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战争与回忆(上) > 第四部 帕格与罗达第四十七章(3)

第四部 帕格与罗达第四十七章(3)

2025-03-30 08:16:59

阿拉曼战火冲天十月里的月望之夜,蒙哥马利发起攻击。

一千门大炮密集发射,炮弹像凡尔登之战的排炮一样倾泻而下;接着步兵一阵一阵地穿越布雷地带,夺取前沿阵地;地雷工兵沿着纵向狭窄布雷地带一码一码地清除地雷;坦克紧跟在他们后面慢慢移动。

这场战争具有桑赫斯特军校战地演习的那种正统性:一场兵力密集、没有想像力、咬住不放的作战。

蒙哥马利占有兵力、炮弹和钢铁上的优势,他不想用巧计取胜。

我们的部队和几个优秀的意大利师隐蔽在全线深固的战壕里,顽强抗击。

到天亮时,进攻在布雷地带被阻止了下来,并受到了激烈的反坦克炮火的围攻。

希特勒命令沙漠之狐出院,飞回阿拉曼继续指挥作战。

这种双方力量悬殊的战斗激烈地进行了一周。

就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不把人命和物力放在心上,蒙哥马利也投入了大量的士兵和坦克,还是未能突破防线。

隆美尔出色地进行了反击,他把日益减少、所剩不多的几辆坦克分散到各处出击。

实际上,每次反击之前,他都要计算一下炮弹的数量,数一下汽油的罐数。

丘吉尔在伦敦焦急地等待突破的消息。

他要下令让全英国的教堂都响起胜利的钟声,这次战争中的第一次胜利钟声;同样,墨索里尼也在七月里飞到了利比亚——连同他的随从、白马以及全副行头——以便举行盛大的入城式,进入亚历山大港。

但日子一天天过去,胜利的钟声暂时取消。

无情的事实是,非洲军团已经把蒙哥马利的攻势顶住了。

在亚历山大港和伦敦,人们都越来越担心,也许不得不撤出战斗,出现一种沙漠上的僵持局面,就像一九一六年的西部战线那样。

但隆美尔的消耗太大,他的坦克部队损失殆尽,他的炮弹几乎全部用光了。

他得不到任何空军支持;而英国皇家空军却可以任意对他狂轰滥炸。

没有坦克来消耗他的汽油了,现在他可以把剩下来的汽油开动卡车,将部队运回利比亚。

他决定这样做,但他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打电报给希特勒要求准许他撤退。

当然,立刻就得到了回音: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我们的军队一定要给德国的历史写下新的、光荣的一页,等等,等等。

这封电报使忠心耿耿的隆美尔的撤退时机整整推迟了四十八小时,并且迫使他放弃他们一个意大利步兵师,以保全非洲军团。

要是在两天之前,他是可以把所有部队都撤出来的,但现在他只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保存他的打击力量。

蒙哥马利在追击中行动缓慢,沙漠之狐顺利地撤退到了利比亚和突尼斯。

大吹大擂的所谓命运的转折点的阿拉曼战役的真相就是这样。

到了一九四二年十月,非洲军团由于国内当局的失职罪行而得不到补给,几乎已经到了彻底垮台的地步。

蒙哥马利经过一番空前的声威逼人的准备之后,把第八军这把手枪对准疲惫不堪的隆美尔的太阳穴,扣动扳机——没有打中。

沙漠狐纵身一跳,逃走了,这就是当时发生的主要情况。

英美军队登陆之后,事实充分证明,当时所急需的补给包括部队、坦克、燃料、飞机、反坦克炮,是随时可以大批运来的,但现在为时已晚。

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敏感的政治神经受到猛刺之后,他们就把整军整军的部队从海上和空中紧急运往突尼斯,逐渐集结了近三十万人的部队。

如果在七月份为隆美尔提供了这样的增援,本来是可以使德国的势力达到波斯油田和印度的。

隆美尔甩开了那些心不在焉的追击部队,在且战且退的激烈战斗中穿越了北非大陆,担负起突尼斯的袋形地带的指挥任务,从而打乱了盟军地中海战略的时间表。

但苏伊士以及由苏伊士再向前进的美梦已一去不复返了。

火炬行动:简况英美联合进行的北非战役,甚至在隆美尔还未登场之前,就已显得未必高明。

濒临西西里海峡的比塞大一突尼斯海港地区是关键所在。

这一地区距欧洲不过一百来英里。

英国想在这地区附近登陆,并迅速向目标突击。

但美国军队面对初战的考验,不敢冒险深入直布罗陀海峡。

德国空军会怎么样?西班牙出兵干预的可能性如何?因为它能够切断这支远征部队的供应线。

这些都是没有实战经验的美国佬将军们心中的疑团。

他们想在非洲外缘的突出部分卡萨布兰卡的大西洋汹涌波涛中来一次谨慎的登陆。

从那里只有一条崎岖不稳的铁路线同关键作战地区相连。

最后的折衷方案是在卡萨布兰卡登陆,同样也在直布罗陀海峡里边占领滩头阵地,但是即使这些滩头阵地也还是离开主攻目标太远。

轴心国的增援部队从海上和空中越过地中海并且首先夺取了突尼斯。

然而赢得向突尼斯赛跑的胜利只是一个陷断。

掉进这个陷讲是两个独裁者一大错误。

我们有整个欧洲堡垒需要保卫、我们同实力雄厚、完整无损的美国工业系统进行较量,归根结蒂是不可能取胜的。

我们派往突尼斯的部队是注定要成为一只大口袋里的俘虏的,像第六军在斯大林格勒的下场一样。

甚至像隆美尔这样的将帅之材也无济于事,尽管他粉碎了盟军速战速胜的计划。

北非战役是在我们最杰出的将军指挥下遭受的一次最无意义的失败;是元首作战方针的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