟悉的已不会说话的领袖,他在此处真正的历史舞台上已完全改变了面目,成为血腥而恐怖的暴君。
这是一个确实具有历史意义的不平常的时刻。
似乎,赫鲁晓夫是把另一个世界的鬼魂召来了。
看来,别尔嘉耶夫是对的,他在莫斯科,在自由宗教文化学院演讲时说过:面对过去往往给人以某种完全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特殊感觉,而不仅仅是属于那种经验过的现实,它像梦魇一般从四面八方压迫我们,我们必须战胜它,才能达到某种新的高度……瞾矈矙矠确实,在作这个报告以前几个小时,谁也不能设想,党在多年的停滞和蜕变以后,居然还能达到这种新的高度。
尽管赫鲁晓夫和斯大林周围其他的人一样,要对那些违法行为和恐怖行为的年代负责,但那天在代表大会上他确实建立了真正崇高的历史性功绩。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斯大林刚死之后,党的领导中就已经开始了不大明显的摆脱斯大林主义束缚的过程。
在贝利亚被捕并处决以后,进程的速度加快了。
这一行动使新的领导能够更深入地大规模地审查斯大林在暗中所干的见不得人的勾当,尽管这对他的许多战友来说过去也是十分清楚的。
召开二十大(这是斯大林死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日期决定后不久,在党中央主席团的一次会议上,赫鲁晓夫突然提出建议成立一个委员会以调查斯大林时代滥用职权的罪行。
第一书记之所以采取这一步骤,并非如他想让别人相信的那样是出于良心的召唤。
问题在于:就在斯大林经过防腐处理被放在陵墓中列宁身旁之后,党中央和政府以及国家的各级机构都不断收到大量来信,写信的都是曾经被长期关在铁蒺藜圈内的人,是家属和亲人,他们在寻找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
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抗议和希望的浪潮,哀求的浪潮,人们相信被践踏的正义一定能得到恢复。
赫鲁晓夫吩咐在群众来信的基础上作出一个综合报告,这些报告结合已经宣布撤销的列宁格勒案件,结合一些来中央告状的犯人的已经重新审查过的案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许多控诉都是罪恶的捏造。
情况已经很明显,在一两年之内,根据第58条各款被判刑的许多人将服刑期满,这些人必然会被遣送回家。
他们身上已留下永恒的创伤和困惑,他们将要求惩办罪犯。
这时,斯大林和贝利亚均已死去,再也没有人敢把他们送到劳改营监禁和流放了。
也就是说,赫鲁晓夫已感觉到,党和国家正面临着非常复杂和重大的抉择。
成立一个委员会的建议刚一提出,就遭到了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的激烈反对。
但布尔加宁、米高扬、萨布罗夫、别尔乌辛以及当时尚在动摇的马林科夫使赫鲁晓夫占了优势。
委员会成立了。
领导人为波斯佩洛夫,他曾长期担任《真理报》的总编辑,后来还担任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院长。
赫鲁晓夫下令,允许该委员会去查阅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材料。
应该说,波斯佩洛夫工作非常努力。
不过,他像几年以前一样努力,那时,他和亚历山德罗夫、加拉克季昂诺夫、克鲁日科夫、米丁和莫恰洛夫等人一起编写《斯大林传略》。
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波斯佩洛夫把委员会作出的结论向赫鲁晓夫和主席团全体成员作了报告。
第一书记终于明白了,这些文件如果不能将有关斯大林的谎言、神话和传说彻底揭穿,他自己就会在政治上完全毁灭。
赫鲁晓夫有好几次谈到波斯佩洛夫的报告,并问他的同僚:怎么办?委员会的结论如何向大会代表们传达?由谁来传达?让波佩洛夫来传达,好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和卡冈诺维奇在很长时间内表示坚决反对,有时态度还十分激烈。
这些激烈的争论虽然并未作记录,但根据赫鲁晓夫本人的回忆,反对报告的几位同志也有他们的强有力的论据:有谁强迫我们把这些丑事抖出来吗?偷偷地改正不是更好吗?赫鲁晓夫本人是否清楚,公布委员会的结论会引起什么后果?最后,还有一点,难道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全体成员就没有(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去那些破坏法制的行动?这一切危险难道都不应估计到吗?但是赫鲁晓夫胜利了。
2月13日,中央通过了在代表大会的秘密会议上向代表们作关于个人迷信的报告。
尽管赫鲁晓夫本人对这种做法也不止一次地犹豫不决。
但他记起了遭到监禁的人们的来信,想到过去那些丧失理智的年代,他愈来愈明确地得出结论:如此大规模的恐怖行为、破坏法制以及可怕的暴行所造成的后果不可长期隐瞒下去的。
人民迟早会了解真相。
必须争取主动并把可怕的真相告诉全党。
可惜的是,赫鲁晓夫并没有打算把真相告诉人民。
当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似乎即将像通常那样胜利结束,以便在其他同样呆板的、有组织的、立即被报刊称为历史性的代表大会中占一席之地时,一件主要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向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宣布,将召开秘密会议。
主持这次会议的布尔加宁请党中央第一书记发言。
这是赫鲁晓夫光辉灿烂的时刻。
他曾经是一位正统的斯大林主义者,从来也没有对领袖表示过反对意见,这时却突然表现了前所未有的胆量和大无畏精神,敢于冲破数十年来形成的偏见。
正像后来才弄清楚那样,赫鲁晓夫采取这一步并非偶然。
赫鲁晓夫过去在同僚中只是一位不显眼的执行者,但一当上党的最高领袖,他却成为一位处事果断、 有时不免冲动的政治家。
除了那次秘密报告以及内政方面采取的一些不寻常措施,在赫鲁晓夫的履历表中还可以找到一些不平常的步骤,如为了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恢复关系,跑去见铁托,在古巴安装核火箭,会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匈牙利事件时采取坚决行动,与埃及总统纳赛尔建立友好关系,对毛泽东毫不妥协,支持越南以及其他许多行动,这一切都表明了这位第一书记具有复杂而矛盾的个性。
正如这些事件所证明的,赫鲁晓夫身上其实并不具有坚韧不拔、勇于负责的精神。
但是,这里还应当指出,赫鲁晓夫并不善于分析问题,而且常常前后不一致,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政治能力显然估计过高。
有时,他采取的步骤看来干脆就是未经深思熟虑并且缺乏远见的。
除此之外,赫鲁晓夫还有一个不仅是他个人、而且是我们整个体系所共有的老毛病,即把第一号人物的作用绝对化。
斯大林以后的政治体制照样不能避免恺撒主义,颂扬领导者个人,还是不能保证不出现新形式的崇拜。
赫鲁晓夫的活动只是证明了不具有真正民主属性的体制所固有的弊病。
不过,我不得不离开本题。
但非此不足以说明党的二十大的历史意义:即斯大林主义首次受到可怕的打击。
这是建设斯大林式社会主义达30年之久的领袖遭到历史性失败的开端。
我不想对赫鲁晓夫报告的论点再作赘述,而只是想指出,他对开始的非斯大林化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大,以及他的报告在全世界引起的后果有多深远。
……总之,那天在历史舞台上出现的有两个主角:疯狂的赫鲁晓夫和幽灵般的斯大林。
会场上寂静无声。
只听到第一书记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
波斯佩洛夫和他的助手们起草的这个报告共15部分。
每一部分都是整体的构成部分,但又都是独立的。
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是薄弱的。
例如,报告人在阐明关于个人崇拜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个人崇拜的看法、列宁对斯大林的评价这样一些一般的方法论问题时,却突然又谈论起人民的敌人,接着又回过头谈起列宁和党内的反对派、集体领导等比较一般的问题。
有几个主题一再重复,如恐怖行为的责任、种族灭绝和恐怖行为、恐怖行为等等。
在《论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这一报告中,还阐明了斯大林与战争、同南斯拉夫发生的冲突、贝利亚及其他一些专题。
赫鲁晓夫开始时平心静气地说:这个报告的任务不是要对斯大林的生平及其活动作出全面的评价。
关于斯大林的功绩,在他生前有人已经写过许多书籍、小册子和研究著作。
斯大林在准备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国内战争和为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众所周知的。
这是大家都清楚的。
现在我们要谈的是一个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对党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即期大林的个人崇拜究竟是怎样逐渐形成的,这种个人崇拜又怎样在一定的阶段成了给党的各项原则、党的民主和革命法制造成一系列严重而极其粗暴的歪曲的根源的。
会场上坐着那些代表第一次(!)获悉原来还有列宁《致代表大会的信》,列宁早在20年代初就对斯大林作过评价。
这是一种启示:真相将最终从禁锢中摆脱出来。
赫鲁晓夫虽然还在痛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集团以及布哈林分子,但是他首次说出了当时被视为异端的思想,即列宁时期与反对派的斗争只限于在思想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