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章 第一节

2025-03-30 08:24:37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417崇祯十四年的早春,洛阳城被批上了一身银装。

隐隐之中透着一股子的萧瑟之气。

原本由于连年的饥荒变得冷冷清清的菜市口今天却热闹非凡。

虽然所有人都看上去面黄肌瘦,但这些人仍兴致勃勃的顶着寒风来到菜市口。

原因很简单今天在这里将有一位尊贵的犯人被处决。

这个人就是明王朝的福王朱常洵。

当刽子手的钢刀将朱常洵那苍白而肥大的头颅砍下时。

刑场上一下子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一瞬间,闯王万岁!的呐喊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古城。

站在城头的李自成冷冷的注视着这一切。

他明白在朱常洵人头落地时他李自成在百姓中的声望达到了最高点。

李自成扫了一眼身边的追随者们。

他们中有田见秀﹑刘宗敏、刘芳亮这样可与韩信媲美的大将。

也有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不亚于萧何的谋士。

想到自己从一个牧羊娃一路走到今天这一步。

李自成觉得接下来的时代将是他李自成的时代。

是的,当年朱元璋也不过是个乞丐罢了。

他做得了皇帝。

自己怎做不得。

抬头望着异常湛蓝的天空李自成在心底不禁呐喊道: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同样是崇祯十四年的早春,同样的一幕发生在了襄阳。

当明王朝的襄王朱翊铭人头落地时。

相信此时的张献忠望着同样异常湛蓝的天空也在心中勾画着自己大西帝国的蓝图吧。

和李自成、张献忠满怀壮志雄心的心境不同。

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在自己的御书房看着窗外异常湛蓝的天空。

刚才在朝堂之上面对流寇下洛阳克襄阳连杀两名王爷的情况。

满朝文武竟然拿不出个办法。

朱由检也早已习惯了那些大臣们每天没有营养的朝堂对质。

现在除了流寇作乱之外。

关外的清军也从正月起对锦州发起了进攻。

锦州城到现在都还被围着呢!面对与流寇和清军的两线作战朱由检觉得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想到这儿朱由检不由的狠狠咒骂起来:这些该死的流寇!忽然朱由检又想起了袁崇焕,那个被自己凌迟了的袁崇焕。

如果他还在会怎样呢?朱由检很快的打消了这个念头。

自己没有做错。

朱由检坚信自己是个英明的皇帝是大明的中兴之主。

做为中兴之主的自己又怎会错杀忠臣呢!而在遥远的关外胜京皇家狩猎场上骑在马背上的皇太极看着这同样异常湛蓝的天空。

锦州被围已经好几个月了相信过不料多久就会被攻陷了。

根据线报明朝军队正忙着应付成群的流寇呢。

这对大清来说是各千载难逢的机会。

自从即位以来这个天聪皇帝就一直小心翼翼的经营着这个年轻的国家。

这些年明朝的情况让皇太极看到了入主中原的希望。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先辈的志愿自己是否能完成呢?想到这儿皇太极突然咳嗽了起来,雪白的丝帕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鲜血。

当这个时代的枭雄、皇帝们各怀心事的看着这异常湛蓝的天空时。

他们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岭南一个19岁的女孩也在象他们这样看着天空。

但现在孙露眼前的天空却阴霾的很。

不过在孙露看来只要没有暴风雨就行。

不知道今天船队会不会回来。

孙露现在的心情只能以喜忧参半来形容了。

前几个月詹母斯完成了汉威公司的第一笔生意。

从南洋回来的詹母斯不但带回了孙露想要的各种器材和武器。

还运回了大量的粮食和种子。

这正好赶上了今年的春耕。

说到春耕就不得不提起了孙露这段时间的疯狂收购行动。

由于这个时期的广东沿海地区受内乱外侮的摧残,田地多荒芜,农民多失业。

田地的价钱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

于是孙露就乘机收购了大量的土地。

再以农村合作社的形式转包给当地农民。

要求分十年的期限还清购地的款项。

而桃源山庄向农民提供农具和粮食。

并保证每块田地的税收由桃源山庄负担。

农民只需在收获后将粮食按市价买给山庄一不分就行了。

刚开始没人相信这几乎是白送的事是真的。

但后来在几个胆大的农民尝试下。

发现桃源山庄并没有食言也没有将这些农民变为佃仆。

于是桃源山庄有个孙大善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新安县乃至周遍地区。

而孙露则成农民口中的转世观音。

不少农民还要给她立长生碑呢。

孙露可没心思关心是否立长生碑的事。

现在在农民中博得好口碑确实不错。

但由于知道了桃源山庄的政策。

那些地主们不再以低廉的价钱卖给孙露土地了或是干脆将地价涨了几十倍。

这些奸商!孙露在心里将这些地主母系家属狠狠的问候了一边。

目前的情况是暮名而来的农民越来越多。

而耕地却显得得少了。

不过孙露本来的目的就不是吸引这些人来种地的。

广东又不是农业大省。

吸引这么多的农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发展工业。

现在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当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虽然钢铁厂、玻璃厂等都都还在筹建之中。

但由于多了许多的劳力,桃源山庄旁边那条河上的大坝已经建成了。

现在孙露他们已经将那条河流命名为商水河来纪念他们这些最初的开拓者是来自河南商水县的。

而在刘逢喜、刘逢庆兄弟的不懈努力下,结合了水转大纺车和苏女纺车特点的水力纺纱机已经研制完成了。

(其实就是后来的骡机)。

现在纺织厂的那个大水车则成桃源山庄的标志性建筑。

纺纱厂的建立解决了不少妇女的工作问题。

因为桃源山庄生产的布匹质地好。

一下子就被荷兰商人订购一空。

甚至还有返销中国的架势。

当时欧洲的英国还在闹纱荒。

贵族和商人们正忙着在英伦三岛上的圈地养羊。

其实孙露这儿也差不多啦。

由于没有足够的棉花。

不少农民发现养羊是个不错的生计。

于是在山庄的周围兴起了不少的小型牧场。

只不过广东的羊毛质量并不好。

除了纺织业,孙露现在还建立了一个火柴厂。

小部分提供山庄的内需外,大多出口到了南洋。

另有一部分被卖到地主家。

没办法大多数农民连吃饭都有问题那来钱卖你的火柴。

不过卖给地主们的价钱孙露可是狠狠宰了他们一刀。

来报复他们高价卖地的那件事。

还有一条财路就是走私私盐这条古老的行当。

孙露在香港的基地旁建立了一个盐厂专门生产私盐。

在忠叔的帮助下虽然走私的量不多。

但还算是打开了销路。

目前孙露研究的另一个发财项目就是生产肥皂。

生产肥皂的必要原料是小苏打或钾碱,脂肪或油料。

小苏打或石灰,用其中的任何一种分解脂肪,就可以形成肥皂,使甘油分离出来。

想用石灰倒很方便,可是这样得到的是石灰质的肥皂,不能在水里溶解,因此毫无用处。

如果利用小苏打,就可以得到一种能溶解的肥皂,可供日常使用。

孙露让工人收集了不少的海蓬子、番杏和各种漂上岸来的马尾藻科。

把这些植物大量地收集起来,先把它们晒干,然后在露天的坑洞里焚烧。

便能得到大量的灰色的粉末,这就是天然的小苏打。

幸好广东是沿海地区海滩上到处是这些藻类。

不少学生在放学后也来帮忙拾海藻。

至于油脂孙露除了使用动物油脂外还让人提炼了椰子油。

可是光用这些的话成本就太高了。

孙露又尝试了几种填充剂。

最后发现还是用松香最好用,又便宜又能使肥皂多起泡,不过样子丑了些。

就是那种黄黄的洗衣皂的样子。

后来又试了试水玻璃(硅酸钠)。

这次样子不错白白的惹人喜爱,就是成本高了点儿。

还有就是硬了些。

于是现在在孙露面前摆放着七八块样品。

看来还是等詹母斯从南洋带来些香料再实验香皂吧。

这两天被肥皂弄得头浑脑涨的孙露自我安慰道。

随着人员的增加,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变得困难了。

根据统计桃源山庄的人口已经猛增到了700多人。

不过幸好有罗胜的帮助,他不但是个好会计。

而且在行政方面也很有一手。

孙露在大学时学的是行政管理。

虽然没有读完就被龙卷风刮到这儿来了。

但在管理方面还是有一手的。

孙露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

在生产方面孙露将原有的生产流程分为几个部分并建立相应的标准。

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在山庄管理方面孙露建立了村委会制度。

虽然现在的村委会并没多大的权利管的只是些小事。

但使山庄的管理变得更人性化。

当然这些制度还要在日后实行过程中渐渐改进。

现在的桃源山庄就是一个试点。

孙露希望能在这里积累足够的经验以便以后在全国推广现代化的管理。

在孙露看来一套有效的制度要好过一千个圣人。

这些日子罗胜跟着孙露学到了不少东西。

罗胜越来越觉得这个东家深不可测。

往往在罗胜看来很难解决的问题这个东家总有出人意料的解决方式。

而孙露也从罗胜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

她知道了罗胜现在使用的除了西洋人的复试记帐法外还使用一种叫龙门账的记帐方式。

这种龙门帐是由西帮商人傅山参考当时官厅会计的四柱清册记账方法,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龙门账。

龙门账的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

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

当时的民间商业一般只在年终才办理结算(称年结),年结就是通过进与缴的差额,同时也通过存与该的差额,平行计算盈亏。

进大于缴就是盈利,反之则为亏损。

它与存、该的差额相等。

就是:进-缴=存-该。

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

孙露觉得这种记帐方式也不错。

于是提议罗胜是否可以将这两种记帐方式加以结合改进。

罗胜欣然接下了这个任务。

期间罗胜还介绍了不少同行给孙露。

孙露觉得还是要加强后续人才的培养。

以便以后将管理与经营分开。

现在的桃源山庄的学校分小学部分和中学部分总共为九年制。

但孙露发现现在急需许多人才。

便又建立了职业培训班。

在那里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就象是要被培养为会计的学生就不学几何、化学以及物理方面的知识了。

这样虽然有些拔苗助长,但孙露觉得与其什么都学,到最后什么都一知半解。

还不如专攻一方面。

当然孙露也会从学生中挑出优秀的按照完整的教育体系来培养。

这些学生会进孙露所设的研究院重点培养。

所有的学生都是免费入学的。

学校除了开设国学、数学、格物等课程之外还开设了绘画、音乐、体育以及思想课。

这个思想课是孙露在以前所学的政治课的基础上编写的。

小孩子的思想就象是张白纸如果从小就给他们灌输自由平等的思想。

那么在他们张大之后就会成为这一思想的忠实支持者。

现在小学馆和中学馆已经建成了。

就坐落在广场的东面。

在议事厅常常能听到从那里传来的朗朗的读书声。

看着那些天真孩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的样子。

孙露觉得那才是中国的未来。

不过现在孙露最关心的还是钱的事。

咳,投资要钱,发展要钱,建设要钱,教育要钱。

钱啊!钱!就在孙露为找财路犯愁时。

杨绍清来了。

自从桃源山庄建立后,杨绍清三天两头的就往山庄跑。

不时的帮助孙露处理各种事务。

俨然有将桃源山庄当作自己的家的架势。

可今天来的却不只是杨绍清一人。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男一女。

那女孩大约十来岁,穿着件鹅黄色衣衫,有着一副大大的眼睛。

那双大眼睛还调皮的打量着孙露。

那男生也大不了几岁最多20出头。

长得斯斯文文。

从他身上的衣服质地来看,他应该也是有钱人家的少爷。

不过从进屋起他的那双眼睛就没离开过那黄衣女孩。

没等杨绍清互相介绍。

那黄衣女孩就一蹦一跳的在孙露身边转了一圈然后大声感叹到:哥。

这就是把你迷得神魂颠倒的女人?被黄衣女孩这么一问,孙露和杨绍清的脸都唰的一下子红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