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掌河山 > 第四二九章 大王的烦恼

第四二九章 大王的烦恼

2025-03-21 20:43:40

段怡闻言这才想起,先前她吃得欢喜,崔子更可是一直忙着颠勺子。

她想着眸光一动,对着崔子更说道,你且等着!说完,段怡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那路边的一个小店里。

华灯初上,那小店挑了灯笼,许是因为往来的人少,门只开了半截儿,一个肩上搭着白褡裢的小伙计,踮着脚一脸愁苦的张望着。

段怡循着香味,买了一只烧鸡,又提了一壶桂花酿,再度上了拱桥。

你身上有伤,便没有买那些烈性酒。

这桂花酿我尝了,清淡得很,便是小孩儿也能喝。

她说着,将那烧鸡摊在了拱桥的石头柱子上。

崔子更将那烧鸡的一只腿撕了下来,递给了段怡,接过那小酒壶轻轻地抿了一口。

襄阳良种,越国可能种?江南那头有人造出了新的纺车,我带了图纸来,崔子更朝着段怡说道,虽然他有一肚子的私心话想要同段怡说,但到了嘴边还是变了样子。

写在信中之时,只觉得不论如何,都不觉得肉麻。

可真要说出口,便是他自己个都忍不住打个寒噤。

崔子更想着,又喝了口小酒,将酒壶递给了段怡,河边的晚风格外的清爽,让他的心也宁静了下来,说正事与斗嘴,方才是他同段怡相处起来最舒服的方式。

段怡接过酒壶抿了一小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能不能种,得试试方才晓得。

口粮乃是国之重事,便是在山南我也不敢一次便换了粮种。

且韩河池弄的那是新水稻,便是种估摸着也只能在江南了。

至于纺车……段怡说到这些,浑身都是劲儿,我得了两本好木书,一本是我离开苏州的时候,大兄给我的;另外一本则是祖父段文昌离开襄阳的时候,赠予我的。

里头便有纺车,织布机。

从前四处征战,无暇顾及,最近空闲之时我照着图纸改良了一二,到时候两张图纸拿着一起瞧,取长补短!她擅长修路搭桥造房子,从前在锦城的时候,要跟着顾从戎学功夫打仗,又要跟着祈郎中读书,还要同关老爷子一起搞基建,倒是没有往这上头想。

如今重心转移,最近几乎都在对照着现有的图纸,绞尽脑汁的想着改进之道。

祈先生担心她把脑门想秃噜了,这才放了她到黔中来。

那我岂不是要占了阿怡的便宜了?段怡一听,瞬间垮了,她心有戚戚得的看向了崔子更,你先从老贾的手中占到一个大子儿的便宜,再说罢!崔子更一听,深有同感的叹了一口气。

段怡听着,也忍不住跟着叹了一口气。

她摇了摇头,史书应该记载这一幕才是,两个大王潜逃在外,对月叹气,这狗大王谁乐意当谁当去!本以为做的是爷爷,没有想到,还有坐在王座上的孙子!她说着夸张,一脸的义愤填膺,崔子更瞧着,心中豁然开朗。

崔子更又拿回酒壶来,喝了一口,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想要抡起砖头,一把拍下去。

不瞒你说,我本想弄个金砖砸人的,可老贾只肯在我不住的屋子墙角抠下一块来!我嫌太寒酸了,要不然的话,他早就被我拍晕了!崔子更笑了出声,下回我送你一口金砖。

我那朝堂之上,简直像是站了五百只鸭子,人人都会引经据典,若不吊上几个书袋子像是不会说话似的。

我张嘴怼了回去,结果气晕了三个,骂哭了四个,还有五个含泪说自己宁死不屈……崔子更回想起此前之时,自己都给自己说无语了,忘记说了,转天有六个大儒齐齐觐见,劝我多读书,不要说大白话,骂人可以,不带典故不行。

段怡想象着那场景,同情的看着崔子更,将所有的鸡肉都推到了他的跟前,那还是你惨!她说着,眼眸一动,出起主意来,都是闲的!我们襄阳就不一样了,等你去瞧了便知晓。

蹲在树上的谷雨,听着二人嘀嘀咕咕的说着诉说着一把心酸泪,简直瞠目结舌!若是天下人知晓这一幕,怕不是眼珠子都要掉下来。

等段怡同崔子更回到那使公府的时候,夜已经深了。

黎云办事很牢靠,将段怡同崔子更的院子安排在了相隔最远的两处,二人在那黔州城中待了三日,将程穹留在黔州管束州军,便又去了那乌头山同苏筠关老爷子汇合,然后径直回了襄阳城。

一到襄阳门前,那小将朱鹮瞬间忍不住惊呼出声,大王,这才多久没有来,襄阳城都叫人认不得了。

从前都是他给段怡来送年礼节礼,就这襄阳城他跑得比京都还熟悉。

那江岸边新修了码头,南来北往的船停泊在码头上,扛着麻袋的挑夫忙忙碌碌的,像是不停歇的工蚁。

苏筠的小茶楼又扩建了不少,挑出的灵机大神旗帜,整整齐齐的迎风飘扬着!在那茶楼旁边,又新添了些酒舍,另有整整齐齐的摊儿,比那夜市还热闹几分!崔子更收回了视线,朝着襄阳城城门口看了去。

这会儿恰是清晨,不少挑着担子的百姓排着队进城去,见到大军回城一个个都好奇的回头张望着。

在城门口处,祈郎中领着几位穿着官服的人低调相迎。

见到段怡回来,老郎中快步上前,先是将她上下打量了一番,见她并未受伤,方才松了一口气。

苏筠韦猛,你们先领着大军进城回营,段怡挥了挥手。

大王此去可还顺利?那欧阳济摇了摇扇子,朝着段怡身边的崔子更看了过去。

不光是他,跟着二人后头的所有官员们,都齐刷刷的看了过来。

认识崔子更的也就罢了,那不认识的人脸上立马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崔子更被瞧得头皮发麻,就听到一旁的祈郎中开了口,越王怎么来了?莫不是被你那师伯以下犯上,夺了家国,赶出门来了?唉,师门不幸,师门不幸!那小老儿打出生起,便不是个好人!第四三零章 娘家的考验师叔有些心愿藏在心中便好,再不济梦里想想也行,岂能学那司马昭?不雅不雅。

祈郎中听着崔子更阴阳怪气的话,一脸震惊,你说话啷个这般文绉绉的?莫不是京都闹饥荒,你饭都吃不上了,说话有气无力?便是老欧都比你会说话些?欧阳济正悄悄打量着崔子更,听到老欧两个字,不厌其烦的纠正道:欧阳。

大王旗开得胜,本该举城相迎,不过老贾说大王不喜铺张。

且秋收在即,韩河池……段怡冲着欧阳济摆了摆手,这回是老贾说中了,打胜仗而已,我们哪一回不打胜仗?不必闹得鸡飞狗跳的!诸君皆能做自己喜爱的事,怡方才觉得欢喜啊!欧阳济笑眯眯的摇了摇扇子,心中已经嘀咕开来……不!你是不想白给我们一日俸禄,恨不得我们立即出去做活计!他欧阳济敢拍着胸脯说,整个楚国没有一个闲官!他喜欢的是喝茶吹水,村东头的驴子都不敢说干活是自己喜爱的事!段怡亦是眯了眯眼睛,有贵客远道而来,咱们且先进城中去。

那些官员一听贵客二字,又皆是瞧着崔子更嘿嘿嘿的笑了起来。

崔子更头皮一麻,那襄阳城的大门,竟是生出了几分鬼门关的感觉,身边的朱鹮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对着崔子更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大王,他们该不会夜里把你咔嚓了吧!朱鹮声音里带了几分颤。

崔子更瞪了朱鹮一眼,朝着段怡等人跟去。

剩下朱鹮同那六十骑面面相觑,朱鹮无奈摇了摇头,拍马跟了上去,总觉得越国要完是怎么回事!朱鹮想着,快马加鞭,护在了崔子更身边。

一入襄阳城中那丹桂的香味儿便扑面而来,虽然是清晨但这城中已经热闹非凡,带着一股子劲劲儿,朱鹮觉得如果非要他来形容,那种感觉怎么说?就仿佛是天还没有亮,你出门揉着眼睛,却是发现家中的老牛自己在耕地,小羊自己放着自己,就连那池塘里的鱼它都欢天喜地的蹦到鱼篓子里。

这襄阳城的百姓仿佛一撸袖子,个个都深信自己盘古,能开天辟地。

朱鹮神叨叨的想着,一行人已经到了那楚王府门前。

段怡率先翻身下马,瞧着了在门前候着的韩河池,惊讶的迎了上去,韩公怎么在此?欧阳祭酒说你看秋粮去了。

韩河池摇了摇头,瞟了一眼崔子更,大王,事关紧要,还请大王随老臣去,事关棉种。

韩河池惯常稳重,鲜少会这般焦急,段怡忙点了点头,朝着崔子更看去,你且先随祈先生去歇息,我去去便回,有什么事,先问先生。

说起来那棉种说的乃是棉花,大周朝的时候已经由番邦传入,只不过因为日照的缘故,西域同岭南道方才少有种植。

先前段怡使程穹入吐蕃,又新得了苏王爷赠的岭南道,便将这两种棉种都取了来,交由韩河池试种改良。

在她的印象当中,两湖地区后世遍地种棉花,按说是可行的。

韩河池已经种出了粮食,有往缓解吃的问题,若是再种好棉花,这冬日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是以段怡对这事十分的上心。

崔子更点了点头,目送着段怡远去,那欧阳济扇着扇子,笑弯了眼睛领着来迎接的官员散了去。

四周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朱鹮正四处张望着,得意那京都的皇宫远胜过这楚王府,便听到崔子更突然出了声。

师叔使人将段怡支开,是要做甚?给崔某一个下马威么?祈郎中小白眼儿一翻,崔大王这话就说得糙了不是?我又不是恶婆母,还能支走女儿,欺负你?那种成亲不接茶水,叫人立规矩的小事,做出来那都是有辱师门!咱要做就是做大事不是?我们段三年纪小,打架有顾公教,欺负人有我教;唯独这用眼睛看夫君的事,没有人教!她那亲娘老子,那是活着等于死了。

没有办法,老夫可不是得做一回亲娘老子,替她撑腰。

今日没什么越王楚王,更没有什么师叔师侄儿。

只有段怡的娘家人,你可敢接招?祈郎中越说越是心酸,多好的阿怡,便是天上的玉皇大帝来了,他都觉得配不上的。

这可是他一个瓜一个瓜喂出来来的独苗苗。

即便是寻着了儿子祈景泓,可段怡在他心中,却都是不同的。

崔子更挑了挑眉,并不意外,放马过来便是。

我同段怡大婚,不似常人。

今日便当是迎亲拦门,又有何妨?祈郎中哼了一声,拍了拍手,瓜娃子们,还躲藏个什么?瞅瞅人家这口气,一张嘴能将城墙都吹倒!他的话音一落,四面八方围拢了一大群人来。

先前跑得快的苏筠同韦猛,走在最前头,手中的兵器擦得发光;在他们的身后,还有那老将郑铎以及长孙三郎……除此之外,还有一群他叫不上名字的奇形怪状的段家军将士。

他们一出来,朱鹮立即神色一凛,六十骑快速围拢了上来,将崔子更团团护住。

你们楚国这是何意?想要两国交恶么?朱鹮紧张的大吼出声,心中更是焦急无比。

这襄阳城中多少人?便是他们再怎么是挑选的精兵良将,那也双拳难敌四手,根本就不是这些人的对手。

他们一人一刀,都能将崔子更剁成肉泥,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们六十人……不管怎么想,越国都要完啊!祈郎中不悦的横了他一眼,你这小人,心眼倒是挺小的。

我们楚人,个个光明磊落,就算是要伐越,那也光明正大的打过去,谁怕了谁不成?不是说了么?今日不过是段三娘家人,对未来姑爷的考验。

若是连这都不敢,便是关门放陆御史哭淹了楚王府,我们也要在楚国人脸上刻上老子不同意。

朱鹮看了看崔子更的后背,瞬间急了,大王!你的……崔子更横了他一眼,摇了摇头,无妨,尽管来便是!你们都待阿怡似亲人,我觉得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