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细说明宫十六朝 > 第二部分第十九章 太宗驾崩

第二部分第十九章 太宗驾崩

2025-03-30 08:16:49

永乐十九年,太宗以蒙人狡诈,须就镇慑,便传旨迁都北京。

那时北京宫殿已经落成,正殿仍名奉天,右顺、左顺门外又增建太庙,太社稷及社稷坛、先农坛等等,壮丽宏敞,远胜南京。

又添建清宁宫为太后奉居,皇城东南建皇太孙宫。

乾清宫、坤宁宫后面又建了交泰殿。

又建设景福、景和、仁和、万春、永春、永寿、长春等官,备六宫嫔妃的居住。

那太宗的德配徐皇后,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貌很艳丽,性又贤淑。

太宗在藩邸的时候,几次获罪太祖,多亏徐皇后从中设法调停,太宗得不受罪谴。

太祖在日常说:棣(太宗)有贤妇,终身享受不尽了。

太宗登极,便册立徐氏做了皇后,平日非常的敬爱。

徐皇后又著《内训》二十篇,都是规诫妇女的格言。

又拿古人的言行录,编成书本颁行四海。

徐皇后本识字知书,对于朝政,辅助太宗的地方很是不少。

但偏偏又不假年,这时忽然一病不起,竟至逝世。

大宗想起皇后的多才贤淑,心上很是悲伤,一面替皇后发丧,又命有道的高僧,建坛设醮超度皇后。

七月中旬,太宗亲送灵舆,葬在长陵,并谥号仁孝皇后。

那时徐达还有一个幼女,芳名唤作妙锦,便是徐皇后的妹子,年纪已二十一岁,不曾适人。

太宗闻得妙锦的才貌更胜过徐皇后,便饬内臣,下币致聘,要想立妙锦为皇后。

妙锦的哥子徐祖辉见是上谕,不敢违拗,一口就应许下来。

谁知那妙锦的性情倒十分古怪,她却不愿做皇后,坚持着不肯答应。

徐祖辉没法,只好从实上奏。

太宗听了,又派了女官,来中山王府里向妙锦劝驾,妙锦任她们说得口吐莲花,她老是一个不答应。

太宗又派内史来劝妙锦,见妙锦没有转意,便亲自驾临王府,由祖辉出来迎接进去。

太宗坐定,便召妙锦面陈。

不一会。

妙锦盈盈地来见驾,礼毕侍立一旁。

太宗细瞧她的容貌,果然不差,虽是淡妆素服,却觉得艳光照人。

太宗很和蔼地问道:朕欲立卿为皇后,为甚这样的见拒?想徐皇后在日,和朕也很雍睦。

卿是姊妹,难道不知道吗?妙锦低头说道:臣妾非故违陛下,自思质同蒲柳,不配做天下母,以是不敢应选,乞陛下洪恩,恕妾慢上。

太宗待要回答,妙锦又道:臣妾福薄,既蒙陛下知遇,望赐寸地,妾得终身礼佛,就感激不尽了。

太宗知妙锦固执,谅来不能强做,不由地叹息一声,便命起驾回宫。

祖辉和妙锦在后跪送,太宗心里很为懊恼,但还希望妙锦回心过来。

回宫之后,不时令女官内侍们颁赐珠玉珍宝与妙锦,妙锦勉强受领,都用竹箧把所赐的东西一一封锁起来。

这样地过了半年,太宗又提起立后的事来,再派女官来劝妙锦,妙锦也叹道:皇上不能忘情于我,总算是我的知己。

那么我就把半生的幸福,报了知己吧!妙锦说着,忽地将云髻打散,提起金绞剪来,飕飕地几下,把万缕青丝剪在手里,用黄袱裹好,递给那女官道:烦你上达皇帝,说我已削发,从此遁入空门,不能再侍奉皇帝的了。

那女官呆了半晌,只得回奏太宗,太宗也无可如何,只得令马妃暂掌六宫,誓不别立皇后,空着这个位置,算是报答妙锦的。

后来妙锦死了,太宗命照皇后礼节也安葬在长陵。

这是后话。

长陵神功圣德碑太宗自丧了徐皇后,妙锦又削发为尼,弄得他两头脱空,正在满心不乐的当儿,忽然高丽入贡,内有美女两人。

一个叫权英的,面貌艳冶,举止妩媚,太宗看了大喜,便立时进入后宫,当夜召幸。

那权英不但美丽,又工媚术,太宗因此越发宠幸,就晋封她为玉妃。

那玉妃的肌肤,腻滑莹洁,伸出手来,真和羊脂一般,又白又嫩。

不说别的,只就看她一身的玉肤,也要令人魂销了。

太宗笑问她为甚皮肤这样娇嫩,玉妃回说:咱幼儿便把玉当作食品,所以肌肤格外的细腻。

太宗惊道:那玉是石质的,怎样可以吃的?玉妃微笑道:高丽地方,原是产玉的所在。

不过那种玉和市上做珍玩的又是不同,颜色有黄的也有白的,式样也有大小和厚薄。

这一类的玉,大都产在河中。

高丽地方,有种人专在河中掏玉,掏着了便来卖给人家,黄的算为上品,白的略次一点。

吃玉的人,把玉取来,涤洗干净,放在罐里煮着,过了半晌,再将白草和玉煮,待玉煮软了,再把白草取出,这时的玉已煮得和膏一般,又加上香料糖汁,吃起来味儿又鲜洁又香美,无论什么东西,终比不上它的。

太宗听说,很是诧异道:那煮玉的白草又是哪里来的?玉妃答道:这也是高丽的特产,出在产玉的河边上,有了这草,河中必然有玉,那卖玉的人掏了玉来卖时,顺便拔了那白草,算是买玉时附赠的。

这白草和玉,性情极其相反,不管怎样厚的玉,一经和草同煮,便柔软如绵的了,大约也是一种相生克的意思吧!太宗笑着问道:你幼时便这样煮玉吃的吗?玉妃微笑道:臣妾的老父,那时爱妾如掌上明珠,还特雇了一个老妪,专一替妾煮玉,自三四岁上直吃到十八九岁。

老父死后,家景渐渐中落,也没有闲钱再去买玉吃了。

今年高丽国王挑选美人进贡,见臣妾生得肌肤莹洁,便也选在里面,现得侍候陛下,不是妾的万幸吗?太宗点头道:你既喜欢吃玉,朕就命那里的官吏去采办去。

于是传谕,令宦官永禄专往高丽采玉。

那永禄领了旨意,开了一只大船,上插着红旗,大书奉旨采玉四个大字。

一路上绣帜飘扬,锦帆满张,直达高丽。

那面的地方官吏,自忙着迎送,永禄也乘间勒索,高丽的人民不胜他的滋扰,暗中纠集了无赖恶党,举旗作乱,又戕了明朝守将,杀死永禄。

太宗闻报大愤,立饬英国公张辅出师高丽。

自永乐十九年三月往征,直到九月班师。

太宗仍命内监赴高丽采玉,时人称为取宝船。

每一个月中往高丽采玉一次。

玉妃得玉,便亲自调煮,等到煮好,先进太宗。

太宗尝了玉的滋味,果和别的不同,从此和玉妃有了同癖。

据内务的报告,只就采玉这一项,耗费报销月支五十五万余两。

当时已这样的奢靡,怪不得明廷要穷奢极欲了。

杨荣像一天,太宗携了玉妃往游西苑。

这个西苑是在河东,距御花园约半里许。

太宗迁都北京,便命建一个大花园在河东,赐名叫作西苑。

那西苑里面有无逸亭,有温玉泉,有秋辉夕照,有漪涟池,有清芬尽在,有风月无边楼、雪玉亭、明镜湖、玉树翡翠榭、放鹤亭、松竹梅三清轩。

种种名胜,都是清幽壮丽,无美不俱的。

当落成的第一日,承造西苑的是司礼监余焜,便来请驾幸西苑。

太宗见奏,带了玉妃和几个内侍宫女,竟往西苑中来。

这时正是三春的天气,碧柳丝丝,红花如锦,千花万卉,共斗芳菲。

又加上苑中的画栋雕梁,愈觉得景致的幽美了。

这时太宗和杨士奇等,议定出兵征阿噜台卫,太宗雄心勃勃,便下谕即日亲征。

杨士奇等再三阻谏,太宗不听。

第二天上,太宗命皇太子高炽监国,自己到御校场来,点起三十万大军,出塞北征去了。

这一次的亲征直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总算把阿噜台征服,太宗下谕班师,大兵到了白邙山,忽京中的警报到来,是玉妃逝世了。

太宗听说死了玉妃,不由得悲痛欲绝,因此衰毁太甚,圣躬也有些不豫起来。

回到榆木川时,太宗的病越沉重了,便召杨荣、夏原吉、金幼孜三大学士及英国公张辅等到了榻前,太宗嘱咐了后事,令太子高炽即位,杨荣等顿首涕泣受命。

这天的晚上,太宗忽然睁眼问内侍海寿道:到北京还有多少日路程?海寿跪禀道:须至七月中可到。

太宗长叹一声道:看来等不得了。

说罢便闭目不说了。

海寿见太宗形色不妙,忙去报知侍驾的大臣。

杨荣、张辅、金幼孜等慌忙进御帐来问安时,太宗早已驾崩了。

杨荣等痛哭了一场,却不给太宗发丧,只令内侍海寿星夜进京。

那内侍海寿飞骑到了北京,当殿宣读遗诏,皇太子高炽,再拜受命。

于是由大学士杨溥等,即扶太子登了大宝,百官上殿叩贺,改是年永乐二十二年为洪熙元年,尊谥太宗为文皇帝,庙号太宗。

封太宗王妃为恭献贤妃,马妃仁慈贤妃,追谥玉妃为昭献贵妃。

又册立妻张氏为皇后,长子瞻基立为皇太子。

又晋杨士奇、杨荣、杨溥为内阁学士。

夏原吉为尚书,金幼孜为文渊阁大学士。

黄维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张辅世袭英国公,加封太子太保。

一面替太宗发丧,草诏布告天下,杨士奇等将太宗遗体安置前锡裨里面,上护着翠盖,扶丧回京。

那高炽既然继统,便是后来的仁宗皇帝。

这时仁宗闻得大宗丧车将到,忙遣太子瞻基先去迎接,当由杨士奇等及朝中文武百官,护着太宗遗骸,直进东华门,至仁智殿停住。

仁宗亲祭奠,熙皇帝礼盛殓了,择吉安葬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