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六章 第二十二节 荷兰人

第六章 第二十二节 荷兰人

2025-03-30 08:24:38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6: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528范大人,正如您所听到与看到的那样。

大清与荷兰有着共同的对手。

那就是南边的那个卑鄙下流无耻的邪恶国家。

南明的存在是对整个天下的威胁。

大清是上朝大国,我等衷心期盼着大清能早一统华夏还天下以安宁。

为此荷兰愿意以大清马首是瞻,为大清的一统大业献上点绵薄之力。

在范文程的书房中揆一详细的讲述了之前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香江商会以及明帝国多年来的恩恩怨怨。

做过十多年台湾总督的揆一可以算得上是个中国通了。

他清楚的知道在这些中国人眼中他们脚下的土地是世界的中心。

若想博得他们的好感就必须称他们为天朝上国。

果然范文程被揆一这么一吹捧脸上立刻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外人承认你是天朝上国当然比自己在家里关上门自封天朝上国来得有面子。

更何况大清入关才两年多所属的藩国不过朝鲜和蒙古两国。

可到了这红毛夷的嘴里仿佛大清已经是天下正统了。

不过范文程就是范文程。

他可不会为了一个红毛夷的几句奉承就变得头重脚轻分不清南北了。

满清到底有多少分量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只见他端起了茶碗轻轻的吹了口气后对揆一说道:使节大人,茶快凉了,还是趁热喝了吧。

刚才还豪情万状的揆一见这留辫子的鞑靼不为所动,尴尬的笑了笑也跟着端起了茶碗。

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摸清范文程的底细。

于是揆一品了一口香茗后赞叹的说道:范大人,这可真是好茶。

品着有点象西湖的龙井啊。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我以前只知道南方产好茶。

没想到北方也有如此好的茶叶。

哦,使节大人也懂品茶之道。

不错,这确实是西湖龙井。

可惜如今这龙井在京师可比那金子还贵啊。

范文程看着茶碗中漂浮的茶叶感叹的说道。

满清虽然入了关可是由于南明的封锁许多奢侈品、粮食以及布匹都变得紧缺起来。

更不用说是这茶叶了。

哼,如今南明把持着重要的产茶区故意哄抬价格谋取暴利。

据说南明还不顾北方百姓的生计一再封锁大清。

我们东印度公司对大清百姓的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

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我们愿意与大清朝廷携手打破南明邪恶的封锁。

揆一满脸愤慨的说道。

从他掌握的情况看由于受战乱影响清国目前物资极度匮乏。

就算荷兰同明帝国没有梁子。

见利忘义的荷兰人也不会放弃如此有利可图的市场。

何况扶持了清国还能抑制南方的明帝国。

本官代表大清的百姓感谢荷兰友人对大清的支持。

不过如今南夷虽然在海上很嚣张。

但我大清毕竟以农为本。

如今各地的都在恢复农务。

估计今年的收成会不错。

至于海上之事我大清从不过问。

再说那些化外之地大清也不屑一顾。

范文程面无表情的说道。

从前天杜·洛瓦所说的掳掠行为,再加上前面揆一自己所说的荷兰同南明的争斗。

范文程多多少少都嗅出了点味道。

这些个红毛夷在海上不是南明的对手。

所以才会跑来同大清谈合作的事。

既然如此那他范文程就要知道这红毛夷手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底牌。

揆一在心中不由的骂了一句:老狐狸,明明很想要。

还装着清高的样子。

不过揆一的脸上依然挂着谦逊的笑容。

只听他提高了嗓门说道:上帝保佑,祝愿大清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不过南明是不会让大清顺利完成收割的吧。

众所周知,南明的女首相是个贪婪的强盗。

这点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上都一样。

荷兰很愿意在军事上给予大清一定的帮助。

范文程看了一眼揆一心想你们才多少人马啊。

能帮得上什么忙。

从汤若望口中范文程得知荷兰人在南洋的巴达维亚只有几千人。

而且荷兰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国,经常发生水灾,牧草为唯一天然资源。

当地收获的小麦和其他粮食还不够喂养公鸡和母鸡。

他们唯一的营生就是在海上打劫。

想到这儿范文程傲然的接口道:我大清以弓马定天下,何惧南明跳梁小丑。

可是我也听说大清的骑兵在南方吃了不小的亏啊,揆一忍不住戳穿道。

对于范文程傲慢的态度揆一很是不满。

这个鞑靼官员太没诚意了。

自己一再的向其表示荷兰的友好。

可他总是扯开话题或是轻描淡写的带过话题。

揆一可不想再这么闲扯下去了。

他决定就此开门见山。

于是继续说道:范大人,您可别在意。

这次荷兰使团是冒着很大风险来到大清的。

因此请相信我们的诚意。

有些话还是照实说吧。

我们知道大清现在正在耶稣会神甫的帮助下改进火炮和火枪。

也知道大清在寻找克制南明火炮和火枪的方法。

但我可以以一个军人的身份向大人保证那些耶稣会神甫改进的大炮和火枪根本不可能克制南明的火力。

哦?范文程不置可否的哼了一声。

范大人,汤若望现在为大清制造的火枪是火绳枪吧。

恩,或许他还能制造一下简单的遂发枪。

不过我要告诉大人。

那种枪对明军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明军火枪的射程要比普通火绳枪要远得多,速度也快得多。

当年台湾一战我军使用的就是火绳枪。

哦,上帝啊。

那简直是场灾难。

揆一一边说着一边划起了十字。

而一旁范文程拿茶碗的手也不禁微微颤抖了一下。

只听揆一继续说道:汤若望铸造的火炮最多不过是你们所说的红衣大炮,而且还容易移动。

但明军的火炮要轻得多射程也远得多。

他们的炮弹还会自行爆炸不是吗?这下范文程再也不能保持镇静了。

因为揆一所说的同那些从战上回来的将领阐述的如出一辙。

却见他将茶碗搁在了一旁探身向揆一问道:这么说荷兰能有比南明更好的火炮、更好的火枪?我们的火枪比不过南明。

南明的在武器方面很有研究。

揆一的回答很老实。

虽然荷兰人是出了名的奸商。

不过他们也知道那些该撒谎,那些不该撒谎。

夸大自己火枪的性能是没有意义的。

毕竟这关系到日后的战争。

眼见范文程的眼中又开始有了不屑。

揆一镇定的补充道:但我们的火炮可以与南明一比。

而火枪只要使用得当同样可以战胜明军。

重要的是士兵的训练。

恩,这一点汤若望神甫也向摄政王提起过。

他还介绍了一种新的编制给朝廷。

范文程点头答道。

哦?新的编制。

是什么编制?揆一好奇的问道。

于是范文程便将汤若望那日所说的西班牙编制简单的复述了一下。

这下轮到揆一的脸上露出了不屑。

果然,汤若望那半瓶水肚子里就那么点货色。

略带得意的揆一不紧不慢的说道:噢,范大人。

若是大清的士兵真的照汤若望神甫所说去做的话。

估计他们在战场上会成为明军标准的靶子。

上帝啊,40排的方阵!明军的炮兵闭着眼睛开炮都能砸死一大片人。

只有愚蠢的西班牙人才会用这种老掉牙的方阵。

范大人,我敢向上帝起誓。

现在的欧洲没有人会在战场上使用这种阵形。

西班牙编制早在30多年前就被淘汰了。

范文程听罢又是一惊。

汤若望那日虽然讲得头头是道。

可是后来摄政王同豫亲王多铎核实了一下发现这明军的阵形好象没那么多人啊。

最多不过才三排而已。

因此众人均是狐疑不已。

如今听揆一这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对揆一不由的又尊敬了几分。

于是范文程以谦虚的口吻问道:那依揆一将军看大清的火枪兵当如何配置才好?被范文程将军二字这么一叫揆一骨头都轻了。

他不过是个挂名的上校。

这将军的头衔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也才有。

当下便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大人,我们荷兰摩利士将军的编制比西班牙人的编制要合理得多。

作为联军总司令的摩利士将军在独立战争时期将西班牙人打得灰头土脸。

我们荷兰的编制中长矛步兵团的横排数为5排,这样所有的士兵就能够一次将全部兵器投向敌阵。

每排约有50名长矛兵,士兵间距约3英尺。

在这种队形的各个侧翼,是3个由滑膛枪士兵组成的排,每排40人,面对敌人编成四路纵队,每纵队10人。

这样滑膛枪士兵射击完毕后就可以采用反方向行进方式,到最后一排去换装子弹。

揆一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范文程。

此刻的范文程只有一个劲点头的份。

揆一知道这鞑靼官员完全被自己吸引住了。

于是趁热打铁的继续说道:不过这种阵型也有弱点。

就是在对付敌人骑兵的正面冲锋时,滑膛枪士兵必须以长矛兵作掩护,艰难而杂乱地向后移动。

当敌人向自己侧翼进攻时,必须把队形的正面转过来面向侧翼,这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当然有大清的骑兵阻击正面冲锋的敌骑兵并保护阵形的侧翼。

也就没那么麻烦了。

毕竟没有哪个国家的骑兵比得上大清的骑兵。

揆一最后的一句话倒真是真心话。

在欧洲人眼中东方人的骑兵简直就是个神话。

从匈奴人的上帝之鞭到后来蒙古人的铁蹄哪一个不是恶魔的化身。

对此范文程比揆一更有信心。

汤若望所建议的编制还有一点让八旗将领不满的就是其中没有提及满清的骄傲——骑兵。

如今揆一所说的荷兰编制详细的提到了骑兵。

让骑兵同火枪兵组合使用在范文程看来更符合大清的情况。

对揆一已经深信不已的范文程连忙向他邀请道:揆一将军精通兵法。

我大清如今正需要将军这样的奇才。

不知将军可否留下助我大清一臂之力。

这当然是没问题的。

能为大清训练合格的士兵对付南明是我的荣幸。

大人放心,那些南明士兵只是拥有火枪的乌合之众。

他们根本不是军人。

我一定会在战场上让孙露那女人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战斗!揆一咬牙切齿的说道。

台湾之战自己战败当众向孙露投降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为了挽回作为军人的荣誉揆一特地向总督迪曼请战来北上同清国洽谈合作事宜。

为的就是找到机会一雪耻辱。

不过以目前清军的实力还不够。

于是揆一又向范文程建议道:范大人。

大清目前的火枪和火炮是远远不够满足日后战争需要的。

荷兰可以向大清提供上好的武器。

可以派出专业的军官帮助大清训练士兵。

但这一切都要秘密进行。

绝对不能让南明知晓。

这本官清楚。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一旦大清有了自己的火器军就不用再忌讳那些南夷了。

到时候大清一举南下。

荷兰从海上袭击南夷在沿海的老巢。

这天下即可定矣。

范文程摇头晃脑的说道。

仿佛清军铁蹄踏平江南就在眼前似的。

可是他转儿又轻咳了一声说道:不过揆一将军。

我大清入关刚不久。

百废待兴,朝廷有点捉襟见肘。

这个火炮和火枪很贵吧?揆一虽然不懂成语。

但范文程最后一句话他还是听懂了。

就是说没钱啊。

不过揆一倒没显得有多意外。

对此东印度公司早有准备了。

于是呼,揆一立刻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架势说道:荷兰说过愿意为大清的一统大业献上点绵薄之力。

所以价钱的事好商量。

如果实在付不出的话可以用货物抵价。

这大清如此大。

相信一定有煤吧。

羊毛也行啊。

当然荷兰也有些小小的请求。

这台湾本是荷兰所开发。

如今被南明强行占去了。

要是以后大清消灭了南明。

荷兰希望能拿回台湾。

更希望大清日后能开放南方沿海的城市便于两国交往。

范文程一听立刻也来了兴趣。

本来嘛,搞火器最麻烦的就是没钱。

现在红毛夷说可以用煤和羊毛抵价。

这当然是件大好事。

北方有着丰富的煤矿。

满清和蒙古又以游牧为主。

煤和羊毛当然比银子好搞。

只是他不知道红毛夷要这些干嘛。

南方又不冷。

至于台湾嘛。

本来就是化外之地要与不要也没关系。

只是开放南方的城市有些问题。

毕竟那里连接着内陆。

想了一圈的范文程觉得这实在是笔好买卖于是回道:此事事关重大。

还需等摄政王殿下回来后才能定夺。

众位使臣暂时还是住在老夫府上以便避人耳目。

同范文程一样揆一也觉得这是笔不错的买卖。

枪、炮的价格利润被煤和羊毛替换了一部分。

可从清国搞来的煤和羊毛却可以直接在南明卖个好价钱。

这一来一回两头倒卖的暴利只有荷兰人自己心里清楚。

于是揆一欣然的答道:那就谢谢,范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