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细说明宫十六朝 > 第七部分第六十二章 杜松斩贝勒(2)

第七部分第六十二章 杜松斩贝勒(2)

2025-03-30 08:16:50

四川既平,神宗帝和诸嫔妃等在宫中大开筵宴,庆贺得胜。

正在兴高采烈,忽接山海关守将总兵刘禹锡飞章入报:建州卫满人努尔哈赤统了建州部属攻破了叶赫,略取辽东,现在兵进抚顺关。

明兵屡败,请朝廷速选强兵猛将以御外侮。

神宗皇帝看了这封奏牍,不觉惊得目瞪口呆,半晌做声不得。

还是内监王进在旁说道:满人既如此猖狂,陛下宜临朝召集文武大臣,筹议御敌的办法。

神宗帝见说,才如梦中苏醒过来,连连叫冯保出去传命。

王进知神宗帝这时神经错乱了,自己就充着冯保,出宫宣召大臣。

原来自张居正死后,冯保勉强挨延了几年,终觉孤立无援,被廷臣们一再地弹劾,神宗帝命他赴南京闲居,此时奉谕赐死已有六七年了,你想还有什么冯保,不是神宗帝昏了么?杜松石刻像拓片原来建州的满人,自努尔哈赤独立部落一天兴盛一天,努尔哈赤便招兵买马养精畜锐。

初时尚劫掠塞外,渐渐并吞那些小部落。

不到十年,那些大部落也纷纷投顺。

至明朝的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见部落已十分广大,势力强盛,便老实不客气不待明朝的封典,竟自己做起皇帝来了。

建元叫做天命,也就是满清开国的第一个太祖。

努尔哈赤既据位称帝,还仗着他人强马壮、明朝气数衰颓的当儿,常常来寇边地。

不过不敢进迫内地,只就交界的地方纵兵饱掠一会,便收兵回去。

边廷将吏,大都好偷安的,见满兵不来相逼,乐得眼开眼闭,任他掳些财帛,横竖是百姓晦气。

这样的一来,满人的胆子愈弄愈大,连年所掠得的金银,积草屯粮,兵力日渐雄厚,便率领着强兵猛卒先寇辽东,进兵抚顺。

警报传来,京师人心惶惶。

这时神宗帝临明华殿,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出兵的要政。

丞相方从哲主张进兵痛剿,众臣也并无异议。

神宗帝即以杨镐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兵马经略辽东,刘为副都督,即日出师。

这道旨意下来真是雷厉风行,谁敢怠慢。

怎奈明朝的武政久已不修,兵卒多半老弱,未曾出兵,先已倒了锐气。

杨镐见士兵羼杂不能临阵,传令大兵暂行屯驻,要挑选一番再行进兵,一面向朝鲜、叶赫两处征兵。

可是京师风声日紧,人民一夕数惊。

神宗帝下谕,王师火速进剿。

兵部尚书黄嘉善奉到了皇帝催兵的飞敕,哪里还敢延缓,当即令飞骑赍红旗赴边,令杨镐进兵。

这种红旗是明朝的旧制,恐将帅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所以拟定一种红旗,上盖有御宝,中绣火珠三颗,并书着万急如律令的字样。

边将接到了这张红旗,无论如何困难也要拼死进兵。

倘仍按兵不动,红旗再发。

依旧不肯进兵,红旗三颁。

到了第三次红旗颁至,将帅再按兵坐视,是该将帅已有变心,兵部就要奏闻,下旨拿办了。

从前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徐达北征,李善长为兵部尚书七颁红旗,令徐达进兵。

徐达只是按兵不动,善长忙以徐达有变上闻。

太祖惊道:徐达与朕相交患难,决不至有二心。

红旗乃紧急要命,岂可连发七次?于是谕令兵部,此后非至万不得已时,不得滥发红旗。

并载在祖训中。

自永乐以后,红旗从未用过。

现在到了这位万历皇帝时代,转是重翻旧调,破历朝未有的规例。

这也是明朝将亡的预征了。

当下杨镐在山海关驻兵,接到兵部的红珠火旗,知道上命紧急,看来不能挨延,只得召集了诸将开军事会议。

刘首先言道:边卒多年劳苦,士无战心。

各处强行凑集的兵丁又多未上过战场,连队伍也齐不起来,怎好出兵打仗?杨镐说道:这叫做君上有命不好不遵,就使兵士不堪一战,也只有拼死去干他一下吧!众将听了,各自默默无声。

杨镐便发令:命副都督刘带领人马一万五千,前去会合朝鲜人马,由宽甸绕至兴京,看满兵营帐移动,即从东路攻入,截住他的归路。

刘领令去了。

杨镐又命开原总兵马林率领铁骑三千,步兵一万,督同金台人马越过铁岭,攻打满人的北路。

马林领命,自和副将刘遇节、程贝引兵去了。

杨镐又命辽东总兵李如柏上帐,吩咐道:你可领大兵三万绕道亚骨儿关,直捣他的老巢。

但那里路途多是羊肠鸟道人马难行,宜昼夜兼程而进,莫误了时程。

李如柏领命,统了大军自去。

杨镐又命山海关总兵杜松领兵一万五千名,由抚顺关沿浑河攻取西路。

杜松领命去了。

这四路兵马约二十多万,杨镐号称五十万,并定在春尽四路兵马在满洲二道关会齐,进攻赫图阿勒。

杨镐自己统着中军徐徐地东进。

是年为万历四十六年,蚩尤旗见(蚩尤旗,星宿也,形似彗星而尾形似旗,见者其处必遭刀兵祸乱),光芒射四方,长可数十百丈。

彗星亦现,地震东南,都下士人逆料出兵必是败征。

单讲山海关总兵杜松,平日勇悍善战,塞外称他为杜黑子。

因他交锋时掳起两臂,乌黑如漆,持着金刀乱杀乱斫,胡兵十分畏惧他。

时大兵出关,天空纷纷飘下一天的大雪来,兵马艰于行走,已误了出师路程。

那杜松急于立功,率同本部人马在风雪满天中踏雪进行。

天寒地冻,路有滑冰,人马往往跌倒。

杜松不顾,兼程如前,兵士已有怨声。

看看出了抚顺关,越过五岭关已到了浑河。

那里有满洲皇帝努尔哈赤的长子大贝勒岳勒托和八贝勒皇太极对河守着,遥相呼应。

那时大贝勒岳勒托见明兵冲过五岭关来,便在河南岸把人马摆开,舞刀跃马立在阵前。

杜松正督兵疾驰,忽听得喊声大起,前队兵来报:满洲兵拦住去路。

杜松大怒,喝令兵士扎住。

自己立马横刀,前来观阵。

但见满洲兵人马雄壮、衣械鲜明,黄盖下一员大将锦袍黄桂、纬帽乌靴,相貌很是威风。

杜松高声叱道:你是哪一路人马,敢阻挡天朝大兵?岳勒托应道:俺满洲皇帝陛下驾前大贝勒岳勒托便是!你是明朝哪里的无名小卒?留下头颅来放你过去!杜松听了,不由地心头火起,也不再说,舞刀直取岳勒托。

岳勒托也挺刀相迎。

两人拼命地大战,双刀并举,都舞得和旋风一般。

战有三四十合,杜松奋起神威,大喝一声,一刀把岳勒托劈在马下。

明兵一拥上前乱杀了一阵,只杀得满洲兵走投无路,刀下逃得性命的,多半落水死了,一千五百名满洲兵杀得一个也不剩。

对岸的八贝勒皇太极见自己的人马失败,岳勒托阵亡,只叫得一声苦。

又不敢渡河来救,眼睁睁地瞧着杜松在南岸耀武扬威。

这里杜松割了岳勒托的首级,饬飞骑去杨镐军中报捷。

杨镐又将捷音上闻,神宗皇帝听得杨镐出兵,西路已经得胜,不觉大喜,下谕擢杜松以将军记名,宫中大开筵宴庆贺。

那时宫廷中的腐败一天不如一天。

东宫太子常洛的郭妃已诞了皇太孙,赐名由校,就是将来的熹宗皇帝。

太孙的乳母客氏,是定兴县人,丈夫叫做侯二,不幸早殁,客氏十八岁便成寡妇,遗腹儿又不满一岁,随着侯二做阴间父子而去。

客氏十九岁进宫乳哺皇太孙,她正青春少艾的当儿,怎能够孤帏寂处,不免有伤春之感了。

谁知事有凑巧,司礼监王进有个义儿魏朝,本是京师的无赖,因巴结上了王进,在司仪处充当奔走的小监。

其实魏朝并未净身,王进却含含糊糊地把他留在属下。

这也是明朝气数垂尽,自有三合六凑的事发生出来,将明朝的一座江山,断送在他们几个妖孽的手中。

这客氏方琴挑无人,魏朝正有求凰之心,两人在平日间终是眉来眼去,渐渐地心心相印。

有时魏朝在无人处遇见了客氏,便摩乳抚腰地常常逗引她,客氏也不过一笑罢了。

过了几时,值魏朝调到了千秋鉴,这千秋鉴是专管宫女、内待死亡的,地方很是幽僻。

一天恰好客氏经过,魏朝见四面无人,一把搂住了要客氏接吻。

客氏将魏朝一推道:空有丈夫相,也和我们一般的,却发什么雌性?魏朝见话,知道客氏有意,便微笑说道:你莫小觑了咱,焉知咱是没有须眉气的?说罢,轻轻把客氏拥在榻上,慢慢地替她解开罗襦,这时客氏已娇躯无力,只是格格地笑着,正在深情旖旎、半推半就时,魏朝已刘阮步入天台,客氏吃了一惊,一时娇怯怯地说不出话来,心上明白魏朝是不曾受过宫刑的。

两人在千秋鉴的室内情话絮絮,讲得十分得趣。

定陵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