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中途岛之路(摘自阿尔明•冯•隆的《世界大屠杀》)英译者按:在德文原著中,一开始是一篇对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之间冬天苏联反攻的分析。
对美国的读者来说,最好是以隆所写的关于中途岛战役的出色前言开始,这篇前言也提到俄国的形势。
不同战场间的互相影响超过一般人的料想,而隆是充分意识到这种联系的。
——维•亨日本的崛起珍珠港事件以后,我们不得不把美国当作一个正式的和愤怒的交战国来对付。
我们获得了一个勇敢但是贫穷的战友,一个遥远的亚洲岛国民族,他们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财富还不及美国的一个州——加利福尼亚;而战场上的那个新敌人却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作战潜力。
力量的对比对我们不利。
然而在我们的参谋总部里,我们仍然能够在这个形势中看到取得意外胜利的因素。
因为战争的基岩是地理,而在地理上我们的局面仍然是令人畏惧的。
元首的一只皮靴踩在大西洋的岸上,另一只踩在莫斯科城外的雪地里,他胯下的欧洲比拿破仑占领的版图最大的时候的欧洲、比西班牙的查尔斯第五 占领的欧洲、或者比安东尼厄斯皇帝 的欧洲更大。
从北极区到地中海,所有的国家要不是我们盟国,就是友好的中立国或者是被征服的属国。
在我们的潜艇猛烈攻击下,美国《租借法案》的援助物资和英国殖民地的资源纷纷沉入海底。
每个月,同盟国航行的船只都有所减少,尽管他们在造船厂里拼命地工作。
丘吉尔本人在回忆录中承认:战争期间,只有一件事确实使我惊慌,那就是德国潜艇的袭击。
至于苏联,它的冬季反攻以惨重的代价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是当这场攻势逐渐减退的时候,我们越战越强的部队仍然控制着伏尔加河西面大部分富饶的俄罗斯土地。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已经破釜沉舟,同心协力进行战斗。
尽管英国飞机前来轰炸,我们的军工生产仍然上升。
眼前,日本正以辉煌的胜利登上世界战场!阿道夫·希特勒马上拥抱这些勇敢、矮小的亚洲人,把他们当作战友。
那套关于北欧日耳曼民族优越性的莫名其妙的废话,是说给纳粹狂热分子听的。
我们德国军官都鄙视它;我们宽慰地看到希特勒也是这样。
如果一个民族能够在一万二千英里外帮助我们赢得世界帝国,他们的肤色是黄的、黑的或是绿的,元首根本不在乎。
日本人丝毫不受纳粹理论的干扰,因为按照他们的神道教信仰,他们自己是主宰种族。
同我们的参谋总部不一样,日本的最高指挥部人员似乎容许这一套废话影响他们的判断。
军事上的判断决不应该远离时间、空间和力量这三个基本因素。
轴心国是否能取得意外的胜利,关键在于时间。
至于空间,我们有利地在坚强的欧洲内线作战,而我们的敌人都散布在我们的外围;但是我们惟一有战斗力的盟国却位于地球的另一面。
根据冷酷的力量对比,从长远观点来看,情况将对我们越来越不利。
然而美国人眼下是软弱的,他们至少要在一年以后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影响。
因为他们急于要对日本进行报复,我们可以估计他们对那些处境极为困难的英国人和俄国人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援助会有所削减。
总之,我们仍然具有时间优势,去夺取胜利或者强制缔结差强人意的和约。
全球战场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由于北半球的工业文明世界都已经燃烧着战火,在硝烟弥漫中隐隐呈现出一个重大的主题:地球的表面已经都成为战场。
这就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抉择。
只是为了遏制德国,英国和苏联都不得不竭尽全力。
但是日本、美国和第三帝国现在却不得不决定:向哪里出击?自从一九一八年以来,众所周知,美国部队一直在准备同时对德国和日本作战。
他们那臭名昭著的长虹五号计划远在阿道夫·希特勒进军好多年以前就已经制订出来,对这问题提供了现成的答案:东进,或者说德国第一,按照克劳塞维茨 的原则,直捣心脏。
弗兰克林•罗斯福面对他国内反对日本的风暴,却有意志力和理智,保持着这个正确的军事见解。
罗斯福总统伪装出一副兴高采烈的基督教博爱主义的外貌,骨子里却是一个狡猾和冷漠的征服者,远远比性情冲动的、浪漫主义的、欧洲人头脑的元首更适宜于进行一场全球战争。
日本遇到的问题更复杂。
北方是富饶的西伯利亚,为了保卫莫斯科,原来驻扎在那里的苏联部队只剩下一半;西方是中国,它在节节败退,但是仍然在有气无力地抵抗;西南方是资源丰富的印度支那、东印度群岛和辽阔的印度;南方是新几内亚和白人的澳大利亚;东南方是横在从澳大利亚到美国的补给线上的一个个有用的岛屿。
美国对东方怒目而视,虽然遥远而衰弱,却把它帝国主义的前哨中途岛和夏威夷像针似的插入日本的生存空间。
日本的石油贮存量像蜡烛似的在逐渐耗尽。
六个月以前,弗兰克林•罗斯福下令对日本实行燃料禁运,这个残酷、蛮横的措施逼得它发动战争。
它缺乏钢;它缺乏食物;它缺乏大多数进行长期战争的必需品。
它不得不对它早先所向披靡的胜利作一番估计。
由于力量有限、时间有限,日本不得不进行一次决定性的打击。
但是——向哪几出击呢?西伯利亚暂时是排除在外的。
在进攻帝国主义财阀统治国家以前,日本深谋远虑地同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
希特勒愚昧地没有要求日本宣布废除这一条约和参加对俄国作战,作为他向美国宣战的交换条件。
因此,日本的后方是安全的,而我们却不能同它联合起来对付布尔什维克。
德国的形势确实是异乎寻常的!遍布全世界的同盟国都在进攻我们,而日本,我们最强的盟国,却同俄国,我们最强的敌国,保持和平!德国人民已经在为领袖原则 付出昂贵的代价,这个原则就是对希特勒的政治完全信赖。
意大利有一支相当规模的海军、空军和人员众多的陆军;但是,它有一个纸糊的独裁者和不爱战争的人民,因此只是徒然消耗我们的燃料和钢材,而它那漫长的、不设防的地中海的海岸线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
这些因素全都说明一个问题。
对英国作战,所有三个轴心国仍然能够联合起来。
甚至意大利在地中海和北非也会有点用处。
显而易见,我们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一方面对我们较强的敌人采取守势——在我们方面是俄国,在日本方面是美国,另一方面迅速采取联合行动击溃摇摇欲坠的大英帝国。
这是能够办到的,而且这是能够及时办到的。
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同英国的覆灭相比,英国的覆灭将在世界历史上标志一个转折点,将大大增强日本在远东所取得的胜利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