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细说明宫十六朝 > 第一部分第一章 朱元璋出世(1)

第一部分第一章 朱元璋出世(1)

2025-03-30 08:16:49

碧杨树下,一群小孩子,在那里驱着牛,一路歌唱着。

他们唱的虽然是一种信口无腔的调儿,却也觉得宛转可听。

大家唱了一会儿,内中一个小儿,生得虎额龙姿,面目黧黑中,显出他奕奕的神态来。

那一群小孩子里,有几个跳下牛来,去坐在草地上斗石子。

正斗得起劲的当儿,忽听得一阵呐喊,那边跑过来十几个童子,手里各拿着柳枝向斗石子的一群孩子直打。

这时,骑在牛上的黑脸孩子,也跳下牛背,口里大喝道:你们恃着村中人多,便来欺负我们吗?说罢,一手执着牛鞭,迎将上去,那坐在地上斗石子的几个小孩,也各折了一条树枝,发声喊,大家跟在后面去帮助。

那方面十几个童子,经黑脸孩子上前一顿乱打,打得他们东倒西歪,有的抛下柳条逃走,有的抱头大哭起来。

跟在后面的几个小孩子,见黑脸孩子得了胜,他们便一拥而上,将十几个童子,赶得走投无路,有甚至被打得鼻青脸肿、血污满面。

黑脸小孩指东打西的,正在得意万分,早听得墙角上有一个老人在叫道:阿四!你又在这里和人家厮闹了吗?黑脸孩子见他的父亲来了,忙住手不打,一头却假做哭泣的样儿,对那老人说道:爹爹,你不曾瞧见东村的小孩子,他们纠了许多人来欺我们呢。

那老人便从墙缺里走出来,笑着安慰那黑脸孩子道:你且莫哭,我们现在吃了亏,等一会儿,叫你三个哥哥去报复,如今快跟我回去吧!黑脸孩子听了,不禁高兴起来,便去牵着牛,跟他的父亲回家去了。

他们父子两人,一边赶着牛,一边慢慢地走着,不到一刻,已走过皇觉寺的面前。

只见寺里的昙云长老,提着一串念珠,正立在寺门口瞧着他们父子走过,便笑着说道:朱老施主,时候还早呢,就在小寺里用一碗茶去吧!那朱老头儿也招呼道:承长老的见爱!我们回去有些小事,改日再来叨扰就是了!昙云长老点着头,一手抚着黑脸小孩的头顶道:好一个福相的官儿!朱老头儿见说,也笑了笑,便和昙云长老作别。

父子两人,仍赶着牛前进。

到了家里,那黑脸小孩系好了牛,和他父亲走到里面,朱妈妈见了问道:阿四放牛怎么老早回来了,牛可曾吃饱了吗?朱老头儿答道:什么放牛,他又在外面和人厮打了。

说着,朱老头儿的三个儿子,都砍了柴,挑着从村外回来。

朱妈妈便安排出晚餐来,给他们父子五个人吃着。

原来,那朱老头儿名叫世珍,因为避难,才迁到江北的长虹县去,他先世本居在金陵,后来又搬往泗洲,再迁到淮南濠洲府,就是现在的凤阳。

但朱世珍初到濠洲,没有亲戚好友,只有钟离县皇觉寺的长老昙云从前和朱世珍很要好,世珍便去和昙云商量,就空地上盖了一间茅屋,给世珍老夫妻和三个儿子居住。

又代他买了一头牛,去替东乡富户刘大秀家耕田。

世珍的三个孩子朱镇、朱镗、朱钊,却去山里樵柴,一家人很勤俭地度着光阴。

那个黑脸小孩子,便是世珍的第四个儿子,名字叫作元璋,小名唤作阿四。

但其时元璋还不曾生下来。

世珍在东乡做着工,很积蓄了几个钱,想起自己的父亲病死在泗洲,那棺柩却无处埋葬,寄在一个荒寺里,世珍因此心上很不安耽。

过了两年,便到泗洲把父亲的灵柩运回了凤阳,暂厝在皇觉寺的草地上。

事有凑巧,那刘大秀的父亲,忽然得病死了。

刘大秀是东乡的富翁,为人最是相信风水。

他老子死后,却不去安葬,转请了十几个堪舆家,望各处相择吉地。

依刘大秀的欲望,那地上葬下去,子孙至少也要封侯拜相。

有了这种佳地他才肯把老子安葬。

那时堪舆家当中,有一位姓胡名光星的,平日本没甚名望的,刘大秀虽把他请了来,却很瞧不起他,又因胡光星的衣衫褴褛,大家益发对他冷淡了。

一天,胡光星出去,相了一转地理,回来告诉刘大秀道:离东乡半里多路的九龙冈下,有一块龙穴,若是葬下去时,不但子孙贵不可言,三年之内,还有出帝王的希望。

刘大秀听了,冷笑一声道:我们这种人家,只要出几个秀才举人也够了。

想出什么皇帝,不是自取灭族吗?胡光星碰了这个钉子,不觉面红耳赤,就是旁边的那些堪舆家,也一齐笑了起来。

胡光星很是气愤,悻悻地走了出来,恰巧和朱世珍碰见。

那胡光星在刘家,无论上下大小,人人轻视他,世珍在刘家做工,却和胡光星很讲得来。

这时胡光星愤怒填胸,一见了世珍,便把大秀看不起他、不相信他的话,对世珍讲了一遍。

世珍安慰道:胡先生,你不要动气,现在的人,大多都是势利得很,你本领不差,名气却不及他们,只好暂为忍耐一些儿吧!将来等时运机会,再和他们说话不迟。

胡光星听了世珍的话,不觉长叹一声。

大凡失时的人,往往不容于众人,若得一二人去安慰他,自然引为知己,还满心地感激着哩。

胡光星见世珍做人厚道,每逢遇到不平的事,总和世珍来谈谈,两人就此慢慢地投机起来。

有一次,胡光星在世珍家里闲话,大家无意中讲起了风水,胡光星拍着胸脯道:将来你老兄如百年以后,我须替你选一块佳地安葬。

世珍见说,不觉叹口气道:不要说自己了,连我的父亲,直到如今还没有葬地哩!胡光星怔了一怔道:尊翁的灵柩今在什么地方?我倒有一个佳穴在这里,只是看你的幸运就是了。

世珍摇着头道:地是我也晓得,哪一处没有?可惜不是我自己的罢咧!胡光星正色道:我所说的是块公地,谁也可以葬得的,你若愿意,我们明天就去看看。

世珍大喜道:地不论好坏,只要能把亲骨安顿,我的心也可以安定了。

胡光星连连点头,便别了世珍回去。

第二天的清晨,胡光星一早就到世珍家里说道:葬地我已替你相定了,你们快去舁了灵柩,跟我到九龙冈下安葬吧!世珍一面道谢,便和三个儿子,扛了他老子的棺木,同了胡光星,望着九龙冈来。

好在世珍住在西村,离九龙冈只有一箭多路,一会儿就到了冈下。

胡光星先把那相盘定了方位,看看日色亭午,便指着冈下的石窟,对世珍说道:时辰快到了,你们把棺木推进去吧!那九龙冈的地方,本是树木森森、浓荫匝地,山青水秀、景致非常地清幽。

世珍见光星叫他把棺材扛进石窟里,不禁诧异起来道:这里空地很多,为什么去葬在石窟里呢?星光着急道:你且莫管它,我自有道理。

世珍心上很是疑惑,再向石穴中瞧时,只见流水淙淙、胜似鼓瑟,越使他徘徊不敢动手了。

怎禁得胡光星的催促,世珍半信半疑,真个把父亲灵柩,和三个儿子舁着,推进石窟中去。

可是,不放进去犹可,等到棺木一进石窟中,但听天崩地塌般一声响亮,好似青天霹雳,把世珍父子,吓得呆了过去,半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胡光星在一旁,也不觉吃了一惊,再瞧那石窟的口子,已和虎口一样地合拢了。

胡光星点头叹息。

世珍怔了半晌,才问光星道:为什么安葬有这般响声?却何缘故?光星答道:这叫福人葬福地,人力所万难可及。

但看二十年后,自有分晓。

现在我的心愿已了,从此一去海角天涯,飘泊不定,再得相见,或许无日。

说罢便辞了世珍,头也不回地去了。

后来,胡光星在青田,收刘基做了学生,教了刘基许多治国方略。

刘基便赶到凤阳,辅助朱元璋开创大明基业,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