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绝色大唐 > →第三十三章 张启←

→第三十三章 张启←

2025-03-30 08:23:28

日头还是那样猛烈,炎热却褪去不少。

偶尔有轻风吹过,让人神清气爽。

吃过午饭,宇文婵来到张建封书房。

爹,女儿有事想问您。

张建封放下手中的书,笑呵呵的问:子都啊,什么事?这两日都没看到你,在忙些什么啊。

宇文婵走进来先是飘飘一福,然后坐在旁边的太师椅上,说道:爹,您送过去的那叫小卓的丫头,是从哪买的?她啊,是如儿去奴市的买的。

还有四名小厮一起,没花多少银子,子都不必介怀。

张建封以为她是来道谢的。

那您能说说是怎样买到的么?看到宇文婵追问,张建封有些皱眉。

听如儿讲,好像是她主动找上如儿请求买下她,而且价钱相当低……子都,有何不妥?爹,女儿有些怀疑这小卓的来历……话音未落,张建封双目倏然凌厉起来,声音低沉的说:子都,此话怎讲?爹,女儿现在正在查探,还未确定。

不过想跟爹讨要几名侍卫……没待她把话说完,张建封便高声唤到:来呀!话音未落,门外便推门进来一名黑衣少年,半跪与地,说道:大人有何吩咐!子都,他叫张启。

从小跟随萧将军习武,忠心不二。

你可将他带了去,顺便再挑选几名称心的侍卫听你使唤。

这老爹可真大方啊!宇文婵心里乐滋滋的。

其实自己运气也不错啊,能攀上个好命的爹。

多谢爹!宇文婵高兴的福了一福。

张启,快起来吧。

以后,你就是大小姐的人了。

张建封乐呵呵的说道。

张启站起身,用有些疑惑的眼光打量宇文婵。

看到张启的脸,宇文婵顿觉眼前一亮,好一个英气十足的少年!只见他浓眉大眼,鼻直口润,满脸的阳刚正气,是个十足的阳光大男孩。

两人就这样互相打量起来。

咳,子都啊,可还满意否?张建封一脸别有深意的笑容。

张启被老爷子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惊得双颊一红,赶忙俯身抱拳道:张启见过大小姐!语气铿锵有力,那一身凌厉的气势,颇有大将之风。

爹,女儿太满意了!不过……将如此人才给了女儿,您不心痛么?宇文婵掩口轻笑。

哎!子都说的哪里话来。

爹已年迈,只要在家安享天年就好。

将来这天下,还不都是你们这些小辈们的天下?跟着我,他也难有什么出头之日。

以子都的才华,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当然还是跟了子都较有前途咯!汗!这个老爹,连自己女儿的马屁都拍。

爹,您就别拿女儿取笑了!看到宇文婵的小女儿态,张建封抚须大笑起来。

出得老爷子的书房,宇文婵隐去了笑意,正色道:张启,你去挑选几名趁手的属下,先不要到凝红居找我。

就在外边侯着,这两日小心注意小卓那丫头和她带来的几名小厮。

是!张启抱拳一礼,转身离开。

看他走的虎虎生风的样子,宇文婵的脸上又荡起笑意。

老爷子出手就是不凡,竟给了她这么好用一个人才。

收拾起心情,又回到书房,老爷子一愣:子都还有何事?宇文婵沉吟了一下,说道:爹,女儿准备向乐翼提亲,将他招赘入门。

‘啪嗒’老爷子手里的书掉在了书案上,表情怔楞。

半晌……老爷子‘呼’的站起身,眉头紧皱,说道:此话当真?!是,女儿心意已决!宇文婵表情坚定的看着张建封,一幅雷打不动的坚决。

子都!你要考虑周全才好!那乐翼出身……没等老爷子把话说完,宇文婵便打断道:爹!乐翼本就是女儿的人,这次女儿只是要给他个名分罢了!话已经说到这份上,张建封也找不出理由反对了,只能摇头叹息。

那子都打算何时完婚?看到老爷子妥协了,宇文婵松了口气。

如果不过老爷子这关,还真是个大麻烦。

当然是在爹成婚之后。

宇文婵微微一笑,不过,这件事还请爹先不要告诉旁人,包括贺姨在内。

这样乐翼还能安全点,她可不想节外生枝。

老爷子神情多变的看着宇文婵思虑良久……子都,那花名剑……爹,花名剑乃叛逆一党,与女儿再无干系,请爹放心。

提到花名剑,宇文婵垂下眼帘,心中沉沉的。

要不是这几天发生的这些事,她也不会把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进而怀疑小卓。

见宇文婵这么说,老爷子只能作罢。

招赘乐翼,总比与叛逆花名剑在一起好吧。

好吧,子都既然已有打算,到时为父自会为你安排婚事。

子都多谢爹爹成全!宇文婵当即跪下,拜了三拜。

唉!起来吧,乐翼那孩子倒也是个乖巧听话的,只要子都喜欢就好。

老爷子无可奈何,谁让他欠了人家的恩情呢。

拜别了老爷子,宇文婵高高兴兴的回到凝红居,这总算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唤了乐翼和宇文拓,随她一起去奴市,这次她没有穿男装。

由于晚唐战乱四起,奴市的行情是越来越好,比别的市场都要热闹。

寿州的奴市,比颍州的要小上许多,毕竟这边不是战区。

寿州城也远没有颍州城大。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里虽然不大,但是各类人才却应有尽有。

看着奴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景象,乐翼和宇文拓二人都很是感慨。

不久前,自己才被宇文婵从奴市买下,如今风水轮流转,自己也会来买人。

正在宇文婵左顾右盼的时候,眼光忽然被角落里一个坐在凳子上的老者定住目光。

只见这老者很有架势的端坐在一张残破的凳子上,年纪好像和张建封相仿。

面色一点也没有常人应该有的尴尬或者凄苦的表情,只是坐在那悠闲的看书。

他身后站着一呆愣少年,长得眉清目秀。

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三口,五十两’。

身边还有一妇人,神色安详,微垂着头。

由于他们呆的地方很不起眼,又只有一个精壮,而这精壮还呆呆的。

所以根本没有人肯花五十两的大价钱去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