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普鲁恩斯的第二个决断这场灾难的悲惨消息,隔了好多小时紧张的静寂,才传到三百英里外山本元帅那里,在那段时间里,他有充分理由设想南云像往常一样无往而不胜。
好像预感到将要出乱子似的,山本好些天来一直胃里不舒服。
这会儿,得悉了恶耗,这位害病的老人倒复原了。
好吧,他似乎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输了第一个回合。
咄咄逼人的美国海军条例无疑会促使南云的征服者朝西追击。
这儿正有个大好机会,来次反伏击,把尼米兹那力量单薄的舰队砸个稀巴烂!他的地位是稳固的;许多著名的胜仗都是在战场上开头失利之后才取得的。
山本就他的主力舰队来说,在数量上和大炮上都远远胜过敌人。
可以把另外四条散处各地的轻型航空母舰召集起来。
飞龙号完好无损。
紧急电讯发到帝国舰队各地,命令它们朝山本的战列舰靠拢。
从那时起直到六月四日黄昏,在那艘庞大的大和号战列舰的司令员舰桥上,人们的情绪随着不断传来的消息起落。
在阿留申群岛的那几条航空母舰的回电使人沮丧。
他们三天内来不及来会师。
飞龙号报告,它的俯冲轰炸机驾驶员们投中了一条敌方的航空母舰,后来又说它的鱼雷轰炸机使另一条航空母舰在海里动弹不得。
这使人们兴高采烈,可惜是搞错了。
飞龙号对约克敦号袭击了两次——一次用俯冲轰炸机,第二次用鱼雷轰炸机作了致命的打击——因为美国人出色的抢救措施把第一次袭击时所引起的烈火完全扑灭了。
日落时分,飞龙号来电,它也被击中,正在焚烧,于是这点欢乐也给打消了。
山本依旧坚决地朝东进发。
他如今的目的是,迫使对方来一场夜战。
但愿他能亲自碰上那些装甲薄弱的美国航空母舰才好!他的大炮可以拿它们像渡船般击沉,把屏护的舰只打得落花流水,转败为胜;跟着他仍然可以拿下中途岛。
眼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美国人在紧迫的过程中会自己扑在大和号的十八英寸的大炮炮口上,扑在其他战列舰和巡洋舰惊人的火力上,以及日本驱逐舰中队那破坏力强大的长矛鱼雷上。
假如威廉•弗•海尔赛中将在指挥美国军舰的话,这种事可能会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海尔赛凭他的本性是会带着股莽撞的好斗劲儿朝他那受了伤的敌人扑过去的。
可是担任指挥的是雷蒙德•斯普鲁恩斯。
斯普鲁恩斯朝迎面而来的山本的舰队直驶,直到碰上飞龙号,把它炸毁。
他当即回收了飞机,掉转航向,背离敌人朝东而去。
午夜过后,他又掉回头来,黎明时分,回到适当的位置,能用空中掩护来保卫中途岛,打击可能的登陆行动。
这次调动是中途岛战役获胜的关键;是太平洋战争中最精彩的指挥官的决断,也是海战史上最精彩的决断之一。
它是智慧的结晶,再简单也没有了,却举足轻重地关系着世界大局。
当时人们却不这样看待它。
当战役尚在进行中,斯普鲁恩斯就受到在珍珠港和华盛顿的上级的责备,因为当晚没紧紧追击受了重创的敌人。
他自己的参谋人员——更确切地说,海尔赛的参谋人员,他们不喜欢或者不了解这位非飞行员出身的将军——被他这决断弄得很狼狈。
后来,参谋们坚持说雷达能发现迎面驶来的水面舰队,因此这特混舰队绝对不应该跟敌方脱离接触。
美国的军事文献中都坚持这种看法,而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有时候仍然被人称为过分小心谨慎的军官。
这种批评是错误的。
用大大处于劣势的舰队打胜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这位卓越的司令官为了确保胜利,不愿在一种新式的电子小玩意儿上冒风险。
他不这样做,反倒把自己的舰队放在无疑是既安全又危险的地位上。
斯普鲁恩斯和尼米兹都不知道山本的那些战列舰在哪里。
斯普鲁恩斯少将靠出色的军事直觉采取行动,才没落入山本那惊人的圈套。
好多个月后,美国情报当局才刺探出有关山本那些军事行动的真相,这证明了斯普鲁恩斯那盲目的第二个决断是个富有历史意义的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