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八章 第二十五节 孟津渡口

第八章 第二十五节 孟津渡口

2025-03-30 08:24:38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7: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454隆武五年十一月。

冬季的脚步已然临近,从北方遥远的高原吹来的寒风,很快地就越过了数万里的旷野,越过长城,一路刮到了黄河的孟津渡。

孟津渡扼黄河渡口,乃是河内与河南之间的攻守要点。

过了黄河就是鲁翼防线最西端的怀庆要塞了。

从隆武二年起此地就成了明、清双方对峙的重要据点。

双方在黄河两岸均布置了大量的军队和工事。

放眼望去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营。

只不过南岸是旌旗流转,锦衣怒马;北岸则是偃旗息鼓,一片萧瑟。

历来南岸驻扎的明军在数量上一直都逊与对面的清军。

但碍于明军犀利的火器与威名,清军亦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

然而这些日子以来黄河南岸的明军大营突然兵力大增。

不但有源源不断的军队开进孟津渡。

更让人侧目的是这支部队鲜亮的衣着与犀利的武器。

甚至还不时得有一队队英姿飒爽的女骑兵飞驰而过。

惹得对面驻守的清军又是心惊,又是好奇的。

究竟是谁的人马能有如此的排场?这个问题对于明军来说不难回答。

在明帝国数十万大军中能有这样配制的自然是我们首相大人的直属近卫师。

此时此刻,在明军老营的大帐之中,周围方圆百里团级以上的军官均聚集在了一起。

在他们面前站着的正是隆武王朝的女首相孙露。

却见她身着一身白色的戎装,脚踏擦得锃亮的马靴,一头秀发干净利落地盘在了脑后。

在一旁的萧云正认真地介绍着对面怀庆要塞的情况。

首相大人,正如这沙盘所示,我军现在面对的是敌两蓝旗阿哈尼堪部、佟图赖部、伊拜部以及汉奸刘之渊部和沈永忠部。

据悉盘踞在孟津至怀庆一线的满蒙八旗总兵力约为5000余人,汉军约两万余人。

不过为了防止汉军倒戈,八旗军大多与汉军混编。

因此兵力分布得较散,一个营往往仅配置四、五百人。

刘之渊部和沈永忠部的汉军也多为临时招募的散兵游勇。

唯有沁阳县驻扎的正红旗岳托部建制还算完整,拥有2000骑兵。

除此之外叛军在怀庆府及其周遍建立了四个要塞,并配有十门要塞炮。

总的来说,以我军目前兵力拿下怀庆府并无大的悬念。

萧云边说边特意指了一下沙盘上的几个红色据点。

听得萧云这么一番讲解,周围的将官们的脸上各个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在此之前他们的部队与清军对峙少说也有一年半载了。

对于清军的布防与士气的情况他们比萧云还要清楚。

若不是以前自己个儿的兵力不够充足,又有兵部的命令挟制不敢贸然行动。

孟津渡的明军早就二话不说冲过黄河教训鞑子去了。

如今连首相大人都亲自到了前线。

那渡河北伐还不是眼皮子底下的事。

当下就有几个将官抱拳向孙露请战起来。

首相大人,渡河北伐就让我们团打头阵吧!首相大人,我们团熟悉河北,让我们团上吧!首相大人,我们团能打着呢!面对底下部将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的请战,孙露却显得异常冷静。

却见她还是站在那里静静地望着地图默不作声。

难道首相大人又改变主意了吗?正当众人纳闷之时,从大帐外突然有人朗声说道:我看我军要收拾怀庆府的那点叛军自然不是问题的。

问题是多尔衮那斯要知道咱们首相大人大驾光临。

那还不象嗅到花香的蜜蜂蜂拥而至啊。

哦?这不是咱们的张大军长吗。

进来怎么也不通报一声。

孙露寻声回头欣然地向同样一身戎装的张家玉嫣然一笑道。

我可不敢打扰咱们首相大人运筹帷幄,思考大计呢。

张家玉说罢信步走向前,恭敬地朝孙露敬了个军礼道。

这次在完成了陕西全境攻势的张家玉并为趁胜追击一路西进收复河套地区。

在受到兵部北伐通令后,张家玉便立即收拢了战线。

并亲自带着第二军团的两个师会河南同孙露的近卫师回合。

我那点‘大计’还能逃过咱张军长的眼睛?既然是花嘛,就要老老实实待在哪儿等蜜蜂光顾。

至于接下来的是就交给螳螂解决了。

孙露同样潇洒地回了个军礼,打趣的说道。

怕就怕后面还有黄雀跟着咯。

张家玉边说边用手中的马鞭朝着沙盘西北方向上划了一个圈。

明眼人都知道那是蒙古诸部的势力范围。

那里,你这只螳螂现在肥得比黄雀还大。

还用得着怕黄雀吗?王兴说你张家玉肥得都快走不动路了。

今日一见还算可以嘛。

至少这门还是进得了的嘛。

孙露的一番玩笑立即引得众人一阵轰笑。

不是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嘛。

我张家玉的胃口可比过黄闯子他们哦。

整个辽东都给他们吞了,连个饱嗝都没打。

不过今天我倒要向首相大人引见一个人。

张家玉说罢回头吩咐道:吴将军,你进来吧。

吴将军?该不会是吴三桂吧。

孙露在心中好奇的想到。

可还未等孙露开口询问。

就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将领低着头一进大帐便刷地向她下跪道:罪臣吴三桂叩见首相大人。

哦?你就是那一怒为红颜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眼见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奸就跪在自己面前,孙露说话的语气也不由带上了调侃的味道。

说实话,吴三桂年纪之轻还真是出乎了孙露的意料。

这个三十来岁的男子真是自己在书本上读到过的那个改变中国历史的人吗。

回首相大人,那是罪臣一时鬼迷了心窍怪不得任何人。

吴三桂紧低着头老实地回答道。

虽是低着头,但吴三桂也在偷偷地观察着孙露。

一直以来他都想见识一下这个隆武王朝的女首相。

想看看这个改变整个中原局势,将岌岌可危的大明从悬崖边拉回来的女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和传说中的一样这个不世的女枭雄异常年轻。

虽算不上国色天香,却有着一股子不同与其他普通女子的气质。

吴三桂也不是没见过女将军、女才子。

可在孙露的身上却没有那种盛气凌人或是孤芳自赏的感觉。

反倒是她的那双眼睛透着睿智内敛的光芒。

真是个奇女子啊。

此刻的吴三桂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而在另一边吴三桂的一席话也让孙露觉得还算中肯。

那些关于红颜祸水的典故是最让她嗤之以鼻的。

改朝换代,成王败寇的事干嘛非要扯上女人呢?中国无聊的文人啊,总是将男人的失败归咎到女人身上。

这本就是一种懦弱而又不负责任的表现。

孙露常在想当她将满清灭了之后,后世的文史官是否会将满清的失败归咎给孝庄太后呢。

太后与摄政王又是一个红颜祸水的故事啊。

算了,这种无聊的事情还是别想了。

发现自己走神的孙露连忙收起了自己思绪,又重新打量起吴三桂来。

熟知历史的孙露知道眼前跪着的这个男子是个危险而又反复无常的主。

但他同样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将领。

后世的书籍与战例都证明吴三桂是个人才。

而就在场众将官看来吴三桂只是一个迷途知返的将领。

现在的他还没机会绞杀作为明朝正统的永历帝父子。

况且对于吴三桂的处理将直接关系到收复他汉奸部队的工作。

孙露发现吴三桂就象是一匹彪悍而又狡猾的野马。

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驯服他为自己效力呢?而此时的吴三桂见孙露一副缄默不语的模样。

以为事情有变的他,连忙匍匐在地请罪道:罪臣自知罪不可恕。

只求首相大人看在关宁各部当年在辽东浴血奋战的分子上,放底下众弟兄一码。

至于罪臣要杀要剐全凭大人的发落。

吴将军,快快请起吧。

将军既然还记得关宁铁骑由来,当初就不该玷污了块响当当的名号。

不过既然吴将军肯浪子回头,我以大明首相的身份可保将军的性命。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现革除你的爵位、官职,贬为庶民,留军察看以观效尤。

孙露最后还是决定要亲自驯服这匹不世的烈马。

吴三桂是何等的人物,自然听得出孙露话语的意思。

只要还能留在军中那他吴三桂就还有出头的机会。

心中充满感激的他当下变再次向孙露叩首保证道:首相大人的再造之恩,三桂永世不忘!好了,吴将军快起身吧。

我们还有军情要商量呢。

孙露一努嘴摆摆手道。

是,首相大人。

只见吴三桂起身后十分识相地退到了帐篷的最外端,但又不走出帐篷。

当他再次抬头时,目光却同一个面色苍白的军官对在了一起。

那人冰冷而又直指人心的目光让吴三桂冷不丁地就打了个寒战,连忙将头又低了下去。

处理完吴三桂的孙露转身又向张家玉开口道:玄子兄(张家玉字玄子),自从上次南京一别后,算来也有三年未见面了。

大明能有如今这局势,玄子兄功不可末啊。

属下只是按照首相大人事先的布置行事罢了。

要不是首相大人处处留有后招,中原的局势也不会象现在这般一片大好。

首相大人才是运筹与帷幄之中,决胜与千里之外啊。

张家玉谦逊地回道。

这些年张家玉胜仗虽说是越打越多,但他对孙露的钦佩也是与日俱增。

从之前派遣李虎部渗透山西,到后来派黄得功部从海路绕道突袭辽东。

这些军事行动看似匪夷所思,其结果却又是合情合理。

光是辽东一战就让张家玉赞叹研究了好几日。

好了,好了。

你就别给我带高帽子了。

是谁的功绩赖也赖不掉。

我的张大军长过分的谦虚可就是骄傲咯。

孙露半打哈哈着警告道,继而她又神色一正:由于你们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的出色表现。

我军提前经完成对叛军西北方向的合围。

随着第五军团逼近山海关,现在的伪清彻底成了咱们的翁中之鳖。

首相大人,既然鞑子都成了翁中之鳖,那咱就干脆快点关门打狗吧!是啊,首相大人,让黄将军他们赶紧入关,咱给鞑子来个南北夹击!首相大人,你就下令吧!群情激昂的官兵再次争先恐后地请战起来。

然而孙露却从容地渡到沙盘前指着各个据点道:恩,现在确实是关门打狗的时候了。

可俗话说得好,狗急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十数万满州老小被我们围困在了晋冀鲁的弹丸之地,进退两难。

到时候给咱来个玉石俱焚,或是直接流窜山野可不是一件好事。

擒贼先擒王,要打就要一蒙棍打得他不得翻身!所以说,首相大人你现在就是那朵带刺的玫瑰呢。

只要多尔衮那斯闻香赶来,咱们就可以将其一窝端。

张家玉点头顺着孙露所指的位置用手做了一个合围的动作。

不错。

这些年多尔衮为夺取大权,将满州的几个够实力的王爷除得干干净净。

这次若真能一战除去那九酋。

只剩福临等孤儿寡母伪清就会乖乖就范了。

可问题是那多尔衮真的会同我们决战吗?一旁的阎尔梅在分析一番后皱着眉头问道。

会的。

以多尔衮的性格,他若知道我来了前线,一定会放手赌一把的。

孙露抬头悠然地说道:因为这一把他赌了或许还有翻身的机会。

首相大人,你也要赌这一把吗?你这次真的打算以身犯险来引诱九酋出动吗?却见张家玉收拢了笑容,神色凝重地向孙露询问道。

对于多尔衮来说冒这个危或许还情有可原。

但在张家玉看来孙露已占据了绝对优势,犯不着在做这种危险的尝试。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啊。

对于伪清来说其真正的核心,不是伪帝福临,也不是满州的众贵族。

而是他叔父摄政王多尔衮。

仗打到现在这地步,已不再是满州叛匪同朝廷间的战斗,而是多尔衮的私战。

要想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解决多尔衮才是釜底抽薪之法。

中原战争也该是结束的时候了。

孙露双手抱臂语重心长的说道。

听闻孙露这么一说,张家玉不由回头同身旁的萧云互望了一下。

却见萧云显得镇定异常。

看来连萧云这次都没说服孙露啊。

这么想着的张家玉低头思略一番后,下定决心点头道:既然首相大人身先士卒保定了速战速决的决心。

那我等定当全力追随大人收复汉家江山!。