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八章 第八节 盛京之战(二)

第八章 第八节 盛京之战(二)

2025-03-30 08:24:38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7: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484隆隆的炮火声惊醒了平静的辽东湾,滚滚的硝烟遮蔽了湛蓝的天空。

与尚可喜事先想象中的战斗场面不同。

明军并没有退缩,也没有直冲自己迩来。

借着上风向的优势,排列成纵队的明军战舰,迅速冲向清军水师的两个侧翼。

还未等清军的战船来得及靠近,铺天盖地的炮弹便落在了清军侧翼小型海舫的头上。

那些海舫小艇数量虽多但船体娇小,又没配置火炮,本就经不起什么风浪。

如今被火炮再这么一轰自然就散了架。

于是在明军的第一轮炮击过后,海面上顿时布满了燃烧的船只残骸。

深受打击的清军自然不会就此轻易的退却。

眼间明军舰队已然分为两列。

清军水师主力战舰立刻张帆擂鼓着追击起东北方向上的数十艘明军战舰来。

妄图先包围消灭离其最近的明军第一分舰队。

可身处下风向清军战船,更本追不上的明军战舰,更难将对方纳入自己的射程。

而在另一边明军则借助着上风向的优势,一边拉开同清军的距离,一边以射程优势回击追击迩来的清军。

在明军第一分队且战且退的引诱下。

清军的密集阵形渐渐的开始变得杂乱无章起来。

他们那只有单根桅杆的小型战舰更本追不上三桅杆的主力战船,很快被就远远的抛在了后头。

从空中俯瞰而下整个清军水师赫然被拉成了一个奇怪的葫芦型。

葫芦嘴指着东北方向上的第一分舰队。

被落下的数百艘小型战船则是鼓圆的葫芦身。

至于中间零散而又细窄的葫芦腰却恰好正对着西北方向上的第二分队。

只有9艘战舰组成的第二分队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转瞬而逝的战机。

在主力舰福州号的带领下第二分队犹如利剑一般直插清军水师柔弱的腹部。

首当其冲的福州号丝毫不在乎周围射来的零星炮石,一头扎进了数十倍于己的敌阵中。

只见福州号仍继续保持航向不变,向首尾两端的敌舰用两侧的舷炮猛击。

其它每一艘明军战舰都是以这种方式陆续切入敌线。

这种战法本是为了使每艘敌舰都受到了连续的集中火力。

但清军战船普遍没有西洋战舰那般坚固,在挨了两三炮后往往就直接被炸沉了。

第二分队所过之处海面上一片的狼籍。

被明军气势和火力所震慑的清军战船顿时四散而逃。

仿佛那九艘战舰是从地狱中爬出的索命无常一般。

在第二分队如疾风一般腰斩清军水师后。

刚才还在与第一分队纠缠的清军主力战船立刻调转船头回援身后的战船。

见此情形明军的第一分队也趁势追击起调头的清舰来。

此时的清军虽还占有人数上的优势,但已然象一群绵羊一般彻底陷入了混乱之中。

等待着它们的也只有海狼们最后的攻击。

从望远镜中看着清军水师彻底陷入瘫痪的模样,郑森不禁由衷的赞叹道:提督,您今天指挥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漂亮海战。

想必辽东湾之战和您的功绩一定会被一起载入史册的。

不,今天的胜利可不是我的功劳。

三分靠运气吧。

面对郑森的赞美李海却摆了摆手说道。

提督,您太谦逊了吧。

虽说我军战舰优于叛军的战船。

敢于以四十艘战舰在海上直击数百条战船,这样的勇气可不是一句运气可以掩盖的啊。

郑森侧着头补充道。

他不明白一向爽快的李海怎么突然变得谦逊起来了。

我军能取得现在的成绩。

一来是仰仗我军占有上风向优势,也就是老天爷给的运气。

二来靠的是将士们的英勇善战,咱们自己的实力。

所以说是三分靠运气,七分靠实力。

李海微微一笑解释道:若是我军今天是处于下风向。

那我们可要见机开溜了。

哦?提督,此话怎讲?郑森更为疑惑着问道。

若是我军处于下风向,则很难同叛军的水师拉开距离。

这样就发挥不了我军在火力上的优势。

况且鞑子那么多船,真要是一涌而上的话,我军也很难招架。

别忘了令尊当年在厦门外海就是用小型纵火船打败了荷兰人的战舰。

那可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李海指着前方四散而逃的敌舰说道:海战较量的不仅是火力和实力,更是勇气和胆量的较量。

就象刚才施琅将军他们直冲入敌阵之时,周围的敌舰的数量远多与他们。

若是敌舰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敢直接冲向施琅他们的战舰。

相信我军就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就得逞。

可鞑子退却了,他们四散逃开了,所以胜的是我们。

李海的一席话让郑森感慨颇深。

特别是他对自己父亲的评价更是出乎了郑森的意料。

其实郑森虽然已经弃笔从戎,但他在骨子里还是一个书生。

对于自己父亲的海贼背景,他始终有些自卑的感觉。

如今听李海夸赞父亲指挥过的战斗是经典战例,郑森也不由自豪起来。

因为在海军将领中郑森最佩服的是两个人一是李海,二是施琅。

此二人年纪相仿都只比郑森大出六七岁。

却已是东亚海域响当当的名将。

无论是能力,还是战绩似乎都比郑森高出了一大截。

而郑森本人也将他二人当作自己心中的榜样,并一直向李海虚心的学习海战战术。

但太过于忠于老师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

李海似乎也注意到了这点。

他隐约觉得郑森同自己和施琅有着很大的差异。

眼前这个年轻人应该走他自己的路。

于是李海又将话锋一转向郑森开口道:上校,等了结了这次的辽东战役,你就去托马斯提督的一舰队吧。

提督,我做错什么了吗?为什么要将我调离舰队?郑森一听李海要将自己调离第二舰队,心中不由一骇,连忙急切的问道。

不,你的表现很优秀。

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建议调你去第一舰队。

郑上校,以你的资质不应该只留在我身边做个副官,你也该有自己的船了。

相信我印度洋才更适合你。

李海拍了拍郑森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自己的船?这才反应过来的郑森高兴得差点儿就一蹦三尺高。

却见难忍兴奋之情的他涨红着脸一个抱拳高声保证道:是,属下一定不辜负提督悉心的栽培!好了,好了。

先别高兴的太早。

战事还没结束呢。

你小子要是太过得意忘形出了什么差错,我就调你去炊事房削土豆去。

李海笑着打趣道。

然而就在此时了望台上的了望手突然向李海报告道:报告提督,李朝水师正向我右前方驶来。

什么!?李海听罢连忙惊愕的朝东南方向望去。

果然发现数十艘高丽战船正大摇大摆的朝四散而逃的清军战船追击而去。

趁着上风向的风势满帆前进的李朝水师迅速地就插到了第一分队与清军之间。

却恰恰打乱了第一分队的队形。

眼看着越帮越忙的朝鲜人忙着抢功的架势,李海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高丽棒子想找死啊!李淏那个猪头到底在干什么!来人啊。

传令下去别管朝鲜人的船,凡是挡在我军面前的战船一律给我轰了他!等一下提督,炮轰李朝水师恐怕不妥吧。

怎么说李朝与我大明也是盟友。

郑森一个箭步上前阻止道:我看不如这样,反正我军现已重创叛军。

若真要将其歼灭,恐叛军会狗急跳墙。

正所谓穷寇莫追,不如就将这尾巴留给高丽棒子去收拾吧。

恩。

李海听罢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李朝世子李淏正站在船头意气风发地挥舞着宝剑指挥李朝水师追击鞑子的残兵。

其实李淏此次前来送粮的目就是为了来探听明军的虚实。

看看明军这次登陆的人马究竟有多大的实力。

然而当他赶到营口时,明军大队人马早就逆流而上围攻盛京而去了。

唯一遇上的就同时停泊在营口的明军第二舰队。

更没想到有出营口港就撞上了来势汹汹的满清水师。

面对突然出现的数百艘满清战舰李淏等人可谓是叫苦不迭。

进退两难的李朝水师只想趁着明、清双方交战之机偷偷退出这个是非知之地。

可之后的战况却让朝鲜人想法产生了180度的扭转。

刚才那场触目惊心的战斗让身处战场外围的朝鲜水师上下都感到了一阵不寒而栗。

明战舰在两个时辰内不但摧毁了满清水师,更向朝鲜人诠释了炮战的意义。

但李淏却并没有就此气馁自卑。

他利用明军得胜后的威势,狐假虎威地鼓舞了李朝水师的士气。

并借此机会出兵追击清军以报当年昭显世子被掳之仇。

眼看着清军战船在自己面前东逃西窜,朝鲜人的自大心理也空前膨胀。

周围的李朝将领官员们也一个劲的向李淏献媚起来:世子文韬武略真是旷古难寻。

是啊,世子以数十艘战船对阵鞑子数百艘战船还能获此大捷,堪称奇才,奇才啊。

就是。

当年的李舜臣将军的露梁大捷也不过如此。

在李朝群臣的一番阿谀奉承下整场战斗仿佛成了是朝鲜人的大捷一般。

李淏虽然知道这是臣下的奉承。

可是听着就是觉得顺耳。

再说这事要是传到朝鲜还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越想越得意忘形的李朝君臣丝毫没有注意到周围的明军正在悄悄地向后撤退。

更不会明白狐假虎威的狐狸借的是老虎威力。

没了明军舰队这支老虎。

那他李朝水师就什么也不是了。

于是一头就扎进了清军水师密集阵营的李朝水师很快就后悔起自己的卤莽举动。

被逼急了清军再也顾不得逃跑纷纷转向朝李朝水师反击起来。

朝鲜人的战船与清军战船本就没多大差别。

甚至在火力上清军还略占上筹。

一时间海面之上再起波澜,枪炮的轰鸣声再次震撼了天际。

一边是想占便宜的李朝水师,一边是狗急跳墙的清军水师。

双方的激战甚至比刚才还要激烈。

再也不受炮火干扰的清军战船迅速便将朝鲜战船围在了中间。

就此展开了原始而又残酷的接弦战。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朝鲜人一下子就损失了十来条战船。

也算是给清军的这次惨败找回了一点零头。

但无论如何今日一战满清水师确已惨败。

海面上漂浮着地却尽是燃烧的残骸。

这些残骸在前一刻还是大清朝辽东水师和鲁直水师。

可一转眼就变成一堆堆在海上漂浮着地木头。

见此惨境站在甲板上的尚可喜几欲晕倒。

事实证明想一口吞掉对方的人,最后反倒是差点被对方给一口吞了。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战船啊!竟然会有如此众多的火炮!这又是什么样的阵法竟有如此的威力!此刻在尚可喜心中的疑问和惊愕难以言喻。

虽然早就听闻南明曾以十几艘战船敲开倭国国门。

但那时他只觉得倭国人变得软弱了才会被南明所威胁。

但如今看来不是倭国变弱了而是南明变强了。

仅四十艘战船就能有这样的战斗力。

若是数量达到上百艘呢?那该怎么办?大清沿海的没有一个要塞能抵挡得住这样的进攻。

别说救援盛京,就连保住锦州、天津等港都异常的困难。

难道自己就快步孔有德、耿仲明两人的后尘了吗!越想越觉得心惊肉跳的尚可喜,只觉得自己喉咙一甜,一股血气就此番涌。

却听他哇地一声就吐出了一大口淤血来。

周围的部将见状连忙上前搀扶起了尚可喜。

然而尚可喜却一把推开了众人仰天长笑一声后,果断地命令道:传令,全军撤退!王爷,可是盛京怎么办呢?苏克萨哈将军怎么办?王爷,你可别忘了摄政王殿下的军令。

一个不知趣的满州将领提醒尚可喜道。

哼,摄政王那儿老夫自会有个交代。

用不着你个奴来才插嘴。

尚可喜冷冷地白了那人一言道:至于盛京的苏克萨哈将军他们只有自求多福了。

但原盛京城能坚持到多罗亲王他们赶到!隆武五年五月初五巳时,最后一声炮声终于停了下来,弥漫的硝烟、浓厚的火药味笼罩在战场上空。

鲜血染红了海面,军舰残骸还在燃烧。

辽东湾一战,清军死伤共一万余人,损失大小战船320多艘。

事后另有100多艘战船在撤离时毁于风浪或是失踪。

仅有包括尚可喜所属旗舰在内的60艘战船安全撤回天津卫。

李朝水师死伤两千余人,损失战舰15艘,俘虏3艘战舰。

明军死伤449人,重伤4艘,未损失一艘船。

至此满清在的海上军力消耗滞尽,明帝国重收辽东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