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细说明宫十六朝 > 第一部分第十章 朱元璋称帝(2)

第一部分第十章 朱元璋称帝(2)

2025-03-30 08:16:49

宫殿既造就,由太史官刘伯温选择了一个吉期,明太祖朱元璋登奉天殿正式受百官朝贺,又大封功臣。

晋徐达魏国公右丞相,李善长辅义侯左丞相,常遇春郑国公大将军,邓愈卫侯左将军,汤和信侯右将军,胡大海靖安侯,花云崇海侯,郭英平凉侯,耿再成东平侯,沐英颖川侯,吴祯、郑遇春、华云龙、郭兴、吕怀玉、方刚、吴良、俞通海、廖永安,均封将军晋伯爵。

陈野先、张兴祖、薛显、吴复、金朝兴、仇成、王弼、叶升等一班降将,都晋为男爵加将军衔。

又封死难的将士,若俞通渊、廖永忠都追赠侯爵。

晋刘伯温为国师太史公安国公。

李文忠、耿炳文,也封了伯爵。

又追谥高祖为德祖玄皇帝、高祖姚玄圣太皇后。

曾祖为懿祖桓皇帝、曾祖妣懿圣皇太后。

祖考为熙裕皇帝、祖妣裕圣皇太后。

父朱世珍为仁祖淳孝皇帝,母温圣睿慈太后。

封妻马秀英为皇后,姬樱桃为宁妃,阇氏为瑜妃,翠娥为惠妃。

当时命瑜妃居了万春宫,惠妃居了仁和宫。

一面下旨,令沐英持了金节,备皇后的凤辇,全副仪卫去迎那马皇后。

令方刚持旌,备皇妃半副仪卫,去迎宁妃。

沐英、方刚领了谕旨带同仪卫,即日出京到滁州来迎皇后和宁妃。

不日到了滁州,耿再成、吴良忙出城迎接,后边跟着地方官,远远地跪迎。

沐英和方刚进了城,便去晋谒马皇后和那宁妃,外面耿再成、吴良及地方官等在那里照料,还帮着整仪卫,打扫街道,沿路上悬着彩灯,盖起彩棚,凡凤辇经过的所在,地上都铺着黄沙。

滁州城中的百姓,听得迎接皇后这个消息,便家家门前排起香案来,准备跪着送凤驾。

这里沐英、方刚在滁州兵署请皇后、宁妃各登了凤辇,摆起全副仪仗,直出东璧门。

马皇后传谕,把风舆和朱幕打起,以便百姓们的瞻觐。

一时沿途的欢声,好似雷鸣般地,真是万户颂扬哩。

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闻得皇后的凤辇将到,因坤宁和六宫的宫监已征得三百多人,宫女却寥寥几十人,当然不够分配,于是下谕,就应天府治下和江宁、句容、高淳、江浦、六合、溧水、溧阳、上元等八县中挑选秀女。

这条旨意一出,八县的地方官果然急得走投无路,便是那班百姓,也大家奔走号呼起来。

这事给李善长、刘伯温得知了,忙上章来谏阻。

元璋读了奏疏,勃然大怒道:身为天子,难道选几个秀女也不能吗?便不听善长、伯温的话,竟传谕赶紧实行。

又令叶衷做了选秀女的总监。

当时选得秀女三千七百六十六人,经地方官一度的挑选,选得二千一百十六人。

又被选官挑择过,凡录用一千五百四十四人。

就把这一千五百四十四个秀女送到了应天,又由叶衷选过,只选得七百二十五人。

叶衷即奏知元璋,元璋却坐起了谨身殿亲自选录,好中取好,共选中秀女二百三十三人。

那余下选不中的秀女,仍命送还给民家。

元璋便把这二百三十三个秀女分派在各宫去侍候后妃。

过不上几天,马皇后和宁妃的凤辇到了应天,元璋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去迎接。

元璋其时做了皇帝,与马皇后又是久别重逢,自然是格外地亲密了。

从此元璋于马后之外又拥有着宁妃、瑜妃、惠妃,即樱桃、阇氏、翠娥,天天寻欢作乐。

虽然不曾统一江山,却有徐达、常遇春等一班人去克服了各地,元璋倒居然做起太平天子来了。

但他是明朝第一个创业的君主,后来谥为高皇帝,庙号太祖,所以历史上称作朱太祖。

那朱太祖自登位以后,脾气渐渐地骄傲,对于从前的功臣,不免怀有猜忌之心。

而且不时领着亲信的宫监,私下出了御花园的宣安门,到冷巷僻地去打听民间的情形。

光阴迅速,又是新年了。

元宵的那天,恰巧常遇春取了山西,遣使入奏。

太祖阅了奏章,心里很是喜悦,便和马后、惠妃等设宴相庆。

也算是点缀元宵。

这天的晚上,万里无云,日光如昼,太祖乘着酒兴,带了宫人廖贞,悄悄地溜出了安宁门,到街市上去玩耍,只见家家灯火辉煌,锣鼓喧天,一般商家还在街道上扎着灯景,堆着鳌山,真个是火树银花,热闹非凡,那元宵闹灯的风俗还是宋朝流传下来。

每年到了正月十五那天,东京城里金吾不禁,通宵达旦,任士女的游览。

当时什么迎灯闹月到处是城开不夜,直到元末明初,这闹灯的风俗依然没有革除。

人民的迎灯争奇斗巧,那灯景越发的精致。

朱太祖在路上玩了一会儿灯,觉得兴致勃勃,忽见景运街的左边设着一个灯虎摊子,一班闲看的人围满了一大堆,朱太祖叫廖贞分开众人走近摊前,见那里悬着十几个谜面,并不是什么四书五经,却是用图画着一种会意谜儿。

其中有一条画谜,上画妇人抱着西瓜倚在马的鞍旁,马尾后面横着一只很大的人足。

朱太祖瞧着寻思了半晌,恍然大悟道:这一班游民不是在这里讥笑皇后吗?原来那画谜上含着淮西妇人,马后足大八个字义。

妇人抱西瓜,是怀西的意思,怀淮谐音,马皇后正是淮西人,又恰是大足,那时朱太祖的心里如何不气呢?但一时却不便发作,只把廖贞一拖,君臣离去了谜摊,望西边的街上走来。

朱太祖因为心上着恼,正要寻一点事解闷,一眼瞧见道旁一个相面的摊儿,高飘着白布招旗,旗上大书着四个字道:相不足凭。

太祖念着,很是诧异,便挨上前去,又见摊前一副对联道:风鉴无凭无据,水镜疑假疑真。

朱太祖读了,再也忍不住了,就向那相士问道:你既说是相不足凭,为什么又替人相面呢?那相士见问,对太祖打量了一遍,微微一笑,指着摊上的下联道:你先生不看俺这句话吗?相貌这件事,实是又假又真,在下的艺术很平常,终揣解不透是真是假,所以借此相尽天下士,看灵验不灵验,就可以定那真假了。

那相士说着,又指着自己道:俺胡铁口的相貌,照书上看起来,今年三十三可以入翰苑,四十七岁还要当国拜相封侯。

不过直到如今仍是个江湖术士,那相术足见得无凭了。

太祖听了胡铁口的话,正要再问时,胡铁口又瞧了太祖几眼,忽然竖起大指来说道:俺看你先生的相貌,天地相朝,五岩对峙。

分明是个天子相,你现在可做着皇帝么?胡铁口这一句话,把太祖说得吃了一惊,连站在旁边闲看的人们,也都掩着耳朵飞跑。

因当此朱太祖登基的时候,疑心病很重,稍有一些儿谣言,一般胥吏便捕风捉影,株连多人,尽遭惨戮。

谈到做皇帝三个字是要灭族的,谁不害怕呢。

大家听了胡铁口一说,深恐给那衙役们知道,自己无端地受累,以是一哄地走散了。

朱太祖也怕弄出事来,只对胡铁口笑着点点头,趁势和廖贞走开了。

朱太祖沿路乘着灯光月色回到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