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6: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222转眼间又是一个五黄六月,恰指算来大同府起义也有一年多了。
这一年多大同府可是久经历血与火的考验。
城内军民浴血奋战连续三次打退了阿济格部的大举进攻。
再加上雁北诸县同仇敌骇互相照应。
也使得清军在雁北地区屡屡受挫。
由于义军占领了大同府周围除高阳县外所有府县,眼见情况不妙的阿济格在去年年底主动撤离了高阳。
一时间雁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雁北周围府县的百姓纷纷举家迁往大同以逃离满清的统治。
反清联盟还在同年二月正式奉隆武年号接受隆武王朝节制。
与此同时,阿济格部在山西的失利让清庭顿时寝食难安。
从地理位置来看,山西紧靠畿辅,大同的起义直接威胁着刚刚入关的满清政权。
为此清廷先是指派亲王阿济格、承泽郡王硕塞、多罗郡王瓦克达等领兵戍守大同。
之后又归罪于宣大总督耿焞未能事先防范,将其革职查办,另由由佟养量接任。
义军在晋北、晋中连续重创硕塞与瓦克达部。
这使得山西的抗清运动很快波及邻省,再加上隆武皇帝在南京登基。
一时间晋察冀各府县的乡绅百姓纷纷高举隆武王朝的大旗起事抗清。
反清联盟最鼎盛时期,清庭在山西能够控制的竟只有其省会太原以及晋南部分地区。
眼见山西的形势每况愈下,而黄河以南的明军也在顺治二年(1645年)年底解决了湖广的李自成部和左梦庚部。
徐州明军对归德、开封二府也日渐施压。
刚刚封任清叔父摄政王的多尔衮清楚的知道大同的战局事关整个满清的生死。
若是在明军休整完毕前还不能解决山西等地的叛乱。
那么这次八旗子弟真的要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了。
但是多尔衮不甘心。
中原的花花世界就在眼前。
就算不能一统天下,能占取整个华北对来自苦寒之地的满清来说也是难得的宝地。
于是多尔衮在基本处理完济尔哈朗、豪格的残余势力后便急忙将其所能调集一切并马齐聚山西。
目前除了驻守山东的豫亲王多铎、驻守陕西的固山额真冷僧机、留守京师的谭泰、何洛会两名固山额真以及在河南开封同明军对峙的固山额真巩阿岱。
其他能带兵的亲王、郡王几乎全部带领八旗子弟全都云集山西。
除此之外多尔衮还修书向蒙古科尔沁部求援。
于是在顺治三年元月科尔沁部毕力克图率5000蒙古铁骑抵达太原。
与清军一同围剿山西的反清联盟。
多尔衮如此孤注一掷,精兵猛将几乎全部派往山西。
其本人当然也要坐镇山西才是。
就在毕力克图抵达太原前一个多月多尔衮便亲率满州正黄旗、镶蓝旗协吴三桂的汉军正黄旗入驻太原督战,亲自坐镇指挥。
于是古老的晋南大地再次陷入了一阵腥风血雨之中。
为了扑灭山西的抗清怒火,多尔衮适时的调整部署将重点放在了抵抗较弱,势力较为零散的晋南、晋中、晋东南地区。
以图逐渐缩小反清联盟对山西的影响,再占领雁北各县,然后孤立大同。
在太原清军以及西安吴三桂部的联合打击下,晋南一带的反清势力首先受到了重创。
蒲州城在清军几路大军的围攻下迅速陷落。
起义军将领虞允、白璋等人力战而亡。
接着晋南运城、绛县、解县等府县陆续被克。
之后清军又转而东进在蒙古援军的配合下开始逐一扫荡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地起义军。
顺治三年六月,交城、祁县、太谷、徐沟、平遥、介休等六县在清军的分化下相继投降。
由于晋中、晋南地区的起义军多为明朝旧官吏、旧军队。
虽然队伍迅速壮大,使起义军迅速发展,起义遍及全省。
但其力量分散,缺乏互相配合和支援。
于是在清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下晋中、晋南的抗清烽火被逐渐的压制了下去。
此刻在太原府衙中一身戎装的多尔衮正负手站在大堂之上。
从他的左手算起分别是英亲王阿济格、多罗亲王满达海、承泽郡王硕塞、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多罗郡王瓦克达、多罗郡王尼堪以及刚刚册封的瑞重郡王岳乐。
这岳乐乃是阿巴泰四子,博洛的亲弟弟。
博洛的事让老将阿巴泰很是恼怒。
身为宗室,不杀身报国?有何面目见太祖太宗?整个王府都为此蒙羞。
为了挽回家族的荣誉刚满二十岁的岳乐毫不犹豫的向多尔衮请缨出战。
多尔衮当然同意了岳乐的请战并让他接任他哥哥的爵位以示鼓励。
而岳乐倒也没让多尔衮失望。
这个年轻人在山西的战斗中表现的确实不错。
而他本人对多尔衮的忠诚也是无可比拟的。
在多尔衮的右手边是以毕力克图和吴三桂为首的各级将领。
而在大堂的正中央一个年约50的文官正带着几个乡绅模样的人跪倒在地口称恕罪。
只见多尔衮极有风度的恕他们无罪让他们起声说话。
原来这几个乡绅便是交城等县派来投降清军的代表。
他们这次前来太原就是请求清庭宽恕他们这次的反叛行为。
在目前的情况下多尔衮当然是要好好奖赏一番这些个迷途知返的良民。
在夸赞了这几个乡绅并赏赐了他们一些钱财后多尔衮的目光移到了那个为首的文官身上。
这次他之所以能镇压晋中、晋南的抗清烽火除了其在军事上的一系列措施外。
有一个人是绝对功不可没的。
此人便是眼前的这个文官清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踌。
现在的多尔衮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大哥皇太极为什么千方百计的都要收服洪承踌。
不错此人同范文程一样都是大清难得的栋梁。
他们的一个计谋往往能抵得上数万人马。
汉人或许不善弓马骑射,但在谋略方面他们确实另人叹服。
毕竟汉人中曾经出过诸葛亮、周瑜这样绝顶的智将。
这让多尔衮不由的想起了以前皇太极曾经同他们说过的一句话:大清和明说白了还是两个汉人头脑的较量。
那次过后没多久袁崇焕便死在了他曾拼死守卫过的人手上。
当时多尔衮还曾为皇太极做法感到不屑。
认为作为满州的勇士不应该使用卑鄙的手段陷害对手而是该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打败对手。
但现在的多尔衮不再会有如此幼稚可笑的想法了。
战争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字赢。
只要你能赢没人会在乎你使用什么方法。
想到这儿多尔衮堆起了笑容向洪承踌赞道:这次我军能平定晋中、晋南洪大学士当记头功啊。
回王上,这是奴才该做的本分。
晋中、晋南能平定不是奴才的功劳。
而是我八旗子弟拼死作战的结果。
底下的洪承踌连忙谦虚道。
自从多尔衮加封叔父摄政王后满朝文武便开始称呼其为王上来。
这王上虽比皇上差了一级却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洪大学士过谦了。
本王一向赏罚分明。
该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
洪大学士这次能劝说晋中各县迷途知返归顺我大清。
使我八旗将士少流血,少伤命这不是大功一件吗?多尔衮笑着说道。
回王上。
这是南明赎典忘祖的结果。
南明如今女主乱政,朝纲不振,党朋四起,以下克上。
其所作所为均有违三纲五常,倒行逆施定将为天下百姓所唾弃。
那些无知百姓或许会一时被妖言所惑。
但我大清是上承天命,下应民心。
那些百姓能迷途知返也是天意啊。
洪承踌恭敬的回答道。
他的话一半是出于奉承一半则是出于真心。
洪承踌千算万算都不会算到大明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倒不是指南明抵挡住了清军的进攻。
而是指现在南明那种怪异的局势。
竟然让一个女人出任什么首相。
还搞出如此多的有违圣人之道的逆举。
他每每与范文程在书信中提起这些都不禁要长吁短叹一番。
其实洪承踌清楚所谓的女主乱政,以下克上只是让他心里好受些的借口罢了。
有些事跨出了第一步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洪承踌的一番话倒让他身后的那些乡绅们感慨万分。
他们中有些人或许是怯于清军的武力威胁。
但不可否认的是洪承踌等人关于南方的种种说词也是他们改投清庭的原因之一。
原本隆武皇帝的登基让沦陷区的士人乡绅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大同高举反清大旗后他们更是纷纷响应。
然而南明后来的种种所作所为同他们心目中的中兴之朝相差太远。
由一个女子出任首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让不少人难以忍受了。
而南明之后建立国会、颁布新《土地税法》、给予各地奴仆和雇农以人身自由、废除传统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等等一系列措施在北方儒林看来无疑是违背圣人教化,破坏三纲五常的。
如果说隆武朝的新政策有五分是违反儒家理学的话。
那么经过洪承踌等人的一番修饰与加工再传到北方各地士人的耳中就成了完完全全推翻万事法则,彻头彻尾赎典忘祖的大逆不道之举。
洪大学士所言极是。
我等就是受了奸人蒙蔽才会误入歧途,差点铸成大错。
南明赎典忘祖,弃君父大仇于不顾,竟然同李闯等人同流合污。
真是伤透了秦晋之地百姓们的心啊。
一旁的一个年老的乡绅连忙接口道。
其他人也跟着他附和起来。
纷纷斥责起南明赦免李自成余部的做法。
这便是清庭用来瓦解北方反清势力的另一套说辞弃君父大仇于不顾。
对于北方的地主老财来说再没有比李自成更让他们恨之入骨的人了。
与其说他们是要报君父之仇不如说是要报复李自成的农民军。
当得知李自成被南明被击毙后,所有地主老财都满心期盼着看到李自成被五马分尸,其党羽被凌迟处死。
结果隆武王朝再次令地主老财们失望了。
李自成被好好安葬,其党羽全都被赦免。
朝廷还给予他们土地。
如此处理在南方的士绅地主看来算不了什么。
毕竟李自成等农民军对南方的影响较小。
可北方的地主老财听到后可是痛心疾首,暴跳如雷。
加之范文程和洪承踌乘机将神策门事件大肆宣扬。
原本一场逆反案转眼间便成了粤党勾结奸商暴民强取豪夺土地。
至于大同的反清联盟也接收了不少李自成的残部或是以前的流寇暴民。
这一来二去各地反清的士人乡绅,地主土豪也开始动摇起来了。
土地是中原的根基,儒家的万世法是中原的精髓。
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
任何妄图动摇这两项根本的人都是中原士绅地主势力的敌人!我等在此肯请摄政王殿下早日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那些地主们连忙跪地高声请命道。
那种阿谀奉承的口吻让在场的洪承踌都觉得有些恶心。
但他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有道是攻心为上,只有取得中原儒林的支持满清才能在中原站住脚跟。
既然南明的那个妇人放弃了这一先天条件。
那么就由大清来高举独尊儒术的大旗吧。
此时多尔衮则以一种玩味的眼光看着这些汉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太祖努尔哈赤定立八旗制度。
命令八旗各部使用满语满文。
服装发式亦须一律,妇女不得缠脚,男子皆要剃发留辫。
这才使得原先来自不同地区、制度相异、习俗不一的几十万女真人、蒙古人、汉人组成了一个新的族群——满族。
如此算来满人的历史不过只有三十年而已。
但对满人来说血统的纯正却是异常重要的。
满汉不通婚,旗民不结亲。
而眼前跪着的这些汉人,他们的族群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可血统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
只要能符合所谓的万世法那么任何人都能做他们的主子。
多尔衮觉得很难理解。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
于是多尔衮清了清嗓子宣布道:诸位放心,本王即刻发兵,定当扫平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