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八章 第二节 鲁冀防线

第八章 第二节 鲁冀防线

2025-03-30 08:24:38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7: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448在庄太后的一番苦口婆心的教导下顺治帝似乎摆正了自己的心态。

一场皇室婚姻的危机也就此得到了解决。

与此同时蒙古科尔沁国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也已将顺治帝先前聘订之女博尔济吉特氏护送入京。

在满清官员看来这场婚礼已是一切具备,只欠东风了。

于是在卓礼克图亲王一行人抵达北京后的第三天,摄政王多尔衮便授权内务府和礼部制定了大婚诸礼仪和礼品清单。

紫禁城中顿时呈现出了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

呈纳彩礼!马十匹,玲珑鞍十副,甲胄十副,缎百正,布二百五,金茶筒一,银盆一……太和殿上随着索尼响亮的禀报声,内务府官员将一匹匹布帛,一件件甲胄摆放在龙亭内,由銮仪卫校尉把龙亭抬到太和殿丹陛上,分左右停放,随带鞍辔的十匹文马也被依次排在丹陛下的两侧。

明黄、大红、闪绿的绸缎顿时令原本庄严的太和殿满堂生辉。

丹陛下那披红戴绿的文马更显得生气勃勃。

如此丰盛的彩礼充分显示出了清庭对这次婚礼的重视。

但与大臣们满脸红光的兴奋之情比起来龙椅上的顺治就显得有些如坐针毡了。

说实话他还是第一次如此长时间的在龙椅上正襟危坐呢。

吉时已到!鸣赞官一声高喊终于解除了小皇帝身上的缚咒。

大殿外立刻鸣鞭三响,韶乐大作。

鼓乐声中,宣制官从殿左门人内,向站在东檐下等候的銮仪校尉以及授节大学士和王公大臣们高声宣读着:皇帝钦奉皇太后懿旨,纳蒙古科尔沁国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后,命卿等持节前往皇后府邸行礼纳彩。

于是正使持节下了丹陛,率内务府官员及校尉异龙亭下中阶,卫士牵文马随行,御仗前导,鼓乐齐鸣,从太和中门渐渐远去。

此时的顺治也大大地舒了一口气,忙不迭的在龙椅上活动起筋骨来。

但一旁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冰冷而又严厉目光很快就让他老实了下去。

不过顺治一想到自己过了今天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

强盛的自尊心让他立刻就摆出了一副九五之尊的模样。

那种表情甚至还带上了一点幼稚的挑衅意味。

当然坐在龙椅旁的多尔衮是不会在乎皇帝耍的小孩子脾气。

在他看来完成今天的婚礼就象是完成一桩公务一般。

两个孩子拜了堂就意味着清庭与蒙古缔结了新的一轮联盟。

这对目前的满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多尔衮急需漠南蒙古诸部的力量来帮其分担西北一线的压力。

特别是盘踞在太行山中的姜镶部始终都是京畿的心腹大患。

为此清军不得不增派更多的部队去剿灭那些无影去无踪的流寇。

另一边却放任吴三桂等人在陕西日渐坐大。

多尔衮倒并不在乎陕西的那点儿地方。

能有一处同明军的缓冲地带对清军来说也算是好事。

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多尔衮打心底里不相信那些投降的汉将。

一个人可以为了高官厚禄背叛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族人。

那他也可以为了同样的理由背叛你。

可惜满州八旗人口本就不多,连年的征战更是使得满八旗的兵源开始捉襟见肘起来。

如今唯一能让满州贵族放心而又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势力就只剩下了蒙古诸部。

好在与蒙古的联姻一切还算顺利。

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同漠南蒙古诸部的亲王也都答应会出兵助清。

暂时缓解了西线问题并不意味着多尔衮就此可以歇一口气。

明军的主力这几年虽一直在经营西线。

但其在山东一线的兵力对满清来说仍是一大威胁。

特别是明军舰队在水上有着清军难以企及的优势。

加之去年南明又在三个月内解决了盘踞四川的张献忠部后更是解除了其北伐的后顾之忧。

清庭上下均坚信南方的那个妖女一定在私底下磨刀霍霍的准备北伐呢。

因此清军各部在各自的防区也都忙着修筑公事严阵以待。

可是出乎多尔衮意料的是都快一年过去了,明军除了派兵收复了汉中一带零散的土地外,就没有任何军事举动了。

数个月来整个中原突然间变得异常的宁静。

简直就象双方已经默认了目前的疆土一般。

面对中原诡异的战局多尔衮和他的幕僚们心里清楚这决不会是南明满足于目前疆土的表现。

至于那个傲慢而又固执的女人更不会轻易的放弃北伐。

是的,傲慢而又固执,这不单单是指孙露,更是指整个隆武王朝。

满清的贵族们原本以为只会耍小聪明的汉人会满足于历史上北宋的势力范围。

更会象南宋时一般偏安一隅。

因此开封一战后清庭便一直想同南明达成和解,以求形成南北分治的新格局。

毕竟那时侯南明正遭受水灾。

在范文程等汉臣看来那是南北达成和谈的最佳良机。

为此多尔衮在与范文程商讨之后,特地在挑选了几个在北方颇有名望的汉人名士出使南明妄图和谈。

可是南明强硬的态度却大大出乎了满清上层的意料。

对方不但拒不接待清庭的使节,甚至还同崇祯朝时一样拒绝承认满清是一个国家。

南明的这种强硬态度绝对是多尔衮等满清统治者们所始料未及的。

按照南明方面的说法隆武朝就连清的前身后金都不与承认,认为那都是伪国号。

至于满清世居的关外龙兴之地乃是大明朝的辽东都司。

更有甚者那些汉人还翻出了陈年老帐声称爱新觉罗家族只是世袭建洲卫指挥使。

当年是努尔哈赤起兵谋反窃取辽东的。

从堂堂的大清国皇帝一下子跌到明朝的臣属。

不仅连汗的头衔都没了,还被扣上了一顶叛贼的帽子。

据说南明现在对清军的称呼也由以前的辫子军改成了叛军。

如此种种怎能不让多尔衮等人暴跳如雷。

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爱新觉罗家族何曾受到过如此的奇耻大辱。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然你孙露如此欺人,那我多尔衮便奉陪到底。

在明知南明不会妥协后满清的上层反而是就此省了这份心,不再去考虑什么和谈不和谈的了。

倒是冯铨、刘正宗等汉官对于隆武朝的强硬态度唏嘘不已。

孙露那女人究竟在想什么呢?那些个汉人又在耍什么阴谋呢?多铎他们在山东的鲁翼防线又准备得怎样了呢?太和殿上虽是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可身处其中的多尔衮却渐渐地走起神来。

他的思绪似乎也象着音乐一般飘出了紫禁城,飘向了遥远的山东。

*******************************************************************************与此同时身处山东济南的豫亲王多铎虽不可能听到来自北京的渺渺仙乐。

但他却能感受到多尔衮此刻一定同自己一样心系着眼前的鲁翼防线。

鲁翼防线以济南府为中心,东起灵山卫、安东卫,西至怀庆府。

清军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这条与黄河成三十度角的弧型防线上建立起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要塞、兵站、桥头堡。

有些是以原有的县城为基础改建而成的要塞,有些则是根据实际需要新建的。

虽然对面的明军这几年也将不少城池该成了欧式的大炮要塞。

但或许是因为明军的战略思想一直是以攻为主。

所以始终没能形成鲁翼防线这般的要塞群。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清军在荷兰帮助下建成的这条鲁翼防线号称远东第一要塞群。

揆一等荷兰军事顾问更是连声赞叹鲁翼防线为东方的奇迹。

以骑射起家的满清贵族们自然不会因为几个红毛夷的吹捧就轻易的接受这种陌生的要塞战。

但随着清军与明军在山东拉锯战的展开。

要塞加大炮的战法也开始越来越被双方统帅所接受了。

正如在十五世纪的欧洲,火炮一开始使得堡垒很容易被攻陷。

然而仅过了几十年优秀的建筑工程专家们很快就改进了要塞的形式,使之成为大炮要塞。

于是要塞突然间变得难以攻陷了。

要塞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士兵、给养。

现如今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华北平原上。

明清双方在东线正是陷入了这种泥潭般的要塞战之中。

而且相比之下做为攻方的明军在战斗中付出的代价往往要比清军大得多。

于是要塞战便成了目前清军阻止明军步伐的唯一选择。

想到这儿站在城头视察的多铎不由回头向一旁的揆一问道:揆一将军,兖州要塞的那两门要塞炮铸造得怎样了?王爷请放心。

那两门大炮中的一门已经铸好了,很快就能运去兖州要塞。

另一门大概还要花一些时间。

揆一连忙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由于先前南明发现了巴达维亚同北京之间的秘密交易。

清荷之间的军火路线也随着德川幕府的被扁就此被毁。

如今清军只能自力更生铸造火炮了。

但要塞炮的威力在于口径的巨大和修长的身管比。

光是这两点就使得火炮的制造变成了一种灾难。

加之满清的铸造水平本来就低下。

因此虽有荷兰与传教士帮忙,满清火炮的成品率依然很低。

身位东线主帅的多铎当然也清楚其中的原由。

但这已经是大清所能承受的极限了,对此多铎也只好点点头道:关于火炮的事就拜托揆一将军了。

将军若是还需要什么,尽管向本王开口吧。

人力、火药、矿石…只要是本王能力所及一定满足将军的要求。

哦,王爷您给予我们的帮助已经够多的了。

大清建成如此庞大的要塞群离不开您的功绩。

王爷请相信我,现在的鲁翼防线比欧洲任何一条防线都要完美。

按照你们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固若金汤。

揆一连忙奉承多铎道。

他对于鲁翼防线的赞美倒不单单是在自夸自擂。

在这些欧洲人看来愚昧的东方人能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建立起如此庞大的要塞群确实是个奇迹。

更让揆一等人感到惊奇的是创造这个奇迹的既不是满清,也不是他们荷兰人。

而是北方大地上千千万万的汉人老百姓。

是他们在满清的皮鞭下一砖一瓦的造起了一个个牢固的要塞。

也是他们用自己的血汗铸出了一门门泛着寒光的铁炮。

这一切只是为了帮助侵略者阻挡自己的祖国。

恩,鲁翼防线这些年的成绩朝廷是有目共睹的。

这其中最功不可没的当属揆一将军你啊。

凡是为我大清效力的人大清一定不会亏待他的。

本王已经奏请圣上册封将军为我大清的亲王。

多铎一个劲的拉拢揆一道。

能为大清帝国效力也是我的荣幸。

揆一潇洒的行了个礼。

虽然现在的他已经被荷兰东印度公司除名。

但在为满清效力的这几年揆一得到的财富却远远超出了他以前的收入。

对于大清国的忠诚度自然是高了不少。

揆一将军将军对我大清的忠心真是可昭日月啊。

不过,南蛮子已经收复了四川解决了后顾之忧。

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挥师北伐了。

咱们也该早做准备才是。

毕竟南蛮子的火炮比咱们多啊。

多铎望了望南方语重心长的说道。

王爷不用担心。

要塞战中大炮的射击目标不是士兵,而是石墙和大炮。

明军要想把我们要塞中的所有大炮射哑,是件几乎作不到的事情。

可不把要塞大炮打哑,任何密集形式的进攻,就意味着惨重的伤亡。

因为大炮要塞是由许多个孤立的,又相互支援的‘棱堡’组成。

对于步兵来说,就算他们冲过了火炮的射程,越过壕沟爬上城墙,仍然要同棱堡中的守军进行肉搏战。

之前明军的几次失败的进攻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面对多铎的担心揆一毫不在意的侃侃而谈道。

不可否认荷兰人在要塞战上有着一套独特的军事理论。

大炮加要塞的战术让荷兰这个小小的沼泽之国不但打败了西班牙获得了独立。

更使其熬过了漫长的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

可以说西班牙在尼德兰德的统治和军事优势,就是给大炮要塞摧毁的。

不错,南蛮子好象也吃到了些苦头,这几个月都没什么动静了。

多铎一想起前几次明军的无功而返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

当然他也清楚自己要进攻对方同样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过能保持现在这种对峙状态不正是满清上层所希望的吗。

不过一想到目前山东平静得有些诡异的战事却让多铎又不禁皱了皱眉头喃喃自语道:南蛮子这次真的就此死了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