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炆既登了帝位,便拜黄子澄为右丞相,齐泰为左丞相,李景隆为大将军,大赦天下,文武官吏,均加品级有差。
那时藩镇的诸王,听了太祖崩逝的消息,都要回京奔丧,左丞相齐泰谏道:诸王出封各地,难保不蓄异心,万一令其进京,一朝有变,将如何收拾?建文帝听了,很以为然,便下谕各藩王,静守封地,不必回京奔丧。
诸王接了谕旨,都觉怏怏不乐。
尤其是燕王,以为建文帝有心离异骨肉,使自己不能尽父子之谊,心里便十分气愤。
钦使到了那里,燕王未免怨忿见于辞色。
使者把燕王的情形,老实奏知建文帝。
建文帝大惊道:燕王是朕的叔父,他如心怀怨恨和朕为起难来,却如何是好。
右丞相黄子澄奏道:诸王之中,本要算燕王最强,而燕王与齐王又极要好。
从前太祖在日,尝谓燕王好武略,齐王善谋,两人若合,必不易对付。
如今之计,欲燕王不生异心,须先除去他的羽翼。
建文帝道:卿有什么良策?黄子澄道:依臣愚见,可暗令大将军李景隆统领御林军一千,扬言出巡,只要一声暗号,兵士围上把齐王擒住,星夜械系进京,杀纵悉听陛下圣裁就是了。
齐王若除,燕王也就心寒,还怕他不敛迹吗?建文帝大喜道:卿言有理,照准!这样去办吧!当下传下密谕,命李景隆率着御林军出巡各地。
又暗底下密嘱李景隆依着黄子澄的计策小心行事。
李景隆又是李文忠的次子,为人很有谋略,他接了这道旨意,知道建文帝听信了权臣的游说,自相摧残骨肉。
欲待不奉诏,又恐获罪谴,后来他在路上想了一个两全的法子,即暗中递消息给齐王,令他在事前逃走。
等那李景隆兵马到了青州,齐王已不知躲往哪里去了。
谁知同时在这个当儿,建文帝已别遣将军常泰领兵去捕了湘王,又把代王械系进京。
这风声传到北平,燕王越觉得不自安了。
于是私下和僧人道衍(姚广孝),术士袁洪、金忠等密议自保的良策。
道衍进言道:目今皇上无主见,妄听臣下的滥言,擅意削夺藩封,先是致乱之道。
殿下如要不为阶下囚,非实自立不可。
燕王叹道:俺未尝没有此心,但力有不足,怕未必能成大事。
袁洪说道:衍师的说话极是,而且事宜速图。
今殿下有猛将朱能、张玉、庞来兴、丁胜等诸人,只令秘密招募壮士以防不测。
燕王听了大喜,立召张玉、朱能进内,授了密谕,命招募兵士若干,编列队伍,以备应用。
朱能、张玉自去。
一面又在王府后园,饬匠打造军械。
其时北平长史葛诚便把燕王不臣的行为上奏朝廷。
建文帝读了疏牍,忙召黄子澄议事。
黄子澄奏道:燕王虽心怀不臣,叛状未露,陛下只派兵将四出守御要隘,免仓猝不及,致为所乘。
建文帝点头称善,便令指挥张信、谢贵为北平都司,着都督耿防堵山海关。
又命徐凯屯兵临清,又命都督宋忠收燕王卫兵,入隶宋忠帐下。
朱棣像这样的一来,北平风声也日紧,都说朝廷将捕燕王进京。
燕王益自惴惴,还装作疯癫的样儿去到街上,夺人民的食物,醉后睡在溪沟里,高唱入云。
都司谢贵又把燕王疯狂的情形,密报右丞相黄子澄。
子澄来见建文帝,说燕王的疯病必非真疯,宜格外预防。
建文帝便谕知指挥张昺,与都司谢贵暗中设法图谋燕王。
时燕邸使臣王景,赍疏进京,被左丞相齐泰执住,严刑拷问,王景熬刑不过,把燕王谋乱的计划大半说了出来。
齐泰录了口供,即入奏建文帝。
建文帝大惊,忙传旨给谢贵、张昺,立缚燕王邸官进京。
又命都司张信,逮捕燕王。
哪知张信的官职,本来是从前燕王保举的,这时听得命自己去捕燕王,如何肯受命呢?当下连夜来见燕王,将建文帝令他逮燕王的密旨呈上,燕王看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张信说道:殿下尽可放心,臣决无他意。
燕王起身谢道:这事若不是足下,俺已身受桎梏了。
说着,急命传道衍、袁洪、金忠等入府,燕王向道衍说道:俺不负人,人将图俺。
事已火烧眉睫,老师可有妙计?因把张信所缴谕旨给道衍看了,又拿张昺、谢贵来逮府中官属的话略略讲了一遍。
道衍失惊道:事既迫急,殿下委张玉、朱能的事怎样了!燕王命传朱能、张玉进府。
不一刻,朱能、张玉齐到。
燕王问道:你们奉令招募壮士,现共集得几人了?张玉禀道:连日陆续招得,约九百余人。
朱能回说八百余人。
燕王奋然道:若并合府中卫士,足有两千多人,难道还不能抗拒吗?说罢,吩咐张玉、朱能各领了招得的壮士在府中左右埋伏,专等张昺、谢贵到来。
第二天的近午,忽探马来报,钦使来提官属了,现在离北平还有二里,快要到了。
燕王即遣丁胜前往,伪说王府官属一例就缚,请钦使亲来府点名。
张昺、谢贵听说大喜,两人并马至王府,燕王出迎,相见礼罢,燕王故意问道:不知皇上差二位到此做甚?谢贵诧异道:皇上命提官属,适才王爷不是着人来说都已就逮了吗?燕王变色道:俺府中的官属究竟犯了何罪,却要把他们逮解进京?这分明是你们一班奸臣在那里蒙蔽圣聪,令俺骨肉生嫌。
左右何在,还不给将奸臣拿下!燕王说犹未了,两厢朱能、张玉各率着壮士一拥上前,把谢贵、张昺立时逮获。
燕王冷笑一声,喝令推出去砍了。
又命朱能带着部众,去围住张昺、谢贵的家中,杀了他们一门。
一面又命张玉率壮士收服了卫兵。
北平指挥使彭谦闻得燕王杀了钦使,果然谋变,忙领了部众入城救援,当头正碰着朱能,两人就在城边大战起来。
不提防张玉、庞来兴、丁胜等又引兵赶到,将彭谦困在当中。
彭谦奋勇冲突不出,被朱能杀死。
彭谦的余众,齐声说是愿降,朱能便令停刃,和张玉等收了彭谦的残部,大获全胜。
竟来报知燕王,燕王慰劳张玉一番,令将士暂行退去休息。
到了未牌时分,邸中忽然传下谕来,命朱能、张玉、丁胜、庞来兴等率同全体兵士在校场听点。
张玉等不敢怠慢,慌忙张号集队,齐赴校场。
不一会燕王到来,上了将台朗声说道:目今皇上懦弱,奸臣当道,志在削去朝廷羽翼,以便谋篡大位。
所以他们第一和藩王作对,数月以来,代王、周王、齐王、湘王死的死了,逃的逃走,咱们如不自卫,将来朱氏族中宁有惟类。
况太祖慈训,有‘君不明,则藩王得起兵以清君侧’,祖训上既有这一条,俺为保障国家及安全诸王计,不得不兴兵靖难,冀皇上省悟,永葆大明的锦绣江山。
燕王说明,声泪俱下,真是慷慨誓师,将士人人愤激,个个摩拳擦掌。
燕王见士气可用,便下令出兵,直薄通州。
这时守通州的指挥房胜,一听燕王兵到,并不迎战却开门投诚。
燕王得了通州,顺流而下,又克了蓟州,陷了遵化,北兵已抵居庸关,关上守将余瑱、都指挥马宣,弃关逃走。
都督宋忠,闻北兵势大,不敢交锋,引兵退至怀来,北军赶到,宋忠勉强出战,大败进城,北军随后拥入擒了宋忠,由朱能出示安民。
次日燕王自领着大队进了怀来,命朱能、张玉、丁胜、庞来兴等分头袭取龙门、开平、云中、上谷诸州。
不上半月,各处纷纷报捷。
南京鼓楼再说建文帝自登基后,册立德配马氏为皇后,翠儿晋为真妃,追赠黄香菱为贞妃,把钟山的坟墓重行修葺一番。
又替她立祠塑像,春秋祀祭。
还有那个汪秋云,建文帝几次要立她做个皇妃,秋云只是不答应。
有时追得她急了,她总是泪汪汪地说道:陛下如果欲相逼,妾惟以一死报知遇罢了。
建文帝见她矢志不移,越觉得敬重她了。
越是敬重也就越爱,那秋云却只是淡淡的,任建文帝怎样用情,秋云还是这般。
而且她常常对建文帝说:妾和陛下,算是神交,也是风尘的真知己。
建文帝听了,面子上是很赞成她,心里终不以为然。
但秋云的志不可夺,这也是桩最没法想的事。
那时节燕王率领着强兵猛将,一路破德州,陷大名,又诈入了大宁城,逐去宁王,命大将潭渊、房宽袭取了松亭关。
又令都指挥邱福、张武去取了永平真定,一路行军所至,势如破竹。
不到半年工夫,北军已取了凤阳、淮安诸郡,徽州、宁波、苏州、乐平、永清等地也相继失守。
警报飞达应天,侦骑络绎道上。
都是报北军得胜,南兵败绩的消息。
南军的宁统帅盛庸,副帅何福,连失各地,大败回京,来建文帝面前请罪,建文帝叹道:这事不干卿等,实朕不德所致。
说着不禁流下泪来。
不多几天,忽闻燕王大半渡江,统领陈植率兵相抗,被部下都司金成英所杀,金成英投奔燕王,燕王便破了江阴,陷了镇江。
朱能攻进兰陵,张玉领着健卒,直抵应天。
燕王自领大军随后也到。
这时应天的城下,大兵云集,东门有张玉、朱能的兵马,西门是燕王次子高煦的兵队,南门是潭渊的军马,北门是张武、邱福的兵马,正中是燕王的大营,左是庞来兴、丁胜的禁军,右是邹禄、冯颧的骑兵营。
建文帝登城瞭望,但见北军营中,火光烛天,相照不下百里。
兵士刁斗画角之声,震喧达于霄汉。
建文帝不觉吃惊道:燕军势大如此,怪不得南兵屡败了。
编修方孝孺奏道:目下北军锐气正盛,京城虽有大兵二十万,似不可力敌。
为今之计,直令城外百姓拆去房室,搬运木料入城,并力上城守御,一面陛下即颁诏四方,举兵勤王,等待各处义师会集,就不怕他了。
建文帝听说,下谕百姓一例拆房,迁进城中。
谁知一班百姓,大都不愿搬迁,一闻到谕旨,便各自放火烧房,竟逃往别处去了。
建文帝见了,又长叹几声。
还有那勤王的诏书颁发下去,虽有几处勤王师前来,都被燕王用计袭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